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思論語之三省吾身

2020-12-11 一燈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通譯(略修改):

曾子說:我每天都會注意反省自己:為人謀劃時是否有不夠忠實的地方。與朋友的交往中是否有不夠誠信的地方。自身知識的應用是否有不夠到位的地方。

愚見:

儒家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慎獨。意思就是在獨處之時一定要保持謹慎。慎獨的原因,就在於一個人獨處之時,沒有外界影響,沒有什麼監督,反正只是在一個地方,與世隔絕那麼一下下,走出去之後,裡面曾經發生了什麼,天知地知而已。這種時候,恰恰是最能看見自己本心的時候。因為你可以很自然的感受到自己對某件事物最直觀的想法,於是,就可以以此反推,並對自己的本心進行反思。

我們應該都經歷過這種情況,比如正和朋友聊天,因為某些話語,二人哈哈大笑。正笑得開心,忽然腦海中就好像出現了上帝視角一樣,莫名其妙傳出一個聲音,為什麼笑。於是笑容慢慢凝固。

這種情況說明,我們的腦海中,可能確實存在某種自我觀察機制。而曾子這句話,我個人認為,就是在提醒我們該如何重視及使用這份自我反省的力量,時刻提醒自己,不辜負陌生人的期待,不辜負友人的信任,不辜負自己的一身所學。

