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是腳跟先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什麼時間跑最好?

2020-12-15 三九養生堂

跑步這項運動已經算是成為全民運動了,很多年輕人為了強身健體,就會經常去跑步。有的體格比較健康的中老年人,也會去跑步。主要是跑步能給身體帶來好處,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也就能夠給身體健康帶來益處,減少產生問題。肥胖人群,若是能夠堅持跑步,還可以幫助減肥。可是在跑步的時候,也有人提出疑問,就是對跑步時的正確著地點有爭議。有人說要腳跟先著地,有人卻說腳尖先著地。

到底是腳跟先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準確的答案,每個人跑步的方式都不一樣,跑步時所選用的著地點也就會不同。有的人會說腳尖著地好,主要是因為腳尖著地會更有助助跑,跑的速度會更加的快,有很多專業的運動員,就會選用這樣的方式。這樣的方式,也存在著弊端,長時間下去,會容易給膝關節帶來損傷。

後腳跟先著地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剎車,跑起來也會更加的省力。這種方式一般業餘的跑步者會常用。省力的同時,也會產生阻力,會不太容易提速,也會增加踝關節和臀部的壓力,就有可能會給身體帶來損傷。

通過了解可以知道,不管是腳跟先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都有利弊,主要還是要看個人習慣哪一種,不必有過多的憂慮,習慣哪一種就選哪一種,不用刻意的去調整,反而容易給身體帶來損傷。

跑步是晚上好,還是早上好

跑步的時間,也是很多跑步者糾結的問題,兩個時間點會有爭議。一個是堅持早上跑步好,還有一個就是堅持晚上跑步好。兩個時間進行跑步,確實會有不同。早上跑步,可以讓人養成早起的好習慣,還能堅持吃早飯的習慣,對於身體健康來說還是很有利的。可是睡眠不太好的人,若是選擇早上跑步,可能就會影響到跑步的效果。

晚上跑步,是個比較好的時間,晚上跑步能夠幫助緩解身體疲勞,還能釋放壓力,就會有助於睡眠,讓睡眠質量變高。適量的跑步,還能有助於消化,對腸胃健康會有益處。晚上跑步要注意地點,不要選擇偏僻,人流量少的地方,會不安全。

要說一天當中最好的時間,還是在下午四點到五點左右,這個時間段,陽光不是很強烈,會更加柔和,空氣品質也會比較好,這個時間人的身體狀態也會比較好,此時跑步效果也會翻倍。具體選擇什麼時間跑步,還是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適合自己的方式,就能給身體帶來好處。

跑步是個有益身心的運動,沒事的時候,經常跑步會是個不錯的養生方式。跑的時候不要太過糾結以上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的是跑步速度,跑步的時間,不要太快,時間也不要太長,多了就會容易傷身,最好能在跑步之前做好熱身運動,減少身體損傷。

