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通譯(略修改):
有子說:「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頂撞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頂撞上級,卻渴望造反的人,自古以來都是沒有的。君子行事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確立了,事物就會按規律發展。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
註:有子,名為有若,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位列七十二聖賢。孔子去世後,弟子們思慕孔子,曾將有子推舉為師,後因兩次回答不出弟子的問題而退位。
愚見:
這句話作為論語中的第二句話,有點道家的味道,同時也是論語中第一次提到仁。
道家崇尚自然,而在我看來,這句話指出的便是人心在習慣性行為中會自然到達的狀態。一個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家庭環境和和美美,自然也不會想著去和上級對著幹,更不用說造反了。
而一般人若要受人尊敬,自然需要在德行方面多注意,見賢思齊即是也。有子的話很有意思,先是說了君子的高在何處,所務者本,一家之本在家風,一地之本在風俗。君子所為,是可以引領一片區域的人心向善的。再補上一句,搞不清楚也沒關係,儒家的本,就是仁字,而仁的本,我想大概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做好了這點,自然也可以說是君子了。
我個人覺得,這句話似乎不難做到。
武無第二,文無第一。評論交流,亦為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