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學而》二:為仁之本

2020-12-16 永恆水一

《論證——學而》二:為仁之本

第二章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為仁之本與!」

基本注釋:有子,人名,孔子的學生。弟,通「悌」,敬重、敬愛。犯上,即做亂、造反。

這一章說的是孝道的重要性,處世的基本要先能盡孝道。然後在孝道的基礎上去學習和實踐仁道,即指明了仁德的基本在於「孝」。這一章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這裡的大意是: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但卻喜歡冒犯上級,這樣的人很少!不喜歡冒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樣的人是沒有的。

這裡說的是「孝道」的重要性:人們對尊卑的最初認知,首先從「孝道」開始。並通過對父輩的孝順和對兄長的敬重,來對自己進行一個最基本的定位,而且對這個最基本的定位進行一個正確的認識。而能夠清楚了自己定位的人,往往不會亂來。

第二部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為仁之本與!

這裡的大意是:一個品行良好的人,常常致力於踐行自己的根本事務。自己根本的事務都能處理好了,就能夠建立起自己正確的思想觀念,於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也就確立了。而能夠盡好孝道的人,這就是日後能夠達到仁德的根本。

這裡說的是處世的基本:做好了基本的定位,然後勤加實踐,再建立好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於是自己前進的道路以及能夠讓自己實現目標的方法也就逐步完善了。哪怕是古人認為最難以達到的仁德境界,也是如此推進。所以從一個人最基本的出發點來看,孝道就是成為君子的基礎,也是君子以後能夠達到仁德境界的基礎。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人倫底蘊:孝悌為仁之本
    孝悌為仁之本的主張,來自《論語·學而》。原文為:「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的這一論說和價值主張,奠定了古代人倫義理、社會管理和政治治理的思想根基。
  • 學習「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的意思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這句古詩文。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就是「孝悌者也」。這個關鍵詞。「孝悌」,其本意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然後圍繞這個關鍵詞展開論述。人之情,孝父母。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羊和鳥都有跪乳和反哺的孝心。作為人,更應該懂得理解和孝順他們。在孝敬父母方面,除了聽父母的教導,當他們年老的時候。還要去主動地承擔家裡的責任,表達我們的孝心。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情。今天,我們學習論語裡面的有個叫有子(孔子的弟子)的學生。他這樣說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
  • 喵說《論語》: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巧言令色,鮮矣仁!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以孝導仁,並非以孝求忠,但是又不得不說,如果一個人都不愛自己的家人,卻說他愛國家,那必是奸惡之人,一有機會他就會行犯上作亂之事,眼下的安靜,只是一種潛伏!喵曾經被被質問:你對父母有對寵物好嗎?喵回懟:你關注父母有關注我多嗎?
  • 為仁由己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為仁由己,意思就是道德修養全在於自己,不靠任何別人。它有兩層含意:首先,道德修養完全取決於自己,不受外部條件的限制。你願意提高自己,努力追求,就可以達到高尚的境界;反之,你沒有提高自己的願望,不努力追求,就不能進步。孔子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若說:為人孝敬父母,尊愛兄長,而喜歡冒犯上級的人,很少;不喜歡冒犯上級,而喜歡造反作亂的人,從來沒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本建立了,道就產生。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吧!】
  • 一家《論語》|1.2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萬事從頭來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注釋】有子,有若,孔子的弟子。為人,本章指的是做官的人,詳見附錄。本,根基和開始,本章指的是源頭性的工作。【白話文】有子說:那些做官的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冒犯尊長的,極少;不喜歡冒犯尊長卻喜歡發動暴亂的,沒有。君子一定要把最源頭的工作做好,源頭工作做好了良好的秩序就會產生。孝與悌,難道不是構建情感秩序的源頭工作嗎?
  •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當代作家賈大山曾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 閒思論語之孝悌仁之本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的話很有意思,先是說了君子的高在何處,所務者本,一家之本在家風,一地之本在風俗。君子所為,是可以引領一片區域的人心向善的。再補上一句,搞不清楚也沒關係,儒家的本,就是仁字,而仁的本,我想大概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做好了這點,自然也可以說是君子了。我個人覺得,這句話似乎不難做到。武無第二,文無第一。
