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墓的守墓人,祖輩已經看守八百年,還有不一樣的待遇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古往今來的達官貴人皆重視下葬風俗,而身份越尊貴的人,墓穴中陪葬的貴重物品越多。可惜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少墓穴都被「盜墓賊」光顧,留給後人的研究價值所剩無幾。不過南宋名臣虞允文的墓穴已經流傳800多年了,卻一直沒有被盜過。這是因為虞允文有一個流傳了十幾代的家族為他守墓,哪怕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他們都沒有放棄過祖輩留下的諾言。你可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虞允文是南宋初年名臣,也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後。他少時飽讀經書,頗有才華,在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就文登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而且在虞允文任職期間,他不僅富有文採,更是勇於直諫,出使金國時,只是看到金國運糧造船,便上書直言要宋朝廷加強防禦。在紹興三十一年,他又以參謀軍事犒師於採石,指揮三軍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顏亮,使「宋事轉危為安」。

朝中無不對他側目,當朝皇帝也對他連連誇讚。不過次年,他又任川陝宣諭使,與大將吳璘共謀進取,獲得極高成就。而後虞允文並未就此打住,而是在朝堂之上更加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憑藉著自己的政績,一路升職,於乾道八年,他又被授左丞相兼樞密使、即再鎮四川,封雍國公,世稱「虞雍公」,為一代名臣。

可惜在淳熙元年,虞允文去世,年六十五。累贈太師,諡號「忠肅」。他畢竟貴為丞相,朝中上下無不重視,在下葬當天,墓內不僅陪葬了大量珍貴文物,虞允文生前的吃穿用度物品,還有不少稀奇古玩也都埋進墓內。完全是按照著丞相下葬規格來辦理的,也有不少盜墓賊開始打墓穴的主意。幸好當時的皇帝,為虞允文安排了守墓人。

而守墓人代代相傳,到現在已經是第十三代守墓人宋克成了。他們一家都住在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

宋克成的祖上為虞允文代代守墓,而每到清明時,也不少人前來祭拜。他也會一臉驕傲地,對祭拜人講訴著虞允文的故事,講述宋家守墓的故事。這些故事,也是他們宋家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宋克成17歲時,從父親手中接下守墓人的擔子,從那以後,他幾乎就沒有出過遠門,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天天為墓地除草,還要攜帶獵槍看守墓地。在他老了之後,又把責任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宋建彬。不過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他的兒子宋建彬一開始並不願意留下來守墓,他還是想出去打工,貼補家用。

因為守墓人並沒有什麼收入,他們家日子並不富裕。但是宋氏家族的誓言是:「宋氏不絕,守墓不止。」宋克成苦苦勸阻自己的兒子,而當地政府也接到了大家的反應,認為宋家守墓人堅守承諾的行為值得嘉獎,於是給了宋家貼補。就這樣,宋建彬終於不用擔心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了,他也把心安定了下來,打算老老實實地遵守祖訓。他說:「我們祖輩為了守墓都不為名利、不辭辛苦,現在,該我了。」看著他堅定的樣子,宋克成終於放心離去了。

