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在新的政策框架中提高「通脹忍耐度」。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

2020-12-24 市商網

天風宏觀團隊負責人宋雪濤博士:短期上漲過快之後震蕩,中長期邏輯通順;① 8月以來,美國疫情新增人數短期見頂回落,對美元指數和實際利率、名義利率的壓制減弱;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落空削弱了流動性預期,因此黃金短期勝率出現回落,觸發了止盈拋售。高位調整之後,短期擁擠度有所下降,期貨非商業淨多頭持倉佔比回落到了60%-70%分位附近,進入震蕩;② 中長期來看,通脹預期還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後平均水平,且美聯儲承諾在未來數年維持低利率,並在新的政策框架中提高「通脹忍耐度」。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處於低速增長和結構失衡的常態,積極財政會成為主要的政策手段,短期內不會見到財政擴張的拐點。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持續擴張將維持較長時間,甚至可能超過上一次危機後,對於黃金來說中長期邏輯依然通順( 雪濤宏觀筆記)

*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央行年會探討貨幣政策框架調整
    一、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框架面臨挑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開場講話中首先回顧了美國貨幣政策框架的演變。40年前,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高通脹。在美聯儲原主席沃爾克和格林斯潘的持續努力下,20世紀90年代的通脹水平和通脹預期得以穩定在2%左右,為經濟穩定的「大緩和時期」奠定了基礎。
  • 美聯儲貨幣政策新框架效果待觀察
    近期,美聯儲高官密集發聲,向投資者重申將在未來幾年內保持超級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副主席克拉裡達9月23日表示,美國經濟疲軟導致通脹率低於2%,就算美國經濟從衰退中復甦,也需要允許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略高於2%,以實現長期通脹預期保持在2%的目標。
  • 美聯儲政策框架調整背後:映射出美國經濟60年來的五大變化
    換而言之,在AIT政策框架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通脹對於美聯儲的硬約束被大幅削弱,而按照每5年對政策框架進行評估和調整的既定機制,最起碼未來5年內,美聯儲會更側重就業改善與經濟增長。從中短期而言,美聯儲政策框架的調整是對美國經濟運行情況變化的應對,因為在本次調整之前,美聯儲的政策框架是於2012年確立的,而2012年至今美國通脹水平始終低於2%,期間美聯儲曾一度努力爭取過利率政策重返正常狀態,但新冠疫情爆發不僅直接令美聯儲重返「零下限」政策狀態,還令其將資產負債表工具的施策空間擴充至「無上限」狀態,即便如此,美聯儲還是覺得很難實現通脹目標,所以從2019年開始,美聯儲就著手對政策框架進行評估
  • 中銀研究:疫情衝擊下全球貨幣政策應對與前景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2020年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各國央行緊急降息,加大資產購買計劃,重啟並創新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諸多政策工具,推行歷史罕見的超寬鬆貨幣政策。
  • 疫情下半場兩大核心趨勢:全球再通脹、中國資產價值重估
    核心觀點  全球再循環中的經濟和市場邏輯可概括為五句話:疫情進入下半場,國內還是老味道,全球已入再循環,市場存在預期差,周期資產有機會。  全球再通脹和中國資產價值重估是全球再循環中的兩大趨勢。
  • 伍超明:通脹短期負增長,長期回歸常態|金融危機|央行|實體經濟|...
    一方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字經濟相關產品和服務自身價格持續下跌;另一方面數字經濟與傳統行業結合,不僅可以增強供需雙方的匹配度,還可以簡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持續提升,如根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最新數據,2019年全球47個主要國家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較去年提高1.2個百分點至41.5%。
  • 專家熱議: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本屆論壇主題是「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教授主持了論壇開幕式。張教授首先簡要闡述了本次論壇的背景。他指出,2020年人類經歷了罕見的大疫災,由於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仍處於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之中。得益於大規模的紓困和刺激政策,加上疫苗研發出現了積極進展,主要經濟體的衰退已有所減緩,經濟開始恢復,但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 BMO環球資管:預計美聯儲年中調整通脹政策框架
    來源:新浪財經在本文中,蒙特婁銀行環球資管(BMO Global Asset Management)美國固定收益團隊的投資專家們分析了哪些因素導致通脹一直低於目標水平,未來通貨膨脹會否繼續保持現狀,並得出結論通脹在結構上仍將保持低位和粘性,且預計美聯儲將在年中宣布對其通脹政策框架的調整,但調整幅度不會大到讓通脹升至以前的水平
  • 中銀研究:後疫情時期新興經濟體經濟金融風險與防範
    後疫情時期,為防範經濟衰退、「雙赤字」惡化、金融市場動蕩以及債務危機等風險,新興經濟體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同時應以更大力度積極推進自身經濟金融的結構性改革。一、疫情對新興經濟體經濟金融影響巨大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呈現傳播趨勢,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 長期低通脹低利率對經濟有什麼傷害,美聯儲能否提高通脹率?
