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啟動治滇到精準治滇 細數滇池治理歷程及轉變

2020-12-22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流域治理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作為國家重點治理「三河三湖」的難點,滇池治理一直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雲南都對滇池治理作了重要指示。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星海半島生態溼地察看滇池保護治理情況時,肯定了滇池治理的成效,並強調「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再接再厲,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2020年11月3日,昆明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北京組織了「流域治理滇池模式研討會」。滇池水環境治理技術總顧問、北京科淨源公司董事長葛敬先生帶領專家團隊,講述了滇池治理歷程,剖析了《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滇池六位一體的治理模式「一套班子、兩個考核、三個技術、四法治滇、雙五標準、六個轉變」,總結了滇池治理成果及經驗,以期在「十四五」期間繼續完善「滇池模式」樹立好「三河三湖」治理的示範作用,期待「滇池模式」在全國水環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會上,滇池水環境治理技術總顧問、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科淨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葛敬進行了《滇池治理經驗回顧與總結》匯報,本文根據他的發言整理。

滇池概況——資源豐富、魚肥水美的「高原明珠」

滇池屬於長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是雲貴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譽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母親湖」。滇池海拔1887.5米,平均水深5.3米,湖岸線長約163公裡,湖水面積309.5 平方千米,蓄水量15.6 億立方米。湖體北部有橫亙東西的海埂,把湖體分為內外兩部分,海埂以南稱外海,是滇池的主體部分,面積290平方千米;海埂以北稱草海,面積約10平方千米。

滇池西南岸是我國最大的露天磷礦產地,造成湖水總磷的本底值偏高,雖然滇池入湖河流多達35條,但其換水周期長達2年。滇池流域涉及昆明市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呈貢、晉寧六區及高新、經開、度假三個開發區,面積2920平方公裡。

滇池流域是雲南省人口高度密集、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流域內多年平均實有水資源量5.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209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0.6%,分別為太湖和巢湖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的54.6%和38.9%,湖水補給係數也遠小於太湖和巢湖,而換水周期遠高於太湖和巢湖。水體的總氮、總磷和葉綠素濃度呈現出:滇池>巢湖>太湖 的趨勢。

滇池自身的脆弱性與敏感性加大了滇池治理的難度。

滇池治理難:如何實現流域治理和經濟發展雙贏?

上世紀60年代滇池水質為Ⅱ類,70年代為Ⅲ類,80年代初期逐漸被汙染,90年代滇池水質迅速惡化為劣Ⅴ類,經過近30年的治理,水質得到逐步恢復。

難點一:水體置換周期長、水體淺、自淨能力差,加之蒸發量大,水資源極度缺乏,資源性和水質型缺水並存,導致滇池汙染容易治理難。

難點二:巨大社會發展壓力使得實現滇池治理與流域社會經濟發展雙贏的任務更加艱巨。

建國以來的滇池治理之路

根據滇池保護治理的實際情況,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建國後—1996年):啟動治滇

20世紀50、60年代,滇池水質良好。60年代後期,滇池北部森林遭大量砍伐。70年代,圍海造田運動興起。80年代,鄉鎮企業迅速發展,人口急劇增長,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生活汙水大量排入滇池,再加上工農業生產大量取水,工農業廢水也全部排入滇池,滇池水體受到嚴重汙染。90年代,滇池水質惡化為劣Ⅴ類,藍藻水華頻頻爆發,成為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1990年,昆明市滇池保護委員會成立,自此開啟了艱難的保護治理之路。

本階段的特點是:強調經濟發展,忽視汙染治理,啟動治滇工作。滇池入湖汙染物負荷主要為生活點源汙染及面源汙染。治理措施主要是建設城市排水管網和汙水處理廠,對草海局部底泥進行疏浚等。

2、第二階段(1996-2015年):大力治滇

「九五」期間,國家把滇池納入重點「三湖三河」治理體系,雲南省、昆明市開始重視滇池治理。「十五」期間,滇池治理重視點源、面源治理,整治入滇河道,進行城區排水管網改造,推進工業清潔生產,實施滇池底泥疏浚、藍藻清除、面山綠化、水生生態恢復等諸多工程。2002年4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正式成立。「十一五」期間,滇池治理實施了「環湖截汙、外流域引水及節水、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清淤」六大重點工程,建設了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松華壩水庫自動監測站等。2008年滇池流域開始實行「河(段)長責任制」。「十二五」期間,滇池治理延續「六大重點工程」,並側重「環湖截汙、入湖河道綜合整治」,注重控制內源汙染。

本階段的特點是:政府高度重視,多種措施並舉,大力推進治滇。滇池流域水汙染源主要包括陸域點源、農村和城市面源、內源汙染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是加快實施「六大重點工程」。

