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日報
權威/主流/時政/綜合
關注
41 天背後的故事
——我市1-5月空氣品質三項指標全省排名第一
韓城日報記者 榮佳玉
今年截至5月底,我市優良天數113天,同比增加41天,增幅全省第1;PM10濃度84ug/m,同比下降28.8%,降幅排名全省第1;PM2.5濃度49ug/m,同比下降31.0%,降幅排名全省第1;空氣品質排名關中第4、全省第9;優良天數排名關中第2、全省第7;空氣品質改善程度排名關中第1、全省第2。
空氣品質各項指標均好於歷史同期,
三項重要指標位居全省首位。
在過去,
這樣的好消息是韓城人想都不敢想的。
而好成績的背後,
也有著鮮有人知的故事。
空氣品質監測一小時一上報
郭秀莉的手機鬧鐘每隔一小時就會響起一次,每天如此。她清楚地記得,從2019年11月16日早上8點開始,這個習慣就一直延續到今天。
郭秀莉是我市生態環境局環境監測站的一名工作人員,環保微信工作群裡每小時的空氣品質數據監測就是由她負責發送。「以前的空氣品質報告都是給相關業務科室和領導定期報送一次,從去年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改為每隔一小時上報一次,實時監控各大指標數據,便於及時調整應對策略,每天衝刺優良天。」郭秀莉說。
郭秀莉這工作聽起來可能不像其他環保人一樣忙,但卻一樣重要。每小時上報的好處就是,可以每時每刻緊盯PM2.5、PM10、臭氧等空氣品質六項指標數據,同時發布周邊縣市空氣品質數據及氣象數據,實時了解動態變化,結合氣象數據及時進行分析比對,倒查指標變化原因,便於發布下一時間段的工作指令,確保措施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實效性。此外,我市投資1600餘萬元,建成了智慧環保網格化監管平臺,安裝了113個微型空氣品質監測站、100個高清攝像頭。實行環境劃片管理,織密織牢了環境監管網格,實現了監管全覆蓋、零死角。
郭秀莉每天發送空氣品質數據的微信群,是全市規格最高、覆蓋最廣、人數最多的「韓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群,用以發布信息、安排工作、督辦問題、交流情況、展示成果。在微信群裡,從市級領導到全市生態環境委員會的各項業務負責同志,有260餘人。主要領導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和問題線索,各部門積極配合和互相支持,形成了全行業、全領域、全員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大格局。
現在,郭秀莉除了每小時發送空氣品質監測以外,還要將前一天空氣品質分析和各指標與去年的同比進行分析後發送到群裡,工作雖辛苦,她卻甘之如飴。「從接手這個工作後,我就沒有間斷過一天,不管我在做什麼,是否在休假,只要手機鬧鐘一響,我就趕緊就近找電腦登陸系統,把數據發出去才安心,這個習慣早已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郭秀莉說。
90後「偵察機長」
程晨博,是我市生態環境局環境監察大隊執法辦的一名幹部,標準的90後,對工作有熱情,對學習有渴望,對新鮮事物有好奇。2019年10月,他和同事李念申被單位派出參加了省生態環境廳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無人機執法培訓並取得了超視距垂直起降固定翼駕駛員執照。
學習完成後,程晨博倆人回到韓城,在全局積極開展無人機執法,通過高清攝像頭對龍門工業園、西昝工業園進行拍攝,共發現三堆問題22處,累計清理100980餘噸。利用無人機紅外夜視儀進行夜間巡查,重點對企業落實錯峰生產情況及「散亂汙」企業利用夜間違法生產造成環境汙染現象進行巡查,有力打擊了夜間違法行為。疫情期間,根據無人機特性採用常態化對工業園區飛行17架次,發現環境違法行為5起,解決了不能到現場執法的問題。先後對龍門工業園區、西昝工業園區及城區芝川片區進行環境監察執法,累計飛行24架次共960分鐘,共發現環境違法行為30起,立案8起。
在5月份播出的廣播評論節目《今日點擊》中,主持人就我市無人機環保執法工作與生態環境局局長高光進行深入探討。高光表示,通過近半年的無人機執法,我市成功總結了不同條件下無人機的執法經驗。無人機具有視野廣、動態跟蹤、機動靈活等諸多優勢,能夠對環境監察執法提供技術支撐,推動辦案科技化。
「利用無人機進行全天候空中巡查與航拍執法,能有效克服取證難的問題,徹底解決環境汙染難發現、難監管、難溯源的問題,推進了環境保護。我們採用『無人機數據+智慧環保網絡監控平臺+在線監測系統』的監察模式,為環境執法收集證據,便於地面人員快速響應,及時進行現場調查。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強無人機配套建設並邀請專家培訓,發揮無人機時效性強、機動性好、機動範圍廣的執法優點,進一步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使執法的精準性和效率不斷提高。」高光說。
因為成熟的無人機環境執法經驗,程晨博和李念申被借調到省廳,正在積極配合其他地市做黃河流域陝西段無人機航測任務。
「鞋底都走穿了」的工信幹部
「因為天天要去企業檢查,一天最起碼跑五六家。半年下來,估計跑了200多家次企業,鞋也換了好幾雙。」張鑫半開玩笑地說道。
張鑫是我市工信局產業與原材料科的一名幹部。冬防期以來,他和同事兵分幾組,每周對全市6個行業43家企業檢查一次,確保企業嚴格按照冬防期限產和錯峰生產的要求執行。「尤其是重汙染天氣預警時,我們每個人都有包聯企業,必須每天死死盯緊企業,嚴格按照應急指令中的各項要求執行,全力確保管控措施到位有效,最大限度爭取空氣品質各項指標向好發展。」張鑫告訴記者。
近兩個月,張鑫和同事們又在忙著督促相關企業進行煤棚料倉、噴淋裝置建設及廠區環境優化、道路硬化、廠區綠化等一系列環境整治工作。張鑫說,我市復產的焦化配套洗煤企業共18家,二電配套企業2家。13家已完成各項整治工作,剩餘7家企業將在本月底全部完成。
「2017年8月從事環保相關工作以來,感觸頗多,尤其是企業內部環境的改變。最初,我們天天追著洗煤行業企業跑,督促他們整治,現在企業開始主動適應大環境,強化環保理念,求新求變,追求綠色發展。」張鑫說。
這41天的背後,是無數個像郭秀莉、程晨博、張鑫這樣的基層環保人同心同力、默默付出的故事;是他們背後環保、工信、住建、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龍門鎮等部門鎮辦,各司其職、聯防聯動的故事;更是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合力攻堅,統籌謀劃重點開展「二電煤專線」整治、龍門地區「清汙治塵」、焦化洗煤企業汙染治理、建築工地揚塵治理等一系列專項治理工作的結果。
環保工作,道阻且長。
久久為功,行則將至!
總編|樊君峰
主編|黨建東
責編|趙 靜
編輯|馬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