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前兩天回娘家,碰到隔壁家嬸嬸,她家兒媳婦(小娜)懷孕2個多月了,我問小娜一切都還好吧。嬸嬸卻說不好,小娜前段時間見紅了,醫生讓她保胎,開了很多的保胎藥。現在整天在家躺著,除了吃飯、上廁所,地也不敢下。聽到嬸嬸說的這番話後,我再一次意識到:大多數人對保胎還是保持著傳統的觀念,認為不能動、要喝保胎藥等等。確實有些孕婦在懷孕早期需要保胎,但是應該避免陷入這幾大誤區當中,孕婦一定要學會判斷。
誤區一:保胎就是臥床不動
臥床休息,這是孕婦身邊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是醫生會給出的首要建議。更有甚者,就連吃飯、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解決,真的有這麼誇張嗎?其實早就有研究證實,通過臥床來保胎是沒有益處的。反而是孕婦長時間躺在床上不動,不利於血液的循環。孕婦保胎是需要靜養,但不是說躺在床上不能動,孕婦還是應該適當下地活動。
誤區二:動不動就吃保胎藥、打保胎針
說起保胎,好像不吃藥、不打針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胎。其實真正有指徵用黃體酮的孕婦並不是很多,對於那些胚胎本身就有問題的孕婦來講,即使使用再多的黃體酮,也是沒有用的。所以孕婦不要盲目要求醫生給自己開各種保胎藥,具體聽從醫生的建議。
誤區三:頻繁做B超檢查
保胎期的孕婦都比較憂慮,這點我們可以理解。於是有些孕婦就想要不停地去做B超,看看胎兒是否「保住了」。B超確實是判斷胎兒發育情況最為靠譜的一種方法,但也不是說什麼時候去做都可以的。因為胚胎的生長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在短期內頻繁做B超的話,基本上很難看到胚胎的變化,還會增加不必要的費用,增加孕婦的擔心。所以說,這樣做沒有實際的臨床意義。尤其是在孕早期,根本沒有這樣的必要。一般來講,必要的話,1-2周複查一次B超就可以了。
誤區四:寧願相信江湖郎中,也不相信醫生
在保胎這件事上,多數人都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很多正規醫院的醫生已經明確告訴孕婦應該如何保胎,可她們還是覺得不放心,託人去找各種江湖郎中,尋求偏方。她們基本上是這樣想的:反正多試一些方法也沒什麼壞處,萬一用了管用呢?但是這些郎中給你吃的都是什麼你可能都不知道,萬一不利於胎兒的發育呢?
誤區五:保胎就要多吃有營養的東西
民間和網上都有各種保胎期間能吃和不能吃的東西,還有一些說法是:保胎就要多吃有營養的東西。言外之意好像是,之所以胎兒發育不穩,是孕婦之前營養不良導致的。其實保胎和吃的東西沒有多大的關係,和平時吃的一樣就可以了,不過還是要遵循適量、均衡和多樣化的原則。
淘媽說:懷孕是一件全家重視的事,所以當出現需要保胎的情況時,孕婦和家人都很著急。但是著急歸著急,孕婦也要正確保胎,不要被那些謠言和毫無根據的說法給誤導,以上這些坑可別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