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知識體系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

2020-12-22 完美成長Even

前面幾節我們已經講完了專注部分的內容,因為專注是短期記憶進行有效加工的必要條件。

今天我們來講短期記憶的第二個特點,容量。

可能你會好奇,為什麼有的人看完書能夠條理清晰的講出很多東西,但是有的人腦子裡面總是一團漿糊。

其實不是思考能力,或者記憶能力的問題,而是加工信息方式的問題。

之前我們講到過大腦的學習過程,短期記憶(思考區)把大腦裡面已有的信息(長期記憶)和外界的信息進行思考加工,然後存到長期記憶中。

不管是要存入新的信息,還是要提取大腦裡面的信息出來,都需要通過短期記憶。

不過短期記憶的容量很小。之前研究的結論是大腦可以同時處理7±2(也就是5~9)個信息,但是現在的共識是只能處理4個信息,相當於只有四個格子,每次只能放四個東西。

我們可以把短期記憶看做外界信息和長期記憶的一座橋梁,兩邊都有很多人,但是一次只能通過4個人。

用一個比較術語的詞,就叫做「組塊」。這個詞也是我們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最重要的概念,因為它是我們知識體系中的最小模型。

把一些信息碎片通過一定的意義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組塊。比如說:T、S、A、R四個字母組合一下,變成STAR就更容易記住了。

組塊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神經連接,把一些信息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模塊,就連接到了一起。

知道這個有什麼用呢?就是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如果信息量太大,儘量按照組塊的原理來進行整理,把不超過4個信息變成一個小組塊,不超過4個組塊又可以形成一個大組塊。

聽上去可能有點繞,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要寫出一篇大家認可的好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要點:

選個好時間發布、擬一個吸引人的標題、觀點清晰案例詳實、有思考有獨特觀點、提前做好選題、先寫大綱、寫一個好開頭、結尾有力能引發共鳴、發給朋友預覽徵求反饋、根據反饋再做修改。

上面信息量就很大,遠遠超過了4個,短期記憶的容量,所以想要更好的加工就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

比如分類,我們可以粗略的分成寫作之前、寫作內容、寫完之後。

寫作之前:(小組塊)

提前做好選題

有思考有獨特觀點

先寫大綱

寫作的內容:(小組塊)

擬一個吸引人的標題

寫一個好開頭

觀點清晰案例詳實

結尾有力能引發共鳴

寫完之後:(小組塊)

發給朋友預覽徵求反饋

根據反饋修改

選個好時間發布

寫作:(大組塊)

寫作之前

寫作內容

寫完之後

經過這樣的整理,對寫作稍微有一點了解的人就很容易記住全部內容。

提取也更容易一些,首先寫作可以粗略的分成寫作之前的準備,寫作時要注意的幾個環節,寫作之後的修改以及發布技巧,每個步驟又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點。

寫作之前需要注意...

寫作內容需要注意...

寫作之後需要注意...

