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界雌雄同體動物的奧秘?這些動物是如何產生的?

2020-12-25 宇宙的狂想曲

暴雨過後,蝴蝶總愛聚集在喬治亞州西北部鴿子山中的泥窪邊。詹姆斯·亞當斯和歐文·芬克爾斯坦手持捕網悄悄埋伏。突然間,一隻很奇特的蝴蝶從兩人身邊飛過。它的左翼呈黃色,右翼呈黑色,就如同有人將兩隻不同的蝴蝶撕成兩半又完美地拼接了起來一樣。芬克爾斯坦不禁叫出聲來。詹姆斯抑制住自己內心的興奮,追了幾步捕到了它。詹姆斯立即意識到,自己剛剛捕到了一隻雌雄同體蝶——一種一半雌性、一半雄性的生物。

蝴蝶收藏者喜愛雌雄同體蝶,是因為它們罕見而且特別,是造物主創作的對稱樂章中的意外之作。科學家也愛雌雄同體蝶,因為它們為雌性、雄性及雌雄同體生物的研究提供了絕好的實例。

幾百年來,生物學家一直記錄著他們所發現的雌雄同體生物,包括昆蟲、蜘蛛、龍蝦、鳥類。近年來,利用複雜精密的實驗手段,通過對雌雄同體生物的研究,研究者推翻了傳統的性別形成理論。

現實和科學史都已證明,這些生物看似怪異、奇特、不對稱,無法被歸入任何生物門類,卻最能揭示生物的生長模式。這樣的結論並非來自科學家對大量正常小鳥的研究,而是來自對極少數雌雄同體小鳥的研究。

這一切還要從一隻斑胸草雀說起。

雄鳥籠中的鳥蛋

20世紀末,洛克菲勒大學實驗室的一名飼養員發現,在一個只有雄性斑胸草雀的鳥籠中接二連三地出現了鳥蛋。為了找到「元兇」,這名飼養員將它們分別移入單獨的鳥籠觀察,發現這些蛋來自一隻很特別的鳥。這隻小鳥和其他斑胸草雀很不相同。從右側看,它具有所有雄性斑胸草雀的特徵:臉頰上的橘色羽毛、頸部的斑馬紋,還有漂亮的棕底白點翅羽。而從左側看,它是一隻典型的雌性斑胸草雀:幾乎全灰的羽毛、面部少量的黑白斑紋及淺黃色的胸脯。這個鳥類實驗室的負責人是洛克菲勒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名叫費爾南多·諾特博姆。當他意識到這隻特別的鳥是雌雄同體時,便把鳥交給了他原來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阿特·阿諾德。他認為,阿諾德主要研究性別差異,或許可以從這隻鳥身上研究出點兒什麼。

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鳥類的性別形成過程與哺乳類動物的性別形成過程相同。起初,一隻小鳥只是一個無性別的胚胎。之後,在性別染色體的主導下,小鳥長出一對睪丸或卵巢。從睪丸或卵巢中釋放的荷爾蒙又會促使小鳥按照某種性別特徵繼續生長。但是,後來的一些研究似乎表明這個解釋版本過於簡單了。

順著這條線索,阿諾德和他的同事決定對這隻斑胸草雀的腦部細胞進行深入的研究。通常來講,雄性斑胸草雀大腦中的神經迴路網是為其學習求偶歌曲而設計的,要比雌性的同一區域大得多。如果性別形成主要由荷爾蒙決定,那麼這隻雌雄同體鳥的大腦左側和右側就應具有相近的結構。說到底,從其睪丸或卵巢中釋放出的雌雄同體型荷爾蒙性激素應遍布其體內的各個器官。