相關焦點

  • 跑步腳尖著地好還是腳跟著地好?跑步大神們是這樣做的!
    跑步時到底是腳尖先著地好,還是腳跟先著地好,還是有其他方式?可能眾說紛紜,每個人大概都能說出幾個好壞優缺點來。而作為一個有6年多跑齡的小開我想說,很遺憾我好像從來沒關注過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跑步這麼多年沒受過傷的原因吧。
  • 走路先腳尖、腳跟著地才正確?練腳尖預防膝蓋退化 遠離關節炎
    退化性膝蓋關節炎 中老年人健康殺手為何漫長的演化優勢在相對極短時間內逆轉?人類的腳不再演化變得更強、更耐,反而因長期都市生活,穿舒適的鞋、走平坦的路,因退化性膝蓋關節炎而不良於行,已成現代中老年人健康的殺手?
  • 英研究:穿氣墊鞋跑步腳跟先著地 更易受傷
    很多人喜歡穿著氣墊鞋跑步,認為氣墊有助緩解衝擊力,不易受傷。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事實上這樣可能反而更容易受傷。    研究人員調查了29名跑步愛好者,發現穿著氣墊鞋跑的調查對象大多腳跟先著地,每次著地都受一次突然的垂直衝擊力,而裸足或者穿最簡單鞋子跑步的調查對象,跑步時大多前腳掌橫弓先著地,所受垂直衝擊力小很多甚至沒有。    研究牽頭人漢娜·賴斯說,那麼多人把跑步當成一種降低慢性病風險的方式,但事實上大約四分之三的跑步愛好者不到一年就會受傷。
  • 跑步廢膝,為了減小風險用腳後跟著地還是腳尖?大神用腳尖
    任何運動都是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跑步也是不例外的,很多人覺得遊泳對身體沒有什麼損傷,這個要看你怎麼遊,每個星期遊四次以上,一次2公裡,你看你的肩受不受得了,從前我也以為遊泳沒有什麼損傷,直到我的左肩遊出了毛病,所以任何運動適量就好,超出了極限就是損傷!
  • 闢謠|跑步需要腳後跟著地?你膝蓋疼不?原因在這裡了
    跑步的時候需要腳跟先著地,這才是正確的跑步姿勢!當我們剛開始健身跑步,總會聽到這樣的建議。而且你會發現,這種言論已經影響了很多人,健身房裡放眼望去跑步的幾乎全是腳後跟著地,但真的跑步就應該腳跟先著地嗎?它正確嗎?沒有別的跑法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跑步到底腳應該怎樣著地!
  • 腳掌至腳尖、腳尖至腳掌、腳尖至腳跟、全腳 6個種類
    右腳跟至腳尖-指舞者右腳前進時,先用右腳跟著地,然後再將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尖的運步過程。左腳跟內側至腳尖-指舞者左腳作左斜進時,先用左腳跟內側著地,然後再將身體重心移至左腳尖的運步過程。右腳跟內側至腳尖一指舞者右腳作右斜進時,先用右腳跟內側著地,然後再將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尖的運步過程。
  • 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
    核心提示: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這種情況通常也被稱為尖足,臨床中引起尖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腦癱患兒因肌張力高可能會引起尖足,有些小兒麻痺症患者也可能出現尖足,因此,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不一定是腦癱。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的腦損傷疾病,通常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具體可有膝關節屈曲、腳外翻或腳內翻、走路交叉腿,腳跟不著地等等。我們通過以下兩則案例對腦癱進行詳細了解。
  • 是否真的存在一個完美的跑步姿勢?
    就像「西紅柿炒雞蛋到底放糖還是放鹽」等無解問題一樣,跑步界也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前腳掌著地還是腳後跟著地?若是腳跟先著地的話,腳尖朝上,接觸地面造成的垂直衝擊力不會像前腳掌著地那樣只分散給腳部和小腿,而是直接被分散到骨骼系統和全身,尤其是長距離跑步時。
  • 最實用的跑步技巧,讓你輕鬆完成十公裡!
    有了技巧,我們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跑步也不例外,如果我們能掌握跑步的一些技巧,不僅不會輕易受傷,而且會收穫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們跑步一定要有技巧,有了技巧,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跑者!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跑步的技巧吧!跑步主要考驗跑步者們的意志力和耐力,跑者如果不在身體上和思想上做好完全的準備的話,我們就完成不了這麼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量。
  • 跑步結束總是這裡酸、哪裡痛?5招調整你的跑步姿勢
    跑步時,往前踏出腳步,腳從空中落到地面的瞬間叫做「觸地」。正確的觸地方式前腳會在身體前方一點,小腿脛骨則在腳掌的後方。如果前腳踩太前面,又選擇用腳尖觸地,會讓身體重心離腳跟很遠,而強迫膝蓋向內扭,導致膝蓋痛。
