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BBC的這部紀錄片,久久不能平靜

2021-01-09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光明文藝 ,作者錢紅莉

光明文藝

無立場不文藝,有光明乃發聲:立足光明日報文藝版面精華文章,開拓知識分子移動平臺精神家園。敬請關注光明文藝!

看完BBC出品的關於你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久不能平靜。紀錄片導演麥可·伍德真是細心,連你的出生地河南鞏義都去了,推開那扇斑駁的門,一無所有,唯餘一尊石像。

你小時的遭際,我竟渾然不知。原來,因為母親早逝,你是跟著姑母長大的。這麼多年,讀你的詩,總是捕捉到一種難言的孤兒心態,一個自小缺乏母愛照拂的人,他的內心或多或少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孤獨。這種孤獨的神情,我在川端康成的臉上也能捕捉到,尤其他那雙驚懼的眼,一無所有,唯餘虛空。

著名演員伊恩·麥克萊恩被邀請出鏡,他朗誦了你的15首詩,在他灼爍的眼眸裡,在他滿臉縱橫的皺紋裡,我仿佛看見了另一個你,滄桑,孤鬱,悲涼。這些詩歌大約為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教授所譯,以英文讀起來,仍不失音韻之美。一個又一個西方人,對於唐詩的真摯,對於你的深情,聲聲斷斷,遍布於詩句,聽著,看著,不禁溼了眼睛。

原來,人類的悲歡是相通的,無問西東。如同我聽拉赫瑪尼諾夫,聽馬勒,聽柴可夫斯基,聽勃拉姆斯……然後,一點一點地寫出他們的幽深廣闊以及不可多得。當我讀福樓拜,讀屠格涅夫,讀託爾斯泰……原來,一切藝術形式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麥克萊恩平靜地對著鏡頭誦讀《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首悲哀至極的詩。我也經常讀。可是,聽一個西方人讀,我仿佛心生一種喜悅,並非鼓盆而歌的超脫——而是為屬於古老中國的一種沉痛、悲辛,竟然能在今天為西方人所體恤理解而深感喜悅。中西方文明並非各自生長而一直隔膜著,詩歌這種古老的介質,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相互共鳴與懂得,這怎麼不令人喜悅呢?

他們將你與但丁、莎士比亞媲美,導演麥可·伍德說,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一個與你完全匹配的人物,褒揚你是「一個體現了整個文明情感與道德感的人物」。

國內學者常常這麼論斷,讀懂杜甫,也就理解了盛唐之音。我不太苟同。在你的詩卷裡,我讀到更多的是唐之哀音,是一個偉大朝代漸漸走向衰落的惆悵之音,它迎著長安的夕陽一路往暮晚裡去。你顛沛流離的58歲的一生,便是明證。

多年前的一個冬天,不知從哪裡尋來一部卷了邊的《杜工部集》——當時,我租居在一個年久失修的老式小區,呵氣成霜,幾無取暖設施,每晚,早早上床,將自己裹藏於棉被裡,秉燈夜讀的,就是這部《杜工部集》。

讀著讀著,忽然對照起你的寫作年表,一首首,翻前倒後的,做了一些標註,及至有一夜,何等悽惶悲涼——彼時,而立之年的我,居無定所,想著自己同樣半生漂泊無依,仿佛,你幻化成了我的一個至親,那一刻,你為一個千年後的同路人燃起了微火。一個敏感多憂的人,世間的一切繁華都安慰不了他,唯有文字,閃閃發光的文字,可以一路照亮他。

孩子牙牙學語時,我們買回一隻小收錄機,下載了許多關於你的詩歌講解。聽得多的,是蔣勳先生的音頻,他以天籟般的嗓音,在每一個早晨,為我們講解你的「三吏三別」……至今憶及,言猶在耳。我們希望孩子自小懂得一個中國偉大詩人的好,以提高他的審美辨識度。你的詩也是一顆顆幼芽,自小鑲嵌於他的腦海,經風沐雨地生長,待他成人,自會深深懂得。

每一次,我回小城蕪湖,當車過長江,總是瞻望,想起你,想起李白——「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人類心思敏感細膩,一直感懷於天地草木之悲,哀民生之多艱,長太息以掩涕。這條長江千年前即在,淘洗掉多少興亡,然而,你們的詩,依然簇新如昨,一代一代,無以窮盡,這便是文學的綿長與恆久。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趕去浣花溪公園,只為看看你的草堂。那公園真幽靜,大到不及邊,霧氣繚繞,寒氣迫人,冷得人將脖子縮了又縮。到處溪水潺潺,處處大樹繁蔭。隨便一棵樹,怕都有上百歲了。那年正是你誕辰1300周年。活了58年,寫下1500餘首詩的你,永不被時間打敗,你的人格以及詩歌精神與時代並行,一直在場。