「六大工程」——牛欄江調水

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於2013年12月28日通水運行,德澤水庫至滇池輸水線路總長約115.72 km,年平均引水量約6億m³。

「六大工程」——環湖截汙系統建設

建設完成了環滇池96公裡截汙乾渠(幹管)閉合貫通;建成28座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增加到222萬立方米,出水水質優於一級A標;建成19座雨汙調蓄池,可收集儲存21.24萬立方米雨、汙混合水;形成5807公裡市政排水管網體系。

「六大工程」——入湖河道整治

創新實施「河(湖)長負責制」,按照「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汙、治汙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思路,對35條主要出入湖河道及84條支流開展綜合整治。

完成河道4100多個排汙口的截汙及雨汙分流改造;通過實施片區改造、河道截汙、道路改擴建等,在河道所在流域鋪設及改造截汙管網近1000 km,河道兩岸拆臨、拆違和拆遷各類建(構)築物180多萬m2,種植各類植物240餘萬株,綠化面積690萬m2,綠化河道470km。

「六大工程」——內源汙染控制

完成底泥疏浚26平方公裡,共計疏浚淤泥1186萬立方米,去除總氮約1.48萬噸、總磷約0.4萬噸;開展生物治理、水葫蘆採收、藍藻打撈等內源汙染治理工程,不斷削減滇池存量汙染。目前底泥清淤等內源汙染控制工作仍在繼續。

「六大工程」——生態修復與建設

完成荒山造林10萬畝、封山育林29萬畝;湖濱一級保護區33.3平方公裡範圍內全面實施「四退三還」(退田退塘退人退房、還湖還溼地還林)及生態溼地建設;退塘退田3000公頃、退房145.3萬平方米、退人2.5萬人、拆除防浪堤43.14公裡,增加滇池水域面積11.51平方公裡,建成湖濱生態溼地3600公頃。

「六大工程」——農業農村面源汙染治理

取締流域規模化畜禽養殖,完成1.8萬養殖戶的680萬頭(只)畜禽禁養,減少排放畜禽糞便44萬噸、尿液54萬噸;流域及補水區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1萬公頃,累計實施配方施肥11.6萬公頃,累計減少化肥施用7萬噸;建成885個村莊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建立農村垃圾「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置」的運轉機制。

3、第三階段(2015-目前):精準治滇

「十三五」期間,滇池保護治理改變了過去「重點抓工程建設」的思路,形成了「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的新思路,其實質是精準治滇。這套新思路是昆明市委懷著「全力解決滇池汙染問題」的初心,經過反覆思考和多方論證,並結合昆明實際情況而提出的,還提出了「量水發展,以水定城」的發展理念,徹底轉變生產生活方式。並強調「必須把滇池保護治理工作作為市委、市政府的首要任務和『一把手』工程,堅決打贏這場戰役」。

在新思路指導下,昆明市全力以赴實施「三年(2018年-2020年)攻堅行動」。2017年,滇池流域深化「河長制」,實行「四級河長五級治理」責任體系,推動「六個轉變」。在此基礎上,滇池治理實施了兩項創新性的「硬核」舉措:一是對入滇河道實行「雙目標責任制」,二是實施「河道生態補償制」。2018年滇池汙染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水質從2015年的劣V連升兩級達到IV類。

本階段的特點是:提高政治站位,創新治理思路,推進精準治滇。滇池流域的入湖汙染負荷主要來自於陸域點源、農村城市面源、內源汙染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是強化目標管理,重視制度作用,優化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加強精細化管理,推進科技攻關與成果應用,廣泛動員全民參與。

