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幢整齊排列的由貨櫃改造的「鐵房子」,塗著風格各異的彩繪外衣,以前到處「打遊擊」的流動攤點現在井然有序,這個允許「地攤商販」經營的便民服務點成為了都江堰市銀杏街上遠近馳名的風情美食街。如今,這樣的便民服務點、臨時市場、夜市在成都遍地開花,一時間,美食之都的煙火氣贏得了全國網民的頻頻點讚,也讓很多人在疫情期間有了收入來源。
據了解,早在2018年,成都市就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各區(市)縣政府,在不影響安全、交通、市容環保、市民生活等情況下,結合當地的具體需要、條件和情況,對在農貿市場內自產自銷區域、鄉村廟會、便民服務點、區(市)縣政府指定的其他場所,按規定時間從事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銷售,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以下簡稱「兩指」經營),依法實施豁免登記,幫扶弱勢群體謀生創業。
「我老婆眼睛看不見,孩子還在上大學,家裡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政府了解到我的情況後,主動將美食街的攤位交給我免費經營,我現在正在努力為孩子上學攢錢。」彭州鐘樓美食街甜品經營攤攤主莊某忙裡偷閒地說道。周邊的居民也很滿意,「不僅生活方便了,街道也保持得乾淨整潔。」 設置風格、燈飾、店招等外觀統一的攤亭32個,並對餐飲油煙、環衛保潔等實行集中管理,鐘樓美食街成了當地的網紅新地標。經營商家和往來市民的點讚,背後是市場監管部門「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一以貫之的踐行。
2020年,疫情之後,生活重啟。對於一些小商戶來說,生活重啟後謀生創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六穩」「六保」,成都市市場監管局先後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17 條措施以及《關於支持個體工商戶有序復工復產的通知》等文件,提出28條具體措施,加大對個體經營者扶持力度,幫助個體經營者儘快有序復工復產。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大管理難度,但是只要有利於就業,也方便群眾,做法就應該堅持下去。」成都市規範經營性無證無照行為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秉持這一原則,成都市堅持「小地攤,大民生」的理念,又及時下發了《2020年無證無照經營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關於支持發展「兩指」經營活動的通知》等文件,明確要求各區(市)縣政府進一步支持發展「兩指」經營,堅持審慎包容監管,回應民生關切,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讓監管執法更有溫度,讓城市更有煙火氣。
以助力經濟發展,增加居民就業為目標,全市市場監管系統通過各種舉措積極支持發展「兩指」經營活動,聯合當地政府及時設置臨時市場、夜市、高鐵站點臨時攤區等便民服務點,引導、規範醃滷熟食、水果、蔬菜等遊商入市交易,並對進入便民服務點的經營者進行登記、建卡、立檔,規範其經營行為。設置統一店招和統一就餐區、開放車輛錯時停放、實施環衛清掃延時服務、開展攤區自治等管理手段的介入也為「地攤」提檔升級提供了軟性支撐。
「要把握好平衡,堅持管而不死、活而不亂。」為經營者做好服務的同時,各地的市場監管部門也沒有放鬆管理。都江堰市統一製作攤販備案登記信息公示欄,向消費者公示攤販登記備案證、從業人員健康證、食材採購票據和進貨臺帳等信息;彭州市實施攤區自治和積分管理制度,與攤販代表籤訂公約,由攤販負責對該疏導點的清潔衛生、市容秩序進行維護,執法人員進行監督、考核。
「支持發展『兩指』經營,為攤販提供規範性的經營場所,既有效化解了城市管理難題,而且還解決了老百姓生計問題。」該負責人表示。截止5月底,全市共設置「兩指」經營場所600多個,增加就業崗位3萬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