你是40歲那年冬天定居於浣花溪畔的。開始,全家暫居於古寺,慢慢營建新家。你曾以詩代簡,向友人索要花木。在親友的資助下,翌年春天,草堂建成。當年的草堂,環境幽靜,景色宜人,讓你疲憊的身心得以休憩。你是相當喜歡這個家的:「錦裡煙塵外,江村八九家」,「眼前無俗物,多病也身輕」,「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在草堂居住了近四年,你寫下240餘首詩。《蜀相》《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畔獨步尋花》《絕句》等名篇,皆創作於此。這應是你一生中最快樂明媚的時光。

我專挑成都時段的詩給孩子啟蒙,那種對仗之美、明亮之美,猶如初春新雨,正好契合了一個幼童鮮活生命的律動。你的詩歌之美之豐富,我的孩子尚不能領略一二,他太年幼,我只是讓小人兒一遍遍誦讀,那種音韻之美,何嘗不是一種天然的滋養,一種明朗輝光的照耀。

我喜歡你,還有一層緣由,大約是你的赤誠胸懷。你一直推崇李白,寫過多首詩贈他。安史之亂後,李白是「世人皆欲殺」的「罪人」,唯有你「吾意獨憐才」。你常常夢見他:「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你一直擔憂他在流放途中遇險:「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你總是有許多感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我兩去宣州,沿著李白的遺蹤,遍訪皖南一帶,再回味他的詩,到底明白了些這個人的痛苦輾轉,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懷——「我喜歡你讚美你,並非需要你熱烈回應隔山唱和。」唯有仁愛之人,才能做到這樣的無私無求。你幾乎一生流離於貧困,卻依然懷有家國之愛、朋友之愛。

當導演麥可·伍德在成都公園隨機採訪一位老人,問為何喜歡你時。老人笑言,你的詩寫出了我們小人物的日常,寫出了窮人的心聲……你看,就是這麼的平凡普通。哀蒼生之苦的詩篇,數你寫得最多,也最深情。

在《閣夜》裡,你試圖理解我們處於時間中的位置,以及人類與宇宙萬物的關係——「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這正是你天生的孤兒心境,無所傍依,無所憑寄。

你寫時間的流逝,不輸《詩經》,比如《贈衛八處士》。這是你48歲那年寫下的,於幹戈亂離之後,親故死亡過半之後,兩鬢斑白之後,偶遇老友。「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二十年未曾相見,這是難以言說的悲哀,從昔日之別寫到明日之別。縱然內心悲喜交集,卻那麼輕輕一抹,抹去內心鬱積的波瀾,就著新韭吃著黃粱米,連飲十杯,也不醉。《詩經》裡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不過是春去冬來年頭歲尾的悲哀,是伸手留不住歲月的悵惘。而你的,卻是經年積攢於一處的悲哀。「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中年之後的沉鬱,如投石問井,一沉到底,一去不回了。

第一次去北京是仲夏,車過山東境內,我一直朝窗外張望,哪一處是巍巍太行,哪一處又是你筆下的「齊魯青未了」……「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是你教會我,不必俗世計較,胸中丘壑塊壘,以白雲去蕩滌。還是你,教會我,人的一生中,不必眼前苟且,一定要極目遠眺,於精神領域,追求鳥一般的志存高遠。這出世又入世的詩篇,真是我的一根根拐杖呢。

葉嘉瑩先生有言,我們一日日讀詩,李白、杜甫、陶潛……一個個來到眼前,就不會感到孤獨了。

這便是文學的支撐,何其幸矣。

正值初秋,清晨,推開臥室窗戶,一樹樹紫薇盡現眼前,九月的風輕輕吹拂,一顆心不禁亮堂起來。我不太會寫詩,但一樣可以深切感受到,古詩詞經年的浸潤可以豐富一個人的內心,它們一點一點地滋養著我,讓我感覺自己並非孤單的存在。

