每經記者:劉柏 每經編輯:陳夢妤
「哥,上海市區地鐵口不限購的商住公寓,價格實惠,你考慮麼?」
「一手酒店式公寓,過戶肯定沒問題,大開發商!」
記者近日接連收到類似推銷電話,而上海住建委早已停止審批「公寓式辦公項目」,並規定商業辦公項目交付使用前,相關部門要再次聯合驗收,不符合商業辦公要求的,不得交付及辦理房屋交易登記手續。
政策嚴控之下,為何「類住宅」捲土重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位於上海幾處「熱銷」的酒店式公寓,卻發現了另一番景象。
實探:酒店式公寓「一手尾盤」
上海寶山、嘉定、松江、青浦等區域,是中介代理們最為熱推的酒店式公寓所在地。一位自稱綠地集團工作人員的置業顧問推薦說,寶山顧村公園地鐵口綠地公園廣場,3號樓還有十幾套「尾盤」,面積30~60平方米不等,房型均為一室一廳,單價3萬元左右。」
這些所謂的酒店式公寓中,部分房源已經接通燃氣,使用功能與住宅幾乎相同。他一再強調,全部一手房源,客戶跟開發商直接交易、房款打入開發商帳戶。
記者走訪了綠地公園廣場及其他中介推薦的綠地北郊廣場,從建築外觀看,兩處項目並不符合「新盤」的描述。從歷史資料看,這兩個項目至少建成8年。
綠地公園廣場 每經記者 劉柏 攝
在綠地公園廣場的幾棟酒店式公寓內,記者見到各類公司、美甲店、兒童培訓機構,但也有居民入住。
記者向綠地方面求證,對方表示,公園廣場、北郊廣場兩個項目早已經全部售罄,不可能有綠地的人員進行銷售。其中,公園廣場2010年12月開盤,2013年就銷售完成了;北郊廣場2011年開盤、2016年12月完成了去化。
早已完成銷售的項目,為何還有「一手尾盤」?
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中介人員神秘地說:「當年酒店公寓管得嚴,房子先賣給了一批人,現在再賣出來。不過你放心,稅費都和一手房一樣,你只需要出3個點契稅,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現在上海市場所有的房子都是這樣,還有松江青浦的,為了規避風險,把資產整體打包向個人或其他公司出售,再進行二手交易。」上述人士表示。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整棟進行打包交易,然後再轉手,其實是一種所謂『漂白』的技術,即迴避一手房監管。這種情況後續也需要積極管控,防範各類打擦邊球的做法出現。」
「類住宅」交易風險巨大
事實上,上海市住建委在2017年1月即開始了對此類「酒店式公寓」的集中核查與清理,期間暫停了此類項目網籤。5個月後的2017年6月,上海市《關於開展商業辦公項目清理整頓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發布,明確全面清理整頓「類住宅」項目。
《意見》明確,對「已售未交付入住」項目,未來將按照商業辦公房屋功能進行全面整改,由相關部門聯合驗收,不符合商業辦公要求的,不得交付,不得辦理房屋交易登記手續。
那麼此類「類住宅」如果進入二手交易環節,是否受到限制?
當時《意見》規定,對已交付入住的項目,從嚴管控,相關信息記入房屋交易登記信息系統。未按照規定整改存在插層等違法建築的,在房屋登記時予以註記,限制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多個購房平臺看到,仍有不少帶有插層的酒店式公寓在售。當記者以購房人身份向上海購房熱線諮詢,得到的答覆是:只要購房手續齊全,就可以辦理過戶,無論是住宅還是辦公室。
對於某些有違規插層、接通燃氣及上下水的「酒店式公寓」是否會被限制交易,上海購房熱線表示,這需要實際辦理時去具體所在區縣的窗口詢問,看他們怎麼說。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分析認為,此類房屋必須先恢復原狀,才能進行銷售。對買家來說,是以二手房方式進行交易的,在這一過程中,主管部門應當對其性質進行鑑定。如果沒有被相關部門查出來,就等於是「混」過去了。
事實上,經過兩年多來嚴厲的清理與整治,上海「類住宅」交易確有收斂,但仍有抬頭之勢。據《中國經營報》報導,位於閔行區的綠地峰尚匯、萬樂城以及松江區的鈺豐商都等曾受到監管部門點名整改,但大多還保留了插層、水電、燃氣等違規建築。
嚴躍進指出:「類住宅項目由開發商自持,收益其實不好,所以會有出售的做法。此前包括廣州,也有類似『鬆綁』的做法,本質上還是因為很多商住兩用房的去庫存壓力比較大,所以會有鬆動。當然如果政策不鬆動,而開發商私下交易,那麼後續房產交易的風險是會放大的,甚至可能會被認定為違法建築。」
6月3日,閔行區再出重拳整治,一份《關於規範辦公項目銷售管理的通知》顯示,以6月3日為界,辦公房單元小於150平方米的只能售於企業,大於150平方米的可以售於個人,別墅、聯列等獨門獨院的辦公樓只能售於企業。
而在上海其他區縣,打擦邊球的案例不在少數。
另一位代理悄悄向記者推薦了嘉鑫國際、新虹橋公館等「一手」公寓,並保證:「原先這些公寓都是開發商自持的,現在像嘉鑫國際這樣是整棟拿出來賣,也拿到了預售證,你買房的時候可以要求他們拿給你看。」
但記者試圖請該代理出示預售證和相關審批時,卻被其以各種理由搪塞。
這一宣稱類住宅、天然氣入戶、總價75萬元起的嘉鑫國際,其開發企業——上海國際機電五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啟信寶平臺顯示風險等級為「嚴重」,共有52條失信信息,截至7月1日,該企業累計欠稅金額達546015.24元。
此外,在楊浦區、松江區等,類似自持項目轉出售的情況也並不少見,且以低總價、可居住、通上下水作為推銷「王牌」。
「從當前上海的做法來看,核心內容就是不允許商辦項目和居住功能掛鈎,當然二手房本身更為複雜。從監管角度看,對於存量項目需要穩妥處理。後續新增供地中,尤其是商業辦公用地中,要謹防拿地時就有各類私下改規劃的做法。」嚴躍進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