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重點學習「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這句古詩文。
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就是「孝悌者也」。這個關鍵詞。「孝悌」,其本意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然後圍繞這個關鍵詞展開論述。
《三字經》裡有許多描寫孝親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說的是一個人首先要懂得孝道,其次才可以談肚子裡的才華。還有「羊跪乳,鴉反哺。人之情,孝父母。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羊和鳥都有跪乳和反哺的孝心。作為人,更應該懂得理解和孝順他們。在孝敬父母方面,除了聽父母的教導,當他們年老的時候。還要去主動地承擔家裡的責任,表達我們的孝心。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情。
今天,我們學習論語裡面的有個叫有子(孔子的弟子)的學生。他這樣說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君子致力於根本的東西,這些東西確立後道就產生了,而孝悌正是人的根本。這句話把孝心和君子以及仁德聯繫在一起。告訴我們君子致力於根本的東西,這些根本的東西是什麼呢?當然就是孝心,因為孝悌才是人的根本。「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這是從其他方面告訴我們孝順的人是不會做出出格的事也不會叛逆上級和造反的。
對我們今後有哪些啟示呢?首先我們從小就要培養孝順的品質做一個聽父母的教導好孩子,對於自己不贊同的也要靜靜聆聽,不可以當面頂撞他們。只有從小嚴格要求自己,從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後才可以成為一個尊敬父母的好孩子,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孝順父母,尊敬兄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是因為我們懂感恩知孝順。所以,我們才會出現。香齡溫席,子路借米的孝親故事。還有近代的李佳捐髓救母的事跡都很好地體現了孝親的真諦。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典範。
黃香溫席的故事。
東漢時期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典範。黃香小時候。家裡生活很艱苦。九歲時。她的母親就去世了。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兒就冰涼冰涼的。這麼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的睡覺。小黃香為了讓父親少挨餓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溫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因此黃香的事跡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子路借米的故事。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以勇敢孝順聞名。子路借米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有一天。子路的父母親想吃米飯。但是家裡一點米都沒有。於是,子路想,要是能翻過幾座山,到親戚家借點米,母親不就能吃上好吃的米飯了?於是子路就翻過了幾座山,走了好幾十裡路,到了親戚家借回了一袋米。終於讓父母吃上了好吃的米飯。鄰居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