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龍泉一家因為一句囑託,4代甘當紅軍守墓人

2020-12-13 騰訊網

來源:麗水日報 雷曉燕

3月31日,龍泉市道太鄉仙源村下乾自然村,遠山白霧繚繞,村莊籠罩在雨絲與微風中。

剛剛出院的70歲村民吳永豐帶著兒子吳躍明、孫子吳臻波,驅車兩個多小時,從龍泉市區的住處趕回老家下乾,按慣例給紅軍老王掃墓。

吳永豐說,他們是紅軍老王的守墓人。1935年老王犧牲後,他們時時守護、年年祭掃,是家庭傳統,更是使命。

紅軍老王是誰,與吳永豐一家有什麼關係?1935年至今整整85年,吳家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句囑託,一村百姓用心守護「親人」紅軍戰士

當天吃完午飯,祖孫三人撐起雨傘出發了。爺爺吳永豐拿著柴刀在前頭帶路,孫子吳臻波緊跟著爺爺,兒子吳躍明扛著鋤頭、挑著祭品走在最後。

老王的墳墓,在下乾的村後山。

山路崎嶇,雨天更是溼滑。祖孫三人默默地走著,唯有山路邊的溪水低聲嗚咽。

走了大約四五分鐘,山路左邊出現了一塊約三平方米的平地,平地上壘著兩大一小三塊石頭。

這,就是革命烈士、紅軍老王的長眠之地。

三塊石頭壘起的地方,就是紅軍老王的長眠地。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劉英、粟裕的率領下,來到龍泉、松陽一帶開展遊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當年8月,下乾蘇維埃政府成立,劉英、粟裕、黃富武和陳鳳山等在下乾辦公、生活。

紅軍來到下乾後,做了很多事情,如召開了村民大會,宣傳共產黨的好政策,發動群眾參加革命鬥爭。紅軍還在下乾吳氏宗祠的牆上,寫下了「共產黨萬歲」等標語。

一時間,下乾周邊的錦安、小吉、安岱後等村,成為了紅軍挺進師在龍泉、松陽交界處的主要活動區域。

沒過多久,紅軍挺進師將一些檔案資料保存在下乾附近的山上,並留下4位紅軍戰士負責看管。後來, 兩位紅軍戰士歸隊,另外兩位繼續留守。一天,敵軍進山搜捕,一名戰士不幸腿部負傷,另一位戰士將傷員託付給吳永豐的父親吳必升等村民,囑託村民好好照顧後,便獨自尋找部隊去了。

接到秘密任務後,吳必升等村民把傷員安置在土名叫大源的炭窯裡後,每天暗地裡送飯菜送草藥。漸漸地,吳必升和傷員建立了革命友誼。傷員告訴吳必升,他姓王,是福建人。

1935年9月的一天,吳必升把飯菜送到老地方,沒有看到人,趕緊回村叫人來分頭尋找。後來,村民在炭窯遠處看到紅軍斜撲在一棵樹的枝椏上,胸口中彈,已經犧牲了。吳必升、吳橋喜等人把遺體就地用樹皮裹緊,連夜抬下來,安葬在村後山上。據事後了解,他是被進山的敵軍殺害的。

下乾村民都不知道王姓紅軍的全名,為了便於稱呼,村民們都將這位為革命犧牲異鄉的革命烈士,親切地稱為「老王」。

因為當時革命鬥爭形勢緊張,村民不敢為老王樹墓碑,只能在墳頭堆了三塊石頭,以便辨認和記憶。

85年過去了,石頭依舊,老王的故事還在當地村民中口口流傳,而下乾的村民一直守護著老王,牢記著85年前的囑託。

一份初心,一家4代時時守護年年祭掃

紅軍老王,生前,下乾村民冒著生命危險照顧;犧牲後,下乾村民不忘初心,守著他的長眠地不受破壞。

特別是吳必升,每次上山幹活經過,總是多留些心眼看顧,默默自發地守護著。

第二年清明節,他在祭掃自家祖先時,也幫助清理老王墳墓上的雜草,並恭恭敬敬地奉上祭祀品。

用心守護,甘當紅軍守墓人,已經成為吳家4代堅守的紅色家庭傳統。

吳永豐對記者說,他12歲時,第一次跟著父親去掃墓。當父子倆來到紅軍老王的墓前,父親神色凝重地對他說:「孩子,這是紅軍老王的墳墓,一定要記住,一定要保護好。」

過了10年,吳永豐成家立業,成了村裡的會計。父親已50多歲,身體不太好,只能幹些輕活。

這年清明節,父子倆再次來到老王的墓前,一番祭掃之後,父親鄭重其事地交代:「這裡『睡』著革命先烈老王。他的墓,你一定要時時守護、年年祭掃。」「我不知道他的親人具體在哪裡,也不知道他的全名。他為我們犧牲,就是吳家的親人,是全村人的親人。」

