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由於微信公眾號實行亂序推送,您可能不再準時收到MedPeer的推送。為了不與小編失散, 請將「MedPeer」點亮為星標帳號,並常點擊文末右下角的「在看」。點亮「星標」辦法參見文末動圖。
哈工大、哈工程被禁用MATLAB軟體已經1個月,在這段時間內該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話題在知乎上的討論也愈加熱烈。一則名為「如何看待哈工大、哈工程受美商務部「實體名單」影響,被禁止使用MATLAB商業軟體」的討論帖已收穫了419萬瀏覽,4109個關注,得到847個回答,很多專業人士也加入了探討。
MATLAB軟體屬於商業用軟體,主要用於計算、可視化、數據分析等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被禁用了正版 MATLAB,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再發表論文或者從事商業項目,其成果原則上就不應包含任何基於 MATLAB 的內容,這對國內相關企業和研究學者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然而讓人們更加擔心的是,美國禁用MATLAB數學軟體是不是只是個開頭,接下來會不會在更廣泛的領域限制中國研究人員對其他專業軟體和資料庫的使用及訪問?作為一名生物醫學行業的從業者,小編不得不思考在後基因組時代,若美國拒絕與我國科學家共享數據,對國內科研打擊會有多大?簡直是細思極恐!
隨著技術的發展,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的研究已經全面進入了大數據時代,生物醫學信息已成為破譯大數據必不可少的工具。美國是生命科學大數據產出和應用的領跑者,早在20世紀80、90年代美國就成立的具有世界權威性、數據同步更新的國家級生物信息中心——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
目前NCBI已收錄資料庫63個,支持軟體59個,用於下載 FTP 站點與資源35個,涵蓋的生物信息具有複雜性、廣泛性、綜合性、權威性和時效性,網站的日常用戶數量已經突破400萬,每天處理4TB的輸入數據,高峰時每秒點擊7000次,成為全球生物信息數據的「巨無霸」。而且在所有的訪問量中,來自中國科學家的佔了相當大的份額。
儘管現在NCBI向全球免費提供數據,但有美國幹涉學術的前車之鑑,不能排除將來在美國政府的幹涉下NCBI停止對我國科研工作者開放的可能性。由於中國尚未有自主的國家級生物醫學信息中心,中國生命科學研究人員高度依賴NCBI的服務。一旦發生上述情況,有院士判斷「中國生命科學研究可能倒退20年。」
儘管我國是生物信息生產大國,但我國生物信息資源存儲與利用渠道均嚴重依賴於國外,生物信息的所有權和掌控權受到嚴重製約。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以來,中國對生物數據資源的國際貢獻日益增大,數據規模已經達到EB級。但許多生物數據處於「出口轉內銷」的模式,科研數據提交到國外資料庫,需要數據時又不得不從國外資料庫下載,生物醫學信息資源自由地流向國外。作為數據產生大國卻無法享受應有的地位。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建立國家級生物醫學信息中心已迫在眉睫。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北京邁迪培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居安思危早在兩年期即開始布局生物醫學領域資料庫的建設,目前已經建設完成了MedPeer科技文獻庫。此外,其它生物醫學資源也將陸續上架。
MedPeer科技文獻庫中收錄了生物醫學領域的6700餘種期刊2000多萬篇英文文獻,具備多維度查詢功能,所有文獻提供全文下載,並可以在閱讀模式下實時翻譯與收藏討論。
產品優勢
1 精選知名生物醫學期刊6799種,收錄英文文獻近2000萬篇,滿足絕大多數科研人員閱讀需求。
2 操作界面友好,使用程序簡單,用戶可以快速的根據標題、期刊、研究熱點或doi號查找文獻。
3 每一個期刊都有專屬的獨立頁面,內容包括期刊的出版信息、影響因子、學術分區和歷年文獻等內容。
4 系統針對中國讀者需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翻譯功能,可以實現閱讀英文文獻,同時進行同步翻譯。
5 文獻不僅可以搜索查閱,了解摘要內容,而且可以下載全文,便於線下閱讀和學習。
6 系統對部分經典和重要文獻進行了全文翻譯,幫助中國讀者全面了解文獻內容,實現了母語閱讀。
面對美國日漸加深的技術封鎖,從開源社區中尋找替代品,或許是國內組織機構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一條捷徑。但從長遠來看,只有我們擁有了自己的技術,才能完全擺脫別人的限制。當然,這是一條漫長的艱難道路,很難在一朝一夕內實現,但我們卻不得不堅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