小結

自「九五」至「十三五」,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滇池保護治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綠色發展理念,從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切入,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創新舉措,形成了「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的新思路,全力以赴實施「三年(2018年-2020年)攻堅行動」,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滇池水質從2015年的劣V類連升兩級,提升為2018年以來的IV類,富營養化也從中度轉為輕度。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清末川滇邊區的聯防與聯治
    從「固川保藏」到「籌邊援藏」,再到川滇邊務大臣的設置,其間一直貫穿著省際聯防協力支持的治理思路。而川滇邊務大臣的設置,其名稱已明確顯示出突破省際畛域,從加強川滇邊區的聯防逐漸演化為通過川滇邊區的獨立建制,打通阻礙川藏、滇藏間交通交流梗阻,以達聚合川滇邊區之力支援治藏之目的。簡言之,其實就是川滇邊區由聯防逐漸升級為聯治,再以聯治推動聯防,從而有效支持「籌邊援藏」的實現。
  • 古滇·水雲城亮相昆明 滇池南岸新添文旅大盤
    15日,古滇·水雲城項目發布會在昆明舉行。該項目由藍光控股集團、新城控股集團、碧桂園集團等三家品牌房企合力打造,依託滇池、千年古滇文化等資源優勢,旨在滇池南岸打造一個「懂生活、創美好、享幸福」的文旅大盤,展現春城「宜居、樂活、康養」新面貌。
  • 2018徒步環滇|第四站(南滇池沙灘---蘆柴灣)
    進入夏季,昆明變得炎熱起來,天氣預報今天是晴天,氣溫28度,太陽當頭照的天氣對於徒步活動來說是一個考驗,卻未阻止我們環滇的腳步。今天是2018徒步環滇活動第四站,行程是從南滇池沙灘公園到蘆柴灣,近500位朋友參加活動,手機軟體記錄徒步距離18公裡剛出頭。
  • 滇池一湖清水還復來 昆明:你更宜居啦
    「十三五」期間,按照「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的思路,堅持「量水發展、以水定城」,認真謀劃滇池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各項工作,滇池保護治理全面提速、取得新突破,實現了「一湖清水還復來」。2015年8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程連元到昆明任職後的第一個調研就是滇池治理。在盤龍江入湖口,程連元特意灌了一瓶滇池水,並要求環保局檢測後把指標貼在瓶身上。他提出,要堅持「量水發展、以水定城」,堅定不移把滇池保護治理作為「一把手」工程、頭等大事和嚴肅的政治任務來抓,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一面鏡子、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試金石」來推動,並提出「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的工作思路。
  • 昆明旅遊重心大舉轉向滇池東岸,古滇名城要建升級版民族村
    一直以來,昆明市的旅遊重心都在靠近主城的滇池北岸,西山龍門、草海、海埂、民族村、大觀樓等,是滇池北岸的傳統景區,但2018年七彩雲南歡樂世界開業後,昆明的城市旅遊重心,開始逐漸向古滇名城和大漁度假區為核心的滇池東岸轉移。
  • 雲南滇池畔開營大型「古滇文化」主題樂園
    圖為滇池湖畔的「七彩雲南·歡樂世界」。中共昆明市晉寧區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昆明7月5日電(繆超)5日,雲南昆明滇池湖畔,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樂園「七彩雲南·歡樂世界」正式開園營業。該樂園匯集眾多頂尖遊樂設備,蘊含古滇文化及民族文化。
  • 滇池邊置業首選古滇名城 如詩般的生活從這裡開始
    雲南二字,已經化身人們對詩歌與遠方的嚮往,作為雲南旅遊文化中一顆閃耀的星,昆明滇池更以其悠久的歷史與秀麗山水吸引著各地遊客,無數人慕名來到這片土地,尋求身與心的歸宿。體驗過滇池詩畫般愜意生活的人,都不止希望在這裡短暫停留,更希望能在這裡有個家,被稱為滇池邊置業首選的七彩雲南古滇名城,成為了詩意生活的入口。
  • 2020年第十一屆放魚滇池生態保護行動」在昆明海埂公園啟動
    中新網雲南新聞11月21日電(丁豔)21日上午,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主辦,雲南滇池保護治理基金會、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聯合承辦的「2020年第十一屆放魚滇池生態保護行動」在昆明海埂公園啟動,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市民和遊客共同向滇池投放20萬尾鰱、鱅魚魚苗。
  • 呈貢區鬥南街道構建「三個合力」格局 補齊社會治理「短板」
    內澇,一直是制約城市發展的「短板」,也是考驗一個城市治理水平的關鍵因素,是群眾最為關心關注的社會問題。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街道毗鄰滇池,轄區內有小古城馬料河、鬥南清水溝、梅子水龍溝、江尾新溝4條入滇河道,每年雨季,都會面臨河水倒灌風險,極易形成內澇。
  • 紫曰薰衣草莊園:昆明滇池邊最大的薰衣草花田,每年徒步環滇必去
