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國技術封鎖,Mdepeer建立自主「生物醫學信息中心」

2021-01-07 MedPeer

溫馨提示

由於微信公眾號實行亂序推送,您可能不再準時收到MedPeer的推送。為了不與小編失散, 請將「MedPeer」點亮為星標帳號,並常點擊文末右下角的「在看」。點亮「星標」辦法參見文末動圖。

哈工大、哈工程被禁用MATLAB軟體已經1個月,在這段時間內該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話題在知乎上的討論也愈加熱烈。一則名為「如何看待哈工大、哈工程受美商務部「實體名單」影響,被禁止使用MATLAB商業軟體」的討論帖已收穫了419萬瀏覽,4109個關注,得到847個回答,很多專業人士也加入了探討。

MATLAB軟體屬於商業用軟體,主要用於計算、可視化、數據分析等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被禁用了正版 MATLAB,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再發表論文或者從事商業項目,其成果原則上就不應包含任何基於 MATLAB 的內容,這對國內相關企業和研究學者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然而讓人們更加擔心的是,美國禁用MATLAB數學軟體是不是只是個開頭,接下來會不會在更廣泛的領域限制中國研究人員對其他專業軟體和資料庫的使用及訪問?作為一名生物醫學行業的從業者,小編不得不思考在後基因組時代,若美國拒絕與我國科學家共享數據,對國內科研打擊會有多大?簡直是細思極恐!

隨著技術的發展,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的研究已經全面進入了大數據時代,生物醫學信息已成為破譯大數據必不可少的工具。美國是生命科學大數據產出和應用的領跑者,早在20世紀80、90年代美國就成立的具有世界權威性、數據同步更新的國家級生物信息中心——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

目前NCBI已收錄資料庫63個,支持軟體59個,用於下載 FTP 站點與資源35個,涵蓋的生物信息具有複雜性、廣泛性、綜合性、權威性和時效性,網站的日常用戶數量已經突破400萬,每天處理4TB的輸入數據,高峰時每秒點擊7000次,成為全球生物信息數據的「巨無霸」。而且在所有的訪問量中,來自中國科學家的佔了相當大的份額。

儘管現在NCBI向全球免費提供數據,但有美國幹涉學術的前車之鑑,不能排除將來在美國政府的幹涉下NCBI停止對我國科研工作者開放的可能性。由於中國尚未有自主的國家級生物醫學信息中心,中國生命科學研究人員高度依賴NCBI的服務。一旦發生上述情況,有院士判斷「中國生命科學研究可能倒退20年。」

儘管我國是生物信息生產大國,但我國生物信息資源存儲與利用渠道均嚴重依賴於國外,生物信息的所有權和掌控權受到嚴重製約。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以來,中國對生物數據資源的國際貢獻日益增大,數據規模已經達到EB級。但許多生物數據處於「出口轉內銷」的模式,科研數據提交到國外資料庫,需要數據時又不得不從國外資料庫下載,生物醫學信息資源自由地流向國外。作為數據產生大國卻無法享受應有的地位。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建立國家級生物醫學信息中心已迫在眉睫。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北京邁迪培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居安思危早在兩年期即開始布局生物醫學領域資料庫的建設,目前已經建設完成了MedPeer科技文獻庫。此外,其它生物醫學資源也將陸續上架。

MedPeer科技文獻庫中收錄了生物醫學領域的6700餘種期刊2000多萬篇英文文獻,具備多維度查詢功能,所有文獻提供全文下載,並可以在閱讀模式下實時翻譯與收藏討論。

產品優勢

1 精選知名生物醫學期刊6799種,收錄英文文獻近2000萬篇,滿足絕大多數科研人員閱讀需求。

2 操作界面友好,使用程序簡單,用戶可以快速的根據標題、期刊、研究熱點或doi號查找文獻。

3 每一個期刊都有專屬的獨立頁面,內容包括期刊的出版信息、影響因子、學術分區和歷年文獻等內容。

4 系統針對中國讀者需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翻譯功能,可以實現閱讀英文文獻,同時進行同步翻譯。

5 文獻不僅可以搜索查閱,了解摘要內容,而且可以下載全文,便於線下閱讀和學習。

6 系統對部分經典和重要文獻進行了全文翻譯,幫助中國讀者全面了解文獻內容,實現了母語閱讀。

面對美國日漸加深的技術封鎖,從開源社區中尋找替代品,或許是國內組織機構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一條捷徑。但從長遠來看,只有我們擁有了自己的技術,才能完全擺脫別人的限制。當然,這是一條漫長的艱難道路,很難在一朝一夕內實現,但我們卻不得不堅持走下去。

