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任性,
通常下午出攤,
具體的時間不太固定,
碗仔粿3元一個,
能不能吃到啊,就看你的運氣了。
總是出現在街頭巷尾的碗仔粿,可以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閩南小吃,巴掌大的小碗,小竹篾一挖,各種醬料一碼上,當零嘴兒解饞,或是早餐、下午茶,蹲坐在路邊吃上幾個,似乎最對胃。
不出意外,這家劉記碗仔粿,就是這麼一家「幽靈」碗仔粿攤子,下午3點左右出現,但在馬巷的老街上,確是大家都懂的事兒。
一輛小摩託出現,幾百個碗仔糕的生意就開始了,看得出老闆很懂閩南人的胃,除了賣得最好的碗仔粿,也買芋包,順帶搭著土筍凍,剛一出攤,熟絡的老客們似乎也像約好了似的出現了,有附近的街坊,也有開車特意尋來的,老闆也就開始忙活著停不下來了。
碗仔粿分3元和4元的兩種,都是提前用小瓷碗蒸好的,一天至少都能賣出個兩三百個。老闆說原來也上午來擺攤,後來發現大家大多喜歡下午來,就乾脆只在下午出攤。
如果現吃,那就直接在瓷碗裡的粿上挖出個小三角,加入各種調味,如果像好料菌這樣打包,碗仔粿也都會被一個個挖進小盒子裡。
要說這碗仔粿,在廈門的不同地區,甚至是不同攤子,口味都有自己的特色,好料菌發現,在翔安吃到的,都少不了加入米糊,很是特別。
米糊、蒜汁、辣醬、最後在碼上厚厚的花生末,雖說這手速快到讓人跟不上,可肚裡的饞蟲早就被香氣勾得團團轉了。碗仔粿滑嫩帶著韌性,像是一塊能duangduangduang~的豆腐,用勺子就能輕輕挖拉開。花生粉的甜香和鹹香帶辣的醬汁混合出閩南人獨愛的味道,
碗仔粿的米香很濃,嫩滑細糯,就著藏在粿裡的肉末和鵪鶉蛋,裹上濃厚的醬汁,別看這小小的一碗,味道濃厚獨特得讓人難忘,難怪這買碗仔粿的人一買都得買上好幾個。
原本只想買個碗仔粿,不小心就被這芋包的香氣給饞到了。作為一個合格又傳統的翔安芋包,必須要經過油炸的歷練。
過油瀝去多餘的油,碼上蔥酥、醬汁、和花生末,趁著熱乎勁兒,最是好吃。
芋包的表皮近乎芋泥般香軟,一口全是滿滿的餡料,肉丁、香菇、酸筍……用料一點也不手抖,趁熱下肚,真真是從口到心都是滿足感。
「碗仔粿打包四個。」
「碗仔粿、芋包各兩個……」
……
碗仔粿下肚,小碗一點一點摞高,馬巷老街上的碗仔粿攤子,是不是也藏著你你熟知的味道?
劉記碗仔粿
地址: 民安路好孩子童裝旁(馬巷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