來源:《光明日報》2020年10月9日15版、光明文藝

圖片:網絡

原標題:《看完BBC的這部紀錄片,久久不能平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部四年BBC的紀錄片,看完之後,我知道他是中國製造的
    這部國產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於推出,由於疫情等原因,並未進行大規模宣傳,卻在豆瓣上悄然獲得9.3分的高分,雖然比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低了0.1分,卻給了網友一種超乎口味的生活體驗。「中國版的《海洋脈動》!
  • BBC拍了部杜甫的紀錄片,「甘道夫」念的英文詩,翻譯的是杜甫的哪一...
    這還不算完,BBC新推出的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也在他們那紅了。so,who is Dufu? 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7.6,作為中國觀眾,大家都對杜甫的生平有一定了解,不過紀錄片提供了另一種解讀視角,是陌生又新奇的。
  • 這部耗時四年的BBC式的紀錄片,看完才知道是國產的!
    這部在2020年1月24日上線的國產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因為疫情等各方面原因,沒有做大規模的宣傳,卻悄悄地在豆瓣上刷出了9.3的高分,雖然比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低了0.1分,卻給了廣大網友超越味覺的生命體驗。
  • 薦影| BBC:我們拍這部紀錄片,只要人們去反思,問一句為什麼!
    跨媒體計劃,參與協同製作工作,與全球同步播出一系列探討21世紀貧窮問題的系列紀錄片,《出路》是其中一部。當我將同學會閒聊中透出的焦慮與這部紀錄片結合起來拍完這部紀錄片後,導演陳為軍曾提到:就是這部紀錄片想要揭示的貧窮運作模式。時至今日,王振祥和萬超的故事依然在我們身邊上演。我也不知道,這樣的貧窮運作模式,哪一天能真正得以改變,但我希望,這一天能早一點到來。
  • 從這部BBC紀錄片,看杜甫的人與詩
    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為這部適時上映的紀錄片賦予了獨特的意義,我們得以趁機回顧這位在苦難中站立起來的「文化形象」,並以此觀照自己所處的時代與生活。01「誠懇而非獵奇」的拍攝手法4月6日,BBC推出一部關於我國「詩聖」杜甫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 這七個瞬間,生過寶寶的人都經歷過,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導讀:這七個瞬間,生過寶寶的人都經歷過,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七個瞬間,生過寶寶的人都經歷過,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部催淚的泰國電影《時光情書》看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在看《暹羅之戀》之前,對泰國電影沒什麼好感,原來泰國的小清新感傷電影拍得那麼好,這是一部標準的小清新電影,清新優美,給人以春天般的感覺,青春般的幻覺,初戀般的錯覺,只這些畫面,就值得人花費的時間。兩條主線支撐起這部電影,一條是男主tan與母親的親情牽絆,另一條是男主tan與女主june之間那一段懵懂愛的成長過程。簡單的講這個故事就是 泰式小清新+含蓄的愛情+生離死別,其實母子這份有矛盾衝突的親情在該片中被刻意弱化了。
  • 王一博分享新劇幕後,看到桌子上放了什麼,粉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王一博分享新劇幕後,看到桌子上放了什麼,粉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之前由小說《魔道祖師》小說耽改的電視劇《陳情令》,可以說是近期一部經典的火爆作品了。他不但開創了雙男主爆劇的先河,還捧紅了這部劇中的一眾演員,飾演男主之一的王一博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事業受到了很大的幫助。王一博因為《陳情令》爆火之後,現在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已經是新晉明星中的頂流男星了,他的熱度和話題度幾乎無人能比。
  • BBC這部能提升格局的紀錄片,幫孩子開眼看世界
    朋朋說好的紀錄片,可以帶著孩子跨越自身的環境,收穫新的審美和格局。「耳朵裡的博物館」也不斷的為大朋友、小朋友們發掘這樣的優質資源。今天推薦給你的是BBC的高分之作——《人類星球》,它題材和角度非常新穎,相信一定能夠讓孩子換一種眼光看生活、看世界!
  • 下月,破鏡重圓,重溫舊夢,愛情回味,意味深長,久久不能平靜
    下個月,破鏡重圓,雙子重溫夢想,愛的回味,意味深長,久久不能平靜。天秤座有些時候,天秤座雖然表現出了一種深沉的城府態度,但在愛情中也會回歸到原來的樣子,儘管大家都知道時間可以解決所有的情感問題,但對天秤座來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傷害,他們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忘記對方,反而會越久越深地加深感情。
