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2020-12-19 鷺客社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一周前,鷺客社發布了我寫的一篇名為《美食記憶:關於「卷仔粿」的念想與疑問》的文章,得到讀者的積極響應:

娜嚒留言:小時候聽奶奶說,我們也是平和人搬到南靖的。南靖有越南村,越南人逃避戰爭跑來這裡定居,最早粿條就是他們做的,泰國和越南也是這樣叫「粿條」(閩南語)。具體是不是這樣,有待考證,但是越南和泰國人叫「粿條」我是確認過的。(這種說法很讓人意外,我懷疑這逃避戰爭的「越南人」很可能就是下南洋的南靖人。)

鷹留言:這種粿條也可以做成甜食,加紅棗花生,口味也很好,做下午茶點。

老鄉江一平教授留言:平和人眾所周知的「大溪三寶」是「米粉、豆乾、煙腸」,那是因為古早時這三種東西相對比較容易保存和攜帶所以才會名聲在外,實際上應該說「大溪七寶」:「米粉、豆乾、煙腸、牛腸粄、粄子溜、鐵鍋鞭炮」才真正客觀,但現在後兩種被時代淘汰了,所以可謂「大溪五寶」。粄子溜就是小溪話的「米篩目」不贅。大溪牛腸粄即閩南話稱卷子粿。據我走南闖北的閱歷——有客家人足跡就有牛腸粄!本人親自吃過的地方有(1)福建省的閩西南所有含有客家人的縣份都有,以平和大溪九峰、永定、長汀、為最,北至永安(永安叫扎扎粿,大概他們把捲成為扎);(2)廣東潮汕梅州揭陽廣州(廣州叫河粉,可卷可不捲);(3)廣西的柳州玉林桂林,特別是柳州和玉林;(4)臺灣部分地區,也是客家人帶去的,主要是平和大溪客家人帶去的(這點不夠確定);(5)湖南局部地區(好像株洲,也是客家人)(6)越南,分布地不詳,但我在美國遇到過一個越南華人,據說越南做粉卷(牛腸粄)起源於在越南的廣東的客家華人。我所說不敢自詡正解,但為深刻印象而已。以我推測:所有的絆(粿)都是南遷的中原人(也許客家人為主)以米代麥發明的北方各種麵食的變種。比如,米粉(粉幹)和米篩目是麵條的變種;牛腸粄(卷子粿)就是北方人資金還保留的卷餅的變種。

綠鶯小島留言:九峰的卷子粿最地道,地瓜粉做的漿放豬香油和大蒜,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小寒留言:類似腸粉。

諾留言:老家是漳州平和九峰,後搬至小溪,印象中小溪的卷仔粿全都是九峰人跑來開的店!這邊的卷仔粿配的醬是澱粉和水加蒜末(鹽味精醬油等調味)蔥油製作的,自家就可以製作,每家鋒味不同!卷仔粿由來……不曉得……一個吃貨的供稿。

Uminchu留言:九峰的卷子粿好像不是沾花生醬的,有點像蠔油,各家各有獨門秘方。廣州的河粉起源於沙河鎮,故而得名,和這玩意很像,也是大米磨成漿,但不知為何能做成透明的,賣相更好。沙河是客家人到廣府最早的落腳點之一。說到客家,不能忘了東半縣的老鄰居們--梅州那邊,還有卷了菜和肉進去的粿,叫xx粄(ban和大溪發音一樣),種類更多。綜上,這玩意的由來,估計偏客家影響多些。

老長留言:在大溪,卷仔粿叫「牛腸粄」,因形似而得名。就像大溪豆乾(不能叫豆腐)不加石膏一樣,大溪「牛腸粄」不加硼砂,柔軟可口!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牛腸粄」的蘸醬是用米漿調製而成,加入香油,味道特別香。不像其他地方,卷仔粿的醬料是地瓜粉調製的,沒那麼醇香。本人是大溪人。