相關焦點

  • 美國政府停擺打擊中國生命科學 中國需自主「國家生物信息學中心」
    10月,美國政府關門兩周,醫藥學及生命科學從業者依賴度甚高的NCBI(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網站,也隨著美國聯邦政府停擺而暫停更新數據,這對嚴重依賴國外數據資源的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產生極大的影響。而建立中國自己的生物信息中心,成了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深圳怡化 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25日,「怡化華東研發運營中心」於南京正式啟動。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作為深圳的行業「隱形冠軍」,深圳怡化已成功打破國外廠商技術封鎖,掌握行業核心技術,不僅成為國內該行業老大,而且在海外市場也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成為深圳又一細分行業的「小華為」。 長期以來中國本土存取款一體機的核心晶片90%以上依靠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外企業進口,金融信息本土安全存在極大隱患。
  • 清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馬宏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院長Nicholas Jones、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小勤等在儀式上致辭,表示希望該中心的建立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國際合作、科學研究以及產業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局副局長白鴿、清華大學醫學院師生等出席了儀式。
  • 天獅泰濟生與中科院生物醫學技術中心戰略籤約
    ,全球大健康產業領軍企業天獅集團旗下的泰濟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泰濟生醫院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醫學技術中心戰略籤約合作儀式在海南博鰲舉行。第二屆博鰲生物醫學論壇現場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生物醫學技術中心引領國內生物細胞治療技術產、學、研、醫協同創新,是全國科研系統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領頭羊,由其牽頭主辦的第二屆博鰲生物醫學論壇,是一個立足於生物醫學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協同創新與合作的交流平臺,吸引了全球各國政界、商界、學術界、醫療界、投資界的名流參與,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譽所長郭應祿
  • 【專業解讀】生物信息學:培養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人才
    生物信息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新興交叉學科。生物信息學結合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統計學,以實現對海量DNA、RNA、蛋白質等生物學和醫學數據的分析理解和有效管理。畢業生可以在製藥公司、生物技術公司以及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醫院、環境保護等相關部門從事生物信息學相關的教學、 科研、管理、疾病分子診斷、藥物設計、生物軟體開發、環境微生物監測,疾病防控等工作。
  •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解析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研究內容:生物信息學和測算生物學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內分泌系統 (Cardiovascular Systems)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員所要主學的課程內容包含:臨床醫學課程內容、生物科學、電子信息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及電子信息科學等有關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在電子信息技術、信號檢測與解決、電子計算機在醫藥學中的運用等層面將獲得系統軟體訓煉,使學員具有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開發設計專業技能,畢業了能夠到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醫藥學儀器設備研發與開發設計等領域學生就業。
  • 「專業解讀」生物信息學:培養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人才
    生物信息學結合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統計學,以實現對海量DNA、RNA、蛋白質等生物學和醫學數據的分析理解和有效管理。畢業生可以在製藥公司、生物技術公司以及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醫院、環境保護等相關部門從事生物信息學相關的教學、 科研、管理、疾病分子診斷、藥物設計、生物軟體開發、環境微生物監測,疾病防控等工作。
  • 「中法生物醫學信息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在東南大學舉行
    「中法生物醫學信息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於2006年6月7日在南京市東南大學舉行,東南大學校長顧冠群院士、法國雷恩第一大學校長福爾丁教授、法國駐上海總領館科技參贊普天龍教授、江蘇省科技廳楊銳副廳長等出席了揭牌儀式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成立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為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的成立發來賀信。他希望該所「始終堅持創新為民,始終保持開拓的勇氣和創新的活力,努力實現關鍵技術的重要突破,推動我國臨床醫學技術和醫療器械產業的自主創新和跨越發展,為發展我國生物醫學工程,服務人民健康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 中國芯傳來捷報,國產光刻機打破技術封鎖,沒有ASML照樣獨立自主
    要知道,晶片作為電子產品的核心零件部分,直接決定了產品的性能,所以在缺乏晶片技術的情況下,也使得我國龐大電子產業結構不可避免需要面臨風險。在一般情況下,晶片當前普遍被應用在通信、航天、醫療等重要領域,由於做工和對精細度的要求較高,因此科研實力較為薄弱的公司,很難在晶片技術上實現突破。
