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

2020-12-20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踮腳腳尖著地走路確實是小兒腦癱的症狀之一,但是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小兒腦癱的症狀,這仍然需要我們家長在臨床上求證。那麼,在臨床上應該怎麼樣診斷小兒腦癱呢?

  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踮腳腳尖著地走路確實是小兒腦癱的症狀之一,但是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小兒腦癱的症狀,這仍然需要我們家長在臨床上求證。那麼,在臨床上應該怎麼樣診斷小兒腦癱呢?

  小孩走路的時候踮腳,很可能就是由於患上小兒腦癱導致的,因為在臨床上小兒腦癱患病之後,常常就會導致患病的兒童出現肌張力的異常,間接的引起身體的姿勢的異常,其中,肌張力的異常造成的患兒的身體的肌力的異常,引起身體局部的肌肉的緊張僵硬,這是患兒肌張力增高的顯著的症狀之一。同時還有肌張力低下的症狀,會造成的患病兒童的全身弱軟無力,肌肉鬆軟無力。

  ①易驚、易哭吵、睡眠不安可能都是常見的腦癱的症狀;

  ②穿衣時肢體僵硬,上肢難入袖口,換尿布時難以分開大腿,洗澡時雙手握掌,四肢僵硬,全身乏力、四肢發軟或發緊也是腦癱的症狀表現之一;

  ③2-3月還不會笑,抬頭,手指緊握,不會張開,4-5月不會翻身,8個月還不會坐,甚至不會抓握,也不會把手放到嘴邊;此外,智力發育也落後於同齡正常兒童;

  ④嬰兒的嘴不能很好地閉合,哭聲微弱或陣陣尖叫,餵奶困難,吸吮無力,吞咽困難或易嗆奶,吐奶;

  ⑤患上小兒腦癱之後還會出現一些身體的反射異常:

  下肢交叉反射:檢查者使患兒側臥。抬起一側下肢,正常兒可見另側下肢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腦癱患兒另側下肢亦一起抬起;

  抓握反射:檢查者在小兒下肢方向,叫小兒握檢查者兩側拇指。腦癱患兒抓住拇指不放,抬起上身。正常兒則在上體抬起前放鬆拇指;

  踢蹬反射:小兒仰臥位,檢查者以一側手掌來按壓腦癱患兒膝時,另一側下肢會做踢蹬運動,而正常兒看不到這種運動。

  總而言之,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孩子表現出來異常的症狀之後都要及時的採取措施到正規的醫院對患兒進行檢查確診,無論是何種疾病都要及時接受治療,以上總結的是小兒腦癱的常見的症狀表現,目的在於幫助我們大家更好的更加及時的發現並且治療小兒腦癱這種疾病,早日將小兒腦癱治 愈,幫助孩子恢復健康。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