榕留言:卷仔粿像廣東人吃的用米漿做的腸粉,可加醬油、芝麻醬、甜醬和辣椒醬一起進食。

Lam留言:坐標廣東省汕尾市,下轄的海豐稱之為粿卷,下轄的陸豐稱之為卷粿。前者做法與作者介紹的那樣感覺口味比較清淡,後者需要加多好多配料。並且有炒和蒸兩種,個人比較喜歡炒卷粿,但卷粿就是那種加上醬油就還不錯的食物。它的存在,我覺得是實現物盡其用,就是將米分出優劣,將較劣的用來做粿。

Xiaohui留言:「卷仔粿」在廣東及香港叫腸粉,用醬油或辣椒醬和著吃。

讀你留言:這種應該是客家人的美食,可能分布於客家人居住區,看外觀貌似在永定見過,只是未嘗過。

相關焦點

  • 美食記憶:關於「卷仔粿」的念想與疑問
    少年時代,吃過一種叫卷仔粿的小吃,那味道真是無以言表。卷仔粿是和著調料吃的,調料中似乎有花生的成份,吃起來特別香。奶奶不時會給我買一碗解決嘴饞問題。那一碗卷仔粿的味道,其實也是故鄉的味道。依稀還記得那家卷仔粿店就在離家不遠的電影院另一側。離開故鄉之後,每次回鄉,總是不禁想起它,有機會總是要買一碗嘗嘗。
  • 草仔粿:艾草與粿的春季米食滋味,關鍵做法打造 Q 彈!
    春季點心理,Q 彈的草仔粿,使用艾草呈現漂亮的綠色外觀,咬一口清香滿溢。草仔粿是糯米類點心,你可能不一定知道,傳統清明節、重陽節時,它可是祭祖必備食物。草仔粿包有蘿蔔絲等內餡,可甜可鹹、柔軟卻有嚼勁,草仔粿融合著文化傳承和米食變化,意義深遠。草仔粿只能用艾草製作嗎?自製草仔粿,不能忽略的做法又有哪些?草仔粿怎麼來?
  • 【廈門美食】同安碗仔粿,舌尖上的鄉愁
    勤勞的店家凌晨四五點起灶、備料、蒸製,上午七八點一碗碗粉嫩晶瑩的碗仔粿便出爐了,放入小籮筐,或挑擔、或推車在大街小巷吆喝著。這是尋常百姓人家的早餐美食,也是淘氣小童的解饞小吃。而今,散落在街頭鬧市的固定攤點依然是同安老縣城的一道風景。1外出求學工作,多年未嘗到碗仔粿了。一次回家,偶然在同安鐘樓一小門面見到昔日的店家。
  • 閩南夜話|碗仔粿裡的鄉愁
    雖然許多地方都不乏同安的美食小吃,但基於「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離土不離鄉,小吃還必須是老家的地道、故土的純真。於是起床後,只能帶著愧意狠心告別母親煮好的地瓜稀飯,然後穿過大街小巷,直撲碗仔粿店。一早營業的碗仔粿店已高朋滿座,小小叉粿臺前更是水洩不通。
  • 街邊美食碗仔粿撐起幾代人記憶 帶您暢遊"舌尖上的老街"
    -碗仔粿可以根據食客口味搭配多種醬料。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戴舒靜 通訊員 何振邦)一張小凳子,一根小竹篾,一碗碗仔粿,熱騰騰、米香飄。在翔安馬巷老街內,街邊美食碗仔粿撐起了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 東閣粿仔:「小粿仔 大養生」
    溫辣甜潤的東閣粿仔 「又圓又滑兩頭尖,左右逢源名聲揚」,說的正是文昌民間的傳統小吃——粿仔。粿仔,原產地文昌市東閣鎮,製作時層層工序都要注意「火候」,考究師傅的「功夫」活兒。 文昌民間諺語有云:「小吃小,能量大。小孩大人都能吃,文昌小吃甲天下」。
