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魅:飛來的包種茶

2020-12-24 鄭啟五茶話與郵話

九月的環島路,天高雲淡海藍藍,我乘車前往廈門會展中心,去參觀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不過今年多了一個看點,就是會展中心擴建了第二期,在擴建的展廳裡舉辦「海峽旅遊博覽會」。這種「會生會」「會連會」的辦法應該不錯,「貿恰會」的客商本身就是「旅博會」潛在的遊客,一箭雙鵰,事半功倍,「雙胞胎」何樂而不為?!

「兩會」已開展多日,雖未閉幕,不少攤位開始撤離,或者乾脆就擺「空城計」,把五顏六色的宣傳推介材料往桌上一堆,人則瀟灑自在去了,哪一種類型的單位最善此道,我想不用說讀者也心知肚明。但海峽對岸來的同胞就是不一樣,一攤攤盡忠職守,不遺餘力不厭其煩地在最後的時機向每一位來去的看客派發寶島的風光手冊。

不僅如此,臺灣觀光業從業同胞還請看客立即瀏覽資料,隨即有些聲嘶力竭地玩起現場問答遊戲,答對了,自然有獎品。我用欣賞的目光上下打量了這個敬業的角落,突然有位少女用雙手向我遞來一包微型的禮物,隨即飄來的是閩南口音的國語:「先生,謝謝光臨,請您品嘗。」從這樣的鄉音判斷,她可能是臺灣來的鄉村女,也可能是臺商僱的閩南妹,反正如出一轍,難以辨別也無須辨別。

不過像我這樣久經風雨的老男人,空手來去似神仙,對諸如此類的免費的小禮物向來是不屑一顧的,便想以「無功不受祿」來推掉這樣「免費的餡餅」,不過話到喉嚨口,竟一下被卡住,因為低頭一瞥的瞬間,那小禮物居然是我最愛的臺灣茶,來自臺灣坪林的包種茶!儘管僅僅是鋁箔包裝的一小袋,竟讓愛茶的我活似揀了一個金元寶,喜上眉梢。收下,收下,這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好茶隨風又隨緣,6年前我參加安溪「兩岸茶葉高峰會議」,首次品嘗了臺灣得獎的4款茗茶,為此留下了一題散文《長飲不醉的甘醇》;5年前臺灣郵友吳惠明郵寄了一罐臺灣茶,讓我有感而發,一氣呵成隨筆《阿里山的茗茶》;此後各年陸續有茶自海峽對岸來:臺北「福建長汀同鄉會」的客家鄉親胡興中先生贈送的臺灣高山烏龍茶「新品種」、同仁徐君轉贈的臺灣逢甲大學的禮品「洞頂烏龍茶」、以及金門國中王先正老師贈送的「臺灣高山茶」……雲飄霧繞,臺灣各地各山的好茶是紛至沓來,接二連三悉數報到,獨缺文山包種一茶。這些臺灣茶都是朋友所贈,全憑緣分,我哪裡還好意思透露出那心地裡默默期盼的「獨缺」呢?!

網上早知道:臺北縣的坪林鄉是文山包種茶最大的產地,也是大臺北地區的水源供應地,茶園蒼翠,溪魚跳躍,與臺北市僅有20分鐘車程的距離,一方山水養一方名茶,原本我是打算日後做「臺灣遊」時深入一喝的,現在它提前漂來,怎麼能不讓我喜上眉梢呢?於是急忙道謝,可那贈茶的少女卻悄然不見了蹤影,環顧尋覓,居然芳蹤不再……

回到家裡,立刻淨手,燒水,泡茶,這贈茶的茶量極少,只好獨自品飲,一包莫約5克,被置於一袋三角形的薄紗中,形如小粽子,十分「古錐」(閩南話「嬌巧」)。我是把它當成綠茶來泡的,置於玻璃杯裡,懸壺高衝,透亮的茶湯頂託起一錐袋茶,口感清香甘甜,與閩西南漳平的名茶——水仙紙包茶有異曲同工之妙。關於水仙茶,有很多傳說,我不禁想入非非了:博覽會上那送茶給我的村姑,莫非是「海峽女神」的使者,不然她何以如此心明眼亮,知曉本海峽西岸的老茶客6年來品飲了7款海峽東岸各山的烏龍茶,卻唯獨缺了這味清香甘甜的「文山包種」?!