然而,阿諾德的研究小組發現,這隻斑胸草雀大腦右半部的情歌學習區域要比左半部的大82%。為進一步研究,研究者將其大腦切片並浸泡在充滿放射性核糖核酸的溶液中,這些具有放射性的核糖核酸會吸附於Z或W性染色體中的一種上。將其置於感光板後,科學家發現其腦部的右半球充滿了由兩個Z染色體組成的雄性細胞,而左半球則充滿了包含Z和W兩種染色體的雌性細胞。這就說明是性染色體,而非荷爾蒙主導了大腦中每個細胞的命運。阿諾德說:「那隻雌雄同體鳥顛覆了一些我頭腦中的所謂經典的科學認識。腦細胞組織並非一個任由荷爾蒙書寫的白板,它在生物出生前就已被設定。」

性染色體改變細胞

2015年前後,愛丁堡大學的發育生物學家邁克·克林絲開始收集英國周邊農場中的雌雄同體雞,並對它們加以研究。從一側看,這些雞是雄性,羽毛為白色和金色,下頜有紅色的大肉垂,腿部有角狀的長刺;從另一側看,它又像雌性,羽毛為棕褐色,下頜的肉垂和腿部的長刺也都小得多。克林絲的研究團隊對雌雄同體雞的血液、皮膚以及肌肉細胞中的DNA進行了檢測。他們發現,雌雄同體雞不僅僅在外表上呈現出兩種類型,就像之前那隻斑胸草雀一樣,在細胞層面上,其整個身體也基本上可分成兩種不同的類型——大量ZW雌性細胞在一側,ZZ雄性細胞在另一側,但也有一部分兼有兩種細胞。這就好像一個分隔瓶裡裝著兩種口味的糖豆,它們大都是分開的,少量也會混在一起。

這些雌雄同體生物證實了鳥類的性別是通過細胞的逐個改變而最終形成的,並不像哺乳類動物那樣在荷爾蒙的統一影響下形成的。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每個細胞內的性染色體具體怎樣使性別形成免受荷爾蒙的影響。或許,從受精那刻起,ZW染色體組合就開始促成某種表現基因的改變——讓DNA周圍的分子促進或抑制其各種活動。克林絲和他的同事發現,正常發育的雌性或雄性鳥類胚胎,在其性器官形成以前就已經按不同的基因模式生長了。

哺乳動物的性別形成

現在,阿諾德和他的團隊希望知道,他們在鳥類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否也同樣適用於哺乳動物。為了確定荷爾蒙和染色體在哺乳動物性別形成中的作用,阿諾德的團隊一直在研究一些特殊的老鼠——儘管從基因上看,它們都屬於雄性,有的卻擁有特別多的X或Y染色體,有的會釋放雌性荷爾蒙。阿諾德希望他的研究可以為一些人類疾病提供新的解決辦法,因為很多硬化症、癌症、心臟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都有著特定的性別傾向。阿諾德說:「如果我們可以弄清為什麼某種性別在疾病形成的過程中會受到保護,就可以找到新的治療辦法。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決定性別差異的各種因素。在過去,我們一直以為荷爾蒙是決定性別差異的唯一因素。」

很多硬化症,比如一種神經系統受到免疫系統攻擊和摧毀的嚴重硬化症,在女性患者中更普遍,但是,一旦患病,男性患者的惡化速度會更快。阿諾德對基因為雄性但釋放雌性荷爾蒙的特殊老鼠的研究表明,面對同一種疾病,是XY染色體的組合(而非荷爾蒙)使得細胞更易受到攻擊。

對雌雄同體斑胸草雀和雌雄同體雞的研究使其他領域的研究者感到震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生長學家尼帕姆·帕特爾說:「有關脊椎動物的細胞如何獲得其性別的問題,雌雄同體生物的確顛覆了人們長久以來的固有想法。」

除了以上這些研究,帕特爾對獨特的雙性蝴蝶的研究同樣改變了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歷經十幾年的苦心鑽研,帕特爾認為,在某些情況下,雌雄同體生物並非僅是一個兼有雌性和雄性器官的生物,而是兩種類型生物的融合體。

