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1 10:0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麗燕 葉詩蕾 通訊員 沈娟
爆魚,始見於清末的《清稗類鈔》:「爆魚者,青魚或鯉魚切塊洗淨,以好醬油及酒浸半日,置沸油中炙之,以皮黃肉鬆為度,過遲則老且焦,過速則不透味。起鍋,略撒椒末、甘草屑於上,置碗中使冷,則魚燥而味佳。亦有以旁皮魚為之者,則整而非碎,鬆脆香鮮,骨肉混和,亦甚美。」
在江南一帶,每逢過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必定有爆魚,就連趕早的一碗澆頭面,爆魚也是不二之選。而湖州爆魚面做得好吃的店,很多都藏在街邊小巷中。
冬日清晨,61歲的梅水琴早早來到農貿市場裡,精心挑選了一條13斤重的青魚。走過吳興區東林鎮泉益村新政橋,拾階而下,沿著泉家潭老街往裡走,她開了21年的老店就藏在這裡。
泉家潭老街
流經店門口的這條港,當地人稱為「杭州港」,年紀大點的老人說,這裡曾是繁榮一時的水運中轉站。如今「杭州港」岸邊建起了涼亭,成了周圍居民休憩的去處。梅水琴從店中拿出放魚的桶和刀具,在亭子邊準備開始做爆魚的第一步——殺魚。
「做爆魚最好是青魚,有『非得青魚不燻』的說法。因為青魚體大肉肥,肉質比草魚鮮美。」梅水琴料理活魚的動作非常嫻熟,一邊處理魚肚子裡的內臟和黑膜一邊說道。隨後她拿起刀垂直於魚背,將魚切成了1.5至2釐米的魚片。「魚片切時厚薄要講究,太厚炸不透,吸不進湯水,太薄則一炸即幹,硬得咬不動。」
待切完魚片,用清水洗淨,然後撒上鹽醃製40分鐘使其入味。梅水琴說,有條件,可在太陽下曬兩個小時,這樣做出來的爆魚不僅又香又酥,色澤還很好看。
想要爆魚又香又脆,炸之前可以曬一會太陽。
在等待魚醃製的過程中,梅水琴的女兒姚莉萍已經生起爐子起油鍋了。「油要多點,以能讓魚浮起來為準。」幾年前,姚莉萍看到媽媽店裡生意忙,也辭職回來幫忙了。油熱之後,她便將魚塊放入鍋中,「滋滋」的響聲隨之而來。青魚肉易碎,不宜多翻動,由於油多,基本不用翻面,也減少了魚肉碎開的可能。10分鐘後,看著顏色漸漸變黃,姚莉萍將炸好的魚撈起來瀝去油放置一邊。
剛炸好的爆魚色澤金黃,香味誘人。
好吃的爆魚,一定要入湯燒煮過才夠味!
爆魚下入湯汁中燒煮。
一鍋爆魚炸好,梅水琴在一旁爐灶上忙開了,加入蔥姜蒜、料酒、醬油、白糖、精鹽等調味料,將炸好的魚塊放入鍋中並加上適量冷水,用小火煮15分鐘,出鍋盛入煮好的麵條上,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鹹菜或撒上蔥花,就可以端上桌了。
炸好的爆魚加入各種調料入湯煮。
當第一口吃上那吸飽了汁水、鮮甜香醇的爆魚,就連不愛魚的人吃來,也會覺得酥脆鮮嫩、酸甜可口。
一碗剛出鍋的爆魚面端上桌。
爆魚面好吃,可做起來並不簡單,61歲的梅水琴和女兒每天2點就要起來準備食材了。每天來店裡吃麵的人不少,有些老年人起得早,不管春夏秋冬,都會早早來店裡吃早茶談天說地;有些司機,來這裡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面開始一天的工作……梅水琴的店裡還有餛飩和其他澆頭面,但最受歡迎的,還是這碗爆魚面。「一天基本能賣出七八十碗。」梅水琴說。
爆魚面
小店的爆魚面在附近一帶小有名氣,但是開店21年來,爆魚面也僅從3元漲到了8元。至今,梅水琴都沒給小店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她說,只要身體還不錯,這家小吃店將一直在這裡,隨時歡迎大家來吃爆魚面。
梅水琴
151650020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