2008-9-10

相關焦點

  • 臺灣包種茶「源起」安溪
    臺北有兩個地方產包種茶,一個在文山地區,以木柵貓空名號最響亮,另一個在南港舊莊的山區,過去整座山都種茶,所以有南港舊莊茶山之稱,而文山地區的包㮔茶多是源於南港。部份茶商,將茶葉運往福建福州,進行加工,改制成包種茶,因為獨特的香氣,當時稱為花香茶。  1881年,福建同安茶商認為由臺灣將茶葉運至福建製造運輸成本太高,於是帶著制茶師到臺灣,在臺北產地直接加工,將包種茶的製法傳入臺灣。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木柵鐵觀音(一)
    大部分的半發酵茶,臺灣相關的學術界都稱為「包種茶」,然後再以外形加以區分。所以市面上俗稱「烏龍茶」的,學界稱為「半球形包種茶」,如凍頂烏龍、高山烏龍。而坊間俗稱「包種茶」盛產於坪林一帶舊稱文山堡的地區,學界則稱為「條形包種茶」。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OEM茶區——宜蘭
    OEM廠之受制於人,打不出自己的品牌,在此地已是路人皆知。而所謂OEM者,英文原文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是指以原廠的設備來製造,引申為原廠委託代工生產的意思。宜蘭縣茶商公會曾倡議通稱為「蘭陽茶」,但各鄉鎮早已有自己的名號,礁溪的是「五峰茶」、三星叫「上將茶」、冬山為「素馨茶」,而以大同鄉享譽最早,早期人稱「蕃仔山茶」,目前叫「玉蘭茶」。陸羽的《茶經》裡說:「茶生爛石者上」,大同鄉近中央山脈,為石礫地質,產制的茶味濃、重水、耐泡,常有佳品。冬山的武荖坑以重火焙武夷茶,亦顯得厚成熟。
  • 「茶在臺灣」臺灣的茶真的有那麼好?
    在臺灣,產於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烏龍茶才可以稱為「高山茶」。臺灣高山茶因產地不同,衝泡後各具獨特的清香、茶香、果香、焦糖香等味道。二十一世紀,臺灣流行起高海拔的高山茶,以高海拔的山地名稱來直接命名所產之茶。
  • 臺灣茶藝的文化,一樣的茶喝出不一樣的味道
    茶與水的關係:水是茶之母,壺為茶之父,三位一體,品茶至佳。「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泡好茶的條件:茶、水、器、技、境所謂醉茶,指的是飲茶過濃或過量所引起的心悸,全身發抖、頭暈、四肢無力、胃不舒服、想吐及飢餓現象。尤其是空腹飲濃茶或者平時少飲茶的人突然喝了濃茶、活著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喝濃茶,都容易茶醉。
  • 毒死參天巨樹只為種茶賣錢 西雙版納2村民毀林種茶被判刑
    近年來受普洱茶暴利驅使,雲南茶葉產區毀林種茶現象屢禁不止。有的茶農為了讓茶樹更快成長,會變相弄死周邊的大樹包括注射藥水致使茶山上的樹木「自然」乾枯、死亡,以此來拓地種茶。對此,雲南制定出臺了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違規問題的專項整治方案,以零容忍的態度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
  • 一張表,讓你認識所有臺灣茶!
    臺灣各茶區特色茶名稱及產地(懂茶帝制表,轉載請註明出處)表中的臺灣烏龍茶可以按照文山包種茶、松柏長青茶、木柵鐵觀音、凍頂烏龍茶、椪風烏龍茶、高山烏龍茶這六種特色來劃分。下面我們詳細滴了解一下~1文山包種茶產於臺灣北部鄰近烏來風景區的山區,以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平溪等鄉鎮所的包種茶最為出名,臺北南港也有生產,稱為南港包種茶。製造文山包種茶的品種以青心烏龍最優,臺茶12號(金萓)、臺茶13號(翠玉)、臺茶14號(白文)也適合製作。