先講大組塊,再講小組塊,層層展開。

思維導圖為什麼有效,其實就是這個原理。通過分類把信息變成了一個個小的組塊,然後從中心一個組塊一個組塊發散出去。

為什麼專注狀態下處理信息的效率更高呢,因為專注狀態的4個格子都是在加工有效的信息,分心的時候其中1、2個格子被其他無關的信息佔據了,學習的效率就會低很多。

我們在一個領域不斷變得更厲害的過程,就是大腦中關於這個領域的組塊持續增加的過程。

因為組塊的數量體現了兩個要點:一個是概念的數量,一個是概念之間連接的數量。

加深組塊連接最好的方法是實踐和應用,比如上面寫作的要點,你照著操作幾遍,寫幾篇文章,很快就能把所有內容刻在大腦裡面。

如果不能馬上用上,也可以分享出去。分享就是提取,重複提取可以增強神經連接的強度,也是在增加組塊的連接強度。

相關焦點

  • 都說要建立的「知識體系」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如今知識爆炸式增長,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學完全部的知識,當然也沒有這個必要。但是隨著網絡的普及,知識越來越容易獲得,也使得知識變得廉價,那麼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對於我們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 如何真正把自己的知識體系建立起來?
    )概括,又能滔滔不絕的講上3個小時,這時候你就建立了這個點的知識體系。通常的學習是從細節開始的,先概念、定律,然後做題目等。理想的狀況是你能夠從細節到整體、從低層次的高年到高層次概念,自己總結出這個框架。如果你畫出來的框架跟可觀的框架完全吻合,並且裡面的細節都掌握了,能夠完成大部分問題,可以看作建立了自己這個地方的知識體系。
  • 不做知識的搬運工,有效知識體系該如何建立?
    那麼,如何建立知識體系? 這就像是蓋樓,知識體系是一座大廈。 首先你得有充足的建築材料——各式各樣的知識點。 1.關鍵詞 任一領域的學習,最重要的知識點,是該領域的基本概念和術語,搞懂這些才是學習的關鍵。 正如在讀書時,你要理解作者的核心觀點和概念,找出與作者共通的詞義(term)。
  • 自律改變生活:如何建立時間管理知識體系
    我們之所以對碎片信息什麼都覺得新鮮、什麼都想要記住卻又記不住,就是沒有一個知識結構和學習體系。如何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知識體系呢?時間管理的學習無外乎三個方面:知識、能力、價值觀。一.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當你剛開始學習一個領域的時候,首先要明確:你為什麼學習這個領域?將來打算如何應用?
  • 論教育學的術語和概念體系
    [2]它不僅決定著這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而且也是這門學科得以發生、發展的重要基礎。「所有科學努力的目標,是要形成一個知識總體,即知識系統。建造科學系統的磚瓦是概念。」[3]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確可以說:「科學始於概念」[4]。作為一門科學的教育學應當始於何種基本概念體系,並相應建立怎樣的術語體系呢?對教育學的科學發展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 知識之塔模型——結構化思維建立知識體系
    五、建立知識體系上面我們主要學習了「結構化思維」,同時附帶了如何建立知識體系的簡單過程。接下來我們學習在結構化思維的基礎上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那麼為什麼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呢?前面說過了,如果你的知識體系不建立起來,那麼你的知識就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沒規律的,你很難在實際工作工去調用它。也就是說,你也只有建立起了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工作,而且可以教給別人,要知道,教給別人更是一種學習。
  • 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孩子太重要了
    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孩子太重要了 2020-07-04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融會中西知識體系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追求
    善於向他人學習的能力已經成為任何社會在全球化時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作為全球化的塑造者和產品之一的高等教育,是傳承和創造文化的重要領地,大學在培養具有全球意識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後輩人才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而全球聯通使得人類歷史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出現能夠承載多元價值傳統的知識體系的可能性。因此,高等教育應該培養中西知識體系之間的擺渡人。
  • 二五零零:如何建立你的知識體系
    我們學會經歷三個階段,只有通過這三個階段,反覆插入,才能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為鋼琴工作賺錢的人,然後他每天學習鋼琴知識,目的也是賺錢,這些都是為了好的物質生活,追求身體。心是指內心的情感變化,追求幸福、幸福、遠離痛苦、恐懼為目的而建立的知識體系。例如,如何與父母和朋友相處,如何與愛人相處,如何應對自然災害,可以放鬆和放鬆,通過學習來改善他們的情感和商業知識體系。靈魂是靈魂,是人生要擺脫七情六慾,失去自己的名利,為更高的修養追求。
