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正在改造你孩子的大腦

2020-11-12 高山大學

「高山科普」是高山大學的科普專欄,致力於捕捉和分享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和大家一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作者丨森口佑介

翻譯丨龐冬梅

編輯丨朱珍

森口佑介 京都大學教授


高小山說


家庭收入為什麼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它究竟對孩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有沒有辦法改善?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們健康地成長發育?


也許下面的內容,會帶給你一些思考。



在過去的十年中,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已經成為了日本社會的一項重大問題,同時也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貧富差距帶來很多社會問題,特別是對兒童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成長中的不利環境,會對兒童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堵塞他們未來人生的大門。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曾對兒童智力發育等問題進行透徹的研究,如孩子如何獲得知識,能夠記住多少東西以及如何推理等等。這些能力,我們現在稱之為「認知能力」。


但近年來,教育經濟學和教育社會學關注的,是有別於這些認知能力的另一種能力:非認知能力。


說到「非認知能力」這個詞,可能很多人會不明所以——心理學者更傾向於以「社交情感技能」一詞代替,主要指的是一個人和他人進行溝通談判的能力。


關於「非認知能力」,經濟學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進行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研究。


他發現,在低收入家庭當中,接受與未接受幼兒教育的孩子之間,在智商(IQ)等認知能力上並沒有顯著差異,但在毅力和認真學習態度等非認知能力上卻存在重大影響。另外,接受過幼兒教育的孩子們在成年後的經濟層面,如收入和住房上,展現了一定優勢。


作為兒童發育心理學方面的專家,我一直好奇:童年時期培養的能力,能如何引領孩子們的未來?


而我最近的研究發現,家庭收入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為什麼?它究竟對孩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有沒有辦法改善?


下面我詳細聊一聊我的研究成果。


「執行力」強弱影響孩子的未來


最近,在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之外,一種新的技能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就是「執行能力」。執行能力曾一度被歸於非認知能力範疇,但如今已經被視為一項獨立技能。


兒童的「執行能力」之所以備受關注,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兒童時期的執行能力強弱似乎和學業成績、交友關係、行為問題、成年後的收入、社會地位、健康狀況和犯罪記錄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息息相關。


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史丹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在幼兒園進行了一系列有關自制力的經典心理學實驗,被稱作「棉花糖實驗」。該實驗表明,能為自己心儀的獎勵堅持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擁有更好的人生表現。


雖然該實驗遭到許多人的質疑,但在紐西蘭和英國進行的研究得出了類似而更可靠的結果。他們發現,執行能力比認知能力(智商)更影響孩子的狀態,也比「非認知能力」更能準確評估孩子的能力。


執行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掌控自己並實現目標的能力。比如為了節食,我們要有控制食慾的忍耐力;為了準備晚餐,我們要有切割或烹飪食材,靈活組合菜品的能力。


衡量執行能力的經典測試如下:


準備不同顏色及形狀的卡片,讓孩子不斷根據不同的規則(如顏色、形狀)對卡片進行分類,以此衡量孩子在不同規則之間靈活轉換的能力。


測試的普遍結果:3歲左右的孩子無法根據規則靈活切換,而5-6歲以上的孩童則可以完成任務。換言之,從3歲到6歲,孩子的執行能力在明顯增強。


貧富差距如何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執行能力對生活至關重要,但同時執行能力的發育很容易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換句話說,貧富差距對這項能力的影響舉足輕重。


美國曾就「家庭經濟狀況如何影響兒童的成長」做過一項研究,主要調查了兒童的視覺感知、空間認知、記憶力,語言能力和執行能力這幾個指標。


該研究發現,家庭收入差距對視覺認知、空間認知和記憶力等認知能力並沒有顯著影響,但對執行能力和語言技能影響深遠。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關於這個問題,重要的不是區分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而是從「兒童大腦發育」的視角來探討。


近幾十年來,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大腦和人的行為能力之間存在著對應關係。簡單來說,視覺感知與「枕葉」有關,空間識別與「頂葉」有關,記憶與「顳葉」有關,而執行能力則與「前額葉皮層」有關。



其中,貧富差距之所以影響執行能力,原因就在於這個前額葉皮層。


動物實驗表明:前額葉皮層的發育極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如果小老鼠在出生前或剛出生時受到強烈的壓力刺激,前額葉皮層的發育會出現異常。


壓力有許多種,人類經常遇到的是精神壓力,特別是在貧困家庭裡。與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貧困家庭的孩子在出生半年後更容易感受到慢性精神壓力、虐待和被忽視。同時,夫妻間的爭吵以及對孩子的體罰等都可能會對兒童造成精神壓力。


前額葉皮層的活動差異


關於人類兒童大腦的研究,目前尚未取得較為顯著的進展,所以我主要研究了貧富差異對3-6歲兒童前額葉皮層發育的影響。


在具體實驗中,讓3-6歲的孩子進行上述執行能力的卡片測試,同時使用近紅外光譜儀測量他們的大腦活動。通過監測大腦中氧合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的含量變化,能對大腦的活動做出推測。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標準,我們將兒童分為低收入家庭和中高收入家庭,並對比了各種家庭兒童的前額葉皮層活動。


結果顯示,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前額葉皮層不活躍,而中高收入家庭的孩子的前額葉皮層相對活躍得多。換句話說,貧富差距明顯地影響了前額葉皮層的發育。


這也意味著貧富差距確實對兒童的大腦發育有重大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早在學齡前就非常明顯。


父母需要做些什麼?