    每年參加徒步環滇活動,都會有機會參觀這個薰衣草莊園,規模很大的薰衣草連綿輕漾的紫色波濤依然如故,帶給我們美的震憾。目前這個莊園並不對外開放,它需要一個生養、成長的過程,作為一項特殊的福利,經過徒步環滇活動組織者的協調,我們才得以進入莊園參觀。一叢一叢的燻衣草整整齊齊地站立在花田裡,淡紫色的小花開放在花枝頂端,花兒不大、也不嬌豔。
  • 官渡:六甲街道海華社區揭牌 社區治理開啟新篇章
    揭牌後的海華社區將圍繞「海清河晏,廉韻生華」為主題,圍繞官渡區「一核多維,共建共享」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工作思路,以黨建為引領,多措並舉打造環滇黨建長廊,建設綠色社區惠民生,打造獨具特色的活力型城市社區,合奏社區治理新樂章。揭牌儀式上,伴隨著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參會人員肅然敬禮。
  • 丁仲禮在滇調研水汙染防治和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提出 因地制宜科學施...
    雲南網訊(記者 瞿姝寧)12月17日至1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率調研組在我省調研水汙染防治和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等工作。  在玉溪市江川區,調研組一行實地察看了白龍潭村汙水就地高效低成本達標處理示範、綠狐尾藻生物質資源化利用技術示範、星雲湖保護治理等情況,了解當地納汙河道水質提升、水生態恢復、農業農村面源汙染綜合治理等工作。  治湖先治河,淨化入湖水源、提升入湖水質是近年來星雲湖治理的重點任務。
  •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我美麗的家鄉
    最美雲南,醉美古滇!錯過的一路風景,別可惜,剩下的機會要把握喲!我帶上你,你帶上心愛的TA,和著彩雲之南甜美的弦律,我們一起相約古滇名城吧!「古滇名城"也許大家不知道,可提起七下西洋的鄭和也許大家都熟知。不錯「古滇名城"就在鄭和的故裡,我的家鄉——晉寧。
  • 全球首個滇文化主題樂園——七彩雲南·歡樂世界開園迎客
    7月5日上午9時,七彩雲南·歡樂世界主題樂園及其配套的古滇皇冠假日酒店、歡樂世界麥當勞餐廳開業盛典在雲南昆明市晉寧區環湖南路,美麗的滇池畔舉行。這是七彩雲南·古滇名城繼古滇精品溼地公園、古滇藝海大碼頭、遊客服務中心、櫻花谷、愛心廣場、古滇溫泉山莊和滇池國際養生養老度假區活力小鎮後,又一亮相的重要子項目。
  • 2016徒步環滇|大結局(富善村--大青山--西山--海埂公園)
    200餘位夥伴參加活動,包乘三輛公交車到達富善村,從那裡出發,從大青山山腳走過,到達西山後山,經貓貓箐村子到達西山龍門公園,經千步崖下山到達滇池邊,過湖濱路到達海埂公園,結束為期七周的2016徒步環滇活動。今天的活動區域在滇池西岸北段,這一段山勢挺拔、蔚為壯觀,著名的昆明西山就屹立在滇池湖畔。
  •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PK古滇未來城
    一說到昆明,小編就想到滇池,昆明湖居,從滇池開始,眾所周知,在滇池東南岸,分布著不少高品質的旅居養老大盤,其中就有兩個「古字號」的地產項目——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和古滇未來城,該兩個項目距離相當近,可以說是鄰居的關係,所以在區位和配套方面都有比較大的相似性。如果你想來滇池邊買房養老,但不知該如何選擇,那不妨來看下這篇文章,你心中就會有答案啦!
  • 《滇銅天下》正式出版 首次系統梳理滇銅文化脈絡
    、講述滇銅歷史、追溯銅運古道的著作《滇銅天下》正式出版發行。該書以大文化視角,審視千年滇銅歷史,將許多湮沒在歷史潮流中的珍貴文化碎片拼湊起來,還原一個多姿多彩的滇銅世界。  《滇銅天下》由雲南出版集團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為陳波和洪天福共同編著。全書共分為十章,前五章以通史的構架敘述滇政的發展歷史,對清代滇銅全盛時期著墨較多;後五章則從器物、技藝、人物、遺址、文獻等方面入手,勾勒出滇銅文化的精彩片段。
  • 老照片:滇系唐繼堯執政末期,大理古城五華樓
    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漢王朝發巴蜀兵數萬人擊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降漢,西漢王朝在「滇王」統治區設置了益州郡。大理路: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並大理上下二萬戶府為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城,領有一縣、二府、五州。1276年改府為路,雲南正式成為行省級區劃的名稱。
  • 2020,這場理想家園·古滇家宴3rd,為萬物開啟家園的新篇章
    在6月6日當天的全媒體矩陣直播中活動獲得了1580萬+的播放量530萬+人次觀看以及微博直播在線2億5千萬+的閱讀數無數顆心一起見證著家園盛開接下來就讓我們重溫一下當日的精彩吧!像江河入海一般,他們手持一比一定製的古滇青銅器皿,將象徵著生命源泉的滇池之水注入"萬物家園",澆灌這片淨土。我們尋求這樣一種家園,生命萬物都被尊重,命運共同體們彼此守護,張開雙臂,和諧擁抱。
  • 徒步環滇走上蒜,總會遇見螺螄殼土牆房,那是老昆明的一段歷史
    昆明是滇池邊的城市、滇池是昆明的母親湖,昆明與滇池,唇齒相依,圍繞它們之間的故事,很多很多。每年一次的徒步環滇活動,我們都在用腳步丈量、描繪滇池湖岸曲折蜿蜒的線條,也遇見了很多昆明發展歷史、民居文化的記錄,具有較強保暖性能的螺螄殼土牆房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