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只能腳尖著地 誰能醫治》追蹤

2020-12-20 河北新聞網

《走路只能腳尖著地 誰能醫治》追蹤
怪病男孩一家返石(圖)

 

   

    ■韓玉華將明明一家送下車■攝/記者任全軍

    「第一次吃火車上的飯、第一次坐臥鋪……」7日,帶著明明從遼寧就診歸來的白娟夫婦說,他們曾帶著明明坐過很多次火車,但這次「最不想家」,因為路上碰到的「家人」太多了。7日,明明一家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返石等結果。

    「愛心接力」再助明明一家返石

    近期,正值瀋陽客流高峰,買上返石的火車票至少要等十天,如何返程成為白娟一家的「心病」。

    7日,《華商晨報》、瀋陽客運段客運一隊隊長張玲、代理隊長方健、瀋陽火車站值班人員張國榮、石家莊火車站夜班值班站長丁豔萍得知此事後,多方協調,安排了明明一家乘坐T12次列車返石。

    昨日7時,瀋陽客運段客運一隊指導車長韓玉華在車上接待了明明一家。「6日,看到報導知道明明一家的情況,我和同事都很感動。孩子不容易,家人更不容易。」韓玉華說,「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不僅如此,韓玉華還為明明一家送來早餐和午餐。

    快抵石時,石家莊火車站值班站長王晉江的電話打了過來,「這邊下雨,輪椅和傘都準備好了!」下車後,王晉江帶著工作人員開設了「綠色通道」將明明一家接進站臺。

    坐在輪椅上的白娟和明明感動地說不出話來。

    白娟給「恩人」寫感謝信

    「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衷心地謝謝大家對我們一路上的照顧和幫助,謝謝大家。」臨近石家莊站,記者看到白娟在餐桌上寫著什麼,反覆詢問才知她在寫感謝信。

    「我想給一路上幫過我們的『恩人』寫感謝信。」白娟看著丈夫寇萬春笑著說,目前他們只需等待遼寧省計劃生育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遼寧省計生院」)的「基因診斷」結果,剩下的就是好好生活。

    白娟說,一路上他們經歷得太多,感動得太多。之前,一家人曾輾轉多地求醫,但「這是第一次吃火車上的飯、第一次坐臥鋪……」白娟一口氣說了很多第一次,「只能先寫感謝信表達我們的謝意,以後再好好報答大家。」

    自從明明的事情報導後,白娟一家得到了來自各方的幫助。「有這些好心人的幫助,我們對以後的生活更有信心了……」念到這裡,白娟哽咽地念不下去了。

    ■ 報導回顧

    石家莊市白娟一家三代四人都得了只能用腳尖走路的「怪病」,後被診斷為「遺傳性痙攣性截癱」。遼寧省計生院願免費為其做「基因診斷」,以阻斷遺傳。9月7日,遼寧省計生院開查「致病基因」,最快半年有消息(本報8月24日起連續報導)。(黃亮)

