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參天巨樹只為種茶賣錢 西雙版納2村民毀林種茶被判刑

2020-09-18 中國網

近年來受普洱茶暴利驅使,雲南茶葉產區毀林種茶現象屢禁不止。有的茶農為了讓茶樹更快成長,會變相弄死周邊的大樹包括注射藥水致使茶山上的樹木「自然」乾枯、死亡,以此來拓地種茶。對此,雲南制定出臺了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違規問題的專項整治方案,以零容忍的態度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

9月17日,雲南省勐海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巡迴法庭來到雲南省勐海縣布朗山鄉,對2起非法佔用農用地罪案件進行一審公開宣判,2起案件的2名被告因在集體林地採取圍剝樹皮等手段毀壞林木種植茶葉被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這也是近年來西雙版納州為數不多的對毀林種茶人員判除罰金外的實刑,體現了當地對整治毀林種茶的決心。

案件一:4處村集林體地被圍剝樹皮 投放有毒化學物質

2019年3月,家住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章家村委會空坎小組的被告人巖某刀,在未辦理任何手續、也未經當地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許可的情況下,先後在其所在村委會被當地人稱「永博」「登錄」「永爬」「也空」的4處村集體林地採取圍剝樹皮、投放有毒化學物質等手段毀壞林木種植茶葉。砍伐林木800株,投放有毒化學物質毀壞林木122株,圍剝樹皮毀壞林木54株,共非法佔用林地31.3畝。2020年5月18日,巖某刀因涉嫌非法佔用農用地罪被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勐海縣人民檢察院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巖某刀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林地31.3畝,改變林地用途。造成原有特種用途林和經濟林嚴重毀壞,數量較大,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依法判處被告人巖某刀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案件二:村集體林地被毀壞非法佔用39.2畝

2020年04月18日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民警到勐海縣布朗山鄉勐昂村委會勐昂村小組調查毀林種植茶葉的情況,通過調查,發現在集體林地當地人稱「石場」「幽潭山」處有砍伐林木毀林種植茶葉的行為,森林公安民警通過排查鎖定嫌疑人為巖某尖,之後通過對巖某尖詢問了解,犯罪嫌疑人巖某尖承認在「石場」「幽潭山」的2處村集體林地採取圍剝樹皮的手段毀壞林木種植茶葉,砍伐林木共計152株,圍剝樹皮毀壞林木98株,共非法佔用林地39.2畝犯罪事實。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巖某尖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林地39.2畝,改變林地用途,造成原有特種用途林嚴重毀壞,數量較大,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依法判處被告人巖某尖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8000元。庭審過程中,被告人巖某刀、巖某尖兩人,當庭表示認罪伏法。

將法庭搬進村寨極大增強了本次活動的法制宣傳效果,當地組織2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幹部、黨員、群眾觀摩庭審,在本次宣判活動前,法官、民警結合典型案例開展以案釋法,為旁聽群眾上了一堂法制公開課,普及走私野生動物、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妨害國邊境管理、賭博等破壞生態資源保護法律知識及跨境犯罪法律知識,不僅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更有效動員村民參與到打擊整治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來,自覺保護美麗勐海、呵護傣鄉大地綠水青山。

9月17日,雲南省林草局副局長王衛斌在回應部分普洱茶產地開展的毀林種茶現象時表示,「今年雲南林草部門開展打擊整治種茶毀林的專項行動已經完成了第一個階段。目前已收回林地2130公頃,恢復植被2000公頃。」目前,雲南林草部門開展打擊整治種茶毀林的專項行動已經完成了第一個階段,即清理核查的主要任務,已經轉入了第二個階段集中整治,共清理核查省級移交的疑似問題26009個,核查率達到了100%。「目前已收回林地2130公頃,恢復植被2000公頃,各地都建立了非法侵佔林地和種茶毀林的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線索清單三個清單,精準引導種茶毀林專項整治工作走向深入,有效遏制種茶毀林這一勢頭。」