相關焦點

  • 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
    核心提示: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這種情況通常也被稱為尖足,臨床中引起尖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腦癱患兒因肌張力高可能會引起尖足,有些小兒麻痺症患者也可能出現尖足,因此,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不一定是腦癱。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的腦損傷疾病,通常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具體可有膝關節屈曲、腳外翻或腳內翻、走路交叉腿,腳跟不著地等等。我們通過以下兩則案例對腦癱進行詳細了解。
  • 腦癱孩子為什麼總是腳尖著地?
    足尖著地,從字面意思上說便是,人正常站立或走路的時分是腳尖著地腳後跟不著地的,形如芭蕾舞步姿態。  由於這種失常姿態患者站立不穩,所以總是愛跳,而且還會有足尖向內翻的痕跡,同時下肢肌張力廣泛偏高,患者整隻腳都會腫的好像蘿蔔狀,很痛影響站立。  腦癱為何會導致足尖著地呢?
  • 寶寶腳尖走路就是腦癱? 大多數正常,這種才有問題
    記者 梁露露劉女士的女兒貝貝剛滿14個月,最近正在學走路。貝貝的學習能力很強,沒幾天便能獨立往前走上幾步。但劉女士發現,貝貝走路時總是腳尖先著地,身體也有前傾的趨勢。劉女士想起之前跟同事分享育兒經時,對方提到寶寶腳尖走路是不健康的表現,還可能是腦癱的前兆之一,因此十分擔心。寶寶腳尖走路真的是疾病信號嗎?
  • 小兒腦癱跟缺鈣有關嗎?怎樣判斷我家寶寶是否是腦癱呢?
    其實,約有70%的腦癱患兒會被家長誤認為「缺鈣」,這極大的延誤了患兒治療的最佳時機,很多患兒因此而遺憾終生。所以,早期識別缺鈣和腦癱是很有必要的,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小兒腦癱跟缺鈣有關嗎?腦癱又稱大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指患兒在出生前或出生後一個月內,受到各種損傷因素的刺激引起的腦細胞受損,從而出現上運動神經元損傷。而小兒缺鈣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異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與腦癱有本質的不同。
  • 孩子踮腳尖走路,真的都沒問題嗎?
    大家可能都知道踮腳尖走路,也知道,2-3歲內的踮腳尖走路,多是孩子的正常表現。那光看到這點,心裡肯定還是犯嘀咕,一直踮著也沒事嗎?不會耽誤吧?那還有不正常的呢,腦癱也能踮腳尖,肌張力低也能踮腳尖,肌營養不良也能踮腳尖,那到底怎麼判斷孩子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呢?哈哈,今天咱們談談這個問題。
  • 腦癱孩子肌張力高腳後跟不著地怎麼辦?
    核心提示:腦癱如果能早一天得到發現與確診,於患兒的治療與康復將有著極大的意義。對於家長來說,學會辨別孩子步態是否正常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一般來說。正常孩子1歲左右開始會走路,如果神經系統或骨骼肌肉方面沒有疾病,早幾個月或晚幾個月也算正常。但是,如果孩子在學走路時經常用腳尖走路,對這種情況就要注意是不是腦癱,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 肌張力異常就是腦癱嗎?如何早期診斷小兒腦癱?小兒腦癱專家翟向京...
    近年來小兒腦癱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中國估計有700萬以上的腦癱患兒,而這當中絕大部分都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腦癱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而且腦癱形成時期廣泛,影響形成的因素眾多。很多家長過於擔心,一旦發現寶寶一丁點的「異常」表現,家長都會擔心不已。
  • 走路先腳尖、腳跟著地才正確?練腳尖預防膝蓋退化 遠離關節炎
    每天用腳尖走一段路 膝關節更耐用當某人由高處往低處跳下時,正確的落腳方式是先腳尖著地、腳掌,再腳跟、腳踝,再將膝蓋彎曲、大腿肌肉緩衝、身體漸次蹲下,要用到6個階段,緩衝身體下墜的重量,其中腳掌的部分就佔了3段。
  • 寶寶踮起腳尖走路,是怎麼回事?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林惠芳)孩子在剛學會走路的階段,有些家長發現孩子走路時會踮起腳尖,看到這,部分家長難免會擔心寶寶是否大腦或哪裡出現問題了,那麼,寶寶踮起腳尖走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對這種情況下的走路踮腳,家長可以不用過於擔心,隨著寶寶腳部肌肉力量的加強,以及學會了如何調控自己的走路姿勢和速度後,這種踮腳的情況會慢慢消失,一般最遲不會超過2-3歲左右即可轉為正常的腳跟著地走路了。 還有一些踮腳可能跟寶寶過早開始學走路有關。
  • 嬰兒足尖著地是腦癱的表現嗎?如何看出寶寶是腦癱呢?
    有很多家長因為寶寶有足尖著地的表現, 擔心寶寶有腦癱的可能,為此到處求醫,有的接受了藥物、治療儀器等很多治療,使孩子遭受痛苦。1、如何區分足尖著地是正常現象還是腦癱引起呢?有醫生做過研究,觀察100位足月出生的正常兒,從3~4個月開始檢查是否有足尖著地現象,同時檢查足背屈角,並觀察嬰兒的運動發育。結果是:23%的嬰兒在4~10月中有足尖著地現象,但這些嬰兒足背屈角均小於70度,運動發育也全部正常。2、什麼情況懷疑腦癱呢?