【責任編輯:丁璨】

相關焦點

  • 走路先腳尖、腳跟著地才正確?練腳尖預防膝蓋退化 遠離關節炎
    因為退化性關節炎而不良於行的中老年人,佔全部中老年人口的百分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許多骨科醫生歸咎於史前人類的壽命短,膝蓋關節在演化過程中,原本最多只能用到40幾歲,現代人壽命長,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將膝蓋構造的壽限耗盡。
  • 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
    核心提示: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踮腳腳尖著地走路確實是小兒腦癱的症狀之一,但是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小兒腦癱的症狀,這仍然需要我們家長在臨床上求證。那麼,在臨床上應該怎麼樣診斷小兒腦癱呢?   腳尖著地走路是小兒腦癱嗎?
  • 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
    核心提示: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這種情況通常也被稱為尖足,臨床中引起尖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腦癱患兒因肌張力高可能會引起尖足,有些小兒麻痺症患者也可能出現尖足,因此,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不一定是腦癱。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的腦損傷疾病,通常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具體可有膝關節屈曲、腳外翻或腳內翻、走路交叉腿,腳跟不著地等等。我們通過以下兩則案例對腦癱進行詳細了解。
  • 腦癱孩子為什麼總是腳尖著地?
    足尖著地,從字面意思上說便是,人正常站立或走路的時分是腳尖著地腳後跟不著地的,形如芭蕾舞步姿態。  由於這種失常姿態患者站立不穩,所以總是愛跳,而且還會有足尖向內翻的痕跡,同時下肢肌張力廣泛偏高,患者整隻腳都會腫的好像蘿蔔狀,很痛影響站立。  腦癱為何會導致足尖著地呢?
  • 跑步廢膝,為了減小風險用腳後跟著地還是腳尖?大神用腳尖
    當然是掌握正確的跑步方法了,這個跑步的關鍵方法還是在你怎麼選擇著地的部位,著地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用腳尖著地(前腳掌),二是用腳後跟著地,三是用全腳掌著地。那麼到底哪一種方法能夠減小對膝蓋的傷害呢?很多小白以及運動能力差的人喜歡用腳後跟著地,腳後跟著地的方式也是我們平時自己走路的正常姿勢,但是在跑步的時候這種方式是最吃力的,首先是腳後跟,然後是足中部,最後是腳尖,這樣的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阻力大,呈現一個翻滾式,所以很是費力,一般這樣跑,跑不了多久就會覺得累,但是累都是不最關鍵的,最關鍵的點在於腳後跟首先著地,這個力量直接傳到我們的膝關節,所以膝蓋受的的衝擊力很大
  • 寶寶走路踮腳尖,大多是這4種情況造成,家長要留神
    例如孩子剛剛學習走路的時候,有時會遇到走路踮腳尖的情況,新手媽媽們通常會很緊張,生怕孩子是因為發育不正常,其實影響小孩走路踮腳尖的客觀因素有很多種,我們應該先理性地判斷,再去下結論。寶寶走路踮腳尖的因素有哪些?
  • 寶寶腳尖走路就是腦癱? 大多數正常,這種才有問題
    記者 梁露露劉女士的女兒貝貝剛滿14個月,最近正在學走路。貝貝的學習能力很強,沒幾天便能獨立往前走上幾步。但劉女士發現,貝貝走路時總是腳尖先著地,身體也有前傾的趨勢。劉女士想起之前跟同事分享育兒經時,對方提到寶寶腳尖走路是不健康的表現,還可能是腦癱的前兆之一,因此十分擔心。寶寶腳尖走路真的是疾病信號嗎?
  • 寶寶踮起腳尖走路,是怎麼回事?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林惠芳)孩子在剛學會走路的階段,有些家長發現孩子走路時會踮起腳尖,看到這,部分家長難免會擔心寶寶是否大腦或哪裡出現問題了,那麼,寶寶踮起腳尖走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主任醫師徐寧介紹,一般來說,如果寶寶是在剛學會走路階段出現的踮腳,但其他的查體卻未見明顯異常,並且寶寶的腳也能完全放平走路,那麼,這種情況考慮可能跟孩子剛學會走路,對控制腳跟、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還稍差一些有關。
  • 孩子踮腳尖走路,真的都沒問題嗎?