    我們完全明白,我們必須贏得信譽,"他在9月16日的FOMC會議後對記者說。 美聯儲的廉潔聲譽好到不行,並不是唯一讓通脹率保持在不理想的低位的原因。疫情通過抑制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將美聯儲關注的通脹衡量指標--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的同比變化--在8月份僅有1.4%。與此同時,由於冠狀病毒救助計劃已經過期,經濟復甦步履維艱。
  • 結構性通脹會演變成全面性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八)
    同時全球金融危機過後國際原油和金屬等大宗商品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見圖13),是國內PPI上行的主要助推力。本輪通脹與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釋放大量的流動性,包括我國推出的「四萬億」刺激政策有關,共同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剩,進而帶來物價的全面上漲。如我國M2增速由2008年末的17.8%大幅上漲至2009年11月份的29.7%,並且持續高於名義GDP增速(見圖14)。
  • 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
    (財經天下)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王恩博)隨著美聯儲正式將平均通脹目標引入貨幣策略,美國貨幣政策框架迎來一次重大調整。更新通脹率長期目標表述後,美聯儲在就業方面將淡化對低失業率可能導致過度通脹的擔憂;在物價方面將在通脹率持續低於2%時採取適當貨幣政策,容忍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超過2%,以實現平均通脹率2%的長期目標。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指出,在新框架下,美聯儲打破了長期以來對通脹率的上限控制,試圖最大程度改善勞動力市場與就業水平。
  • 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王校長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等多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各國都在努力探尋復甦之路,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去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但部分國家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恢復面臨重重壓力。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保護主義上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復甦前景,刺激性經濟政策的效果與風險等值得高度關注。
  • 美聯儲「二把手」:基於失業率的經濟模型失效已久 新框架將提供更...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當地時間8月31日,美聯儲「二把手」、副主席克拉裡達(Richard Clarida)在美國著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舉辦的線上活動中指出,基於失業率的經濟模型失效已久,新框架將提供更大靈活性。
  •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特殊時期貨幣政策退出時機基本...
    本輪特殊時期的貨幣政策調控退出時機已基本成熟,這主要是經濟基本面決定的。對明年全球通脹壓力不必過度擔心,即使明年全球範圍內物價出現一定上漲壓力,也是溫和的,高通脹時代遠未到來。  明年上半年降準可能性小  中國證券報: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出現拐點引發市場關注,後期會如何演繹?
  • 基金大佬Paul Tudor Jones:我們即將面臨一個超級通脹的時代,如何...
    傳奇對衝基金經理Paul Tudor Jones提醒投資者應為接下來的「超級通脹時代」做好準備。Paul Tudor Jones指出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後的全球經濟低迷,各國央行都在「印錢」為債務擴張提供資金,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都在急劇擴張。
  • 馮煦明:通脹還是通縮?疫情後央行貨幣政策怎麼辦?
    但是,即便在最資深的宏觀經濟研究者和管理者中,也存在對CPI的爭論——面對同樣的宏觀經濟形勢和通貨膨脹數據,常常是有人擔心通脹,有人擔心通縮。去年底到現在,就一直是這種情況。一方面,有人高喊「拿掉豬,全是通縮」,貨幣政策不能被一頭豬困住,呼籲央行降息降準;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CPI不低了,要警惕通脹風險,不可放水。
  • 一切通脹仍是貨幣現象——致美國終將到來的通脹
    美國通脹的宏觀視角衛生事件在爆發以來,全球範圍內的大封鎖導致了二戰之後最深度的經濟衰退。為了對抗經濟下行和通貨緊縮的壓力,各國紛紛採取了極致的貨幣政策和大規模的財政政策。資本市場也從3月份的低點迅速反彈,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觸底回升的通脹預期使得各類資產都有較好表現。
  • 央行:貨幣政策以控制通脹為主 兼顧轉型發展和金融改革
    全球金融危機對傳統貨幣經濟學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帶來了新的挑戰,這極大推動了理論界和決策者的深刻反思。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國貨幣政策實踐和寶貴經驗,同時全面梳理了危機以來國外宏觀經濟理論的新進展、貨幣政策框架的新方向、貨幣政策操作的新模式和貨幣政策調控策略的新變化。事實證明,中國金融宏觀調控所積累的寶貴經驗,與本輪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的反思是一致的,有必要加以總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