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部分村民為提高茶葉產量 一度毀壞林木

2021-01-22 中國新聞網

  堅決遏制種茶毀林行為(來信調查)

  編輯同志:

  2020年夏天,我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旅遊時發現,當地許多村民依靠種植、採摘、售賣普洱茶為生。為加快茶樹生長、提高茶葉產量、增加種茶收入,有些村民採取圍剝樹皮、砍伐等方式毀壞茶樹周邊植被,一些茶山上隨處可見茶樹周圍一片光禿的情形。更有甚者,還有村民在自然保護區內種茶毀林、破壞生態。類似情況,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一名環境保護志願者

  近期,本報收到讀者來信,稱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村民毀林種茶,造成茶樹周邊植被枯死。雲南西雙版納是否存在村民種茶毀林現象?當地有關部門採取了什麼監管和整治措施,進展如何?日前,記者前往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進行調查採訪。

  部分村民通過圍剝樹皮、使用有毒化學物質等手段毀壞林木,破壞生態

  2020年12月底,記者驅車來到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一座茶山腳下。爬上山,沿途不時能見到一些茶樹,混雜生長在密林之中。可是在茶樹周圍,往往都是枯死、折斷的林木,少則四五株、多則十幾株,有的看起來像是自然枯死,有的則有明顯的砍伐痕跡,形成了一個個以茶樹為中心的「空白地帶」。

  「這些茶樹都有很長歷史,所產的茶葉就是近年來受消費者追捧的古樹普洱茶。目前,市場上的古樹茶價格非常高,是村民眼中名副其實的『搖錢樹』。」當地勐昂村村民巖某溫說,為了增加古樹茶的產量,一些村民打起了周圍林木的主意,認為只要剷除古茶樹周邊的植被,古茶樹就能獲得更多的陽光和養料,「於是有些人故意圍剝樹皮,只要剝掉一圈樹皮,林木就會慢慢枯死。」

  記者仔細觀察了一棵已經枯萎死去的樹木,發現樹幹距地面20多釐米的位置上,一圈寬約6釐米的樹皮被整體剝落,露出白色的樹幹。巖某溫告訴記者,正是這圈被剝掉的樹皮導致樹木枯死,「有些村民會定期清理古茶樹周邊的植被,無論是雜草、灌木還是高大的樹木,都會被一一清除。」

  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林業服務中心護林員楊超介紹說:「這片樹林的林權屬於村集體,村民們都知道個人砍伐樹木是違法行為,而且很容易被護林員發現,所以採用圍剝樹皮的方式,讓樹木慢慢枯死,以掩人耳目。」

  巖某溫還告訴記者,為了使樹木儘快枯死,極個別村民甚至會使用有毒化學物質草甘膦,「使用草甘膦後,樹木會很快枯死,但同時也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據了解,在古茶樹周邊毀林的情形,在西雙版納幾個古茶樹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尤其嚴重。近年來,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毀林事件發生:2011年至2019年3月,勐海縣一名村民為種植茶葉,先後在多處集體林地採取圍剝樹皮、使用有毒化學物質等方式毀壞林木,砍伐林木800餘株,使用有毒化學物質毀壞林木122株,圍剝樹皮54株,共非法佔用林地31.3畝,原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2013年至2016年,勐海縣一名村民採取圍剝樹皮的方式種茶毀林,砍伐林木152株,圍剝樹皮98株,非法佔用林地39.2畝,原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古茶山、古茶樹資源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物種保護價值。西雙版納是國內普洱茶的重要發源地,近年來隨著古樹普洱茶市場價格走高,有的古茶山、古茶樹資源出現管護不到位、過度採摘、圍剝周邊林木等問題。若不及時加以解決,將對古茶山和古茶樹資源以及與之共生共存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董學軍說。

  翻過山頭,記者來到西雙版納布龍州級自然保護區。楊超指著山腰處一片森林說:「前面那片林子,現在看長得不錯,其實幾年前也被村民用同樣的手段毀壞過。因為是在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發現早、整治早,經過好幾年的治理,才逐步恢復。」

  利益驅使,缺乏生態保護意識、法律意識,導致種茶毀林行為多發

  村民毀林的目的都是為了種茶,這也暴露出一些村民追求短期利益、有關部門監管乏力等深層次問題。「古樹茶價格從2006年左右開始瘋狂上漲,有的甚至一年內就能翻好幾番,這也刺激了部分村民急於致富的心理,在一些不法茶商的誘導下,採取砍伐林木、圍剝樹皮等手段清除古茶樹周邊的植被,希望能提高古茶樹產量,進而增加收入。」董學軍說。