縮小社會貧富差距是當務之急,但這並不容易。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從發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父母們該怎麼做呢?


實際上,大腦前額葉皮層是否活躍與家庭收入並非呈嚴格的正比關係。改善發育差異的關鍵,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家庭成長環境,免於面對強烈的壓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穩定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發育心理學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紐帶被稱為「附件」。即使存在經濟問題,如果親子關係和諧穩定並讓孩子感到安心和安全,執行能力也能正常發育。


在日本,每當談論到親子關係的問題,人們常常將責任歸於母親一方,其實這是不對的。無論是母親、父親還是祖父母,都有責任讓孩子與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難以建立和諧穩定的親子關係大多是因為父母的心力不足。正如「喪偶式育兒」一詞所表達的,一方家長「形同虛設」,另一個家長要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撫養孩子非常不容易,很難做到遊刃有餘,更別說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為了保障兒童的健康成長,國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多幫扶父母,為他們提供更適宜的環境。目前,我正在摸索與地方政府合作,試圖找到幫助兒童成長同時也協助家庭運作的方法。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但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也許,個人的努力能帶動整個社會一起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


我衷心盼望每個孩子的未來都充滿希望。




原文連結:https://gendai.ismedia.jp/articles/-/66787

相關焦點

  • 焦慮、自戀、成癮、....貧富差距的後果與真相
    這些事情看似毫不相干,但它們其實都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貧富差距,今天我們就是要來說明貧富差距到底對社會造成多大危害,貧富差距所帶來的4項負面影響,談談不平等帶來的4大影響。哪些迷思合理化了現在不平等的階級社會,又要如何創造一個更平等的社會?
  • 貧富的差距不僅僅是一套學區房,更是家庭說話的方式
    被調查的孩子都是1-2歲、正在咿呀學語的萌娃。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懸殊很大。在42個家庭中:13家是中產家庭,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23家是普通的工薪階層6家,徘徊在溫飽線上後來,Betty 和 Todd發現,這些孩子說話的神情、語音語調都和他們的父母如出一轍。
  • [寫作]女權主義與貧富差距
    見到那號自恃姿色對著醫生亂放電的女病人,出來打針時先把針尖在玻璃上劃一下,然後扎進去,直打得她一瘸一瘸地走出去:騷貨,看你再敢勾引俺老公!如今時移事變,不知她們是否實現了理想?她們從醫生丈夫那裡支的錢,還要寄回去資助弟弟讀大學,縮小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呢!  女權主義確實促進了教育和就業上的女男平等。
  • 縮小貧富差距的難與易
    從國際視角來看,各國現代化的過程都存在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社會貧富分化的趨勢。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應對這個挑戰既有比他們有利的地方,也有比他們不利的地方。我們有利的地方主要是:第一,中國通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的綜合實力和財政收入增長很快。
  • 貧富差距就是知識差距
    「貧富差距就是知識差距」1994年2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提出,「貧富差距就是知識差距」。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在夏令營上的較量算不算是知識較量?為什麼姜萬勐擁有研製VCD的技術卻沒賺到錢?在發展的道路上,1994年成績不錯,13.1%的GDP增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第三高的成績,但事實上我們需要軟著陸,因為通貨膨脹率的增長更讓人瞠目結舌。
  • 哪一個瞬間,讓你突然感受到了貧富的差距?
    女孩走到收銀機前,熟練地上稱、打票,我付過錢,隨口問老闆:「閨女多大了呀?」老闆說:「初三。」「學習好不好?」我問。「好著呢,可惜明年得回老家上學。」我拎著西瓜出門,手機響,學生給我發了微信:「老師,你能不能把作業多留一點給我,我明天出發去亞馬遜,有一段時間不能上課了。」我打字回她:「去亞馬遜訪問嗎?又要打商賽?深圳亞馬遜還是美國的呀?」
  • 深度:從線上教育看孩子家庭的貧富差距
    疫情期間,課堂學習被迫轉為在線學習,其實通過攝像頭的背後,可以看到孩子家庭之間新的貧富差距。我們必須認識到,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穩定的網絡、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自信打開攝像頭、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錢額外給孩子準備一臺專門學習的手機。
  • 美國貧富差距排行榜 邁阿密貧富最不平均紐約排名第四
    金投網10月06日訊, 彭博本周三(10月5日)公布了一份報告,評出了美國貧富差距最大的10座城市。邁阿密在這個並不榮耀的榜單上不幸登頂。亞特蘭大、紐奧良分列二三名。紐約在這個榜單上排名第四,儘管沒有擠進前三,但也說明大蘋果城貧富差距在美國各大城市中屬於並不理想的一個。
  • 貧富差距 wealth gap
    關注氣候峰會 學習環保詞彙浙江省第一份社會財富觀調查報告近日對外發布,調查顯示,80%的受訪者認為貧富差距大,50%以上的人判斷未來貧富差距還將拉大。社會貧富懸殊狀況不容樂觀。面對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最新相關調查顯示,有96%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有仇富心理。文中的wealth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就是指「貧富差距」,這已成為社會中的hot-button issue(敏感問題)。