願與諸君共勉。

武無第二,文無第一。評論關注,且留閒心。

相關焦點

  • 三省吾身
    【成語】         三省吾身【拼音】
  • 閒思論語之孝悌仁之本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的話很有意思,先是說了君子的高在何處,所務者本,一家之本在家風,一地之本在風俗。君子所為,是可以引領一片區域的人心向善的。再補上一句,搞不清楚也沒關係,儒家的本,就是仁字,而仁的本,我想大概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做好了這點,自然也可以說是君子了。我個人覺得,這句話似乎不難做到。武無第二,文無第一。
  • 閒思論語之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通譯:子禽問子貢問:夫子到了這些諸侯國,一定會去了解那個國家的政治情況,是夫子向他們提出了請求呢?還是他們向夫子提出了請求呢?
  •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陳教授譯: 曾子說:「我每天數次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守信了?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認真複習了?」
  • 「三思而後行」:吾日三省吾身,自省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吾日三省吾身,自省而後行三思而後行,傳承了幾千年的經典話語,也是做人做事之根本。《論語》:吾日三省吾身。他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踐行者,每天早晨聞雞起舞,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寫日記,把每天在什麼地點發生的任何事都記錄在日記本上,在日記本上研究一天發生的事,有什麼不足之處,不足在哪兒,這件事換位思考,在別人身上又是怎樣?
  • 閒思論語之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通譯:孔子說:後生們,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在外則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愚見:以弟子,二三子這種詞語開頭的話,在論語中也是不多見的。
  • 吾日三省吾身,他們的話,道出了反省之於人生的重要意義
    孔子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論語·學而》篇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在孔門中是最重修身的一個人,他通過「一日三省」之法,鑄就了完美的人格,成了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在曾子看來,反省是一種很好的修養手段,通過這種方法,人們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並及時地加以改正,提升自身的思想修為和道德境界,在反思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所體現出來的自律精神,是每一位有志之人都要學習的。
  • 三省吾身,省的是什麼
    (出自《荀子·勸說》)大凡儒家的說法,為「三省吾身」,為自察反省已過。其方法自古至今,多為應用,效用也非常明顯,常有美談流傳下來。很多出名的人也都有自省的習慣,那我們普通人「省」什麼呢?
  • 和一日三省吾身意思是一樣嗎?
    和一日三省吾身意思是一樣嗎? 答:我現在講12345,大家是不是想,哦,12345,後面肯定是67890,這叫往外聞。怎麼叫反聞呢?比如我在講12345之前,12345在不在這裡?在。一定在我的心裡,如果心裡不想12345,嘴裡能不能講出來?不能。在心裡,它有沒有什麼任何形相啊?沒有。有了任何形相,就已經變成了意識心,變成了法塵。雖然沒有任何形相,它在不在?
  • 國學智慧:吾日三省吾身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注釋】 曾子:孔子晚年的學生,名參(shēn),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 陽光正好,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諸己…
    眼之所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愛人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詩詞: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小窗幽記》中說: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閒,閒則樂餘年。生活繁忙,我們無可避免,但心態一定要輕閒。這一份「閒」,是繁瑣日常中的點滴歡喜,也是心情的寧靜閒適。行走於世間,忙不如閒,紅塵紛擾,不如偷得一點「閒」,一顆閒心,處處皆風景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韓愈《春雪》都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但北方的春天卻來得有些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冒出,而春風依然不減寒冬的冷意,將白雪灑滿人世間。
  • 吾日三省吾身』,英語表達竟然這麼詩意!
    倒是有點吾日三省吾身那種自我反省的感覺。 不過dark night of the soul表示曾發生過不好的行為。當我們用這個短語的時候,意思就是某人已經改變想法,改過自新,為過去的錯誤道歉。
  • 居安思危不是多此一舉,三省吾身才能防患未然
    這些人可能連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都沒有好好看過一眼,就輕鬆丟掉了一線戰士們用血肉之軀艱苦捍衛的尊嚴。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世間百態。本應共同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候,卻將西方國家的劣根性一次次體現的淋漓盡致。
  • 古蜀之地丨吾日三省吾身,肚子咕咕叫了,我們吃些什麼呢?
    那問題來了,吾日三省吾身,肚子咕咕叫了,早點吃什麼?午飯吃什麼?晚上吃什麼?出來遊玩,沒有美食怎麼可以?不用擔心我都給你安排好了~早上,喋一碗酸菜面。豆腐綿甜,湯粥酸香,小菜麻辣,那種難言之妙令人回味無窮。玩過一天的古鎮,吃了一天的美食,如果你對這裡流連忘返,那剛好可以在這裡欣賞傍晚的美景與夜晚的靜謐,夕陽西下,一抹斜陽讓你的古鎮之旅畫上完美的句號。現在美食也嘗了,景色也欣賞了,心情也放鬆了,是不是要繼續努力工作然後去更多的地方了呢。
  • 累的累死,閒的閒死,基層「二八定律」怎麼破?
    不少基層領導幹部甚是煩惱,哪怕是使了九牛二虎之力調動幹部積極性,最後發現幹活的還是少數幹部。於是乎,基層普遍陷入「累的累死,閒的閒死」的困境。  那麼,這個困境如何解決呢?今天我們邀請武漢大學的呂德文教授來談談這個問題。
  • 尋一方小院,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只想找個清淨的小院, 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一盞清茶一本閒書, 我陪著它們,它們陪著我, 一起享受寧靜愜意的午後。
  • 閒讀書,讀閒書,一種好活法------從農民工圖書館臨別留言說起
    農民工吳桂春不同,他不是被逼著讀書,他是閒讀書,讀閒書。 閒讀書,讀閒書,與因前途、功名不得不讀書的區別,在我看裡相當於酒與糧食、鮮花與蔬菜、愛情與傳宗接代的差別。糧食、蔬菜、傳宗接代,是維持生命和延續生命之必需,講究的是實效;而酒、鮮花、愛情,則非必需品,沒有,不傷大體,有了,更有滋味,講究的是熱愛和美。 閒讀書,讀閒書,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活法。
  • 一閒書舍:女人極致之美,並非猶抱琵琶半遮面
    一閒書舍 閒話塵間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突然感覺對於「美女標準」好像又新增了兩條:一個是紋身,一個是吸菸。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讓自己炫酷十足,本身再正常不過,人之常情而已。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現代女性對「美」的認知相對來說越來越流於表象。連很多初中生或者高中生的女學生,都會在放假時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成熟、分外美豔。
  • 「論語心解」「吾日三省吾身」
    ——張珊老師寄語學而篇第四則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否複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