按照時間來推斷,宋家堅守在守墓人的位置已經八百多年了,他們這種千金一諾的精神確實是不尋常,值得所有人思考和學習。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為了一個承諾,這個家族為其守墓八百年至今,享受正規工薪待遇!
    圖片:守墓人張起靈劇照越是有價值的墳墓,就越在沒有人煙的地方,可是這些守墓人從來沒有背叛自己的誓言,不管環境如何,也不管待遇如何,他們用整個家族的力量去守護,一守就是幾百上千年。從宋朝到現在,都已經八百多年了,宋家都已經出了十三代守墓人了。圖片:整個家族的力量去守墓劇照如今宋家的守墓人姓名為宋克成,原來是由他的父親守墓的,可他父親卻在很年輕時候就去世了,為了守住諾言,宋克成的媽媽接過棒子,開始了守墓生活。
  • 末代守墓人:背負歷史重擔390年
    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和丈夫焦立江搬到了石景山,倆人年歲漸老、疾病纏身,但經常換乘兩班公交車來看墓祠,掃掃落葉,澆澆水,有時也給遊客講講歷史。2020年8月,佘幼芝在京去世,享年81歲。一位美國記者採訪她之後寫下,「美國立國才兩百多年,你們佘家卻為一個人守墓三百多年,這樣的事情,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
  • 清代名臣張鵬翮後人遷居守墓 9代人延續300年住在墓地附近
    張鵬翮墓「守墓人」,這是張清木和村裡其他10多戶張姓村民共同的身份。如今,68歲的張清木又多了一重身份,3月13日,他與重慶潼南區小渡鎮政府籤訂了一份《文物安全責任書》,成為「全面管護」的「文物管理者」。史料記載,張鵬翮是清代著名廉吏、治河專家、理學名臣。
  • 為什麼如今清皇陵還有守墓人?歷代的守陵人都靠什麼生活?
    古人從骨子裡就非常迷信,認為人死後照樣有活人的思維,只是從人間轉到另一個世界生活而已。所以,不管活著的時候過著怎樣的生活,都追求死後厚葬。普通的人的思維尚且如此,皇族中人就更加嚴重了,除了厚葬以外,還要安排人常年守陵。作為中國最後的封建王朝,清朝的皇陵同樣有人看守,哪怕是在清朝結束以後,清皇陵一樣有人在守陵。
  • 大清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工資是誰發的?
    再加上皇陵會有大量的價值連城的陪葬品,所有就有膽大的人盯上了這些陪葬品,也就是所謂的盜墓賊。既然有盜墓的那麼就一定會有守墓的,畢竟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家族的祖墳被人挖了。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的資料相對都保存的比較多,甚至如今還有清皇陵的守墓人留了下來。
  • 蚩尤之墓:坐落在河北涿鹿縣,守墓人世代守候,專家都不得靠近!
    蚩尤的部落應該是由九黎族人進行發展,慢慢地蚩尤才進行掌管。與神話故事中一樣,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每個兄弟分管一個部落。逐鹿之戰之後,這個大的部落銷聲匿跡,如今已經演變成漢族、苗族,瑤族,羌族等。這些猜測也絕非空穴來風,大多都是《戰國策》等具有歷史感的書中有記載,並且有些可考察的痕跡。
  • 90後女孩恪守家訓義守紅軍墓
    在四川省南部縣漏米巖村,一座紅軍墓依山而立。從1933年起,村民陳修昆家幾代人接力守在墓旁。在距離馮煉家十幾米的地方,有一座墳塋,墓碑上面寫著「紅軍劉連長墓」。在這座墳塋後的長坪山上,800多座烈士墓依山林立。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裡,馮煉經常隨父母來打掃墓地。從1933年至今,馮煉一家四代人已經在「紅軍劉連長墓」旁守護了85個春秋。 「長坪山地勢險要,紅軍駐紮期間,一名姓劉的連長常去曾祖陳修昆夫婦家中幫著幹活,無兒無女的曾祖將他視如己出。」
  • 藏於北京的神秘守墓家族,保護古墓長達390年,牢記祖宗3大遺訓
    前言:在許多人印象中,只有犯了錯,才會當守墓人,主要任務就是去看守陵墓。而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有許多守墓人的,他們默默無聞,恪守祖訓,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今天,帶大家認識一位袁崇煥墓的守墓人。據澎湃新聞8月14日消息,坐落於北京崇文區的袁崇煥墓祠,一位名叫佘幼芝的守墓人因病去世,享年81歲。需要強調的是,佘幼芝是袁崇煥第17代守墓人,從1630年袁崇煥去世後,到今年的2020年,佘氏家族為袁崇煥守墓長達390年,家族世代子孫謹記祖訓,默默無聞地守護袁崇煥墓,從而避免了盜墓賊染指。
  • 神秘守墓大爺,世代隱瞞不敢道出墓主身份,是誰?令他這麼謹慎