  • 南科大新成立的生物醫學統計中心將給深圳帶來什麼?
    、高效計算技術)等方向的研究,並與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生物系、化學系、深圳應用數學中心,南方科大醫院,深圳市兒童醫院等科研機構和院系建立緊密聯繫,聯合開展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創建一流的數據分析實驗室。在產業應用方面,中心將面向生物醫藥相關企業提供生物統計學相關的諮詢服務,為企業和大學創造價值。據悉,該中心已與南科大醫院神經內科合作,聚焦帕金森症候群可穿戴帶設備的數據收集與建模,為患者提供早期診斷和臨床監測等服務,並進行生物信息學與健康數據融合和藥物開發的研究。方復全線上致辭。
  • 我的專業你選擇|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院
    學院以醫、工、理深度交叉融合為基礎,以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為先導,強調服務於臨床,並重點發展應用於健康與醫學的新技術,致力於培養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勇於創新和實踐的專業人才。學院現有三個本科專業:生物醫學工程、生物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工程。目前有在校本科生300餘人,研究生數十人。學生主要就業去向有醫院、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以及醫療設備、生物醫學科技和信息等相關高新技術企業等。
  • 美國UC戴維斯醫學中心正式籤署A45腫瘤治療技術
    研究人員正逐步從生物分子層面揭示腫瘤疾病的激發、促進、進展和轉移。癌症治療技術也從最初的以瘤體為單位治療,進展到以細胞和基因為單位進行治療的階段。    越來越多的生物醫學設備和技術被應用於腫瘤領域,越來越多的國際醫療機構正以此為依託尋找更好更高效的方法來預防、診斷和治療腫瘤,美國UC戴維斯綜合癌症中心正是其中的倡導者。
  • 【特稿】解碼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
    中心最近更名為「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medical Pio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英文縮寫仍稱BIOPIC。深入的基礎研究是生物技術和臨床應用得以發展的源泉,而基礎研究的突破往往很難,需要辛勤的探索、不斷的積累,也常常需要機會,或者產生「機會」的過程。BIOPIC的研究員(PI)們團結合作、潛心生物醫學基礎研究。2013年,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由BIOPIC五位PI共同署名的文章——「Probing Allostery through DNA」【1】。
  • 2020 生物 醫學大類 調劑信息
    2020年福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考研調劑信息 學校:福州大學專業: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年級:2020招生人數:10招生簡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招生「福州大學孟超醫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是2017年由福州大學與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共建。
  • 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已落地精準醫學、生物醫學新技術等...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4日訊 11月4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已落地精準醫學、生物醫學新技術、醫療醫械、健康醫療大數據等各類項目204個,引進高端人才團隊25個,註冊醫生集團56個。
  • 天津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生物技術與生物信息專業方向、四年...
    培養學生具備生命科學、基礎醫學、現代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理論與基本實踐技能,使學生既具有基礎醫學和生物學基礎知識,又掌握現代生物技術與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實踐技能,能適應在21世紀生物技術、醫藥衛生、生物信息等高新技術部門從事技術開發、產業化、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交叉學科專業人才。
  • 這家青企打破國際技術封鎖 國內首個清理回收水下機器人「下海」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近日,青島華興水下機器人技術服務公司「一種船體垃圾清理回收的水下機器人及其操作方法」國家發明專利證書正式授權下發。15日,國內首個清理回收水下機器人樣機下水展示。長期以來,運用水下機器人進行船底殼清洗等服務技術,一直被3家歐洲企業壟斷。為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青島華興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青島藍谷投資成立青島華興水下機器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注於環保水下機器人的研發和清洗服務。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環保水下清洗船底機器人系統」已在多艘科研及商用船隻使用。
  • 學校打破一甘藍類蔬菜種質資源技術封鎖!
    學校打破一甘藍類蔬菜種質資源技術封鎖!該研究徹底打破了現有國內外育種公司對基於Ogura CMS雄性不育系甘藍類蔬菜優異資源的技術封鎖,對推動整個甘藍類蔬菜品種選育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唐一源——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神經信息學、理論物理...
    ;專業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學位:博士   碩/博招生學科專業:生物醫學工程/神經信息學;理論物理學/生物物理學   2004.1月-至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   2004.1月-至今,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中心副主任   2003.2月-至今,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   2001.9月-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