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夏去秋來,有些媽媽的焦慮又提上了列表,都知道幾個月的小寶寶掉胎毛有枕禿很正常,但是看看自己家的娃都要兩歲了,怎麼還有枕禿?
不止看起來很扎眼,感覺上也更容易著涼,尤其擔心的是寶寶到底是不是因為缺鈣,才會導致枕禿一直存在。
其實這個觀點有點過於絕對了,寶寶枕禿的原因有很多,而缺鈣的症狀也有很多其他表現,所以這兩者並不能單純的劃上等號。更不能說看到枕禿,就懷疑是缺鈣,尤其是對于大寶寶來說,可能是由於更多因素造成的枕禿。
在分析因素之前,先來科普一下枕禿的形成原因。
枕禿通常會出現在寶寶腦部後頸靠上的位置,有點形成月牙狀,主要成因是枕部的頭皮因為反覆摩擦導致該區域的頭髮磨損缺失導致。
有的媽媽可能會說自己家的寶寶從出生頭髮就很好,幾乎沒有什麼枕禿,那可以觀察一下,小寶寶是不是一直偏好趴著睡覺,這個姿勢睡覺的寶寶出現枕禿的情況,相對於躺著睡覺的寶寶出現枕禿的概率自然是小一些的。
那麼日常哪些情況會加重枕禿的形成呢?
1、入睡後汗水的反覆刺激:
媽媽總會擔心寶寶在睡著以後容易著涼,就給寶寶蓋上厚被子或者穿進厚睡袋,室溫也控制在比較高的溫度。
但寶寶的新陳代謝其實比較快,本身就容易出汗,再加上寶寶的植物神經發育以及汗毛孔發育尚不成熟,所以他們的散熱系統主要就集中在頭部。
這麼一熱一出汗,汗液刺激到頭皮,寶寶不舒服就會來回蹭頭皮,使得頭部和褥子之間產生摩擦,時間長了,頭部與床接觸到的區域頭髮就磨損掉了,形成枕禿。
2、寶寶的小床單或者小枕頭過硬:
有的父母會給寶寶枕小枕頭,或者疊起來的小褥子當枕頭。這裡要強調一下,一歲以下的寶寶其實並不建議用枕頭。
如果寶寶的枕頭過硬,壓迫到毛囊,也會容易引起挨著枕頭部位的頭髮脫落,造成枕禿。
看到這裡我們就知道了,枕禿主要還是因為摩擦造成的。
有效預防和改善枕禿的方法有哪些呢?
其實解決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寶爸寶媽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減少穿蓋,保持室溫適宜
寶寶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怕冷,其實更怕熱,只要根據寶寶的頸背部是否溫熱來增減蓋衣物蓋被,手腳微涼是沒有關係的。
及時擦汗,保持乾爽
寶寶在剛入睡的幾個小時裡很容易滿頭大汗,要及時為寶寶擦乾,同時避免吹風,以免著涼感冒。
如果擔心因為換季之後溫差變大,可以入睡時輕便著裝,在後半夜溫度降低以後再給寶寶增加蓋被。
如果偏執的認為枕禿就是由於缺鈣,而盲目補鈣,大量服用鈣劑,容易影響寶寶對其它營養成分的吸收,反而對身體有害無利。
最後各位媽媽不要因為寶寶出現的枕禿太過煩惱,因為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發育日趨完善,頭部毛囊活躍起來,一般在2歲以後,頭髮就會開始濃密起來了,作為父母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各位寶媽,你家的寶寶出現過枕禿嗎?在幾歲好轉的?不妨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與眾多媽媽一起分享你的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