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出逃銀行,博士後任職街道辦,基礎崗聚博士,什麼情況

2020-12-17 史海觀復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變得可不止是科技,還有一些高學歷人才的選擇。二三流學院畢業的人才,想要進銀行大多是妄想。

但是,有些明明擠進銀行的"985"名校畢業生卻掙扎著想"逃"出來。寒窗苦讀幾十載,好容易熬到"博士後",卻前往街道辦事處應聘,這到底是被逼無奈,還是欣然前往?

博士去基礎崗位上扎堆,到底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還是設身處地的真實歸宿?讓我們深入討論高學歷"低"就職的種種現象,來探索如今的人才究竟是怎麼了。

一、"低等"工作蹉跎夢想

為什麼"985名校"畢業生會放棄旁人夢寐以求的銀行編制呢?銀行的最初工作到底是怎樣的?

首先,是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有人說"我考上211、985,不是來銀行當櫃檯的",或許這位同學是受夠了在銀行初起階段當"櫃檯"的體驗,才開始吶喊出自己的心聲。

那麼,由他作為代表的高素質人才,所表達的無非就是像"當櫃檯"等"低等"工作,與其最初的設想天差地別。

理想中的銀行工作並非如此,理應是光鮮亮麗的體面人,卻不曾想,那一團亂麻的生活快要使得精神抑鬱。

誠然,在銀行工作必然有其好處。比如像"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國家銀行有國家編制,這就意味著有一定的福利,算得上是肥差了。

但是,在銀行工作也有其不變之處。無論是最開始的"櫃檯"生涯,還是之後的職務變遷,銀行職員始終不能擺脫的就是"考核"二字。

從考核專業素養再到考核業績,銀行職員陷入考核的漩渦中,不得脫離,不敢脫離。

除此之外,銀行職員所需要的素養並非只是"學霸能力"和"專業知識",如何八面玲瓏的和顧客打好關係,似乎也是其職業生涯中的挑戰。

辦卡、儲蓄、投資,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銀行職員覺得分外枯燥,他們會開始懷疑。明明自己手握"985、211"的名校畢業生,出去闖闖又能怎樣?

何苦窩在銀行中,為了那一成不變、收入不高的工作蹉跎時光,蹉跎夢想?於是,逃離成了他們的心中執念。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著未免而懸殊,又令人感傷的距離",於是,很多名校優秀畢業生,最初捧著金飯碗,帶著夢想進入銀行,又灰溜溜地離去。

其次,"985"畢業生心氣高。記得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經開除過一個一進公司就想出人頭地,於是帶著長篇闊論來找他提建議的名校畢業生。

結果,那個"準備齊全"的名校畢業生被開除了。其實,開除他的原因和"985"名校畢業生"逃離"銀行的原因很是相似,即他們心氣高。

壯志凌雲是好事,心氣高也未嘗不好,但是,倘若"不接地氣",就未免有失妥當。為什麼說"不接地氣",有失妥當呢?

銀行櫃檯自然無關學歷,但是,銀行的管理人員並非"傻子",讓名校畢業生去"櫃檯"工作,並非是一直的,這一定是一種歷練和考驗。

凡事都有開始,"一飛沖天"的人畢竟在少數,那麼,出入一個行業,便是從零開始的新階段。

倘若總是停留在自己是"211、985"等名校畢業的風光中,未免出現一些"眼高手低"的現象。要知道,想要在銀行工作,且表現突出,需要具備很多的素養。

從知識素養到銷售能力,再到為人處世,每一項都需要磨礪。所以,認為"低等"工作,蹉跎夢想的"眼高手低"人才,還是需要保持清醒的。

二、"小"職位中的"我願意"

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去應聘諸如街道管理處、教師等"小"職位,難道真的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嗎?