  • 詹偉平: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們學習會經歷三個階段,唯有將這三個階段,反覆穿插,方可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並且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這三個階段非別是: 1.    六經注我2.以鋼琴為職業來賺錢的人,那麼他每天學習鋼琴方面的知識,目的也是為了賺錢,這些均是為了良好的物質生活,而追求的身。心是指為內心的情感變化,以追求快樂、開心,遠離痛苦、恐懼為目的,而進行的知識體系的建立。
  • 為什麼學那麼多知識卻無法調用?教你5步建立知識體系,信手拈來
    那麼,我們如何在「混沌狀態」裡快速調用知識解決問題?如何在「經驗主義」裡跳出來將其升華以適應於未來?建立知識體系這個時候有且只有將零散的知識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將過去的經驗抽象成為更底層的概念融入到知識體系裡。
  • 如何提高知識儲備,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自媒體寫作,前面說到提高知識儲備的前兩點,本文繼續整理分享後兩點。3、內化內化是將新的知識分解、消化,變成自己知識體系內的東西。主要有兩種方式:知識歸類和知識系統化。網絡使得我們獲得知識的成本越來越低,但知識也越發碎片化、質量也參差不齊,導致我們在網上學習獲取知識時,看了很多,學習了很多,但一到應用時又感覺什麼都不會,這是因為知識點之間缺乏聯繫、不成體系、沒有深度,看得再多也是流於表面。知識系統化的方法論有很多,網上也是一搜一大把,比如金字塔原理、MECE法則、流程圖、知識樹等等。
  • 乾貨|如何提升學習敏銳度之建立知識體系
    所以,結構化(框架)思維很重要,因為它與建立知識體系密不可分。-01-你改變不了的時代特徵也許,你已經聽說過VUCA這個詞。-04-建立知識體系如何提升學習敏銳度?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就像如何才能達成王總所說的「先賺它一個億」這一小目標。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要提升學習敏銳度有很多方法和途徑,其中一個無疑就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 範勇鵬: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的核心概念——統一性
    所以關於社會的知識自然具有「建構性」。此外,社會知識的傳播也有賴於結構化的敘事,只有能夠形成一套故事、反映出一定意義的知識才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而獲得傳播。所以,有意義的知識往往呈現為一種體系,這種體系試圖基於某種範式或邏輯來歸納反映了事實的材料。而知識體系的基石,就是作為敘事出發點的概念。
  • 槓桿——力臂概念的建立
    五、實驗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的第一節,槓桿知識是後續簡單機械學習的基礎,所以本節課知識學習尤其重要。(2)有最小力。(3)方向不同時,有很多對相等。 針對學生分析圖象的結論進一步分析:槓桿提同一重物在水平平衡,力的大小不變,另一個因素也不變。這個因素到底是什麼?呈現出力大小相等的情景,如圖13。
  • 如何正確學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聚焦於解決實際問題:成人學習沒必要過分追求理論的深入,學習者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搭建起的關聯和系統,遠比理論學習的知識體系重要。5. 內在驅動:成人學習更多的是受到內在因素(希望解決問題、提升能力和自我實現)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試、考核、證書)的驅動。
  • 如何構建各專門領域的知識體系?
    ,建立一個知識體系還是比較簡單的。舉個例子,你想建立個人成長領域的知識體系,好啦,主要領域確定下來, 那麼就開始個人成長領域的知識吧。先要確定要你理解的是什麼知識,比如知識管理的概念,確定了之後,接著進行第二步。
  • 如何構建知識體系?
    導語:上次有個小夥伴,讓我寫一下如何構建個人知識體系,說實在的這個點還挺大的,但確實又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今天這篇就還是來寫寫,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為什麼要構建知識體系?所以,在之前《一套必備的思維模型》這篇文章中,就曾提到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無論是誰寫的,寫的什麼,都需要帶著自己的思考去看待問題。當然如果你的知識體系完善,能提前在你的知識體系裡過濾一遍,也會減少很多認知偏差。如何構建知識體系?
  • 如何使用「個人知識指南」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那麼不妨通過「個人知識指南」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識體系,巡視一下自己的知識領地。一、了解「個人知識指南」「個人知識指南」的概念來自於一本叫做《穿透式學習》的書,作者方軍。三、巧用「個人知識指南」搭建自身知識體系1、「梳理」是為了建立知識體系的「完型」按照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一個人的知識必須在腦海中建立好完型,才能夠成為體系,相互呼應。沒有建立好知識體系,學的越多,學習的內容會更容易遺忘,外在表現形式,就是人會不知道自己都學了些什麼。
  • 「超效筆記術」助您快速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野山悟道:在信息爆炸時代,貯存知識,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此介紹了五篇文章,文章介紹了最高效率的筆記方法。我認為,不管是用印象筆記、方格筆記本,或是其他的工具,我有以下幾點心得與大家分享:1.及時,全面,有效記錄,清空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