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2月13日訊 (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鄒復新)初中老師到小學任教,讓學生提前適應初中教學,利於6年級學生「小升初」銜接;小學生可鄰近的優質學校蹭課,享受優質教育活動。今日,武漢市江岸區7所公辦初中、11所公辦小學和江岸區輔讀學校組成的C學區管委會成立。這標誌著江岸區中小學全部施行學區制,學區制改革也邁入「深水區」。
三大學區覆蓋所有中小學
今日成立管委會的C學區由七一中學、解放中學、育才中學、武漢市第八十一中學、堤角中學(七一堤角校區)、武漢市林祥謙學校(初中部)、武漢市京漢學校(初中部)等7所公辦初中和惠濟路小學、花橋小學、解放小學、漢鐵小學、新建小學、新村小學、長春街小學、二七小學、堤角小學、武漢市京漢學校(小學部)、丹水池小學等11所公辦小學和江岸區輔讀學校組成。
學區總校長由江岸區教育局調研員潘峰擔任,中學牽頭校長由七一中學校長惠新義擔任,小學分為C1學區和C2學區,牽頭校長分別是新村小學校長黃惠玲、長春街小學校長楊紅。學區內各成員校的法人、校名、行政隸屬關係不變,原則上保持人、財、物相對獨立。
此前,江岸區組建的A學區由5所初中和13所小學組成,B學區由6所初中和16所小學組成。到今天,A、B、C三大學區覆蓋江岸區所有中小學。
初中老師到小學任教
「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3D模型怎麼製作最好?」近日,在育才二小創客空間教室裡,翁揚宇老師微笑著提問。「我知道!」一個小男生高高地舉起手。他走上講臺,熟練地操作起電腦,很快一個立體的模型就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大家面前。「真棒!」得到老師讚揚,小傢伙興奮地晃著頭,回到夥伴中。這個正在進行體驗式學習的學生來自解放小學。一旁聽課的,還有解放小學的老師們。
解放小學校長汪國奐介紹,今後,對於學生來說可以享受到的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設施共享,以及教師資源的共享。特別是薄弱學校的學生能夠共享設施較好的學校的資源,能聽到「好學校」優秀教師的授課。新村小學校長黃惠玲透露,每年9月,對口初中81中都會委派語、數、英等主要學科老師到新村小學6年級任教,同時參與班級管理和6年級教研活動。一學年任教結束後,這些老師會回到原初中,擔任新初一的老師。「此舉方便了6年級學生提前適應初中教學,有利於學生『小升初』銜接。」
「今後,學區聯合教研、教師交流等將成為常態。學區內高質量的教案、課件等通過信息平臺實現共享。」七一中學校長惠新義說,學區內每所學校都承擔了1—3個項目任務,包括學區內中小學銜接、質量監控、教學研究、學校特色等,讓這些項目覆蓋全學區,確保學區內學生、教師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江岸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後,C學區將進一步加大多校劃片的改革,適時嘗試增加公辦優質初中學區內的多校劃片。
》》》連結小資料
江岸區A學區包括A1學區、A2學區,其中A1學區由武漢六初、臺北路學校(初中部)、武漢市第三十中等3所初中和育才小學、青少宮小學、光華路小學、模範路小學、澳門路小學、臺北路學校(小學部)等6所小學組成。A2學區由培英中學(六中培英校區)、六中位育中學等2所初中和育才漢口小學、三眼橋小學、蔡家田小學、塔子湖小學、餘華嶺小學、育才越秀小學、育才行知小學等7所小學組成。
江岸區B學區包括B1學區、B2學區,其中B1學區由武漢市實驗初中(二中實驗校區)、武漢二初(勝利街校區)、武漢市第二十一中(警予中學)和瀋陽路小學、一元路小學、黃陂路小學、銘新街小學、呂錫三小學、鄱陽街小學、四唯路小學、武漢市實驗小學等組成。B2學區由武漢二初(岱家山校區)、漢鐵初中、武漢市第十三中學、諶家磯中學和育才二小、育才實驗小學、育才怡康小學、育才家園小學、育才可立小學、育才同安小學、岱山小學、諶家磯小學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