  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村民玉某曾因種茶毀林,被勐海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並處罰款5000元。她告訴記者:「我們這裡村寨普遍很窮,除了茶葉,幾乎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普洱茶價格高,讓人眼紅。在高價格的刺激下,村民都一門心思琢磨怎麼提高茶葉的產量,賣個好價錢。」

  除了利益驅使,村民們生態保護意識淡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西雙版納,這裡的村民世代靠著茶山養家餬口,但在前幾年,這片村民們賴以生存的茶山被劃入了自然保護區。「布龍自然保護區從2009年開始籌建,2012年劃定具體範圍,總面積約53萬畝,其中很多都是以前村民的林地、農地。在村民的意識中,這片茶山自古就屬於自家,可以隨便使用、隨意處置。」布龍自然保護區管護所所長申國晉說,很多村民直到現在還沒有樹立牢固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毀林是違法行為的認識也並不十分清楚。

  然而,毀壞林木是法律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我國森林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盜伐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在原地或者異地補種盜伐株數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樹木,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第八十二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採藥、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等活動」。此外,《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禁止向自然保護區傾倒廢棄物、超標排放汙染物、毀壞林木等其他損害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活動。」

  「不少村民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根本不知道毀林是違法行為,也從不考慮種茶毀林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嚴重後果。」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副鄉長巖罕叫說。

  專項整治取得積極成果,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有好生態,茶葉才能賣出好價錢

  一度多發的種茶毀林行為引起了雲南省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20年5月,雲南省政府印發《雲南省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範圍內對種茶毀林現象進行為期6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提出,要對2017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以來發生的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問題,堅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到位,違法種植作物該剷除的必須剷除,並做好生態修復,對2017年以前發生的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問題,也要堅持依法依規,突出生態保護,結合實際、分類處置。

  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積極有效的成果。按照《工作方案》,截至2020年9月2日,西雙版納已完成了全部線索核查銷號、案件查辦銷案的既定任務。「我們綜合分析發現,目前所涉及的毀林案件都是個人作案,尚未發現團夥作案,而且最近四五年的發案率呈現明顯下降態勢。」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副支隊長袁松明說。

  勐海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李玲審理了一批種茶毀林案件。據她介紹,法院在審判時會綜合考慮確實存在村民種植茶樹在先、劃定自然保護區在後的現實,以及被告人悔過表現、山林整改恢復等情況,「我們判決時會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從輕審判,同時嚴懲首惡,形成示範效應」。

  不過,專項整治行動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勐海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羅城說:「多數違法村民都採取了圍剝樹皮的手段,隱蔽性很強,護林員平時巡察時難以發現,等樹木真的枯死已經是3到5年之後了。如何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制止,是需要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而且,即便護林員發現被圍剝樹皮的樹木,如果村民拒不承認,證據難以固定,執法也缺乏依據。」

  羅城還提到,西雙版納雨熱條件好,植被生長迅速,許多原本是農業用地的土地過不了幾年就會長出樹木,甚至形成天然林。「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方有權對農業用地進行經營,那就意味著村民可以以農業經營為目的砍伐農地上的樹木。而按照新修訂的森林法,砍伐非林地上的林木,沒有明確要求辦理採伐許可。這使得我們在保護非林地天然林的時候,法律依據不是很充分,村民的發展需求與環境保護之間也需要取得平衡。」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打擊種茶毀林行為,我們更希望借專項整治行動逐步理順、嚴格落實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同時不斷提高村民環境保護意識。」申國晉說,經過此次專項整治行動,村民已經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是法律的要求,毀壞林木是違法的行為,「越來越多的村民對保護生態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許多村寨都自發成立了督察隊,或者制定村規民約,自覺加強本村種茶毀林行為的監督管理。隨著市場逐漸向追求生態茶轉變,村民也意識到原來那種種茶毀林、盲目追求產量的辦法已經不利於提高收入,反而是未遭破壞、植被更自然的茶山更有利於村民增收致富」。

  「現在,很多古樹茶集中的地方都在抓緊建設生態茶園,在茶樹周圍補種水冬瓜、白樺等樹種,既讓古茶樹產出優質的生態茶,又修復了周邊的生態環境,更好地兼顧種茶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董學軍說,這種林茶共生的發展模式如果能夠全面推廣,將有助於遏制種茶毀林的不理智行為。

  算好生態帳 端穩「金飯碗」(編後)

