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醫院麻醉科副主任楊在啟:無影燈下20年的「疼痛守護者」

2020-12-22 齊魯網

齊魯網泰安5月23日訊(記者 王迅)「嘴裡一塊毛巾,按住雙手,不打麻藥,大夫就將傷口縫住了」,傷者的毅力讓人佩服,但這只能是電視劇中的場景。現在的手術中,麻醉是必不可少的,不打麻醉就進行手術是不可能的。對於麻醉在手術中的作用,很多人可能理解為不讓患者疼痛,而麻醉師在整個手術中的作用就更不被人們所知悉。記者走進泰安市中心醫院手術室,揭開無影燈下的神秘面紗。

守護生命的「隱形人」

說起手術麻醉,大家一個常見的認識是在手術前打一針,負責「麻倒」就沒事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所謂麻醉是由藥物或其他方法產生的一種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系統的可逆性功能抑制,這種抑制的特點主要是痛覺的喪失。在麻醉師向患者體內注入麻醉劑後,麻醉醫生就要退到幕後,負責實時的監控患者的生命體徵,為外科醫生進行手術保駕護航。

記者來到手術室,看到麻醉醫生楊在啟一邊與患者聊天,一邊將配好的麻醉藥注入其體內,說話間,患者已「熟睡」。隨著監護儀恢復均勻的「嘀嘀」聲,醫生開始手術,楊在啟退到一旁,時而盯著監視器,時而記錄。這就是楊在啟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手術,手術順利結束了。類似於這樣的手術每天都會有,多的時候一天可能要十幾例,僅三月份楊在啟就完成麻醉手術260多例,從醫二十年,完成的手術更達到了上萬例。

楊在啟表示:「麻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患者生命體徵的全程監護。手術期間,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稍有疏忽就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麻醉醫生99%的工作都在處理各種突發狀況,任何一臺成功的手術都離不開負責任的麻醉師,醫學貴精,精湛的技術是服務患者的根本。」據大眾網記者了解,麻醉醫生在手術中需要實時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徵在幾秒鐘內都會發生變化,這就需要麻醉醫生能夠及時處理突發情況,保障手術順利進行。

「打一針」的十年修煉

「難度大、強度大、成才難」構成了麻醉醫師緊缺的現狀。一名麻醉醫生最快也需要5年本科畢業,再加上3年的住院醫師培訓和3年的工作經驗,共11年才能成為生命護航的「幕後英雄」。楊在啟就是其中的一位,幼時就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的楊在啟,憑著不懈努力,於1997年拿到濰坊醫學院畢業證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從此,帶著對醫生這個職業的無比崇拜和嚮往,楊在啟開始了自己二十年的麻醉師生涯,這也讓他承擔起了不同尋常的責任。

上個世紀90年代,在許多人眼裡,麻醉工作比臨床工作「矮」半截。幾乎所有醫院的臨床麻醉工作都相對薄弱。在眾人眼中,都認為麻醉只是「打一針」的事,殊不知合理麻醉的對麻醉師有較高的要求。2007年在青島大學醫學院取得麻醉碩士學位後,為了學習掌握較為系統、全面的麻醉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楊在啟毅然決定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進修學習。學成歸來後,他對急、危重病人的麻醉及困難氣道病人的處理、各種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各種心臟及大血管手術的麻醉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2011年楊在啟又考上了山東大學的麻醉博士,2014年順利畢業。在20年的臨床工作中,楊在啟痴心於麻醉專業,懷著一顆救死扶傷的大愛之心,用精湛的醫術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受到科室人員及患者的廣泛好評。楊在啟對於學習絕不停留於書本,而是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更多更新的技術用於臨床,並將臨床經驗總結出來,撰寫成醫學論文。截止到目前,共發表SCI論文1篇,省級以上論文10餘篇,參編專著1部,獲中心醫院新技術引進二等獎2項,泰安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規範化培養年輕醫生,奪取「新高地」

麻醉講究「一人一方」,醫生要對患者身體條件、年齡、耐受性有個基本判斷,用多少藥,全麻還是局麻,都代表著臨床一線生機,絲毫不能馬虎。要找到一個技能嫻熟、素質優秀的麻醉醫生,絕非易事。這也造成了麻醉醫生人員不足的問題。楊在啟日常工作中,一方面帶領年輕醫生開展手術麻醉,另一方面遇到疑難疾病時,他還要經常參加醫院裡的科室大會診,給出手術意見。楊在啟給年輕醫生提出,對於任何一個病人的手術,都要將觀察期擴展到手術前三天和手術後三天,一定要確切的掌握好病人的身體特徵,讓患者以最佳的身體狀態進行手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手術的萬無一失。

