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021-02-08 國學經典人生智慧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加關注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白話: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想一想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和踐行了?」

解讀:

曾子就是曾參,與其父曾皙同為孔子門下,比孔子小46歲。自顏淵過世之後,曾參就成為孔子思想學說的繼承人,孔子也將自己的孫子子思託付給他,曾子成為繼孔子之後孟子之前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據傳《孝經》和《大學》都是曾子所著,《中庸》則是孔子的孫子、曾子的學生子思所著。曾參在《論語》中出鏡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孔子對他不甚喜歡的言辭。「參也魯」就是孔子對曾參的評價,也就是夫子認為曾參比較愚鈍,說的直接一點就是覺得他比較笨,反應比較慢。其實孔子應該是錯看了曾參,也就是這個曾參雖然比較愚鈍,但是他的執著卻能夠使孔子的思想學說繼續傳承並發揚光大。


曾子的這段話非常好,每天都要反省自己,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改進和提高自己。能夠做到自我認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自知其實就是反思、反省自己,那麼反省什麼呢?曾子說了三點,第一就是與人做事是不是真心盡力了?這一點其實我們如果也自省一下的話,恐怕真的沒有幾個人敢說自己真的盡心竭力了。要麼不做,做了就應該竭盡全力去謀事做事,更不能半途而廢。現在人的思想上大多應該是為己謀一定是盡心盡力,而為人謀也就是點到為止而已。所以說兩千多年來,孔子的理想社會和人性始終也就是個夢想,而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實現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樣的社會規範,其前提就是人人皆儒,而且還必須是真儒,這個命題太難了!


曾子說的第二點就是與人交往的問題,他強調了「信」,這個「信」怎麼解釋呢?就是誠信、誠懇。那麼是不是對所有人都要講誠信呢?曾子說是與朋友交往,而並未說是與所有人交,所以這個誠信是有前提的,並非針對所有人。這個提法非常合適,孔子也反對報怨以德,而主張以直報怨,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理解一下,就是沒有必要對所有的人講誠信,對待不講誠信的人我們避而遠之也就是了,何必與之誠心以待而自尋煩惱呢?


第三點曾子強調的是自身的學業是否在傳承的基礎上反覆的思考和實踐。可惜的是,許多人認為曾子真的是很愚鈍,只知道對傳統的繼承而不知道理解和發揚,進而推陳出新,而且證據就是這句「傳不習乎?」注意這個「習」字的理解,並不是簡單的重複溫習,而是理解和實踐的結合,那一定是會有新的思考和發展的,並非一味地全盤接受,不然的話《孝經》、《大學》又從何而來的呢?至於後世為什麼對「習」的理解有出入,基本上是源於宋朝朱熹對它的理解,那就是溫習、複習,其實朱熹真的在很多地方對孔子和先儒的理解都是片面而孤立的,貽害不淺啊!


感覺不錯就分享給朋友吧



相關焦點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mp06:56來自小施時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叫曾參 比孔子小四十六歲。曾參在孔子門下以注重修身著稱,他提出了「反省要求」的修養方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終始自己修養成完美的人格。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都是令人改過遷善的最有效方法。
  • 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來談吾日三修其身
    儒釋道一體化有聲心國學 clwj3359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體驗心對身的自主之宰:吾日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孔子的切入點是藉由修身以為治天下,而修身之本在於正心,正心的重要修為就是求諸己的三省吾身。三省吾身的成語,現已成為修身自省的重要價值觀念,也是每個人有志於修身、誠心的一個重要修為工夫。我藉由反省,乃可以成為吾身的主人,而擺脫衝動、憨直的「身不由己」。三省吾身的修為德行,來自《論語·學而》,為孔子弟子曾參所言。
  •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陳教授譯: 曾子說:「我每天數次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守信了?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認真複習了?」
  • 三省吾身
    【出處】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解釋: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 吾日三省吾身,他們的話,道出了反省之於人生的重要意義
    孔子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論語·學而》篇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所體現出來的自律精神,是每一位有志之人都要學習的。所以,雖然「吾日三省吾身」早已家喻戶曉,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座右銘,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少之又少,其原因無非是缺乏認錯的勇氣。「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這是《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
  • 陽光正好,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諸己…
    眼之所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日遲遲「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諸葛孔明夢醒喟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大智大賢者的形象呼之欲出。
  • 國學智慧:吾日三省吾身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注釋】 曾子:孔子晚年的學生,名參(shēn),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 閒思論語之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通譯(略修改):曾子說:我每天都會注意反省自己:為人謀劃時是否有不夠忠實的地方。與朋友的交往中是否有不夠誠信的地方。我們應該都經歷過這種情況,比如正和朋友聊天,因為某些話語,二人哈哈大笑。正笑得開心,忽然腦海中就好像出現了上帝視角一樣,莫名其妙傳出一個聲音,為什麼笑。於是笑容慢慢凝固。這種情況說明,我們的腦海中,可能確實存在某種自我觀察機制。
  • 「論語心解」「吾日三省吾身」
    ——張珊老師寄語學而篇第四則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否複習了呢?」
  • 質量人,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出謀劃策而不忠誠嗎?
  • 傳不習乎?
    本來今天這篇文章應該繼續談談我對張磊的三個投資原則的最後一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看法,但是我覺得這個投資哲學不太合適我,我將其改為「傳不習乎
  • 『1·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1·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