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陳教授譯:
曾子說:「我每天數次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守信了?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認真複習了?」
解析:根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謀」應理解為「謀劃」。
「三」則是要重點分析的。按照最粗淺的解釋,「三」就是「三次」的意思。進階版則翻譯為「多次」,大多數譯本也是翻譯為「數次」、「多次」。但個人認為,「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更像是總領後面的內容,因而「三」很可能就是「3」,是實數而不是虛指。否則,單是一句「為人謀而不忠乎」也成立。但「三」也不是「三次」的意思,否則就可以變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為人謀而不忠乎?為人謀而不忠乎」了。因此我認為,這個「三」,可以理解為「三方面」。當然,這僅僅是一家之言,或許曾子多次反省的恰好是三個方面而已。
綜上,本人將之翻譯為:
曾子說:「我每天在三個方面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了?與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守信了?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認真複習了?」
拓展:曾子名參,字子輿,儒家五聖之「宗聖」,是極少數被稱為「子」的人物。有「曾子殺豬」的典故。其父乃提出「沂水春風」的曾點。父子二人均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去世前將孫子子思(即孔伋,其父為孔鯉,當時已去世)託付給了曾子。子思又教出了孟子。
儒家五聖分別為:「至聖」孔子,「復聖」顏回(也稱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