如同一支接力棒,守護的任務,就這樣交到了吳永豐的手裡。

從22歲到70歲,將近半個世紀,吳永豐年年歲歲一絲不苟地守護著,繼承著父親那一份不變的初心。

每個清明節,在村後山老王的墓地,他總是會清一清墓地周邊的雜草、攏一攏墳頭的泥土,說一說新中國巨大的喜人變遷、百姓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這幾年,他身體不好,每月需要去杭州治療。因此,去年清明節,他特意叫上兒子孫子,一起從龍泉市區回到下乾,再次講述熟得不能再熟的關於紅軍老王的故事,交代吳家的紅色傳統。

今年清明節前夕,祖孫三人又來到下乾祭掃。

在紅軍老王的墳前,一番清理之後,在石頭前擺上清茶、米酒等祭品,接著,祖孫三人神情肅穆地向紅軍老王三鞠躬,表達老區群眾最樸素的敬意和哀思。

「以後,祭掃的任務要交給你了。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革命先烈和吳家的紅色傳統,當好守墓人。」「以後你年紀大了,再把接力棒交給兒子,一定要記得吳家的初心,記得當初紅軍的交代。」祭掃完畢,吳永豐細細交代兒子,吳躍明點頭應下。

父子倆清理墳墓周圍的雜草灌木。

吳家祖孫三代向紅軍老王三鞠躬,表達敬意和哀思。

一生感動,一位英雄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11歲的吳臻波,已是第二年隨爺爺、爸爸祭掃。他對記者說,「紅軍王爺爺,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位英雄。」

是的,不僅僅是吳臻波,近些年,當地幹部群眾紛紛加入守護大軍,一次次在守護和緬懷中學習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

不僅僅是吳永豐一家,清明節村民在祭掃自家祖先時,也會專程祭掃紅軍老王。有時,他們會擺上清茶和米酒;有時,隨同的孩子會採一束芬芳的山花放在墓前。

今年1月,道太鄉專門組織「兩代表一委員」和部分鄉賢來到下乾,拜謁紅軍墓,緬懷革命先烈,聆聽紅色鬥爭故事,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未廣為人知的85年的堅守和守護,感動了很多人。

去年10月,根據道太鄉真實故事改編的微視頻《守墓人》出品。故事以村民4代守護紅軍烈士墓為主線,講述了村民為紅軍老王掃墓,且代代相傳的故事。

由鄉、村兩級幹部和村民組成的演員陣容及本色出演,獲得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美龍泉」微視頻大賽一等獎。

主演、仙源村委會主任何張榮說,通過拍攝,感覺肩上傳承紅色基因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擔子更重了,「這件事,村兩委班子已經形成共識,要當作全體村民最重要的事情來抓。」

道太鄉主要負責人表示,「我們已經與龍泉市老促會對接,下步準備對下乾的紅軍墓進行修葺,同時新建革命先烈紀念廊,將先烈們的革命事跡進行集中展示,供人們瞻仰、緬懷、學習。」

該村村支書吳觀金告訴記者,就在3月31日,村裡完成了政策處理。清明節過後,村裡馬上開始修葺紅軍墓,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廊。

聽到消息,有著44年黨齡、當過27年村幹部的吳永豐很欣慰。他高興地說,自己既是守墓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自己所做的,就是要提醒人們不忘革命先烈,讓偉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長眠在浙西南大山深處的紅軍老王,就這樣活在浙西南百姓心中,從未被忘記……