許多科學家把雌雄同體蝶的出現歸因於細胞分裂時產生的差錯。像鳥類一樣,雄性蝴蝶的每個細胞內都含有兩個Z染色體,而雌性蝴蝶則是一個Z和一個W染色體。按照傳統的解釋理論,當一隻毛毛蟲開始蛻變,最終形成雌雄同體蝶翅膀的分裂細胞也會分裂其染色體,從而使其中一個得到一個Z和一個W染色體並成為雌性,另一個則得到兩個Z染色體並成為雄性。這兩個子細胞會生長為蝴蝶的左右翅膀,因此,蝴蝶會呈現出以中線為界的雌雄同體的外表。

另一種雌雄同體蝶

科學家清楚地闡釋了這樣的過程,但帕特爾收集到的一些圖片使他認為雌雄同體的產生還另有原因。每隔一段時間,帕特爾就會碰到一種奇異的蛺蝶。這種蝴蝶色彩繽紛,雌雄兩性的外表看上去很相似。帕特爾之所以能發現它們之中的雌雄同體者,是因為雌雄同體蝶的腹部在大小和結構上略有差別——腹部左右兩側分別長著雌性和雄性的外生殖器。

於是,帕特爾想到,它們除了是兩性體,也許更是混合體,其兩個翅膀上不同的花紋樣式暴露了它們基因的不同,而這種差異僅用雌雄細胞混合體這樣的說法無法解釋。比如說,Optix基因負責賦予蛺蝶後翅以紅色,WntA基因則像一支黑色記號筆一樣負責賦予其黑色,而Z和W染色體中並沒有這兩種基因。傳統解釋認為,雌雄同體蛺蝶兩側的基因差異只存在於Z和W染色體上,但它們的翅膀在色彩組合基因上也明顯不同,這表明它們有兩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組。在帕特爾看來,既然雌雄同體蛺蝶的差異不僅存在於性別特徵上,那麼,就可以將之看作雌雄兩種動物的合二為一體。

怎麼會這樣呢?昆蟲的卵細胞其實有一個比它小的姐妹細胞——極體。極體是在生成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有時,兩個精子可以在卵細胞內分裂,並使卵細胞的細胞核和極體同時受精,這樣便生成兩個胚胎,就像是連體雙胞胎。然而,這兩個生命的細胞界限並不總是那麼涇渭分明。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雌雄同體生物外表的不對稱嚴格依據中線而分,有的則不然,會出現越過中線的馬賽克花紋。儘管之前也有專家用雙受精理論解釋雌雄同體生物的產生,但是,帕特爾提供的資料是目前為止最清晰的證據之一。

