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方法,但是沒有捷徑。」這句話是劉語笙在回到母校進行學習經驗分享時的第一句話。在中考的時候,劉語笙以學校第一、區第二的成績成功考進了重點的實驗班,而且還拿到了全額的獎學金。但是在三年前,剛升入初一的時候,劉語笙的成績不過是班裡的中遊水平,全科沒有特別突出的一門,但是在三年後,劉語笙不僅總成績擠進了第一名,而且數學、英語都拿到了滿分。
劉語笙提到自己初一的時候成績平平,在升入初二的時候,是自己成績衝刺的關鍵時期,而在初三後,自己的成績已經可以穩定在前五名,中考之所以能夠超常發揮,也是得益於之前的三年時間裡一直沒有鬆懈。劉語笙直言學習沒有捷徑,自己不過是在平時一直牢記6個字。
劉語笙認為,學習最可怕的一個誤區,也是平時很多學生都會有的一個誤區,就是學習本質就是不斷的複述老師講過的話。無論是記筆記還是做題,很多人其實都是在對照正確答案去理順自己的思維邏輯,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維知識,去推導出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學習習慣,往往會導致每次做作業的時候,只要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會直接翻出答案,然後思索一陣後,由答案找出了邏輯,再硬性背誦記憶。
劉語笙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只適用於做一些簡單的題目,一旦涉及到一些複雜的綜合性題目,總是會出現沒有思路、無從下手的問題,所以學會「勤思考」不僅僅是考試的時候需要的習慣,更是平時學習時要注重養成。
當自己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劉語笙就會從幾個角度開始思索,題目給出的信息結合以往做題的經驗,出題人的意圖、上下小問之間的聯繫,這樣不斷的鍛鍊積累,有助於提升做題能力。
劉語笙發現,學習的效率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低效率的學習,而無序就是導致低效率的重要原因。當無法將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關係理清,無法明白老師講解的知識點與上一節課有什麼關係,那麼很容易形成「知識孤島」,這樣在做題的時候,往往無法運用綜合知識點進行解題。
學會在平時學習的時候,就用條理將前後邏輯、內在關係全部理順一遍,然後在複習階段,按照邏輯進行知識框架的構建,能夠大大提高平時的學習效率,提升自己的考試成績。
學霸和普通同學的最顯著區別就在於——學霸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家長們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孩子學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嗎?如果答案是「沒有」,那不妨看下下面的視頻:
學習學習方法課時,會使用的相關教材,請點擊「了解更多」免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