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教育改革攻堅,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充分用好改革這一「關鍵一招」,濰坊市教育局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教育改革創新十大案例評選活動。為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帶動作用,現將十大案例分期發布,供學習參考。
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濰城區教體局
推進「一校長多學校」學區制改革
推動實現教育共享共治
一、項目開展情況
(一)項目實施背景
1.現實需要
伴隨全域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二孩政策帶來的入學高峰,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成為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目標,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成為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的民生實事。然而,擇校熱、上學難、上學貴等問題成為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亟待以改革為突破口,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優質均衡發展。
2.發展需要
濰城區將教育重點項目全部納入民生實事,科學規劃、高點定位,以建設百年工程為目標,聚焦學校建設項目攻堅戰,與中建投開展戰略合作,累計融資28億元,新建、改擴建22處學校項目,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優質教育。新建成:濰州麓臺學校、湖景小學、濰城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西關中心小學、利昌學校、智群學校、南三裡小學。計劃建:望留中心學校、濰陽學校、德文學校、東夏莊小學、浮煙山小學、於河中心小學、濰城經濟開發區豪德小學、三中分校、彩虹小學、玉清學校、玄武學校、臥龍小學。堅持名校引領,把新建學校快速打造成品牌學校,需要持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3.實踐基礎2002年:探索城鄉教育共同體,2012年:實施教育集團化發展,2020年:推進「一校長多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二)項目實施路徑
1.強化頂層設計
(1)制定實施意見落實《關於積極推進「一校長多校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濰教字〔2018〕13 號)等文件要求,2020年3月,制定《推進「一校長多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2)成立八大學區
堅持「穩步推進、協同發展、靈活多元」原則,創新辦學體制改革、探索管理運行機制、健全內部治理結構,統籌黨建引領、教育資源、課程建設、教學研究、文化建設、教師資源、招生培養七大要素,劃分八大學區。
(3)制定發展規劃各學區統籌考慮教育資源、課程建設、教學研究、文化建設、教師資源、招生培養,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強化頂層設計,確保改革行穩致遠。
2.強化項目引領
八大學區牽頭開展新為教育、新樣態學校、未來教育、創新教育、教學評一體、優質高效個性化教學法、深度學習「八大類」實驗項目,以項目推動教學科研、師資培訓、雙改行動、品牌打造等,全面提升學區內各成員校的辦學水平。
3.強化黨建引領設置學區黨委或黨總支,建立健全學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工作運行機制,學區內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等,黨組織必須全程參與,切實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
(1)深化「三紅工程」
濰坊外國語學校學區「先導先行,共建共融,爭先爭優,聯督聯評」十六字黨建工作法、《五個100紅色校本課程》被新華網、半月談報導。
(2)打造黨建宣傳陣地
實驗小學學區:紅色長廊,永安路小學學區:學習新思想主題活動,濰坊三中學區:革命故事專欄,濰州麓臺學區:紅色教育陣地。
累計搭建紅色教育基地、紅色長廊、革命故事專欄系列陣地36處,全力打造中小學鑄魂育人示範校,打造「一學區一品牌」黨建亮點。
(3)組織系列黨建比賽
學區內結合實際,組織形式多樣的黨建比賽,展示新時代黨員幹部的靚麗風採。
利昌學區開展「樹師德、鑄師魂、做先鋒」人人演講。
麓臺學區開展「守初心、擔使命」主題演講和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4)黨建工作碩果纍纍
先後被評為:濰坊市政治關愛之家、濰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示範點、濰坊市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範點、濰坊市理論大眾化示範點。
4.強化資源共享(1)建立學區內校長交流培養機制
2020年,學區內校長、校級班子、中層任職交流70餘人,極大調動工作積極性。
(2)深化校長職級制改革
下發《關於深化和完善學區內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實現學區內校長隊伍抱團發展,蓄勢賦能學校自主管理、創新發展。
(3)建立學區內新教師補充機制
採用事業單位招考、聘任制管理、名優教師引進等方式,招考新教師331人,其中雙一流和碩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69人,秋季開學已經全部安排到教學一線。
(4)建立學區內教師「區管校聘」機制按需設崗、分層聘任、合同管理、績效激勵,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盤活了人力資源。
(5)學區內文化資源共享
麓臺學區楹聯文化學區內共建共享、濰坊三中學區延時服務、永安路小學學區延時服務。
(6)學區內課程資源共享
濰坊外國語學區根基課程資源共享、麓臺學區新六藝課程資源共享。
(7)學區內聯合舉辦「四大節」活動
濰坊五中學區「科技創新節」、利昌學區「體育節」、實驗小學學區「藝術節」、外國語學校學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
二、取得成效
(一)創新辦學體制改革
通過名校帶分校、強校帶弱校、大校帶小校「1+N」模式,由總校長管理多個學校,讓先進學校文化、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得以有效擴展,實現教育家辦學,提高區域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二)探索管理運行機制
深化「管辦評」分離改革,堅持總校長負責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整合人、財、物資源,推動學區內學校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共同提升,改革成果作為校長職級晉升、業績考核的主要內容。
(三)創新內部治理機制
學區內製定統一章程、發展規劃,探索多學校理事會、家委會運行機制,制定配套管理、獎勵考核制度,推動實現學區一體化辦學的政策框架、制度體系、運行機制,確保各項工作實現:步調一致、共同推進,決策統一,制度共享;觀念統一,文化共享,管理統一,師資共享;科研統一,智力共享,考核統一,激勵共享。
(四)創新評價機制改革
制定《星級學校管理辦法》,實行「星級評價,構建「學區自主、捆綁評價、共建共融、創新發展」新樣態。在2019年度全省滿意度電話訪問中,濰城區義務教育群眾滿意度位列全省137個縣市區第三名,全市第二名,城區第一名。
三、存在的問題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問題
1.經費投入方面
加大改革支持力度,在經費投入、學校建設、教學設施配備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程度投入不及時、不充足問題。
2.績效激勵方面
以績效考核和績效工資改革為抓手力度不足,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優績優酬,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競爭性用人機制仍需加強。
(二)下步打算
1.加大經費支持。
切實加大對「一校長多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支持力度,充分尊重學區建設需要,實現學區內、學區間教學資源的均衡配置。
2.擴大對外宣傳。
對管理體制改革建設中的典型做法、先進經驗,進行廣泛推介宣傳,在全區內營造了解、支持學區制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
【來源:海報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