    大家可能都知道踮腳尖走路,也知道,2-3歲內的踮腳尖走路,多是孩子的正常表現。那光看到這點,心裡肯定還是犯嘀咕,一直踮著也沒事嗎?不會耽誤吧?那還有不正常的呢,腦癱也能踮腳尖,肌張力低也能踮腳尖,肌營養不良也能踮腳尖,那到底怎麼判斷孩子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呢?哈哈,今天咱們談談這個問題。
  • 排除腳尖走路的異常情況
    在寶寶開始走路時,如果給寶寶穿的鞋太大,他也會用腳尖走路,在天氣不是很冷,也不去戶外時,建議讓寶寶光腳走路,這對發育更有好處。2.排除腳骨發育異常也是必要的,爸爸媽媽可以託住寶寶的後腳跟,抓住寶寶的腳向多方向轉動看看,萬一向腳背方向無法彎曲15度以上,那可能是後腳筋生的太短,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迫使寶寶後腳跟著地,否則會引起膝關節向外彎曲,應該及時帶寶寶到外科診治,程度輕的話通過膠布固寶很容易痊癒。
  • 魚臺殘疾鄉醫李家立:用腳尖走路 十九年來隨叫隨到
    李家立外表看起來與常人一樣,但左腳只能腳尖著地,用腳尖勾著鞋緩慢行走。李家立到張沛才家為他做簡單的體檢。 李家立一歲半時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左腿的殘疾帶給他身體和心靈雙重打擊。但他並未被病魔打倒,為了讓更多人免受病痛之苦,他毅然選擇學醫。
  • 寶寶踮起腳尖走路,到底怎麼回事?
    孩子在剛學會走路的階段,有些家長發現孩子走路時會踮起腳尖,看到這,部分家長難免會擔心寶寶是否大腦或哪裡出現問題了,那麼,寶寶踮起腳尖走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主任醫師徐寧為大家答疑解惑。
  • 跑步時,是腳跟先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什麼時間跑最好?
    主要是跑步能給身體帶來好處,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也就能夠給身體健康帶來益處,減少產生問題。肥胖人群,若是能夠堅持跑步,還可以幫助減肥。可是在跑步的時候,也有人提出疑問,就是對跑步時的正確著地點有爭議。有人說要腳跟先著地,有人卻說腳尖先著地。到底是腳跟先著地,還是腳尖先著地?
  • 踮腳尖走路是發育異常?3種常見原因,爸媽在家可幫孩子檢查
    踮腳尖走路可能的原因和建議2歲前孩子的步態發展關於兒童走路方式的發展,希望爸爸媽媽能先了解。1歲左右的孩子,由於才剛學會走路不久,走起路來兩隻腳總是開開的,然後跨出小小的、快快的步伐,再加上走路時雙手還沒辦法規律的前後擺動,走起路來搖搖晃晃。
  • 踮腳尖走路是發育異常?3種常見原因,爸媽在家可幫孩子檢查
    踮腳尖走路可能的原因和建議2歲前孩子的步態發展關於兒童走路方式的發展,希望爸爸媽媽能先了解。1歲左右的孩子,由於才剛學會走路不久,走起路來兩隻腳總是開開的,然後跨出小小的、快快的步伐,再加上走路時雙手還沒辦法規律的前後擺動,走起路來搖搖晃晃。
  • 寶寶喜歡踮腳尖走路,正常嗎?聽聽兒科主任怎麼說
    寶寶會走路了,家長別提有多開心。但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走路的樣子怪怪的,總是喜歡踮著腳,是寶寶發育不正常嗎?還是什麼原因? 寶寶踮腳尖走路正常嗎?
  • 跑步腳尖著地好還是腳跟著地好?跑步大神們是這樣做的!
    跑步時到底是腳尖先著地好,還是腳跟先著地好,還是有其他方式?可能眾說紛紜,每個人大概都能說出幾個好壞優缺點來。而作為一個有6年多跑齡的小開我想說,很遺憾我好像從來沒關注過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跑步這麼多年沒受過傷的原因吧。
  • 踮著腳尖走路
    下面,胡躍林介紹了一些簡單的、可以鍛鍊踝關節的操:  1.改善踝關節的靈活性   一隻腳著地,另一隻腳微伸,吸氣的時候微伸的那隻腳腳面往上抬,呼氣的時候腳面儘量往下壓,兩腳各做50~100次。   2.鍛鍊踝關節的柔韌性  旋轉腳踝,順時針、逆時針各10次。白領們在辦公室可以做一些踮腳尖的動作,做法是:前腳掌著地,腳跟慢慢起來再放下。
  • 腳後跟先著地 雨天走路為什麼總會打溼鞋尖
    如果走路習慣腳尖先著地,下雨天溼鞋尖並不奇怪,但是習慣腳後跟先著地,為什麼也總是鞋尖先溼透?  有研究者專門用高速攝像機拍攝下了在潮溼地面行走時,水花的飛濺情況,發現了雨天走路總溼鞋尖的問題所在。  慢鏡頭畫面顯示,當我們的腳在水中抬起時,鞋底會揚起水花,隨著腳往前伸,水流會順著鞋底向前甩去,並在鞋前端以75°左右的角度向前拋出。
  • 寶寶總踮起腳尖走路,正常嗎?專家:這些表現要警惕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康復科 徐寧 主任醫師樂樂1歲2個月,長得活潑可愛,反應也甚是機靈,但剛學會走路不久,媽媽卻發現他有時走路時會踮起腳尖,媽媽聽身邊一些朋友說,孩子踮起腳尖走路,孩子在剛學會走路的階段,有些家長發現孩子走路時會踮起腳尖,看到這,部分家長難免會擔心寶寶是否大腦或哪裡出現問題了,那麼,寶寶踮起腳尖走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