其實,在應聘"小"職位的高素質人才,他們並非都是是盲目的這其中關聯了很多的斟酌和思慮。

首先,"對口味"是高學歷人才選擇紮根"小"職位的原因之一。人生最難得是取悅自己,現在的年輕人看開了,他們會儘可能選取對於自己來說"對口味"的工作。

哪怕是這份工作在世俗看來有些屈才,但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所以,總有一些高學歷的人才懷著無盡的熱情和好奇心來加入到"小"職位中奮鬥。

其次,"有編制"是高學歷人才選擇紮根"小"職位的原因之二。哪怕如今"金飯碗"時代已經過去,但是,有"編制"的渴求,對於每一代人的吸引力皆不容小覷。

所以,這就導致了一批高學歷的人才會為了"編制",而從事一些"小"職位。

或許"有編制"的工作並不能實現高學歷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凌雲壯志,但是,"有編制"生活的社會福利和安穩度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再次,"小"職位可能只是高學歷人才的跳板。"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哪怕高學歷人才躊躇滿志,想要做一番大事業,但是,他們的高學歷並不是最好的助力。

誠然,高學歷,是其給用人單位看的門面,這代表著他有學霸稱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但是,過去再如何輝煌,依舊要向前看。

畢竟,有不少"高分低能"的人,曾經在職場上渾水摸魚,所以,為了避免"紙上談兵"的慘狀,高學歷人才或主動或被動的前往了基層崗位。

此時的"小"職位,對於剛剛起步的高學歷人才有一定好處:

其一可以鍛鍊高學歷人才的心智。讓他們切實體會到,離開象牙塔之後,社會真的很現實。讓他們可以不再執拗於自己過去的光環,踏下心來學習。

其二,可以幫助這些高學歷人才快速積累經驗。底層的分工並不是那麼的精確和專業化,所以,身處底層的高學歷人才所接觸到的工作繁雜而多,倘若突破了"小"工作,其進步無疑是巨大的。

其三,哪怕"小"職位的名號聽起來並不好聽,但是,其並非是那些高學歷人才的終點,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一些高學歷人才的跳板罷了。

倘若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運氣,飛離"小"工作,擁有更為廣闊的天地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除此之外,一些貌似"小"職位的工作,或許只是聽起來像是"小"職位罷了,等到接觸之後可能會發展並非如此。

比如,此前一位名校博士畢業生,去一個地方的街道辦事處應聘,不了解內情的只得到處宣揚"讀書無用論",殊不知那個名校博士畢業生也並不是"傻子",他所去的區域高手如林,名企遍布。

三、高學歷的"屈從"

如今社會,學歷好像越來越不值錢了,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青年開始從事一些大家所謂的低端崗位。這些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比如杭州市餘杭區的街道辦事處,清一色清華北大碩士博士。一個區區的街道辦事處?用得著這樣的人才嗎?

在我們大家的印象中,街道辦是大爺大媽的天下,是老年活動場所,好像沒有什麼需要特別的才華去處理街道辦事處的事物。

但是現實就擺在眼前。有諸多網友評論:這真是一個魔幻的世界。

在震驚過後,我們不禁發出疑問,這種高學歷的人才不應該是去叱詫風雲?去搞科學研究造福世界嗎?或者當高管去助力企業的未來發展。為什麼會從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呢?

19年,北京市朝陽區教育部門在北京中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招聘會。這個中學竟然要招聘的全是博士和博士後!

這種高端的科研人才?為什麼會願意從事中學老師這樣的崗位?大家一開始都是抱著看笑話的方式來看待這場招聘會。

沒想到短短半天時間,竟然來了全國150名博士,博士後來應聘。這種奇幻的場面再次出現,震驚了眾人。

無獨有偶,深圳市一系列的招聘會也觸及到了大家的神經,這個沿海的發達城市甚至對於中小學老師的招聘條件十分豐厚,底薪三十萬起!