隨著麻醉學科的快速發展,過去一些不能做、不敢做的高齡、危重病人手術得以順利進行,越來越多的麻醉醫生走出手術室,參與瀕危患者的搶救復甦,工作範圍涉及眾多科室。去年一個89歲患有主動脈夾層的老人緊急住院,當時嘔吐物吸到肺裡,情況非常不好。會診時,楊在啟提出,這個病人必須要進行手術,如果不進行手術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向患者家屬說明相關情況後,醫療團隊隨即開展手術,近三個小時手術,患者生命體徵瞬息萬變,楊在啟時刻關注並處理危急情況,手術獲得的成功,給患者和家屬一個滿意的答案。一次次的硬仗,攻堅克難,鍛鍊了隊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麻醉科的發展。目前,中心醫院麻醉科也走出手術室,在無痛胃腸鏡檢查、分娩鎮痛、術後鎮痛等舒適化醫療項目開展工作。

相關焦點

  • 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讓脊柱側彎患者挺直脊梁
    只是受技術水平和手術條件的限制,以往地市級醫院很少開展長節段的脊柱側彎矯形手術。近年來,泰安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在主任劉峰的帶領下,在脊柱微創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斷引進各類微創技術,增加了泰城脊柱微創技術的力量。而現在中心醫院脊柱外科不但向脊柱「微」、「精」、「細」發展,同時也在不斷佔領「高」、「大」、「難」的脊柱側彎治療高地。
  • 麻醉女醫師:紮根西北28載 無影燈下默守生命
    與眾多支援嘉峪關酒鋼建設者一般,1969年,張惠萍的父母從遼寧鞍鋼來到嘉峪關酒鋼工作。1970年出生的張惠萍見證了嘉峪關昔日的荒灘大漠,年幼的她陪伴體弱多病的母親常出入醫院。20世紀70年代,嘉峪關僅有嘉峪關市醫院和酒鋼醫院2所醫院。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成功實施椎間孔鏡微創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管士偉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在醫院手術麻醉科和影像中心的通力配合下,成功為一位重度下脫垂腰椎間盤脫出症患者實施微創椎間孔鏡手術,患者原有的疼痛症狀術後即刻消失,在腰圍保護下可自由下地行走。
  • 最美敬業福—華西廣安醫院無影燈下堅守的白衣天使們
    ,他們卻在無影燈下緊張忙碌著。他們就是春節期間堅守一線的華西廣安醫院手術室的醫護人員。面對一臺接一臺的急診手術,他們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與第一個「狗寶寶」共迎新年大年初一凌晨1點,華西廣安醫院手術室嗅不出任何「年」的味道, 第六手術間裡連空氣都帶著緊張的味道,所有人的情緒都被一個即將到來的新生命牽動著。
  • 一名醫生的生命之旅——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
    原標題:一名醫生的生命之旅——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紹洋 他待患如親,患者對他的最高褒獎便是「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幾十年來,「頭戴淺藍色手術帽,身著短袖手術衣,冬天外面裹一身軍大衣,風風火火」,是陳紹洋在西京醫院的一道獨特
  • ...泰安市中心醫院聘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季曉平為客座教授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主任季曉平教授被特聘為泰安市中心醫院客座教授。泰安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倪慶賓,黨委委員、副院長滕清良,學科辦主任劉晶,心臟血管中心各專業醫護人員共計80餘人參加籤約儀式與學術會議。儀式由滕清良主持。倪慶賓代表醫院與季曉平教授共同在合約上簽字,並向季曉平教授頒發聘書。
  • 無影燈精神,無處不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龍崗)手術室
    手術室是一個高風險的科室,一旦有類似的手術患者,處置流程複雜,醫院領導十分重視,成立特殊時期急診手術工作群,保障手術患者、醫務人員的安全,麻醉科、手術室反覆商討制定了周密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手術患者麻醉手術流程,確保手術工作的安全開展。
  • ——追記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陳紹洋
    彌留之際,他仍然放不下工作:「如果再給我十年,我會做得更好……」從醫30年,他先後在顱腦麻醉、急危重症麻醉、手術期心腦保護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推動我國麻醉醫學快速發展,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7項重大獎項;他完成各種複雜手術麻醉7萬餘例,未出現一例明顯併發症、無一例醫療糾紛……在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最後時日,當醫院作出向他學習的決定、補拍一些宣傳素材時,
  •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院腫瘤中心:揚帆起航正當時
    2017年12月8日,以泰安市中心醫院為牽頭單位的泰安市腫瘤專科聯盟揭牌儀式暨岱下腫瘤論壇召開,腫瘤中心協同醫院相關科室積極開展了腫瘤專科聯盟系列活動,進一步推進腫瘤專科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暢通上下聯動、分級診療道路,為提升我市腫瘤疾病綜合診治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8年6月15日,泰安市醫學會腫瘤放射治療學專業委員會成立,肖寶榮教授當選主任委員。