  • 寶寶踮起腳尖走路,到底怎麼回事?
    孩子在剛學會走路的階段,有些家長發現孩子走路時會踮起腳尖,看到這,部分家長難免會擔心寶寶是否大腦或哪裡出現問題了,那麼,寶寶踮起腳尖走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主任醫師徐寧為大家答疑解惑。
  • 寶寶總踮起腳尖走路,正常嗎?專家:這些表現要警惕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康復科 徐寧 主任醫師樂樂1歲2個月,長得活潑可愛,反應也甚是機靈,但剛學會走路不久,媽媽卻發現他有時走路時會踮起腳尖,媽媽聽身邊一些朋友說,孩子踮起腳尖走路,孩子在剛學會走路的階段,有些家長發現孩子走路時會踮起腳尖,看到這,部分家長難免會擔心寶寶是否大腦或哪裡出現問題了,那麼,寶寶踮起腳尖走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腦癱兒童救助政策
    並攜手「小兒腦癱救助基金」為貧困腦癱孩子家庭節約近六百萬元的康復費用,讓他們跟同齡孩子一樣接受教育,學習技能,融入社會,改變命運。小兒腦癱扶貧公益工程已經取得的巨大成果,受到了患者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走進瀋陽中國扶貧醫療救助小兒腦癱項目再推進  2016年10月6日,中國扶貧醫療救助小兒腦癱項目公益工程」第二站—瀋陽站正式啟動,此次公益活動由中國扶貧醫療救助小兒腦癱項目公益工程委員會、「小兒腦癱救助基金」、瀋陽富恆天使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中心主辦,北京天使兒童醫院承辦。
  • 《走路只能腳尖著地 誰能醫治》追蹤
    《走路只能腳尖著地 誰能醫治》追蹤怪病男孩一家返石(圖)     ■ 報導回顧    石家莊市白娟一家三代四人都得了只能用腳尖走路的「怪病」,後被診斷為「遺傳性痙攣性截癱」。遼寧省計生院願免費為其做「基因診斷」,以阻斷遺傳。9月7日,遼寧省計生院開查「致病基因」,最快半年有消息(本報8月24日起連續報導)。
  • 有沒有腦癱治好的
    核心提示:有沒有腦癱治好的,孩子腦癱早期表現分析,對家長及時發現腦癱兒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腦癱專家指出小兒腦癱早期症狀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腦癱早期症狀多在患兒前期 出現,總結大概有如下特點   有沒有腦癱治好的,孩子腦癱早期表現分析
  • 孩子為什麼總用腳尖走路?
    有些寶寶走路老喜歡踮腳,扶著桌子的時候踮腳,牽手走時也踮腳。那麼,寶寶時常踮腳走正常嗎?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寶寶正在學步期  剛學走路的寶寶小腿肌肉往往會出現緊張,身體的協調度不夠,對不同的地面還沒適應,缺乏觸地感從而習慣了踮腳尖這種走路方式。
  • 小孩走路腳後跟不著地是什麼問題
    核心提示:小孩走路腳後跟不著地是什麼問題?腦癱患者的臨床症狀主要為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活動受限症候群,通常表現為剪刀腳、馬蹄足等。臨床上,有的腦癱患者會出現腳後跟不能著地的症狀,那麼此類患者該怎麼治療呢?   小孩走路腳後跟不著地是什麼問題?
  • 廣州文明微創醫院翟向京主任:家長如何發現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
    新生兒腦癱病在生活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是醫學界公認不可治癒的頑疾。這幾年,小兒腦癱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數據顯示大部分腦癱患兒都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寶寶患有腦癱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對運動、反射、肌張力等方面的發育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早期發現腦癱症狀,做好小兒腦癱的預防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 小兒腦癱有哪些症狀表現?翟向京主任提醒:這5大異常表現症狀,要留意!
    腦癱,是一種以小兒為多發人群的一種疾病。腦癱本身屬於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障礙症候群。腦癱患者一般都會有什麼臨床表現?腦癱患兒在新生兒時期表現為動作異常,吸吮反射及覓食反射均差。健康的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而且為交替踢蹬。腦癱小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有的腦癱小兒則表現為經常只利用一隻手持物或觸物,另一側手的活動減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狀。 小兒腦癱孩子通常是在三至六個月時,就可以從動作上看出異常表現。
  • 孩子肌張力增高真的是腦癱嗎?
    但是有部分的孩子到了指定的月齡該會的還沒有會,該抬頭不會抬,該走路不會走,因為腦癱兒運動發育落後和主動運動減少,他們的粗大運動(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走路)以及手指的精細運動發作發育落後同齡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