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嗨~
2008年4月28日,奧地利阿姆斯太滕鎮發生了一起非法拘禁案件。
奧地利警方逮捕了當地一名73歲的電子工程技師約瑟夫·弗雷澤爾。
他將自己的女兒伊莉莎白囚禁於沒有窗戶的地下室長達24年之久,並對其進行性虐待。
1984年,年僅18歲的伊莉莎白被約瑟夫騙入自家的地下室。
他用手銬將伊莉莎白銬在那裡,並強迫她吸毒。
在此期間,伊莉莎白生下了七個孩子。
其中一個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三個被約瑟夫帶走,另外三個自出生以來就和母親一起被鎖在地下室裡。
被警方解救時,年齡最小的菲利克斯僅有5歲。
而伊莉莎白,已經42歲。
對於這一系列的罪行,約瑟夫供認不諱。
這就是2008年震驚全奧地利的「弗雷澤爾案」。
2010年,愛爾蘭作家愛瑪·多諾霍受這一案件啟發,創作了小說——《房間》。
該小說獲獎無數,包括愛爾蘭年度小說大獎、《紐約時報》最佳圖書獎等等。
2015年,根據小說《房間》改編的同名電影在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映。
那就是今天小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房間》。
該片在當年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廣泛關注。
不僅榮獲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人民選擇獎最佳故事片獎,還受到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提名。
主演布麗·拉爾森也憑藉喬伊這個角色一舉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國內豆瓣給出了8.8分的評分,位列Top250排行榜第185名。
這部《房間》,小嗨觀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
由於是根據小說改編,劇情上有很多地方與真實事件截然不同。
或者說,小說的作者愛瑪·多諾霍十分仁慈。
她刻意規避了老尼克的戲份。
老尼克並非喬伊的父親,並且母子二人被囚禁的時間也從24年縮短到了7年。
取而代之的,是身為母親的喬伊對兒子傑克的愛。
以及母子二人在這間空間狹小的地下室裡的相依為命。
所以母愛,是《房間》無法規避的一個重要話題。
不知為何,在觀看這部《房間》的時候,小嗨總會想到另一部電影。
那就是羅伯託·貝尼尼執導的《美麗人生》。
片中的父親圭多,面對著納粹集中營裡的艱苦生活,用謊言和勇氣為兒子編織了一場童話。
一個是母愛,一個是父愛。
小嗨卻覺得,喬伊的愛比起圭多來說更加艱難,也更加偉大。
沒錯,圭多一家人面臨的是生與死的考驗。
而喬伊面臨的,卻是暗無天日的生活。
她不知道自己和兒子什麼時候能夠脫離魔掌,或者能不能逃出這間狹小的地下室。
七年來,她面對的是一個看不到希望的未來。
一個孩子從小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接觸不到其他人,多半會存在心理障礙。
但傑克並沒有。
獲救以後,面對別人的幫助,他懂得感恩,與同齡人交往,幾乎毫無障礙。
這與喬伊的悉心呵護息息相關。
如果沒有傑克的存在,也許終有一天喬伊會認命。
可有了傑克,她就不能認命,一心想要讓孩子脫離苦海。
她不想讓傑克和自己一樣,一輩子都感受不到自由的滋味。
我們總說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付出一切,也許就是這樣吧。
這樣的母愛,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潸然淚下。
第二遍,我感受到了自由的重要。
自由作為人類一直在追求和宣揚的話題,它的重要性在片中展露無遺。
這個世界上有不嚮往自由的人嗎?
我想是有的。
只有沒有嘗試過自由的滋味的人,才會不嚮往自由。
就像年幼的傑克那樣。
他一出生就被囚禁在密閉而又狹小的地下室裡,未曾見過外面的世界。
除了母親喬伊和老尼克,也沒有見過其他人。
他以為世界只有這麼大,卻不知在此之外還有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
所以當喬伊引導傑克外面的世界別有洞天的時候,他覺得「不可能」。
當喬伊告訴傑克自己被誘騙的經歷的時候,他怒斥這個故事「太無聊」。
當喬伊嫌棄地下室髒亂差的時候,他完全不這樣認為。
甚至和母親冷戰。
因為這間地下室就是他五年來賴以生存的世界,也是他認知當中的世界。
容不得半點嫌棄和詆毀。
他只是不相信喬伊嗎?
還有恐懼。
喬伊所謂的真相讓傑克的世界觀有所動搖。
這對於懵懂的孩子來說,是最為殘酷和難以接受的事情。
但當喬伊真正嘗試過自由的滋味之後,自由的重要性便一覽無遺。
在和別人的談話當中,他還是會經常提到那間地下室。
那是他印象裡的「家」,有一種眷戀,也有一種想念。
可當他再次回去的時候,卻十分害怕將那扇門關上。
因為親身體驗過自由,才會懂得自由究竟有多麼可貴。
自由究竟是什麼?我想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
對於傑克來說,自由就是那間地下室以外的世界。
那片更加廣闊、不只有自己和母親的天地。
第三遍,我看到了母愛和自由之間的衝突。
片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當喬伊和傑克獲救以後,他們的經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一次採訪當中,主持人問喬伊:「傑克出生以後,你有沒有想過把他送走?」
喬伊的回答是:「他還有我啊。」
但主持人接下來的追問,讓喬伊十分痛苦:「那樣對他有益嗎?」
於是深陷自責和痛苦中無法自拔的喬伊,選擇了自殺。
母愛和自由,這樣兩個我們根本關聯不到一起的話題,在這裡產生了矛盾。
在大多數西方人的眼裡,自由似乎比母愛還要重要。
他們沒有去歌頌喬伊母愛的偉大,反而譴責她沒有送走傑克的行為。
頗有一種「不為孩子考慮的母親十分自私」的意味。
然而我想,沒有人是不自私的。
尤其是對於一位母親而言。
喬伊將所有的愛都給了傑克,保護他、呵護他、幫助他脫離苦海。
傑克是她的軟肋,也是她最堅硬的鎧甲。
她又如何放心讓傑克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人一味譴責別人的做法,卻從不會換位思考。
如果是你,你又能做到多好呢?
當母愛和自由相衝突的時候,沒有孰對孰錯。
在譴責別人之前,也請仔細想想,別人經歷過什麼。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