  • 2021國考申論作文分論點論證之舉例論證
    談到寫作文,不少學生覺得好難,特別是作文分論點的論證。要麼覺得無話可說,要麼覺得論證無力,不能很好支持分論點。那中公教育就來跟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在論證分論點的時候可以採用道理論證,舉例論證,還可以採用道理與舉例相結合的論證方式。這裡,我們主要來說說舉例論證。首先,舉例論證的例子從哪裡來選取呢?如果給定資料裡有可以使用的案例,我們可以適量使用。
  • 論證手法多樣化的高考作文:《學不厭精》
    竊以為:學不厭精也。學不厭精,即學習不僅不討厭那些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闢之論,而且喜歡它、擁抱它,與之終生為伴。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闢之論猶如書山中的寶玉。石可以鋪路建樓,玉卻更高一籌,能養人潤人。故而,學不厭精,多多益善。學不厭精,要在精選,樂在精嚼,至在精思。要在精選。
  •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當代作家賈大山曾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 議論文閱讀——論證方法、論證過程(練習題)
    (3分)答:【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議論文論證方法的辨析能力。在第2、3段中分別列舉了「母親」和「現代導演」的不同的處事風格,形成鮮明地對比,對比論證體現了生活質樸的寶貴。【答案】正反對比論證。將當年鄉親們對「我」母親表達敬意的質樸方式與這些年對文藝作品過度包裝的方式分別作為正反事例加以對比論證,使論證更有力,觀點更鮮明。
  • 善讀「論語」1.1:「學而時習」是學什麼?
    孔子所謂的「學」,除非特別指明,均應指學習儒家的為仁之道,而非泛指一切學習活動。「時習」,即適時踐行。「時」,此處指及時、適時。一說指「時常」,今不從;「習」,本義是小鳥反覆地試飛。此處應是指練習、實踐。「不亦」,用在謂語前面,句末多以"乎"與之配合,也可見與「哉」、「矣」等語氣詞搭配。
  • 備考資料之論證模型之可行性分析
    為大家介紹論證模型之可行性分析,希望對大家的考試有所幫助!1、定義:可行性分析也是論證模型中比較重要的一塊內容,那麼什麼是可行性分析呢?可行性分析就是題幹內容是為了達到目的、目標或者解決問題而提出的行動方案(方法、建議、計劃、措施),是一種從目標到實現該目標或者從問題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行動進行分析。
  • 【微課90】風雨無阻向前進——學習論證方法之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 李燕
    風雨無阻向前進——學習論證方法之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邢臺二中  李燕  2020.3.28       確定學習材料的主題:「風雨無阻向前進」也叫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包括引用論證。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使文章富有文採,富有感染力。對比論證,是非曲直對照,善惡黑白分明,使人印象深刻,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比如《過秦論》與《師說》中的幾組對比論證最為典型。
  • 上海建行政區劃諮詢論證專家庫,從經濟學、歷史學等領域選取
    》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範圍內鄉鎮的設立、撤銷、調整、更名、行政區域界線變更、政府駐地遷移,以及街道辦事處的設立、撤銷、調整、更名、管轄範圍變更、駐地遷移等行政區劃調整事項。第三條 本制度所稱行政區劃調整專家論證工作,是指就擬調整的行政區劃事項,組織專家進行研究、預判、參考和採納各方面意見建議的活動。
  • 善讀「論語」1.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而篇第一」2【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故《大學》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仁德在家庭中的體現,就是善待家人,亦即「孝悌」。人身來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仁德先發於「孝悌」。因此,仁德養成當自孝悌始。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所謂「親親」,亦即「孝悌」。只有「親親」之「本立」,方有「仁民而愛物」之「道生」,才能將「為仁」由狹隘的善待家人擴充至博大的善待人群萬物。
  • 儒家重仁義,為何會出現為富不仁、為仁不富,前後有因果關係嗎?
    首先,重仁義重道德是儒家思想的特色,但不能與所謂「為富不仁」、「為仁不富」這種情況等同起來。因為儒家之「重仁義、講道德」並非是造成「為富不仁」、「為仁不富」這個結果的「因」。
  • 言語理解:論證模型之可行性分析
    二、例題【例1】有經驗的司機完全有能力並習慣以l20千米的時速在高速公路安全行駛,為了迅速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某條高速公路的最高時速限制由原來的100千米改為l20千米。 以下各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主張的是()。
  • 邏輯每日一題 | 論證的假設(二)
    論證的前提假設是論證部分的常考點,很多題會考查考生是否讀懂了論證過程,會通過找論證前提假設的方式來考查。昨天同學們學習了「什麼是論證的假設」和「歸納論證的假設」,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類比論證的假設」。通常把使用類比推理的論證稱為類比論證。不過,在日常思維的論證中,使用比較方法的論證和使用類比方法的論證的界線不是十分清楚的,所以,在解題過程中我們不必把這一界線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