  • 每天堅持跑步,可是腿卻越來越粗,那是你還不會科學跑步!
    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跑前充分熱身的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激活腿部的肌肉。保證跑步過程中腿部脂肪的高效燃燒。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跑步前熱身可以幫助我們身體提前適應我們的心率變化,以免跑步時因為心率變化而造成身體的不適。跑後的拉伸也同樣重要,在跑步的過程中我們的腿部肌肉得到了充分的激活。如果跑步後沒有充分拉伸的話,極容易形成肌肉型小腿。
  • 腦癱孩子為什麼總是腳尖著地?
    足尖著地,從字面意思上說便是,人正常站立或走路的時分是腳尖著地腳後跟不著地的,形如芭蕾舞步姿態。  由於這種失常姿態患者站立不穩,所以總是愛跳,而且還會有足尖向內翻的痕跡,同時下肢肌張力廣泛偏高,患者整隻腳都會腫的好像蘿蔔狀,很痛影響站立。  腦癱為何會導致足尖著地呢?
  • 跑步時小腿緊繃酸脹怎麼辦?需要鍛鍊脛骨前肌力量
    ­  春天是跑步的最好季節,想必很多跑友已經開始進行跑步鍛鍊了。近期總有跑友諮詢,在跑了2-3公裡的時候,小腿前側總是很緊繃、酸脹,尤其在跑步機上跑步情況更是明顯。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所以,在跑步一段時間的時候出現小腿前側的酸脹緊繃。­  跑步時造成脛骨前肌酸痛的原因有哪些呢?­  1、跑前熱身不充分,跑後拉伸不徹底­  跑前熱身一定要充分,增強肌肉的彈性;而跑後也要做好拉伸,否則會讓肌肉變得僵硬,彈性不足,長此以往,肌肉的活動度會降低,到時跑步就會出現緊繃酸脹的情況。
  • 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
    核心提示: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踮腳腳尖著地走路確實是小兒腦癱的症狀之一,但是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小兒腦癱的症狀,這仍然需要我們家長在臨床上求證。那麼,在臨床上應該怎麼樣診斷小兒腦癱呢?   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
  • 跑步新手易患脛痛症候群 8個技巧可預防
    網易體育2月17日報導:在跑步新手群體中,脛骨疼痛是非常普遍的,其實這被稱為脛痛症候群,也就是脛骨前側以及脛骨周圍肌肉、肌腱、骨骼組織疼痛的統稱。不過,這並非不可避免,跑者採取以下措施就可以預防脛痛症候群。
  • 跑步導致小腿變粗,應該怎麼瘦大腿和小腿
    首先調節飲食結構,攝入熱量比消耗熱量低10-20%,適當提高蛋白質類食物攝入量,每公斤體重攝入1-1.5克蛋白質;再做器械增肌鍛鍊、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時間在45-60分鐘之間,運動過後拉伸腿部和身體其它部位。如果是因為腿部肌肉量較高導致的腿粗,不管是單純的肌肉量過高,還是肌肉和脂肪混合型肥胖導致的腿粗,也都需要先減肥。
  • 每天踮腳尖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後,身體可能會悄悄出現幾種好處
    我們習慣性的走路的姿勢,都是腳後跟先著地的。但是在跑步的時候,習慣性的會是腳尖先著地。小編見過那種走路的時候腳尖先著地的女性,特別羨慕,走路的時候腳尖先著地的女性,整個行走起來的感覺都是比較輕巧的。我們可能沒辦法在短暫的時間內就養成腳尖先著地的走路姿勢,那不妨每天練習下踮腳尖吧,每天練習十幾分鐘的踮腳尖,或許會給身體帶來不一樣的變化哦!踮腳尖給身體帶來哪些好處?每天進行十幾分鐘的踮腳尖,這也是一種運動。踮起腳尖,可以讓血液循環的更加通暢,心臟部位可以及時的得到血液和氧氣的供給。
  • 腳後跟先著地 雨天走路為什麼總會打溼鞋尖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下雨的時候走在路上,總是鞋尖先溼。  如果走路習慣腳尖先著地,下雨天溼鞋尖並不奇怪,但是習慣腳後跟先著地,為什麼也總是鞋尖先溼透?
  • 跑步也有年齡限制?多少歲後就不適合跑步了?聽聽骨科醫生怎麼說
    骨科醫生告訴大家,其實跑步是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的,也就是說只要你的腿腳關節依然能夠活動自如,並且不會出現什麼疼痛,以及自己的關節軟骨依然的健康,那麼即使已經八十歲高齡了,依然是能夠進行跑步運動的。但是並不是說可以無限制的跑步,其實有時候跑步帶來的危害並不是跑步這項運動本身,而是來自於跑步時候所使用的姿勢,以及跑步的快慢與平率等等。
  • 新生兒從ICU病房的保溫箱跌下,頭部先著地
    據《每日郵報》29日報導,日前在巴西一個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裡,一個3個月大的女嬰從1.4米高的保溫箱上跌下,頭部先著地,而醫院方面竟然故意隱瞞事故。 這名嬰兒是因為早產而進入ICU病房的,監控錄像記錄了她從保溫箱上跌下的可怕時刻。一段視頻顯示,一位護士把嬰兒放進保溫箱裡,並鎖住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