相關焦點

  • 自然界中的雌雄同體動物:雌雄同體蝴蝶最常見
    第6頁: 第7頁: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雌雄同體是指一個動物同時具備雌雄兩種性狀的現象,這種現象是動物在受精過程中性染色體不能成功分離引起的。最常見的雌雄同體動物是昆蟲和蜘蛛類,但這種奇特的現象在甲殼類動物、蟹類、紅雀和雞等較高等動物中也會出現。以下是七種令人不可思議的雌雄同體動物:  1、雌雄同體蝴蝶
  • 【生活百科】雌雄同體動物,漲知識了!
    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因為有些動物是雌雄同體的。      在自然界裡有大量的雌雄同體的動物,比如蝸牛和蛞蝓就是雌雄同體的動物。雌雄同體性也發現在一些魚類和其他較小的脊椎動物中,粗略估計雌雄同體的動物物種的數量是65000多種,目前已知的動物物種的總數約是860萬,雌雄同體的動物物種的比例約為0.7%。
  • 介紹幾種雌雄同體的動物,看它們是怎麼玩雙手互搏的
    在自然界裡有大量的雌雄同體的動物,比如蝸牛和蛞蝓就是雌雄同體的動物。
  • 《動物管理局》如此man的王子文,居然是個雌雄同體?
    侯明昊忙著盜墓,霍建華忙著虐楊冪,張雪迎忙著染頭髮,何泓姍忙著哭,王子文居然忙著「雌雄同體」,想想都刺激。作為電視劇的「腦殘粉」,在被《九州縹緲錄》播出前半個小時,莫名其妙放了鴿子後,至於具體原因,雖然官方給出了一個「介質」的理由,但實在不能讓人信服,至於好久能播和能不能播?既不知道也不敢問,內心感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 盤點動物十大最奇特交配方式 蝸牛雌雄同體(圖)
    1.蝸牛:雌雄同體  蝸牛是雌雄同體動物。但是由於它們不能給自己受精,因此也需要一些性愛。一旦它們找到交配對象,前戲就開始了。它們背的那個鈣化的「房子」上會撒滿精子。兩個「房子」碰來碰去,其實很危險,有時候會刺穿蝸牛的心臟或大腦,導致死亡事故發生。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稀有深水海兔,不僅能產生葉綠素還是雌雄同體
    海兔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生物,我們都知道我們動物的細胞一般只存在線粒體,不會存在葉綠體,葉綠體是植物細胞才會有。葉綠體也是判斷生物是動物還是植物的依據,但是這一依舊就要在海兔這種動物中打破,海兔是動物,一般來說是不可能存在葉綠體,但是海兔把海草海藻吃進去以後,居然可以將這些植物的葉綠體儲存於自己的體內,這些葉綠體甚至可以在海兔的體內產生葉綠素。
  • 美國雌雄同體雙性人,孩子都有5個月!
    在這個世界上,你或許從未見過,亦或從未得知,雌雄同體的動物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這種動物肯定很稀少。根據數據顯示,雌雄同體的動物只有六萬五千種,也就是佔所有動物的5%,可以說是冰山一角。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常見的蝸牛就是雌雄同體,這是它們在自然進化過程中演化出來的繁殖策略。因為蝸牛行動非常緩慢,一輩子遇到異性的概率很低,如果不雌雄同體,那很有可能會絕種。要是哪一天蝸牛基因突變,移動速度飆升到蟑螂一樣快,那蝸牛內部也會出現雌雄分化。
  • "注孤生"的"雌雄同體"
    維吉尼亞·伍爾芙一句「每一個偉大的靈魂都應該是雌雄同體」,寶典一樣被很多人拿來斷章取義佐證觀點,並當成旗幟,仿佛能做到「雌雄同體」是一件很時髦、很值得驕傲的事情。換句話說,很多人開始把「雌雄同體」當成了可以修煉的一種境界,無比心嚮往之。 但在我看來,雌雄同體其實是天生的,是骨子裡的東西。
  • 小丑魚:尼莫的原型,能從雄性變成雌性,但又不是簡單的雌雄同體
    電影中的主角——小丑魚尼莫(Nemo)和它的父親馬林(Marlin)也成為了動畫電影史上非常經典的動物角色。比較諷刺的是,這部電影傳達了保護海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呼聲,但是電影上映並且獲得成功後,卻導致海洋中真實的小丑魚們遭到了大肆捕撈,成為了海洋觀賞魚愛好者們趨之若鶩的新寵,在所有海洋觀賞魚類的貿易總額中佔據了43%。
  • 《環節動物》
    環節動物閉管式循環系統的形成,與真體腔的產生有密切關係。胚胎發生時,由於真體腔擴大,原體腔(即囊胚腔)被排擠而成為背、腹血管的內腔和血管弧或稱「心臟」。環節動物的血漿中具血色素,有攜帶氧的功能。但血細胞不含血色素,此點與脊椎動物不同。
