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爺爺為90後孫子守手術室門口11小時 醫護心疼將祖孫一起照顧

2020-12-11 湘湘帶你看社會

90後小夥小夏(化名)因肺上感染來到武漢市肺科醫院進行手術,年近90歲的爺爺老夏(化名)陪他住院。3日上午8點,孫子進手術室,爺爺守在門口11個小時寸步不離,眼巴巴地盯著手術室的門,直到晚上7點,才跟著平車返回病房。了解到夏家祖孫相依為命的情況後,五天來,護士們連這位年近90歲的爺爺也一起照顧,為他送飯,替他伺候孫子。

小夏大學畢業後,宅在家中從事電商行業,因為活動少,29歲的他,身高不到一米七,體重卻高達110公斤,糖尿病隨之而來。同時,因為免疫力降低,他又被結核桿菌又盯上,導致他左下肺幾乎被「蛀空」。這一感染進一步帶來氣胸、胸腔積液等問題。最終,工作沒法繼續做了,連走路都成了問題。

12月3日,在多次保守治療無改善後,市肺科醫院外科決定通過手術,對其左下肺進行切除根治術。

小夏父親已過世、母親是聾啞人,爺爺照顧了小夏20多年,如今住院手術,家裡能陪小夏的還是爺爺。

3日,爺爺凌晨5點鐘就起床準備,上午8時,小夏被推進手術室,爺爺送到門口後,就一直守在原地,寸步不離地守著,到了飯點,也不吃不喝,眼睛一直盯著手術室的大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原定下午3點鐘可以結束的手術,因為過程異常複雜,不得不延長時間。原本還算冷靜的爺爺,漸漸著急起來,不斷在門前徘徊。

從此路過的醫生、護士看後,感動又心疼。擔心他不吃飯,身體受不了,護士王曉麗把自己的盒飯讓給老人,老人連連感激,但因為過於擔憂手術臺上的孫子,沒吃幾口。

晚上7點,小夏被推出手術室。等候了11個小時的爺爺,得知孫子手術很成功,這才踏實地跟著跑回病房。

小夏剛做完手術,暫時不能動彈,又沒有其他親屬來送飯。見此情形,醫生劉小玉將盒飯送給老人。

「頭兩天,孫子完全不能動彈,我也離不開,都是醫生、護士把盒飯讓給我吃,或者幫我帶飯來。」老人感激地說。

後來,小夏能夠活動了,爺爺稍有空隙可以取飯了,護士長徐芳就把自己的食堂飯卡送給老人用,免得老人到院外跑。

因為老人已經近90歲,護士們在做完醫療護理後,把原本由家屬來做的生活護理也搶著幫老人做了。小夏220斤,爺爺沒法給他翻身擦拭,三四個護士就一起幫忙抬。

經過4天的休養,小夏慢慢恢復,偶爾還能下地走兩步。7日,爺爺感激地把飯卡送還護士長,還叮囑護士們,不用再帶飯了,孫子小夏現在已經可以用手機了,爺孫吃飯的問題,可以通過時手機點外賣解決。

爺爺老夏說,家裡條件不好,照顧孫子20多年,孫子就是家裡的頂梁柱,也是他的全部希望所在。期待孫子早點好起來。小夏說,出院後,一定注意身體,不辜負爺爺。說著,祖孫二人相視而笑。