相關焦點

  • 為了一句囑託 浙江龍泉一家4代為紅軍老王守墓85年
    中新網麗水4月4日電(記者 周禹龍)浙江龍泉市道太鄉仙源村下乾自然村,遠山白霧繚繞,村莊籠罩在雨絲與微風中。剛剛出院的70歲村民吳永豐帶著兒子吳躍明、孫子吳臻波,驅車兩個多小時,從龍泉市區的住處趕回老家下乾,按慣例給紅軍老王掃墓。按慣例給紅軍老王掃墓。
  • 90後女孩恪守家訓義守紅軍墓
    在四川省南部縣漏米巖村,一座紅軍墓依山而立。從1933年起,村民陳修昆家幾代人接力守在墓旁。在距離馮煉家十幾米的地方,有一座墳塋,墓碑上面寫著「紅軍劉連長墓」。在這座墳塋後的長坪山上,800多座烈士墓依山林立。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裡,馮煉經常隨父母來打掃墓地。從1933年至今,馮煉一家四代人已經在「紅軍劉連長墓」旁守護了85個春秋。 「長坪山地勢險要,紅軍駐紮期間,一名姓劉的連長常去曾祖陳修昆夫婦家中幫著幹活,無兒無女的曾祖將他視如己出。」
  • 三代接力為11位紅軍烈士守墓80多年
    在永州市金洞管理區鳳凰鄉仁光村,羅家祖孫三代接力為11位紅軍烈士守墓80多年—— 杜鵑帶雨思親人 此後,羅開穢與其兒子羅守福、孫子羅本光,三代人接力為11位紅軍烈士守墓,已堅持80多年。 「他們為了貧苦人過上好日子,連名字都沒留下」 3月27日一大早,春雨初霽。今年67歲的羅本光拿著竹掃帚、水桶和毛巾,向離家20米開外的中國工農紅軍白果市革命烈士陵園走去。 門樓下,羅本光開始灑掃。
  • 鳳臺丁集鎮祖孫三代守望相助,為英烈守墓70載
    李學成早已忘記這些年來給兒子李傑打了多少次這樣的電話,但他始終記得自己守護的烈士陵園裡還有十四位長眠於此的英烈,他始終記得老父親臨終前囑託給他的守墓重任,他也始終記得每天都要到烈士陵園裡清掃衛生、擦拭墓碑。
  • 甘肅甘州:祖孫三代義守紅軍墓傳佳話
    今年56歲的陳宗新說,小時候常聽父親講:1937年1月的一個傍晚,春寒料峭,一支300多人的紅軍騎兵隊伍,被國民黨馬匪軍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圍在白城堡子和附近的霍家莊子裡。從這以後,爺爺沒有為丟了曾是鄉村教師的飯碗而氣餒,卻一直因沒能救下受傷小紅軍而愧疚,便暗暗做起了白城子戰鬥中壯烈犧牲的300餘名紅軍烈士的守墓人。終日鬱鬱寡歡的陳德寶老人,臨終時要求兒子陳榆林,一定要把家搬到紅軍墓旁。子承父願,陳家從此就這樣孤零零的守在了紅軍墓旁。
  • 淮南烈士陵園守護者:祖孫三代守墓70載 丹心一片護忠魂
    李學成早已忘記這些年來給兒子李傑打了多少次這樣的電話,但他始終記得自己守護的烈士陵園裡還有十四位長眠於此的英烈,他始終記得老父親臨終前囑託給他的守墓重任,他也始終記得每天都要到烈士陵園裡清掃衛生、擦拭墓碑
  • 末代守墓人:背負歷史重擔390年
    「佘公」墓旁是袁崇煥的墓地,如今叫作「袁崇煥墓和祠」,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佘家人在這裡守著袁崇煥的墓,已歷17代,堅持了390年。2002年,袁崇煥墓祠歸於國家統一管理,周邊的拆遷重建漸次展開,佘家不得不離開。
  • 虞允文墓的守墓人,祖輩已經看守八百年,還有不一樣的待遇
    古往今來的達官貴人皆重視下葬風俗,而身份越尊貴的人,墓穴中陪葬的貴重物品越多。可惜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少墓穴都被「盜墓賊」光顧,留給後人的研究價值所剩無幾。不過南宋名臣虞允文的墓穴已經流傳800多年了,卻一直沒有被盜過。這是因為虞允文有一個流傳了十幾代的家族為他守墓,哪怕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他們都沒有放棄過祖輩留下的諾言。你可知道這背後的故事?
  • 不忘初心,一家五代人堅持守護紅軍墳83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父親的遺言,世代為紅軍守墓11月13日,盤州市平關鎮勝景村龍家溝的村民鄒廣陽、鄒廣周兄弟倆,帶著兒孫、曾孫一家四代近十口人,從家裡帶著香蠟紙燭、水果、黃菊,穿過村裡乾涸的小溪,沿著蜿蜒的山道,鄒家人相互摻扶著往上爬,從高速路涵洞穿過,就看到了「紅軍叔叔」的墓了。
  • 俠義家族守墓17代!81歲為人盡義、為歷史守魂的她去了!
    1一個人,一個女人,為390年前故去的一位明朝將軍守了一輩子的墓,無怨無悔,她所求的,究竟是什麼?一個家族,一個偏將的家族,代代相傳,為這位將軍守墓,整整守了17代,支撐這個家族的,究竟是什麼?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金庸《碧血劍》、《袁崇煥評傳》即是為袁崇煥「平反昭雪」之作。不過,也有研究者認為,袁崇煥被殺並非是因為中計誤殺,而是蓄意殺害,因為崇禎帝擔心袁崇煥及東林黨人妨礙其皇權專制。例如,閻崇年等一些學者就傾向於認為,明思宗殺袁崇煥是因為朝廷內閹黨餘孽的誣陷,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袁崇煥落獄之因。