但是這麼豐厚的資薪背後的要求是必須是清華北大等一流的大學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這就造成了一種,"博士後遍地走,博士不如狗"的感覺。

當年以當地第一名考入北大的畢業生,陸步軒,回家賣豬肉的消息席捲全國,在當時被各大新聞媒體瘋狂報導,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還引發了讀書無用論等大討論。

清華大學畢業,在清華也是頂尖人才的張昆偉放棄了谷歌的工作,回到了老家山西來到了一所二本院校當老師。

今年湖北文科第四名鍾榮芳同學,家庭貧困,但是為了心中的那份喜愛,將志願填報為考古系,而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填報當下最熱門的金融系,管理系等等。

這個選擇一出,有無數網友跳出來"苦口婆心"的勸導,這個專業又苦又累,以後也沒啥前途,賺錢就更別想了。家境貧寒還選擇這麼一個專業,這輩子估計翻身無望了。

其實這些情況也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屈從,北京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本就是高學歷人才聚集的場所,可以出現許多高學歷人才也不足為奇。

像一般的三四線城市,博士學歷還是很吃香的。筆者家鄉有一個二本A類院校,招聘部門絞盡腦汁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招到一個博士。

而且只要是博士學歷,專業和方向一概不做要求。就想招來一個博士當做吉祥物,難度都非常之大。可見地方上高學歷人才的稀缺程度。

四、學歷的真實性價比

學歷難道真的沒有用了嗎?還是說這又是一波新的讀書無用論?其實不然,現在社會上所舉的例子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比如說為什麼北京和深圳一個中學都要博士甚至博士後?

那些學校本身就是老牌名校,有需要高學歷人才的資格,其次這些名校所面對的學生和學生家長都是文化素質非常高的,如果沒有一定的學歷支撐,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最後就是學校開出的30萬年薪著實不低。博士讀完不到30歲的年紀30萬的年薪,這本身就是一件性價比很高的事情。

再者有些學校還可以解決北京戶口,解決工作編制,更不要說五險一金等等的福利待遇。這些優厚的條件和舒適的辦公環境,配的上一個博士的寒窗苦讀。

而且我們自身的局限也決定了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不多。向教育方面輸入大量高水平人才,這是沒有問題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是教育主管部門,家長,和學生們都樂意的地方。

在除了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人才需要量大以外,其他地方的博士生還是很受歡迎的

不過由於地方往往不能提供足夠的資薪待遇,福利待遇,和科研環境等等因素,使得博士難求。

而且有些高學歷人才雖然去基層單位應聘,很多時候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簡單。比如有博士到深圳南山區做街道辦主任,大家覺得不可思議。

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南山區,南山區是深圳經濟開發區,這一個區可能比的上別的一個省。

其中聚集了清華北大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南方科技大學等中國名高校7所。

華為,騰訊,中興,南油集團等高新技術企業,南山區當中的蛇口工業區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就在這裡有50多家,這裡聚集了兩千多名博士生在內的一大批高科技人才。

現在大家還覺得在南山區博士當街道辦主任屈才嗎?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選擇去讀博士,可能出發點有很多,比如說想更好的找工作,喜歡科學研究想要做科研,或者稀裡糊塗保送博士的,或者是不想去工作而選擇繼續當一個學生的。

不論有什麼樣的出發點,都不能否認寒窗苦讀讀到博士,並且順利畢業的不容易。

每個人都不想讓自己的生命白白打了水漂,或許博士畢業之後就想在大城市裡拼搏出人頭地,或許想在家鄉有著更舒適的環境,或許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科研想要安穩的度過一生。