    在我國河北省的一座深山中,一位名叫周德瑞的老人日日守護著一座高達一米多的無字碑。這塊無字碑的下面掩埋著一座古墓,他們家族中人一直作為這個古墓的守墓人生活在這裡,從未離開。然而,當被問起古墓的主人時,老人卻絕不肯透露出半點信息。神秘守墓大爺,世代隱瞞不敢道出墓主身份,是誰?令他這麼謹慎。墓穴主人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組織了一批考古學家來到河北省涿鹿縣進行關於逐鹿之戰的相關研究。他們順著掌握的線索,一路調查到了逐鹿縣礬山鎮塔寺村。
  • 大清已經亡了108年,為啥還有人在守皇陵?國家給他們發薪水嗎
    所以歷代帝王的墓穴就像一個地下皇陵,金銀財寶,各種各樣皇帝喜愛的物品應有盡有,最開始甚至還有兵馬俑,甚至是自己心愛的妃子等等。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金銀珠寶,將成為盜墓賊爭奪的對象,為避免他們死後受到打擾,這些王公將派人守衛皇陵。清朝的末代也不例外。
  • 《銀之守墓人》手遊今日開啟不計費刪檔測試
    由萬達院線遊戲、凱撒文化聯合發行,《銀之守墓人》漫畫正版授權改編手遊——《銀之守墓人》今日開啟安卓不計費刪檔測試,想了解零號陵墓背後的秘密嗎?想加入陸水銀的主角盜團嗎?在這裡,你可以挑戰最強BOSS,帶上神陵武裝,獲得屬於自己的孤星級稱號!
  • 《銀之守墓人》觀看的人,比較小眾,卻因為天價手遊火了
    《銀之守墓人》其實算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小眾動漫了,大部分人選擇看《銀之守墓人》的原因,應該就是因為網絡上瘋傳的那段財力突破天際的視頻吧。阿倫就是因為那段視頻選擇觀看了《銀之守墓人》,坦白說雖然熱度不高,但是劇情還是蠻好看的。
  • 鳳臺丁集鎮祖孫三代守望相助,為英烈守墓70載
    李學成早已忘記這些年來給兒子李傑打了多少次這樣的電話,但他始終記得自己守護的烈士陵園裡還有十四位長眠於此的英烈,他始終記得老父親臨終前囑託給他的守墓重任,他也始終記得每天都要到烈士陵園裡清掃衛生、擦拭墓碑。
  • 大清都亡了108年,但還有人在日夜看守皇陵?是誰在給他們發工資
    前兩年有一本小說火遍全網,名叫《盜墓筆記》,而這些年影視圈中很多導演編劇對盜墓題材也相當感興趣,這還是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只要盜一座帝王墓,那就意味著發大財,而事實確實如此。中國作為一個千年文明古代,古代史更迭過幾十次,而每一個朝代又有多位帝皇。帝皇墓通常存有著大量的金銀珠寶。
  • 【烈士紀念日】守墓筆記:一諾一生,憶英魂情不消
    而同樣在這一天,也有一群特殊的人會在陵園中的烈士墓前莊嚴地敬上一個軍禮,或為烈士獻上一捧鮮花。與旁人不同的是,這樣的動作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做上一遍。他們隱居於天山深處、雪域高原、或是繁華鬧市中的一隅,日復一日護衛著烈士的英魂,陪伴著他們已經逝去的生命。
  • 《守墓人》如何利用墓地極限空間埋葬布局
    導 讀 《守墓人》中,墓地的快樂度影響著彌撒的收益和主教對你的評價,合理的最大化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守墓人的職責
  • 467年,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護一座明代墓!
    我現在是在外面工作,不等於我永遠在外面,對不對?我每周末都會回來,每次都會繞著山路走一圈,看一下墓。平常我爸也都是這樣的,日積月累。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寒冬臘月,三更半夜,狗汪汪叫,我也會拿著鐵棍出門。我哥為了(守墓)這種事,以前被蝮蛇咬過。
  • 淮南烈士陵園守護者:祖孫三代守墓70載 丹心一片護忠魂
    李學成早已忘記這些年來給兒子李傑打了多少次這樣的電話,但他始終記得自己守護的烈士陵園裡還有十四位長眠於此的英烈,他始終記得老父親臨終前囑託給他的守墓重任,他也始終記得每天都要到烈士陵園裡清掃衛生、擦拭墓碑
  • 俠義家族守墓17代!81歲為人盡義、為歷史守魂的她去了!
    從1630到現在的,佘姓家族已在袁崇煥的墓旁守了390年。3佘幼芝生於1939年作為佘氏家族第17代守墓人,她年輕時常年為袁崇煥墓祠奔波,積勞成疾。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看到文物保護工作又開始受到重視,佘幼芝和丈夫焦立江開始為恢復保護袁崇煥墓祠而四處奔走。
  • 烈士後代尋找當年守墓人: 閔文元及其子女,你們在哪裡?
    66年後,在歷經風吹雨打、城市變遷後,烈士墓與墓碑消失得無影無蹤……僅有一封蘭州西藏工委寄給陳建祥兒子的掛號信,透露了當年蘭州西藏工委安排的守墓人——閔文元,也許只有他,或者他的子女才能真正確定陳建祥烈士魂歸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