責編:劉豔萍

融媒體記者:李小雪 胡嵐濤

通訊員:王敏 張全錄

編輯:胡靜

【來源:漢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漢耄耋爺爺照顧生病的孫子,守手術室11小時,感動又暖心
    現在的老人許多會有跑步的習慣,這也是健身的一種習慣吧,然而這個時候就應該喊著自己的孫子一起,畢竟都說是隔代親,這個時候的老人應該非常喜歡自家孫子,畢竟在老人眼裡,孫子從出生那一刻就是寶貝,而且還是最心疼的寶貝。
  • 武漢耄耋老人為照顧孫子,守在手術室外11個小時,讓人感動又心疼
    武漢一位耄耋老人為照顧孫子,守在手術外11個多小時,寸步不離,直到孫子手術結束。根據楚天都市報12月9日報導,武漢市的一位90後的夏先生(化名)因肺部感染需要進行手術,而和他相依為命的爺爺陪他住院。老人年紀非常大了,將近90歲。
  • 孫子患先天膽道閉鎖,一向溫順的奶奶「強硬」捐肝
    出院不久,全身皮膚黃染的俊俊就被診斷為「先天性膽道閉鎖」。首次手術後病情也沒能好轉,到2018年秋,肝移植成為他唯一的活路。為了救俊俊,連吊瓶都沒打過的楊富桂,一改平日的溫和,不顧家人猶豫,態度「強硬」地堅持捐肝。2019年1月10日,省千佛山醫院手術室,楊富桂捐出三分之一的肝臟,移植給孫子。手術成功,死神停下了他的腳步。
  • 鳳臺丁集鎮祖孫三代守望相助,為英烈守墓70載
    這裡長眠著為解放全中國而英勇獻身的14位革命烈士。置身其中,人們時刻被長眠於此的革命烈士的大無畏精神而感染,它無時無刻不在告誡著我們:歷史不容忘記!70年來,英烈們能夠安然長眠在板張集這個小村旁,得益於李文傳一家祖孫三代。他們一片丹心護忠魂的故事,只為一句承諾70年的堅守,照亮著我們前行的心路。
  • 周冬雨爺爺:重男輕女兒子卻英年早逝,孫女周冬雨願為他養老送終
    身為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她本該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她的出生卻讓爺爺眉頭一皺,只因她是個女孩。周爺爺是一位十分傳統的老人,難免有些重男輕女,兒媳沒有一胎得子,他心裡難免有些失望。好在他雖然看中孫子,但也不是苛責孫女的人。當時他們祖孫三代還住在一起,兒子和兒媳要去上班,他和老伴就照顧起孫女,也算用心。
  • 木工爺爺為小孫子做螳螂車,這樣的爺爺誰不愛
    我們都知道,其實有的時候祖孫間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可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很嚴厲,但是祖父母在與小孩子相處之時卻是非常溫柔的,他們露出的往往是非常慈祥、可愛可敬的一面,因此孩子們往往也非常喜歡自己的爺爺奶奶。而最近有一個事情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木工爺爺為小孫子做螳螂車。
  • 孫子打針奶奶卻火了!祖孫倆表情神同步,網友:真是親孫子
    在上傳的這段視頻中,只見護士拿著針正要給孩子打針,奶奶抱著孫子一臉的心疼不忍。隨著寶寶感受到被打針了,祖孫倆的表情達到了高度的同步,雙雙閉上眼張開嘴,仿佛奶奶下一秒就要同孫子一起哭出來,實實在在地逗樂了醫院的人,上傳到網上後,網友也表示:孫子打針奶奶先疼,這一看就是親孫子啊!
  • 武漢醫護人員回贈鮮花為耄耋老人慶生
    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簡傑)12月13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綜合一科病房內,與醫護人員相識近30年的老兵李爺爺迎來了93歲的生日,他熱情邀請醫護人員一起吃蛋糕,醫護人員隨後給老人送來鮮花和祝福,令老人感動不已。據了解,李爺爺曾經是一名老兵,後來轉到地方工作。
  • 八旬老人十五年給癱瘓孫子翻身六萬多次 兩小時一次
    李玉花如今已年過8旬,自從孫子陳彩縣出車禍全身癱瘓後,她寸步不離照顧了15年。每隔2小時,她就得幫孫兒翻一次身,5400多個日夜,老人已經重複相同的動作6萬多次。需要3個人才能做到的看護工作,李玉花一個人做到了。  祖孫倆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花橋鎮王申坦村人。走過蜿蜒的山路,徒步爬過巖石坡便是他們的家——五間二層樓的連排木房。木質的樓梯踩上去「卡茲」響,木地板已經開裂。陳彩縣躺在床上,旁邊坐著照顧他的消瘦的奶奶。  陳彩縣的命運並不順利。
  • 淮南烈士陵園守護者:祖孫三代守墓70載 丹心一片護忠魂
    他給筆者算了一筆帳,僅平整陵園裡的地,一年下來就相當於平整了數百畝;修剪樹枝每年需要過上幾遍,而陵園裡的樹木已經達到近10萬棵;鋤地時天越熱越利於樹木生長,每年他都要趁著夏季太陽最毒的時候幹活,每天在陵園裡一幹就是8小時。有時候不回家就睡在洪溝上砌起來的屋子裡,冬天冷夏天熱,蚊蟲特別多。「累急了,我也抱怨,光榮可能當飯吃?但抱怨歸抱怨,休息後會接著幹!」