  • 泰安市中心醫院分院迎接省衛健委考察組、省駐泰督導組疫情防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鄭華鑫 泰安報導為進一步鞏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進一步充實督導力量,切實做好醫療機構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12月7日上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秦成勇一行4人、省駐泰督導組李永森一行到泰安市中心醫院分院落實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 孕32周二胎媽媽突發腦出血 泰安市中心醫院剖宮產與開顱手術同臺...
    近日,泰安市中心醫院手術室內,一場開顱、剖宮產同臺進行的手術緊張有序的進行著。在經過11個小時的手術後,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終於鬆了一口氣,這場醫院急診科、神經外科、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科室聯動,挽救一名32歲腦腫瘤出血的二孩媽媽和孕32周的胎兒性命的手術終獲成功。
  • 泰安市通報表揚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一線戰疫先鋒」和「基層...
    「一線戰疫先鋒」名單(100名)蘇曉燕 泰安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主管護師程 慧 泰安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張 波 泰安市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嶽茂奎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 泰安市中心醫院生殖遺傳科副主任醫師趙莉
    ——記泰安市中心醫院生殖遺傳科副主任醫師趙莉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疫情當前,責任在肩。在泰安市中心醫院,有一位白袍女戰士。自疫情集結號吹響以來,她積極響應醫院號召,積極投身戰「疫」,在這場與新型冠狀病毒的鏖戰中,她步履堅定、毫不猶豫、奔赴使命。她就是泰安市中心醫院生殖遺傳科副主任醫師趙莉。
  • 泰安市中心醫院獲「國家標準化房顫中心示範中心」
    會上,泰安市中心醫院被評為「國家標準化房顫中心示範中心」。會議舉行了國家標準化心血管病專病中心授牌儀式。國家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山東省醫學會起搏與電生理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房顫中心聯盟主席、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鍾敬泉教授為房顫中心示範中心進行了授牌。
  • 火眼金睛「娘子軍」——記泰安市中心醫院婦產超聲團隊
    敬業:工作連軸轉,半數以上醫師都有職業病作為醫院重點學科,泰安市中心醫院婦產彩超室承擔著全院婦產科的超聲診斷工作,年門診量達10萬餘人次。為讓廣大女姓享受高效、優質的診療服務,婦產彩超室全體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夜以繼日,忘我工作。
  • 泰安市中心醫院眼科助「近視一族」摘鏡逐夢
    作為全市規模最大的三甲綜合醫院,泰安市中心醫院早在1998年就在全市率先開展了準分子雷射近視治療項目,迄今已為2萬餘例近視患者拆掉眼鏡。現如今,無論是診療經驗,還是診療技術,抑或是綜合服務,泰安市中心醫院眼科都具備了很強實力,也成為「近視一族」摘鏡的首選之地。
  • 寧津縣人民醫院麻醉科獲評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12月18日,山東省衛健委下發《關於確定2020年度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的通知》,在80個獲評縣域省級臨床重點專科中,麻醉科僅兩家,其中寧津縣人民醫院麻醉科作為德州市唯一麻醉專科入選,同時也實現了醫院省級重點專科「零」的突破。
  • 泰安市中心醫院舉辦中青年業務骨幹英語培訓班迎新晚會
    原標題:逐夢明天,你我同行——泰安市中心醫院舉辦中青年業務骨幹英語培訓班迎新晚會2019年12月31日18點,泰安市中心醫院學科建設辦公室及院工會在綜合樓三樓多功能廳舉辦了主題為:「逐夢明天,你我同行」中青年業務骨幹英語培訓班迎新晚會。
  • 泰安市中心醫院榮獲「2019年度全國最佳百姓放心示範醫院」
    2020年1月3日,備受矚目的「第十五屆中國醫療品牌發展高峰論壇暨2019年度中國醫療品牌『華醫獎』頒獎盛典」在北京盛大召開。泰安市中心醫院獲頒「2019年度全國最佳百姓放心示範醫院」。一段時間以來,泰安市中心醫院秉承「求是 創新 美好 幸福」的新理念,以強化「六大中心」、「十大工程」建設為抓手,突出精緻管理及制度創新、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緊抓流程再造,不斷增強醫療服務能力,開創了新形勢下醫院工作的新局面。
  • 泰安市中心醫院順利舉辦「早產兒腦損傷早期評估與幹預新進展研習...
    2020年11月28日,泰安市中心醫院舉辦了山東省繼續教育項目「早產兒腦損傷早期評估與幹預新進展研習班」。來自北京三院的韓彤妍教授、山大二院薛江教授、山東省齊魯醫院李文教授分別給大家帶來了題為《以時間為主線的早產兒腦發育》、《部分水解蛋白 奶粉在新生兒疾病中的應用》以及《早產兒餵養新進展》的講座,泰安市中心醫院兒科主任史寶海、副主任姚國以及新生兒科王燕也分別作了題為《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診治進展》、《早產兒腦損傷研究新進展》以及《aEEG在新生兒監護室的應用進展》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