  • 文末有福利|單詞量差距等於貧富差距?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父母的語言...
    再後「這一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非常難以逆轉」。最後他們得出結論:家庭因素直接決定了兒童的智力和語文能力的早期發展,在學齡前就產生了後期教育無法再彌補糾正的貧富差距。從孩子7個月開始,研究人員每隔半年拜訪一次,每次一小時,持續兩年半。通過1300小時的擺拜訪,研究人員總共累積了2300萬字節的信息庫,他們發現:儘管社會經濟水平差異很大,所有42個家庭都會和孩子說相同的話,做相同的事。換句話說,無論貧富,一般人都有做好父母的能力。那麼差距是如何產生的呢?
  • 北師大教授華生:縮小貧富差距沒無痛藥
    如果原因找錯了,你開出的藥方也不可能有用。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的高低受制於經濟發展階段,並不是越高越好。以為人為拔高這個比重就能縮小貧富差距,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更是一種錯覺。美國的勞動者報酬佔比在發達世界中最高,但它的貧富差距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最大的。
  • 家庭條件是否好,幼兒園老師,從3點可以看出孩子貧富差距
    導讀:家庭條件是否好,幼兒園老師,從3點可以看出孩子貧富差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庭條件是否好,幼兒園老師,從3點可以看出孩子貧富差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貧富差距不是城鄉獨有!最新報告:巴黎大區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中國日報網6月12日電(嚴玉潔) 說到貧富差距,人們往往想到城市和農村。事實上,城市裡的貧富分化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嚴重。據法國24英文電視臺報導,一份新報告指出,法國最富裕的巴黎大區同時也是該國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地區。
  • 如何縮小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自古以來就有的,而且人跟人之間喜歡比較。那麼,如何縮小與別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呢?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你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做什麼是最容易賺錢的。第二,你要了解你的對手。你要了解他本身有怎樣的優勢,自己跟他比的話自己比他強的地方在哪裡,比他差的地方又是在哪裡。第三,要有遠大的理想。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理想,那麼他的人生就相當於沒有了方向的船隻,隨時會隨著大流飄向任何地方。如此一來,人生也就沒有方向了,何談成功?第四,要找一份值得自己努力的事業,拼盡全力去幹好他。
  • 經濟學家:中讓美貧富差距擴大但促進全球平等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7月21日消息,近些年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貧富差距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今年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匹克迪(Thomas Piketty)的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更是在全球掀起一場關於貧富差距的大討論,包括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都參與到論戰中來。
  • 從[起跑線]看印度貧富差距
    ©️[起跑線],窮人買不起300盧比(29元人民幣)的披薩、20盧比(1.9元人民幣)的礦泉水,要靠政府配給勉強度日你看,表面是教育界的階級與鬥爭,其實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通過吃穿用度等細節,諷刺印度的貧富差距。
  • 跨代貧窮是什麼意思 中國貧富差距多大
    跨代貧窮是什麼意思 中國貧富差距多大時間:2015-01-23 12:27   來源:YY粉絲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年終獎?年初歲尾,許多人在盤點一年來辛苦所得的同時,也再次為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身份、不同階層之間收入差距發出感慨。 不讓平均數掩蓋大多數。中國的貧富差距現狀究竟如何?
  • 傳染病也有貧富差距嗎?
    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 | Aljazeera.com, Baz Ratner 貧富差距,對於傳染病的防治,影響究竟有多大?這些問題也正在被逐一解決,比如多次測序以提高結果準確率、開發出線下數據分析軟體等。
  • 貧富差距過大,早已超過警戒線?造成這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但是,在這一切美好的情況下,貧富差距一直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在以前,我國的貧富差距主要體現在窮人太窮,而如今,這種差距就變成了富人太富。那麼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過了幾十年,國家開放了高考,有那麼一些人,坐上了高考這輛便車入仕入職,收入也有了較為明顯的增加,這也就是我國貧富的第一波差距。
  • 汪小菲帶女兒吃早餐,引網友熱議,我們該如何讓孩子面對貧富差距
    不過當下,貧富差距還是懸殊的,我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可以給孩子提供相對優質的生活,而有的地區養孩子的目的依然是「防老」。貧富差距到任何階段都不可能消失,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平常心和一種對美好明天嚮往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