  • 這10種動物既是公的又是母的好神奇!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進化出了兩性即雌雄,同時它還進化出了一些另類,因為這些另類是雌雄同體的,雌雄同體不但植物有,在動物中也是有一部分是雌雄同體的,下面給大家介紹10種雌雄同體的動物。1、黃鱔想必黃鱔大家都知道,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黃鱔是雌雄同體的動物呢?
  • 科學家發現的這種動物上演了這真實一幕
    有性繁殖,不同生殖細胞隨機結合對於較高級的動物,性別具有單一性,但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少數一些動物能夠在性別之間互換,極少數動物具有雌雄同體的現象。這個比例看似很大,當對於一些數量極少,密度極低的某些動物來說,或許就存在困難,甚至在某些條件下,根本沒有機會遇見同類,尤其是在生態條件極其不利於繁殖的情況下。即便是普通的雌雄同體生物,它們也只是在一個個體上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兩種生殖器的生物體,在繁殖的時候依然需要兩個生物體,一個扮演雄性,一個扮演雌性,從而完成受精。
  • 血液流淌家鄉情懷:CHARLES JEFFREY LOVERBOY探索雌雄同體的可能
    跨性別當道年代,2015年創立目光鎖定雌雄難辨的怪誕前衛品牌成功讓他躥紅時尚圈。這位聖馬丁碩士畢業的時尚瘋子不但多次入圍LVMH青年大賽,同時奪得2017英國時尚大獎新秀獎。濃鬱藝術氣息,戲劇化上演天馬行空時裝秀,今次Charles Jeffrey交出怎樣手筆?
  • 瘋克雞雌雄同體引爆性別爭奪戰
    斑馬雀中也有雌雄嵌體的情況。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關於雌雄同體的「瘋克雞」的文章改變了人們對性別表現決定因素的看法;而發表在《美國科學學院進展》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稱,孕婦吃什麼對胎兒的影響男女有別。「性別和發育的關係」一直是個老話題,看來最近特別熱。
  • 北京晨報:雌雄同體與難得糊塗-難得糊塗 駕照 雌雄同體 birthdate...
    北京晨報:雌雄同體與難得糊塗 2012年4月12日 10:11 選稿:實習生 汪婧婧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白蕊     一位中文名字叫戴偉的加拿大男士稱:拿到中國駕照以後,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所有拿到中國駕照的人都是雌雄同體……駕照上要填寫性別的地方寫著M&F,意思是男和女,而不是男或女。
  • 真正厲害的女人,必是雌雄同體
    不過,我們要探討的雌雄同體,不是皮相上而是心理上的,指同時兼備男性女性魅力,擁有男女通殺的強大氣場女人。完美的人生需要點燃,而火種往往藏在雙性思維。柏拉圖說:「人本來是雌雄同體的,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缺失的那一半。」但,何必如此麻煩,與其尋找等待,還不如讓自己修得另一半精氣神,完成雌雄同體合璧。你或許認為我在胡說八道。
  • 雌雄同體,才是一個人的頂級魅力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雌雄兩性誰先出現?是進化的結果,還是大自然的「人為設定」?
    動植物界通常都是以雌雄來劃分的,在弄清楚到底是先有雌性動物,還是先有雄性動物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生物存在的最原始形式,就是單細胞生物。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繁殖方式也簡單,屬於無性繁殖,在細胞分裂後,會發展變成其他單細胞,這些細胞都是無性生物。
  • 動物界的奇葩交配:雌雄同體生物海蛞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些粗魯殘暴的傢伙會抓住雌性袋鼬的脖子,強行將它們拖走,而後進行交配。交配過程中,雄性袋鼬還會抓咬雌性袋鼬,讓它們發出痛苦的尖叫,有些雌性袋鼬甚至會因此死去。 同時,對於雄性袋鼬而言,交配也具有風險。相對於其他同類物種,袋鼬的交配時間很長。通常情況下它們的交配時間可達到 3 小時,有時甚至可以持續一整天。
  • 這個生物具有世界上最堅硬的金屬外殼,並且還是雌雄同體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地球上面許多動物為了適應環境,進化出很多武器,有的動物天生長有劇毒(如:藍環章魚),有的動物長有巨大的獠牙(如:劍齒虎),還有的動物全身長有金屬的外殼,能夠抵抗子彈的打擊,這種動物就是「鱗角腹足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