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其實,博士從事"低端"工作沒有什麼不對。

高學歷人才只會越來越多,而從事高端研究的行業其中的辛苦更是不為人知,所以高端人才從事基礎崗位,提高基礎崗位的水平,也是好事一件。

文/文史旺旺

相關焦點

  • 「985」出逃銀行,博士後任職街道辦,基礎崗位博士,現實太魔幻
    即使這樣,他們中還是有些人想要脫離人生軌道,是什麼讓「985」畢業的人才想要「逃離」銀行?又是什麼讓這些高學歷人才聚集在基礎崗位?有些畢業生被送去銀行,從銀行基礎櫃員做起。銀行的工作在普通老百姓看來是一個「鐵飯碗」,有著五險一金,工作穩定正規,工資較高,說出去還很體面。如果做的夠好如果你願意,這還可以是你一輩子的工作。這是許多本科大學畢業生嚮往的工作。但是落在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身上,仿佛不是這樣。
  • 哈佛博士後任職街道辦副主任,是屈才嗎?
    最近,哈佛博士後羅林姣任職深圳街道辦副主任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南山區委組織部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羅林姣確為哈佛大學博士後,她選擇當街道辦副主任屬個人行為。對於羅林姣任職街道辦的這一選擇,很多網友表示不理解,認為羅林姣的工作與博士後的學歷不匹配,羅林姣應該從事更高端的科研工作
  • 哈佛物理學博士後去街道辦任職又怎樣?若是你可能也會這麼選!
    近日有網友爆料,深圳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羅林姣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其實這位羅博士早在2018年就已經在街道辦任職了。最近才被人發現並引發關注和爭議。許多人無非都是在可惜,這麼高的學歷不當科學家卻去了小小街道辦,太屈才了。
  • 哈佛物理學博士後去街道辦任職又怎樣?若是你可能也會這麼選
    近日有網友爆料,深圳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羅林姣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其實這位羅博士早在2018年就已經在街道辦任職了。最近才被人發現並引發關注和爭議。許多人無非都是在可惜,這麼高的學歷不當科學家卻去了小小街道辦,太屈才了。
  • 原南京大學副教授任職街道辦!經歷從中科大到哈佛博士後的求學路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湖北日報、研乎近日,有網友爆料,深圳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羅林姣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此事引發熱議。8月26日,南山區委組織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羅林姣確為哈佛大學博士後,她選擇當街道辦副主任屬個人行為。哈佛博士後任職街道辦真的「屈才」了嗎?據北京日報,羅林姣的履歷與其現職位頗有契合之處。
  • 不走尋常路的羅林姣:哈佛博士、南大副教授卻到街道辦任副主任?
    從簡歷來看,羅林姣從中科大本科、到哈佛博士再到南大副教授,一路順風順水、光鮮亮麗,如果最後沒去街道辦的話,或許會成為一顆學術新星。也正是由於她的選擇使其成為網絡熱議對象,大家都在關注的核心問題是:一個哈佛博士,985大學副教授去街道辦任職會不會大材小用?難道是學術道路不順才轉戰仕途?
  • 哈佛物理學博士後任職深圳街道辦副主任,大材小用?南山:是個人選擇
    ,不僅曾經在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擔任過副教授職位,還擁有著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不少網友扼腕道「這是教育資源極大的浪費,深圳不缺街道辦主任,但是科研界少了一個頂尖的博士就是最大的損失。」無疑,羅林姣作為哈佛博士後
  • 哈佛博士任街道辦副主任,清北畢業生應聘街道辦職位
    近日兩條熱搜,引起了大家不少的熱議:一條是,一名哈佛博士任職深圳街道辦副主任。第一: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關於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各人有各人的觀點,但很大一部分的人都認為,讀書,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而跳出農門;讀書,就是為了將來能找一份又好又體面的工作,從而過上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 哈佛大學博士,985大學副教授應聘街道辦,網友:這也太浪費了
    清華、北大、中科大畢業應該做什麼?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最近深圳某街道辦發了一則任職通知。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位副主任的這位履歷亮瞎了啊。她本科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這在國內是絕不遜於北大、清華的存在;又去哈佛大學讀了物理系博士、博士後,畢業後回國擔任南大物理系副教授。
  • 哈佛博士、清華北大高材生入職街道辦,真的是人才浪費嗎?
    中科大本科,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博士後,南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羅林姣到深圳南山區桃源街道當辦事處副主任。杭州餘杭區街道辦招聘8人,清一色的清華北大碩士、博士畢業生。海歸博士後進了街道辦,這落差太大,就業形勢這麼差?
  • 哈佛博士後當了街道辦副主任,是錯配還是絕配