  • 孫子被蚊子咬,爺爺「放大招」驅蚊,幾個小時後孫子窒息住院
    最近媒體就報導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事件——一位爺爺在照看自己孫子的時候,為了驅蚊竟然衝著孩子的屁股噴敵敵畏,將孩子「噴」進了醫院。孫子屁股被蚊子咬,爺爺竟拿起敵敵畏直接噴,害孫子住進了醫院江蘇連雲港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重症監護室日前收治了一名五歲男孩樂樂(化名),原因居然是其爺爺為了驅蚊向孩子的屁股噴灑了農藥
  • 爺爺口含輸液管為孫子捂熱,溺愛還是慈愛?
    這兩天,一張爺爺用嘴含著輸液管的照片走紅了網絡。這是在江蘇睢寧桃園鎮衛生院裡,爺爺怕孫子輸液冷,將輸液管含在口中捂熱,孩子掛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水,爺爺就一直站在後面用嘴給他加熱藥水,這幅畫面刺激了無數網友的淚點。
  • 孕婦切掉子宮後 突然心跳停止 醫護人員18小時生死營救!
    ,就在半個多小時前,醫院接到呼救稱,一名女性患者大出血,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下午2點09分,患者直推手術室。此時,手術室內集結了院內所有科室共計30多名醫護工作者,全力協助確保手術順利。此時,醫生試圖剝離胎盤、縫合患者的出血點,但因為子宮壁被撐大後無法收縮,出血止不住,在和家屬溝通後,醫生不得不切除子宮。然而,在子宮切除後不久,病人卻突然出現了心跳停止。
  • 80後母親割肝救子 為手術每天跑步瘦身13斤(圖)
    割肝救子的母親剛被推出手術室,就詢問孩子的情況;為信陽男子獻血的河南老鄉雖然連他的面也沒見上,但仍表示會繼續獻出愛心。他們用愛為另一個人注入了生命清泉,就如同這首歌裡唱的「你永遠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願」。  核心提示丨一個80後母親,給了兒子兩次生命。一次是十月懷胎,一次是割肝救子。這位母親叫高紅梅。
  • 老人做不到這幾點,不要要求照顧孫子孫女,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其實,作為(外)祖父母,即使不是長期幫忙帶孩子,一般情況下,和孫子女在一起的時間相當多,對他(她)們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對孫輩的寵愛是一種天性,我們也可以對他(她)們加以管教,給子女們一些明智的建議。然而,即使是最盡職盡責的(外)祖父母,也會時不時地因為不同的育兒行為而與自己子女發生矛盾。
  • 爺爺奶奶心不心疼孩子,別光聽嘴上說說,這兩個行為很明顯了
    我們總以為爺爺奶奶疼孫子孫女那就是一種關乎血緣和親情的一種本能,但生活中發現並非如此,很多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就好像外人一樣,不願親近,也不知道心疼。還有很多家長說,自己家的老人總是口頭上說說自己對孩子多好多好,但真的感受不到老一輩對後輩的心疼和喜愛 。
  • 「到《伊索寓言》家做客」,《祖孫樂》奶奶孫子一起成長
    祖輩帶孫子,這在我國是一個極其普遍,幾乎是必然的現象。但祖輩怎樣帶好小孩兒,卻是一個大問題。大人以為小孩什麼都不懂——大人什麼都懂,卻不懂小孩。因為不懂小孩,於是有的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要什麼給什麼,把孩子帶成「小霸王」、「小公主」;有的則限制過多,孩子成了謹小慎微的「膽小鬼」。李鍾秀的《祖孫樂》,寫了祖母帶孫子過程中的快樂。她在自序中說,帶孩子使她能「細細地品嘗施愛的絲絲縷縷。
  • 龍泉一家因為一句囑託,4代甘當紅軍守墓人
    剛剛出院的70歲村民吳永豐帶著兒子吳躍明、孫子吳臻波,驅車兩個多小時,從龍泉市區的住處趕回老家下乾,按慣例給紅軍老王掃墓。吳永豐說,他們是紅軍老王的守墓人。1935年老王犧牲後,他們時時守護、年年祭掃,是家庭傳統,更是使命。紅軍老王是誰,與吳永豐一家有什麼關係?
  • 82歲「最堅強」爺爺照顧腦癱孫兒15年:希望我走了,娃娃能自立
    堅持推著輪椅的老爺爺名叫何衛華(化名),今年已經82歲了,坐在輪椅上的男孩是老人的孫子,今年15歲了,若不是因為腦癱,此刻孫子應該坐在教室裡聽課,而外公則會和其他老人一起釣魚打麻將。 15年前的一場意外,改變了祖孫倆的人生軌跡……
  • 醫生夜班後連做2臺手術 因過於勞累暈倒在手術室
    原標題:心疼!醫生夜班後連做2臺手術,因過於勞累暈倒在手術室連續做了兩臺手術,待手術結束後,醫生直接暈倒癱坐在手術室的小凳上。1月6日中午11點半,這一幕發生在四川南充西充縣人民醫院的手術室,暈倒的醫生是該院外科支部書記、耳鼻咽喉科醫生李世偉。手術室的醫護人員趕緊為其輸液搶救,約半小時後,李世偉身體好轉,被扶到旁邊的房間休息。據進行搶救的醫護人員表示,李世偉是因為夜班後連做兩臺手術,過於勞累才暈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