相關焦點

  • 西雙版納毀林種茶亂象屢禁不止 當地森林公安揭真相
    村民還告訴記者,在這片陡坡上的小茶苗都是近幾年才慢慢種下的,要過幾年才能產茶。而在這個茶園的邊上,茶農們搭建了一個簡易的窩棚。       因為薄荷塘古茶樹都生長在易武州級自然保護區內,古樹的數量非常有限,於是,在保護區的森林裡點茶籽、栽種小樹茶,就成為村民最熱衷的事。為了給茶樹騰出空間,村民們採用同樣的手法,將這裡原有的樹木砍掉。除了被砍、被圍剝樹皮而死亡的樹,這裡還有被毒死的樹。
  • 西雙版納部分村民為提高茶葉產量 一度毀壞林木
    堅決遏制種茶毀林行為(來信調查)  編輯同志:  2020年夏天,我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旅遊時發現,當地許多村民依靠種植、採摘、售賣普洱茶為生。為加快茶樹生長、提高茶葉產量、增加種茶收入,有些村民採取圍剝樹皮、砍伐等方式毀壞茶樹周邊植被,一些茶山上隨處可見茶樹周圍一片光禿的情形。更有甚者,還有村民在自然保護區內種茶毀林、破壞生態。
  • 雲南2名男子毀林種茶、非法佔用農用地 被公開判刑
    【】9月17日,雲南勐海縣2名男子毀林種茶,非法佔用農用地被公開宣判。據了解,近年來普洱茶穩步上漲,兩村民採取圍剝樹皮、投放有毒化學物質等手段毀壞林木種植茶葉,2人當庭表示認罪伏法,均被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雲南兩名村民毀林種茶被判刑
    新華社昆明9月18日電(記者莊北寧)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人民法院18日通報,勐海縣刑事審判巡迴法庭17日在勐海縣布朗山鄉公開宣判2起非法佔用農用地罪案件,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分別判處被告人巖某刀有期徒刑1年2個月、被告人巖某尖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分別處以罰款。
  • 毀林三千畝挖沙賣錢(圖)
    毀林三千畝挖沙賣錢(圖) 這裡原本是一片林木  本報記者 學武 攝  本報榆林訊(記者 學武)村民們精心管護了數十年看著鬱鬱蔥蔥的林地又回復到若干年前滿眼黃沙的境地,大保當鎮高海畔村上千村民不由地質問:誰該為這起持續了六七年的惡性毀林事件負責?  高海畔村地處毛烏素沙漠東南邊緣,這裡的村民曾經面臨飛沙走石、沙進人退的局面。從1960年起,村民們大力植樹造林,在耕地周邊栽種了6000餘畝楊樹,基本上控制了風沙侵蝕。然而從1998年起,有個別人開始挖沙賣向一些建築工地。
  • 潮州有人為種茶砍樹毀林,破壞情況觸目驚心嫌疑人被刑拘
    近年來,隨著鳳凰單叢茶市場的持續紅火,茶農開墾茶園熱情高漲,隨之而來也出現了部分人違規砍樹毀林種茶的現象。對此,潮安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隊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近日又偵破一宗開墾茶園盜伐林木案件。
  • 西雙版納大規模毀林種膠
    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灑鎮南聯山村委會巴其一村,300多村民如今吃水用水都到井裡來挑,各家的自來水龍頭已形同擺設,因為給橡膠樹打農藥把水庫的水汙染了。    但是,巴其一村至少還有水井。批剛聽說,由於地下水系混亂和自然泉湧的喪失,西雙版納的許多村寨已經出現了自來水斷流、井水乾涸的現象。去年,曼哈鄉的一些農民實在無水可喝,只能成箱地買礦泉水回家。
  • 金塔:玉米粒中摻農藥毒死他人山羊被判刑
    金塔:玉米粒中摻農藥毒死他人山羊被判刑 2020-09-08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茶之魅:飛來的包種茶
    不過像我這樣久經風雨的老男人,空手來去似神仙,對諸如此類的免費的小禮物向來是不屑一顧的,便想以「無功不受祿」來推掉這樣「免費的餡餅」,不過話到喉嚨口,竟一下被卡住,因為低頭一瞥的瞬間,那小禮物居然是我最愛的臺灣茶,來自臺灣坪林的包種茶!儘管僅僅是鋁箔包裝的一小袋,竟讓愛茶的我活似揀了一個金元寶,喜上眉梢。收下,收下,這天上掉下的林妹妹!
  • 西雙版納州普洱茶碎銀子茶葉
    西雙版納州普洱茶碎銀子茶葉  成立於2006年的冰島茶葉精製廠,就坐落於勐庫忙波村,茶原料來自勐庫脹氣塘(正氣塘),這裡淳樸的村子,有高山雲霧、茶山茶樹,有可以預見天氣的古井,甘冽的井水,有世代種茶為生的茶農,還有歷史悠久的馬幫舊址:大馬場、歇馬場、舊房子,有曾經在茶馬古道上繁榮一時的劉家鋪子客棧舊址,以及極具傳奇色彩的「天生橋」和正氣塘。