  • 茶知識丨臺灣烏龍茶
    其中以包種為多,約佔70%。臺灣包種茶所用鮮葉原料的茶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優良品質的包種茶條索卷縐、曲而稍粗長,外觀深綠色,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幹茶具有蘭花清香。衝泡後,茶香芬芳撲鼻,湯色黃綠清澈,茶湯滋味有過喉圓滑甘潤之感,回甘力強。具有「香、濃、醇、韻、美」5大特點。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臺茶之最,梨山最高(一)
    條上印著「臺茶之最」四個大字和一行廣告詞:「名師鑑賞,茶高手共同認定,保證佳品」。另有手寫的字樣:「大禹嶺,兩千六百公尺」,看起來有種經過逐罐個別認證,100%高山精品的意味。大禹嶺是全臺灣乃至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區,說它是「全球之最」也不為過。目前市場行情,每斤由新臺幣6000元起跳。 很慎重地在封條上劃一刀,掀起蓋子,剪開裡面的真空包,抓了一小撮放在蓋杯裡,衝水,稍候一會兒,把茶湯倒進小杯子。是有那股很容易辨認的「高山氣」,但是有種稚嫩青澀,欠缺成熟風韻的遺憾。從蓋杯裡撈出茶葉來看,多是「小開面」,比芽葉大不了多少。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多種珍貴茶種是一大特色
    多年下來,坪林人認定由青心烏龍做成的包種是最上品,稱之為「種仔旗」,講究的是它的品種香。逐漸地,其他品種都被淘汰,茶園朝向單一品種發展。臺灣茶葉分布除了包種之外,坪林也產白毫烏龍,用的是白毫特別顯露的「大慢種」。
  • 凍頂、文山包種、東方美人,哪一種茶才可以代表臺灣的烏龍滋味?
    與綠茶、紅茶作比較,綠茶屬於不發酵茶,鮮爽清香;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醇厚甘鮮。而烏龍茶,則是介於二者之間的部分發酵,發酵程度從輕(20%)到重(80%-90%)不等。凍頂烏龍俗稱凍頂茶,是臺灣包種茶的一種,在臺灣知名度極高,被譽為「茶中聖品」。若你有幸喝到過真正的凍頂茶,一定忘不掉它的醇香濃鬱。有人說,「凍頂烏龍」是烏龍茶中的熱血文藝青年,躁作不乏味,張揚卻又有內涵,看似濃烈卻有著深層次的思維邏輯。凍頂烏龍,幹茶呈半球形,色澤墨綠油潤。
  • 臺灣茶哪個品牌好臺灣茶葉品牌排行榜
    很多人喜歡喝茶,臺灣的茶有一些也是比較有名的,很多人去到臺灣也會找個茶館喝喝茶,好的茶葉對於喜歡喝茶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享受,那麼臺灣茶哪個品牌好,臺灣茶葉品牌排行榜有哪些呢?臺灣十大名茶係指:阿里山高山茶、富貴牡丹茶、優遊吧斯極品青心烏龍茶、優遊吧斯極品金萱烏龍茶、凍頂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日月潭紅茶等十種知名度較高的茶,那臺灣茶哪個品牌好呢?臺灣茶比較出名的品牌1、凍頂茶,凍頂茶又叫凍頂烏龍茶,是臺灣知名度很高的一種茶,這種茶原產地是在臺灣的南投縣鹿谷鄉。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來去阿里山
    這阿里山山腰最早種茶的人家,的確和南投名間鄉人有點沾親帶故。名間人產茶,也出專做茶買賣人物,他們遍訪茶山,熟悉各地風土形勢。說這山頭更勝梅山,您家何不種茶。阿里山某茶園就這樣一席話,海拔1350米的嘉義縣竹崎鄉和村石桌開始種茶。
  • 英德種茶歷史可追溯至唐朝 英德茶葉曾興盛一時