  • 200部BBC紀錄片(中英字幕),免費領取!
    為什麼要看《BBC紀錄片》?
  • 美到令人心碎的一首宋詞,看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因此,蔣捷唯美的詞句背後,卻又飽含了他一生的際遇,看完讓人久久不能平靜。「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詞人第一幅「聽雨」的畫面,描繪的是少年時醉生夢死的人生經歷。「歌樓」、「紅燭」、「羅帳」等等綺豔意象,傳達出來的情感,是屬於紙醉金迷的歡樂情懷。這時候詞人聽雨,甚至是在歌樓上,可見其青春風華,「不識愁滋味」。
  • 「那晚我久久不能平靜,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了很久……」
    「那晚我久久不能平靜,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哭了很久……」 2020-12-13 0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耗時4萬小時 BBC拍攝360°恐龍紀錄片
    guides/bbc.co.uk  2013年,一位牧民在阿根廷丘布特省一個叫La Flecha農場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骨骼化石。creativereview.co.uk  於是BBC決定做一部紀錄片。  兩年過去了,這部耗費4萬小時製作而成的紀錄片終於開始上映播放。  近日,BBC又在YouTube上線了一段關於該生物的紀錄短片。生物學家David Attenborough作為片中解說,向世人揭示了這一世界上最大恐龍的骨結構等信息。  然而,當你真正觀看這一部紀錄片時,你可能沒辦法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Attenborough的科學解說上!
  • 這部BBC紀錄片顛覆你的認知
    寶寶就像一臺不帶說明書的最複雜、最精密、最神秘的儀器,而這部紀錄片,在一定程度來講,就是送給千千萬萬新手父母的「使用說明」和「傻瓜教程」。「看!你看那隻小狗,它在叫誒!」這部去年底才上線的紀錄片,已經有近2000萬次的專輯播放量,也就是說,至少有幾百萬的中國媽媽和爸爸,接受了更「科學」的早期育兒知識,或是希望成為「更好」的父母。
  • 書希望被人看,這部紀錄片也值得被你們看
    這句話是團媽最近在一部網生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裡面看到的。這部紀錄片去年一上線,便收穫了豆瓣9.5和B站9.9的高分評價。紀錄片還邀請了演員胡歌來配音,第一集的時候很多網友說是衝著胡歌來的,但看到後來,他們已經忘了是胡歌在配音,這大概就是這部紀錄片的魅力吧。
  • 悲劇的結局,英雄最終還是塵歸塵土歸土,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凱撒的角色比較給力,結局略感失望,有點看《水滸傳》最後四十回的趕腳。為每一位隕落的角鬥士而心碎。畫面極具衝擊力,是最為暴力,血腥和情色的劇集,讓人看的熱血沸騰!自由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片中飾演克拉蘇的十一大亮點啊!悲劇的結局,英雄最終還是塵歸塵土歸土,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自由、夢想而戰,看的人熱血沸騰啊!
  • JOJO:黃金之風裡有幾個梗,不少人復讀,看完動漫久久不能忘懷
    要判斷一部動漫作品是否優秀、是否經典,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方法,那就是這部作品看完之後是久久不能忘懷,還是看完了就忘了。每個季度日本推出的新番動畫不少,很多動畫也就是才播出的時候才有點話題度,看完之後就忘了,上個季度還很親熱的叫某部動漫的女主角「老婆」,下個季度就換人了,所以也有不少朋友吐槽,說動漫愛好者們每個季度都要換「老婆」嘛。
  • 《沉默的真相》: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江陽的一生太意難平
    《沉默的真相》已經大結局了,豆瓣開出了9.2的高分,這是今年國內最高分的國產影視劇,劇情牽動著人的心緒,看了之後,總會讓人深陷劇中,久久不能平靜。相信看完劇的觀眾們先是很羨慕裡面江陽、朱偉、老陳三人之間的兄弟之情;對卡恩集團所做的一切很是氣憤;對明皙保身的人表示無奈但也會逼著自己理解;對執著辦案、不畏危險的刑警表示欽佩……最讓人心痛的莫過於江陽的一生,活著都沒等到平反,在日夜的操勞、操心下,還身患絕症,最終還壓上自己的命來獲取社會的關注。江陽的一生太意難平了,他曾經也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陽光帥氣,積極樂觀,正義凜然。
  • 這7部紀錄片,全是9.7分BBC神作,一定要讓孩子看
    我以前也給孩子看過紀錄片,不過紀錄片就跟百科書一樣,每個年齡段去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而且往往看一遍也沒法體會到精髓。因此我覺得我應該把一些經典的紀錄片好好捋一捋,給兒子制定一個完整的觀影計劃。再說女兒現在3歲多了,也可以跟著看看,做好科學啟蒙!紀錄片很多很多,那該從何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