  一些村民為了增加種茶收入,竟然圍剝樹皮、使用有毒化學物質,這明顯是一種只算經濟帳、不算生態帳,只算眼前帳、不算長遠帳的短視行為,必須及時糾正。

  種茶行家們都知道,越是在蔥蘢山林中長出的生態茶,口感越好,就越受市場青睞,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了茶葉的附加值。一旦樹死了、林毀了,短期看一些古樹茶的產量得到了提升,茶農獲得了利益,但從長遠看,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必將導致茶葉的品質下降,茶葉也難以賣出好價錢。這將嚴重削弱當地茶葉的市場競爭力,茶農們利益最終也會受到損害。

  經濟利益的驅動加上科學知識的匱乏和法律意識、生態意識的淡薄,村民才會做出種茶毀林的事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關地方和部門要採取多種舉措,不僅要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堅決遏制種茶毀林行為,而且要加大法律知識和生態文明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讓村民理解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意義,明白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產業不僅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這樣,才能杜絕種茶毀林的行為,端穩生態致富的「金飯碗」。

  本報記者 史一棋 沈童睿

相關焦點

  • 毒死參天巨樹只為種茶賣錢 西雙版納2村民毀林種茶被判刑
    9月17日,雲南省勐海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巡迴法庭來到雲南省勐海縣布朗山鄉,對2起非法佔用農用地罪案件進行一審公開宣判,2起案件的2名被告因在集體林地採取圍剝樹皮等手段毀壞林木種植茶葉被判處有期徒刑這也是近年來西雙版納州為數不多的對毀林種茶人員判除罰金外的實刑,體現了當地對整治毀林種茶的決心。
  • 雲南兩名村民毀林種茶被判刑
    新華社昆明9月18日電(記者莊北寧)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人民法院18日通報,勐海縣刑事審判巡迴法庭17日在勐海縣布朗山鄉公開宣判2起非法佔用農用地罪案件,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分別判處被告人巖某刀有期徒刑1年2個月、被告人巖某尖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分別處以罰款。
  • 西雙版納這個村種地收入871萬/年,看邊境村寨如何美麗嬗變
    統一了作物品種、耕種時間、病蟲害防治,村民勞動強度減輕了、生產成本下降了,糧食、甘蔗作物的產量、質量明顯提高。項目實施當年平均每畝增收600多元,全村共增收108萬元,凸顯出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2019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高達871萬餘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94元。直播中,一幢造型別致的大房子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 楊某在幼林地內放牛致使林木被毀案【文書案例45】
    因被處罰人楊某(下簡稱楊某)在幼林地內放牛致使林木被毀一案,2016年6月5日,經村民舉報,本局依法立案。受理後,本局依法告知其申請迴避、陳述、申辯和聽證等相關權利,對所有的證據進行了質證,楊某及其委託代理人行使了陳述、申辯權,本局根據楊某委託代理人的申請,本局於2016年6月20日舉行了聽證。本案現已審查終結。
  • 西雙版納毀林種茶亂象屢禁不止 當地森林公安揭真相
    在雲南的西雙版納,隨著普洱茶價格的節節攀升,毀壞自然保護區內林木,來擴種普洱茶的生態破壞活動不僅屢屢上演,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最近幾年,隨著普洱茶市場的升溫,西雙版納勐臘縣的易武鎮變得熱鬧起來了。僅在鎮子的一條主街道上就聚集著上百家銷售茶葉的店鋪,而且不少都在銷售號稱來自國有林的古樹茶。
  • 濫伐林木!清鎮市一村民被判處有期徒刑
    9月23日,清鎮市一村民因濫伐林木被清鎮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據了解,2019年8月13日,家住清鎮市麥格鄉長衝村大水井組村民曾某某,因涉嫌犯濫伐林木罪被清鎮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 西雙版納州普洱茶碎銀子茶葉
    西雙版納州普洱茶碎銀子茶葉  成立於2006年的冰島茶葉精製廠,就坐落於勐庫忙波村,茶原料來自勐庫脹氣塘(正氣塘),這裡淳樸的村子,有高山雲霧、茶山茶樹,有可以預見天氣的古井,甘冽的井水,有世代種茶為生的茶農,還有歷史悠久的馬幫舊址:大馬場、歇馬場、舊房子,有曾經在茶馬古道上繁榮一時的劉家鋪子客棧舊址,以及極具傳奇色彩的「天生橋」和正氣塘。
  • 清鎮市一村民濫伐林木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
    9月23日,清鎮市一村民因濫伐林木被清鎮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2019年8月13日,家住清鎮市麥格苗族布依族鄉長衝村大水井組村民曾某某,因涉嫌犯濫伐林木罪被清鎮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 茶葉產量持續攀升 2019年全球茶葉產量將突破600萬噸(圖)