    事件介紹最近,博士後當街道辦主任的的事件在網絡爆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羅某姣,出任深圳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 博士,是學歷教育塔尖的一小撮精英,擁有著極高的學術和科研能力。街道辦,是管轄街道社區裡的行政事務。 所以花了那麼大力氣讀了博士,最後花落街道辦?是資源的浪費,還是人才的流失,又或者,這是公務員行業的崛起?網友們眾說紛紜。而南山區官方也給出了回應:此為個人選擇,且本人不願意接受採訪。
  • 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後任街道辦主任,面子算什麼,掙錢才是第一位的
    近日,有網友爆料,深圳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羅林姣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此事引發網絡熱議! 這份任職通知中羅林姣的簡歷,簡直逆天—— 中科大本科,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博士後,南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 任街道辦副主任哈佛博士後系選調人才、處級領導,網友:沒毛病
    受「曾為哈佛大學博士後、南京大學副教授羅林姣」影響,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近日意外受到輿論關注,網友們就羅林姣2018年該不該轉崗「街道辦副主任」展開討論。27日,針對哈佛博士後羅林姣任職桃源街道辦副主任一事,南山區委組織部人員稱,曾回應的「個人選擇」說法被斷章取義,現不予評論。羅林姣則表示不接受採訪。澎湃新聞注意到,8月19日,羅林姣以「桃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街區建設部部長」的身份出席了桃源街道2020年大學生進社區實踐活動啟動儀式。
  • 她是哈佛博士後,南京大學副教授,放棄科研擔任街道辦副主任
    哈佛求學路中科大畢業之後,憑藉著本科期間優異的學習表現,羅林姣順利獲得世界排名第一名校哈佛大學的青睞,前往哈佛大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後,羅林姣並沒有選擇直接就業,而是繼續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博士後階段,她的學術能力相比於以往提升了不少,從其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就能看出來。
  • 哈佛博士後擔任街道辦副主任,不要少見多怪,更不要大驚小怪!
    ,她選擇當街道辦副主任屬個人行為。高中畢業生和博士擔任街道副主任能一樣嗎?相較於40年前,我們的人才厚度早已今非昔比,故對「喜歡幹什麼」等更需達觀以待。 簡歷雖逆天,但也無需喧鬧! 近日,有網友爆料,深圳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副主任羅林姣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引關注。
  • 985博士畢業,不去高校任職,選擇中學教書不被理解
    近段時間經常看到關於985博士畢業的文章,很多文章分析了武漢的幾所二本院校,這兩年招聘教師的情況,引出了關於985博士畢業生的更深層次就業問題。根據武漢五所二本高校近兩年招聘教師的情況來看,有博士學歷的教師佔94.71%,而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僅佔5.29%。並且這部分應聘的職位均分布在醫學、藝術、體育、思政等方面。
  • 985/211不是廢柴——哈佛博士進街道辦不是低頭
    就在2個月前豆瓣的985/211廢柴小組火爆網際網路,這個小組裡的成員大部分是985、211等名牌大學的學生,不過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卻面臨著失學失業的困境,所以用「985廢柴」來自嘲。一石激起千層浪。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網上消及的聲音偏多,讓大家對高素質高學歷的教育持懷疑態度。
  • 繼清北碩博生後,哈佛博士後也入職街道辦,普通畢業生出路在哪?
    前幾日,杭州餘杭區的街道辦,招聘了8名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畢業生,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認為是高端人才的浪費,而就在近日,深圳南山區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同樣引發熱議,轄區內的副主任羅林姣竟然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
  • 哈佛博士後、清北畢業生去「街道辦」上班,咋想的?
    前幾天,一位哈佛博士後任職街道辦的消息,引起社會熱議。羅女士,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系,後去哈佛大學物理系深造,最後成為哈佛腦科學中心博士後18年,杭州餘杭區公開了近50個公務員崗位的招聘情況,結果發現,這些報考生清一色全部來自清華和北大,甚至有的還是該校的博士畢業生。這其中就有餘杭區的街道辦。
  • 從哈佛博士到街道辦副主任,是人往高處走還是大材小用?
    如果一個人,本科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後,去哈佛念了博士。並在博士畢業後,繼續留在哈佛做博士後,最後在2013年,被南京大學以副教授的職務引進回國。你覺得這個人,在當下2020年,應該在幹什麼?正確的答案是:以上履歷的羅林姣博士,現在在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事處當副主任!相信這麼個情況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畢竟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中,怎麼會有人放著好好的大學教授不當,反而去當一個街道辦的副主任呢?但事實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