  • 探尋古早味——廈門同安碗仔粿
    只要大家喜歡,社長就有動力繼續介紹各地特色小吃和美食。今天就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廈門同安的另一特色小吃——碗仔粿。碗仔糕碗仔粿是同安當地人們的早餐美食,用磨製的米漿加上肉蓉、鵪鶉蛋、海蠣幹、香菇和荸薺等配料放在特製小碗蒸製而成,色澤潤黃、晶瑩油亮。
  • 龜仔粿
    龜仔粿是汕尾市陸豐小吃之一。因為這種「龜仔粿」印上龜甲印,形象像只龜,龜是人們心目中延年益壽的神獸,因此,人們借喻全家老少像「龜」,一樣益壽延齡,吉祥如意,故稱「龜仔粿」。龜仔粿的做法是先用煮開的紅糖漿趁熱與少量糯米粉揉合至熟,稱「粿母」再融入生糯米粉慢慢搓勻,使之柔柔軟軟,像做包子一樣加入餡料,然後一個一個包好,印上龜甲印後,底部再貼上一種像梧桐葉或芭蕉葉等放在鍋裡蒸熟。也有的人家從地裡採摘些芷克草,用水搓洗取棉狀芷殼,加入「粿母」中揉合,做成的龜仔粿更富有彈性柔軟,口感更加清香爽口,吃後回味無窮,可與天津聞名的「狗不理」包子媲美,這便是大家所謂的「龜仔粿」。
  • 藏在老街的貢仔粿
    今天我們繼續尋找藏在巷子裡的美食他們家是專門賣炸的東西很多住在很遠地方的客戶都是跑過去買過過癮貢仔粿是汕尾地區的特色小吃蘸點特製的醋入口脆香酸甜加入切好的蘿蔔絲再淋上米漿放進去炸老闆說他們家的油都是當天的不會留過夜油油都是黃色新鮮的不會是黑的他們家除了貢仔粿
  • 臺灣好店:多年不變的傳統好味道-阿蘭草仔粿
    只要踏上九份老街,立刻就能注意到阿蘭草仔粿那醒目的招牌以及店前長長的人龍。販賣傳統草仔粿的阿蘭草仔粿,是九份的招牌美食之一。
  • 安海特色小吃「鹹粿仔」
    說起安海的特色小吃,大家都會想到土筍凍、菜粿等熟悉的古早味,而安海人的心目中,還有一種地道的「古早味」,叫做「鹹粿仔」。「鹹粿仔」形似西式糕點甜甜圈,因此還被稱為「鹹鹹圈」。
  • 粿仔湯裡的匠心好味
    對定安人而言,夏天,吃上一碗涼絲絲的冰鎮粿仔湯,冰爽宜人消暑解夏;冬季,品上一碗熱騰騰的粿仔湯,伴著紅糖薑湯的香味,可以驅散一天的寒意。在定城鎮人民中路的一條小巷裡,有一位賣了20多年粿仔湯的老阿婆,由於做的粿仔湯美味,食客和周邊的街坊都愛喊她「粿仔婆婆」。在店門口,總能看到粿仔婆婆坐著捏粿仔的身影。
  • 小時候的味道,安海人的「鹹粿仔」只在清晨出現
    這次清晨來,發現了這家炸鹹粿仔的攤子,才恍然明白這多年的煙燻火燎。-「阿姨,這就是鹹鹹圈嗎?」-「是的呀,也叫鹹粿(仔)。」一對母女,一口油鍋,一盤炸好的鹹粿仔,這是有別於往日的風景的館口巷標誌。用手掌圓好形狀的後快速地用手指憑戳一個圓口,直接就可以把鹹粿仔滾進油鍋裡了~果然說到晉江人,油炸已經成了一種偏愛,而鹹粿仔自然不另外。柴火加熱的油鍋,散發出來熱氣比哪裡都要強烈,小小的鹹粿仔「遊動」的速度也非常快。
  • 愛吃菜包收藏嘍,學會客家一道草仔粿,皮薄餡香,配料做法都簡單