    ■中華茶文化英德種茶歷史悠久,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可謂源遠流長,其發展的軌跡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據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八之出》(764年)載:「嶺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當時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
  • 西雙版納毀林種茶亂象屢禁不止 當地森林公安揭真相
    央視網消息:種茶致富是好事,但因為要種茶而破壞生態,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在雲南的西雙版納,隨著普洱茶價格的節節攀升,毀壞自然保護區內林木,來擴種普洱茶的生態破壞活動不僅屢屢上演,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最近幾年,隨著普洱茶市場的升溫,西雙版納勐臘縣的易武鎮變得熱鬧起來了。僅在鎮子的一條主街道上就聚集著上百家銷售茶葉的店鋪,而且不少都在銷售號稱來自國有林的古樹茶。
  • 中國好茶地圖
    ▲ 安徽歙縣高山茶園,已經染上了霜色。四川之茶,首推蒙頂。懂茶之人往往把蒙頂茶稱作「茶中故舊」——據說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的道士吳理真在蒙頂山種下了一棵茶樹,成為了傳說中最早的「種茶人」,而蒙頂也成了中國茶文化之淵藪。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古韻猶存的文山包種茶
    坪林千島湖文山——古地名,外形古雅,風味古典這都是得益於文山包種茶的遵古精製。文山地區歷來是臺灣四大茶區之一,經歷百年風雨,依然生機旺盛,不失有一些傳奇色彩。文山包種茶為什麼叫「包種」?傳統紙包茶傳統紙包茶第二種說法呢,咱們就要回到中國半發酵茶的發源地—閩粵地區。當地以制茶發取名,將半發酵的烏龍茶通稱為烏龍茶,再以品種的不同來突顯個別特徵。
  • 臺茶飄香糕餅饞人 北京旅展臺灣館人氣超紅(圖)
    赴臺個人遊到6月28日將滿一周年,臺灣熱也愈加帶動出遊風潮,為吸引更多大陸遊客到臺灣旅遊觀光,前來參展的臺灣旅界人士也極盡宣傳之能事、舉辦各種精彩的互動環節。  一連三天,為了讓北京民眾能搶先品嘗臺北的好味道,百年老店「郭元益食品」現場提供好吃的鳳梨酥給參觀者免費試吃,而由臺北市精心規劃、展示的由3000個鳳梨酥所建構而成的黃金臺北城,包括了臺北101、貓空纜車、美麗華摩天輪等臺北經典景點,讓現場觀眾直呼驚奇、紛搶合影;  臺北伴手禮名店「遊茶茶藝館」的達人沈宜靜此次帶來大陸朋友少見的南港文山包種茶,在現場鮮泡、請參觀者品茗、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烏龍品種
    與大陸把所有半發酵茶都稱為烏龍茶不同,在臺灣,大部分的半發酵茶,學界均稱之為「包種茶」,而市面上俗稱的烏龍茶,學界稱謂「半球形烏龍茶」,這種說法是以製法以及外形來區分的。一、青心烏龍青心烏龍種的茶樹,是臺灣栽培歷史最久,分布最廣的品種。青心烏龍屬於晚生品系,產期隨著海拔與緯度而不同。
  • 中臺灣必喝好茶,深度體驗好味茶,感受純正茶韻味
    南投鹿谷—凍頂烏龍茶一般北部以包種茶為主,而南部則是烏龍茶較具盛名,而位於南投鹿谷的凍頂山,茶種為青心烏龍,即是烏龍茶種代表之一,其製作過程中會以布包重覆揉捻,因此外觀為球狀居多,湯色為金黃帶亮綠,入口極香之外,重點後韻偏重,也十分耐泡,久而不淡,適合長期有在喝茶的品味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