  • 《銀之守墓人》觀看的人,比較小眾,卻因為天價手遊火了
    《銀之守墓人》其實算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小眾動漫了,大部分人選擇看《銀之守墓人》的原因,應該就是因為網絡上瘋傳的那段財力突破天際的視頻吧。阿倫就是因為那段視頻選擇觀看了《銀之守墓人》,坦白說雖然熱度不高,但是劇情還是蠻好看的。
  • 人民大愛慰先烈 祖孫三代護忠魂
    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村民李文傳因為部隊首長臨走前的一句囑託,56年義務為長眠於鳳臺縣板張集村頭的14位烈士守墓,直到生命的盡頭。
  • 藏於北京的神秘守墓家族,保護古墓長達390年,牢記祖宗3大遺訓
    前言:在許多人印象中,只有犯了錯,才會當守墓人,主要任務就是去看守陵墓。而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有許多守墓人的,他們默默無聞,恪守祖訓,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今天,帶大家認識一位袁崇煥墓的守墓人。據澎湃新聞8月14日消息,坐落於北京崇文區的袁崇煥墓祠,一位名叫佘幼芝的守墓人因病去世,享年81歲。需要強調的是,佘幼芝是袁崇煥第17代守墓人,從1630年袁崇煥去世後,到今年的2020年,佘氏家族為袁崇煥守墓長達390年,家族世代子孫謹記祖訓,默默無聞地守護袁崇煥墓,從而避免了盜墓賊染指。
  • 蚩尤之墓:坐落在河北涿鹿縣,守墓人世代守候,專家都不得靠近!
    對於蚩尤的歷史,史學家掌握的不是十分精確,且傳言與真實情況也常常混雜,所以,考察蚩尤的墓十分重要。在河北涿鹿縣中有一個小村莊坐落著蚩尤的墓,因為在當時涿鹿之戰中,蚩尤落敗身首異處,所以據調查,目前的蚩尤的墓中並不是他所有的遺體。但就算是一部分,專家也沒有辦法探查到,原因竟然是守墓人不想專家進去打擾。
  • 永不遲到的祭奠——追尋1343座無名紅軍墓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福州4月4日電題:永不遲到的祭奠——追尋1343座無名紅軍墓背後的故事新華社記者樊永強福建,武夷山市張山頭。方圓1000多畝的茂密竹林,散落著1000餘座無名紅軍墳塋。三塊青磚,一個編號,一根紅飄帶,標記著一座紅軍墓。
  • 【烈士紀念日】守墓筆記:一諾一生,憶英魂情不消
    他們,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一群與烈士為伴的守墓人。為修通這條公路,在長達10年的會戰中,有183名基建官兵魂留天山,其中就有陳俊貴的班長鄭林書。守墓故事:1980年4月的一天,修築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2團2營被暴風雪圍困,電話線被刮斷。
  • 懷寧李氏家族28代為明代將軍柳升守墓600年 只為秉承祖訓
    一塊碑、一座墓,安葬了一位驍勇名將。28代人、600多年,守定一片忠心耿耿的英雄大義。為了一個世代相傳的祖訓,安慶市懷寧縣清河鄉柳林組李氏家族28代恪守諾言,為明代將軍柳升看管侯墓。17歲時,李達節從父親肩上接過重擔,50年來,為細心照看墓園,他鮮少出遠門。
  • 《銀之守墓人》是真坑還是假坑?
    1月14日,一款名為《銀之守墓人》的二次元手遊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因為這款遊戲在App Store上的下載價格居然高達6498元。「這圖是PS的吧?」剛看到同事發過來的這張圖時,我們心裡這樣想。但是一番搜索過後,我們卻發現,《銀之守墓人》手遊定價6498元的高價或許並不是一場什麼「事故」。如上圖所示,從貼吧部分網友的反饋來看,《銀之守墓人》手遊此前的價格便定在了98元。爾後不久,據論壇網友的反饋,官方又更改了這一價格,並將其售價定在了6498元。除了讓人望而卻步的下載價格之外,這款遊戲還內置了眾多不同價格的氪金項目。
  • 《守墓人》如何利用墓地極限空間埋葬布局
    導 讀 《守墓人》中,墓地的快樂度影響著彌撒的收益和主教對你的評價,合理的最大化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守墓人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