  • 大葉種才是真正的普洱茶?3分鐘告訴你,中小葉種為何充滿爭議?
    那為什麼會有中小葉種製成的普洱茶屬於普洱茶這樣的說法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大家只看到了定義裡「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這幾個字。並沒有真正去理解,到底大葉種是一個什麼東西,再延伸到為什麼中小葉種製成的普洱茶也屬於普洱茶。
  • 榆林毀林建光伏電站之謎:村民治沙植樹20載,今3000畝地寸草不剩
    近日,陝西榆林毀林建光伏電站一事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村民辛苦種了幾十年的樹,突然被大量砍伐,約3000畝的土地連根草都不剩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此地要建設光伏電站。但當華能靖邊公司部的光伏項目落地時,村民們已在伊當灣村附近種植了十餘萬畝的林草,其中3280餘畝林草地在光伏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全部被推平了。據《財經》報導,2019年5月3日,施工方的項目負責人帶著100多人前來砍伐林木,9月10日,村民發現再次有人砍伐林木,據村民粗略估計,2次砍伐的林木將近有10萬株。
  • 為什麼說勐庫大葉種茶是「雲南大葉種英豪」?
    其中,勐庫大葉種因為獨特的特點和豐富的內含物質,有著雲南大葉種「英豪」的美譽。勐庫,地處世界茶樹起源地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在這裡,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它就是勐庫大葉種茶。勐庫大葉種茶產於勐庫鎮,因而得名。如今,以勐庫大葉種茶為原料生產的普洱茶,早已改變了雙江,影響了世界,成為了極富盛名的茶葉品種。
  • 種茶已成脫貧奔小康重要渠道,廣西山區茶農的茶故事速來聽……
    2018年,修路隊開進村裡,獅東村村民盼望的「絕壁路」修好了,村子也變樣了。泥土路成了石板路,河岸護堤、親水平臺相繼搭建,在保留村莊原有模樣的基礎上把傳承、旅遊結合起來。獨特的瑤族風情,吸引更多的人走進獅東村,也為獅東村打開了一扇窗。「人均1畝茶、戶均2畝姜、村均萬畝杉是我們的產業發展目標。」村支部書記趙萬興說。
  • 封面故事之茶人︱尋找王二 重回西雙版納(節選)
    我非常同意李老闆對王二的評價:王二不是生意人,他就是個純粹的茶人,愛普洱茶勝過自己生命的一心做茶的手工藝人。說到手工茶人,這讓我想起了昆明認識的另一位朋友,他叫嚴小波。小波做茶,出了名的嚴謹,似乎他的姓氏,決定了他的為人和人品。
  • 臺灣包種茶「源起」安溪
    (中評社)關於臺灣包種茶   臺灣包種茶在烏龍茶中別具一格,它的發酵程度在烏龍茶類中為最輕,兒茶素氧化程度在7.5%~19%之間,以文山包種為代表。優良品質的包種茶條索卷縐曲而稍粗長,外觀深綠色,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幹茶具有蘭花清香。衝泡後,茶香芬芳撲鼻,湯色黃綠清澈。
  • 勐臘古茶山-茶韻悠悠
    翻開易武茶區,可以看到革登古茶山、莽枝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蠻磚古茶山及其易武(曼撒)古茶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勐臘縣中部,唯獨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基諾山)位於當今西雙版納景洪市。 小編作為勐臘縣本地人,接下來為大家著重介紹位於勐臘縣的五大茶山。
  • 百縣千村行(96)萬源:從「一茶多收」到「一茶多吃」 三清廟村脫貧...
    靠山吃山 貧困村種綠茶實現「一茶多收」平均海拔900餘米的三清廟村多為高山坡地,無大規模成片土地,長期以來,村民只能種植傳統糧油作物,靠天吃飯,收入來源單一,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0.8%。十餘年前,萬源市開始大力發展富硒茶產業,瞅準機會的三清廟村立即引進了一批茶苗,希望村民參與種植,但卻遭到了拒絕。「種茶有風險,萬一虧本了,連飯都沒有吃的。」胡明亮是當初拒絕的村民之一,他向記者回憶,當時沒有能人帶動,沒有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家擔心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