    愛吃菜包收藏嘍,學會客家一道草仔粿,皮薄餡香,配料做法都簡單!對客家人群與部分河洛(閩南)族群來說,傳統上,當提到「菜包」二字,指的不是包菜的麵食包子,而是這種類似包餡麻糬的小吃。由於外型很像古時候裝豬仔去市場賣的竹編籠子,所以客家人又稱「豬籠粄」。
  • 海豐美食|這一卷卷著菜的「粿」即是早餐也是午餐
    2再熟悉不過的味道 銅盤粿又稱為銅盤卷,是海豐地區特色美食之一,看起來有些類似於腸粉,加入豆芽和花生的銅盤粿相比於腸粉口感上更加脆香爽口。銅盤粿不明思議離不開銅盤啦,依舊熱情待客老闆也給我們講解了銅盤粿由來,老闆一邊倒下米漿,一邊不停翻動著手中的盤,十分熟練!很快粿皮就在蒸鍋中出爐了,過程並沒有那麼簡單,需要細心和耐心,除了仔細觀察火候之外,還需翻動,讓粿皮能受熱均勻。
  • 「老闆,一個碗仔粿加辣」老街上的碗仔粿,吃不吃得到就看你了
    不出意外,這家劉記碗仔粿,就是這麼一家「幽靈」碗仔粿攤子,下午3點左右出現,但在馬巷的老街上,確是大家都懂的事兒。碗仔粿滑嫩帶著韌性,像是一塊能duangduangduang~的豆腐,用勺子就能輕輕挖拉開。花生粉的甜香和鹹香帶辣的醬汁混合出閩南人獨愛的味道,
  • 這粿包菜是客家人的特色小吃,自己做兩個就一碗,一次我能吃4個
    客家人有一種特色小吃叫粿包菜,這裡的「粿」其實也不叫粿,應該叫「粄」,「粿」是潮汕人叫的,客家人叫的粿是粄,恰當地來說是粄包菜,也叫「菜粄」。因為在潮汕地區,就習慣了潮汕人的叫法,叫成「粿包菜」了。客家人的這種菜粄特別受人歡迎,這菜粄是用薄薄的腸粉皮,客家人叫「粄皮」包入各種蔬菜,它的品類繁多,有南瓜、芋頭、空心菜、厚合菜、韭菜、菜脯、鹹菜、豇豆、白菜、包菜等等。先將粄皮炊熟,把想要吃的蔬菜準備好,再用蒸製的方法蒸熟蒸熱,最後澆以秘制的特色醬汁,鮮香嫩滑的菜粄就做好啦。
  • 上次是肯德基,這次是碗仔粿!廈門一民警連續兩次在買美食時抓獲同...
    演唱會抓逃犯、音樂節逮小賊之類的案子之前大家都聽過很多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事則是和【美食】有關廈門這位警察蜀黍兩次在買美食的時候抓獲嫌疑人「馬巷派出所民警陳少寅說:「上一次抓到這名嫌疑人是大清早,我剛買完肯德基早餐;這一次抓到他,我剛買完『碗仔粿』(一種閩南小吃),兩次都是一口沒吃成。」
  • 文昌東閣粿仔味美又養生
    而說到文昌小吃,東閣粿仔一定繞不過去。在文昌各地的酒店、老爸茶店和街頭的大排檔裡,都少不了東閣粿仔的身影。小粿仔的養生之道相傳,按照文昌多年傳承的民俗,家裡有新生兒長至第12天時,娘家人都要買豬肚為嫁出的女兒「補肚」,即調養身子、補補營養。這一天,村裡的鄉鄰都來探望娃娃和新媽媽,表達最美好的祝福。
  • 龜仔粿,這道餅出其不意,非常輕巧
    龜仔粿,這道餅出其不意,非常輕巧,需要製作者精雕細琢。龜仔粿,味道比較美味的。過程和手法還算是比較簡單的,而且用料也很講究啊,用新鮮的芝麻以及果皮、花生、粽子葉子來做餅,這個餅含量含營養物質都很高呢。但是畢竟是烘烤煎炸的,需要小心上火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