    中商情報網訊:茶葉指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檟,茗,荈。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製的飲料,後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製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藥材泡製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
  • 森林林木採伐問題問答
    故意毀壞森林或其他林木的應如何處罰?  故意毀壞森林或其他林木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 湖南平江:一村民濫伐林木被判拘役六個月
    自行購買山林後,未經批准擅自採伐林木,同樣構成濫伐林木罪。近日,湖南省平江縣人民法院審結這樣一起濫伐林木案,判處被告人陳某拘役六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2019年7月至11月初,陳某先後購買了本村一塊集體退耕還林山林,以及另外三名同村村民的山林。
  • 林木種苗丨領跑全球的杉木育種搖籃
    林場通過合作經營的方式,吸納村集體分散林地近萬畝,每年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200多個,增加村民收入近2000萬元,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積極的貢獻。大山深處寫人生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原副場長 餘榮卓 我是1984年9月到林場工作的。當時,我從福建林業學校畢業,作為全國重點中專的優秀畢業生,懷揣夢想前往林場報到。
  • 正確認識經濟林的林木價值(談林業管理中經濟林的林木價值計算)
    趙縣林業局  陳春榮經濟林是五大林種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經濟林是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藥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該條同時將森林劃分為五類,把經濟林納入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在我國森林覆蓋率之內。
  • 中國茶葉產量繼續創新高 廣州茶博會首設專業觀眾日
    中國茶葉產量繼續創新高 廣州茶博會首設專業觀眾日 Chinese tea production to hit record high more>>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王華 苗陽)今年中國茶葉產量有望突破17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 林業執法中,林木的數量如何計算?
    林業執法中,林木的數量如何計算?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36號)、國家林業局《關於在查處盜伐、濫伐林木案件中測算立木蓄積有關問題的復函》(林函策字〔2001〕45號)、《關於毀林案件中被毀壞林木及其伐樁滅失的立木蓄積測算有關問題的復函
  • 豐順縣:茶葉成茶業 鄉村滿園春
    ●本版撰文:胡金輝 葉思琪  鄭 坤 李金鵬  本版攝影:胡金輝  發展精細農業,推動品牌強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豐順縣茶葉產業發展的生動注釋。2018年7月,豐順縣茶葉產業園獲批為廣東省第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由此啟動了豐順茶葉產業的轉型升級,搶灘布局綠色生態產業。
  • 西雙版納的天然乳膠產品一天達成意向性銷售額80萬元,這個展銷會...
    景洪市酸角樹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的曾曉蘭帶著自家的柚子、甘蔗、黑花生、茶葉、水果乾等來到松江。展會上,松江市民不斷詢問貨品、提購買需求的場面,讓她在擺滿了一箱箱貨物的展位裡有些騰不開手。「來大都市嘛,就帶了很多貨。」 曾曉蘭說,雖然忙碌,但期望這幾天生意能再好一些。在她的展位上,還放著一塊微信二維碼立牌,「以後想吃就加微信,線上都能買。」
  • 謝某挖土採沙致使林地毀壞案——處罰決定適用法律依據錯誤,《林業行政處罰決定書》被市林業局撤銷【文書案例47】
    《林業行政處罰決定書》被市林業局撤銷【案情】2018年3月,X縣Y鎮B村村民謝某在資江河流沿岸的無林林地內用挖掘機挖土取沙,經現場勘驗和鑑定,致使450平方米生態公益林地被毀壞。經舉報被縣林業局查處。謝某辯稱,挖土取沙,沒有毀壞林木,在《森林法實施條例》中沒有具體明文規定,不應處罰。縣林業局沒有採納被處罰人謝某的意見,謝某不服,委託律師申請M市林業局複議,該案被M市林業局撤銷。
  • 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高職招生簡章
    二、專業介紹(一)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專業特色】以食品安全為重點,打造西雙版納地區食品檢驗工職業資格操作技能鑑定中心,學生畢業時獲得中級及以上食品檢驗工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面向林業企、事業單位和生態工程建設單位,從事林木種苗生產、森林培育、調查、森林資源監測、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森林資源信息管理及林業行政管理等工作。
  • 毀壞風景林建私人跑道,男子自稱是為跑步健身,結果卻偷偷在上面...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休閒運動走進人們的視野,有的人甚至為滿足自己的休閒運動需要,竟毀壞自家房屋旁的山林建起了私人跑道......11月26日,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並當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