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賞析】《論語》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2021-12-28 忻州實驗中學校

有若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這裡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於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其餘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其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係,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 

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係。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的,他從為人孝悌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之事這點上,說明孝悌即為仁的根本這個道理。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孝悌說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務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別,拋棄封建毒素,繼承其合理的內容,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有的作用。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了解。

相關焦點

  • 《論語·學而篇第一》1.2: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原文】有子曰①:「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鮮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務本⑤,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⑥!」
  • 論語: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孝弟是君子的根本1.2【原文】有子①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②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 論語新解: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孔子弟子,名若。乃孔子晚年所收弟子。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好犯上者鮮矣:上,指在上位者。犯,幹犯。好,心喜也。鮮,少的意思。作亂:亂,就是逆理反常之事。務本:務,專力也。本,根的意思。也是起始的意思。本立而道生:孔子之學所重最在道。所謂道,即人道,其本質則在心。
  •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注釋】▲有子:叫有若,字子有,孔子的學生,小孔子四十三歲。▲弟:[tì] 古同「悌」,孝是對父母,悌是對兄弟姐妹。▲與:語氣詞,表示疑問,感嘆等。好比現在的呢,吧。
  • 論語解讀——其為人也孝弟
    閱讀本文前,請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自綠讀書會」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定期有分享。完全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論語》這部書,是孔子學術思想的寶典,也是他立身行教的具體表現。
  • 焦廣夜聽 | 國學經典《論語》賞析(二):其為人也孝弟......
    朗讀: 李樂觀【原文】1.2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3),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譯文】有子說:「為人能夠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卻好以下犯上的,這種人很少見;不好以下犯上,卻喜歡作亂的,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致力於人的根本,根本確立了,道也就隨之產生。侍奉父母善待兄弟,這就是施行仁愛的根本所在吧!」(1)有子:名若,字子有,春秋末年魯國肥城(今山東省肥城市人)人,比夫子小43歲,位列孔門72賢之一。
  • 陳如飛解讀《論語》: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陳如飛解讀一、這段裡面有兩個關鍵點,一個的本,一個是仁。仁呢,在下一段會講,也就是巧言令色,鮮矣仁。這是明天的課,今天先提一下。孝弟是仁的本。1、何謂孝?
  • 陪孩子讀《論語》-「其為人也孝弟……」
    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後世一些知識分子為了迎合權貴的需要,就把一些有著非常具體含義的話解釋得模稜兩可,比如這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他們不先說明『孝弟』的前提是做父母和哥姐的盡到了做父母和哥姐的責任,才能要求小孩和弟弟對他們『孝弟』,他們模糊了這種前提,目的就是幫助那些沒有盡到做父母和哥姐責任的人用這種標準來約束自己的小孩和弟弟,這樣下去,那些不好的父母和哥姐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有人來反駁他們了。
  • 《論語心解 學而篇第一》:其為人也孝弟
    1.2 有子①曰:「其為人也孝弟②(tì),而好犯上者,鮮(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③生。孝弟(tì)也者,其為仁④之本與(yú)!」【譯文】有子說:「他的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喜好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
  • 「論語心解」「其為人也孝弟」
    闡釋、解讀語錄之前,我們會參考前賢的經典解說,但更多會結合我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去深入思考,故名「論語心解」。——張珊老師寄語學而篇第二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孔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孔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的話很好地揭示了人的本性,也提示了我們對後代人教育的根源所在,同時又為做人設置了道德標準。
  • 【論語畫解】其為人也孝弟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是事奉父母,弟(通悌)是尊敬長上,而這種德行,是以仁心愛意為出發點。在家庭生活中,培養成了習慣,將來到了社會上,就很少會有冒犯上級而違法作亂的了。所以孝弟是人生的根本。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喵說《論語》: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巧言令色,鮮矣仁!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要得到這個仁、達到」仁」的境界,需要內心的體驗,更需要投身現實,而「孝悌」便是求「仁」的根本點出發,是為「本立」,進而能成為仁人君子。孝敬父母叫「孝」,敬愛兄長叫「弟」,即悌。
  •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為何李逵卻是個例外?
    《論語.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學而篇第二章|《論語述要》
    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鮮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亂者, 未之有也。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仁 即天之懿德, 其曰生生, 命為人性之本, 而成親愛之體也。人之所以為仁, 既有其天性之必然, 亦有使人性美善之欲也。
  • 《論證——學而》二:為仁之本
    《論證——學而》二:為仁之本第二章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為仁之本與!」基本注釋:有子,人名,孔子的學生。弟,通「悌」,敬重、敬愛。犯上,即做亂、造反。這一章說的是孝道的重要性,處世的基本要先能盡孝道。然後在孝道的基礎上去學習和實踐仁道,即指明了仁德的基本在於「孝」。這一章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 論語正本清源 學而 02章 孝悌與仁的邏輯關係是這樣的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一章首先要明白的是,這是有子說的。關於有子,我這裡就不多說了,據說,《論語》就是有子編輯的收錄的,後人也認為有子是最接近孔子的儒學思想的,姑且信之。今人解讀論語,和解讀其它典籍一樣,多從文字訓詁考證入手,而不是從儒學之義理明之,故多有曲解。有子談孝悌。要明白兩個前提。孝是對父母長輩之愛,悌是對兄弟姐妹之愛。這兩種愛基本把家庭的全部成員都包括之。
  • 蘭若《論語》第二輪共背 學而篇第2-1章 1月4日(第2天)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說:「若其人是一個孝弟之人,而會存心喜歡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喜歡犯上,而好作亂的,就更不會有了。君子應當致力於根本事物,根本建立了,『道』就由此而生了。孝弟該是仁道的根本吧!」
  • 善讀「論語」1.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而篇第一」2【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譯文】有子說:「為人孝悌,卻好欺凌長上,是很鮮見的;不好欺凌長上,卻好禍亂社會,是不會有的。君子行道應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方能求仁得仁。孝悌就是為仁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