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人帶倆寶,忙不過來的時候孩子跟我吃過酸辣粉吃過方便麵,也吃過冰激凌喝過可樂,我是不是不合格啊?」一位讀者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
是啊,獨自帶孩子沒有任何人幫忙的媽媽,消耗的體力,承受的精神壓力,都不是你能想像的。
獨自帶娃的母親,字典裡哪裡有「容易」兩個字
我的鄰居園園是就是一位全職媽媽,她選擇全職的原因非常簡單,媽媽有哥哥的孩子需要照顧,婆婆因為是園園生的女孩,言語之間儘是推脫。
園園是一個明白人,正好老公也非常支持,於是二話不說,辭職自己照顧孩子。
園園說:「自己生的孩子,必須得負責到底呀。兩個人之間,總有一個人是需要有所犧牲的。」
因為老公的工資比園園高,於是園園就順理成章地在家帶孩子。
園園的孩子早產,比一般的孩子更難帶。體質弱,需要照顧得非常仔細。
6個月前,女兒幾乎完全需要大人抱著,才能睡得安穩。
於是,無數個日日夜夜,園園就這樣坐著抱著孩子到天亮。
再大一些,因為孩子容易過敏,所以孩子的輔食也需要做得特別精細。園園不僅需要做孩子的輔食,也要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有時候為了吃點稍微好的,園園就狠狠心把孩子放在圍欄裡讓她自己哭,但是大多數時間,園園都只是簡單扒拉幾口,或者點個外賣將就一下。
我們眼見著園園累得瘦到脫了形,而她卻只是淡淡地說:挺好的,終於不用整天喊著減肥了。
我不相信單單只有園園,每天碎片的睡眠,24小時隨時待命,仿佛機器一般連軸轉,或許對大部分親力親為的媽媽們來說,這是常態吧。
甚至很多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媽媽們,其實也很不容易:因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很多的不容易堆積成了光鮮亮麗。
別拿著你的「不容易」,道德綁架孩子
我一朋友說:「突然覺得對孩子好不公平,他們沒有辦法選擇父母,沒有辦法選擇要不要來到人世,卻要無端承擔來自父母的壓力。」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義烏13歲的三胞胎女孩,在某一天凌晨,突然留下一張字條,集體失蹤了。
女孩們留下的字條上寫著下面這些話:
請幫我們退學吧,爸爸媽媽……你們不要為我們擔心了,千萬不要來找我們哦!我們會好的,照顧好自己。不是我們三個不想上學,是我們花了你們太多的錢……你們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我們不想讓你們辛苦了……不要傷心,弄壞了自己的身體,要好好照顧自己……再見……
有人說,這張紙條上,透露著女孩對父母和家庭的溫情和體恤,而我卻看到了,字裡行間充滿著拖累父母的深深愧疚感。
還好,只是虛驚一場,十多個小時後,三個孩子順利找回。
得知真相後,我不禁唏噓不已。多懂事的三個女兒啊,本來還在享受全家寵愛的年紀,卻已經開始懂得生活的艱辛了。
在對女孩父親的採訪中,字裡行間裡透出的意思,都是經濟壓力挺大的。
他說這麼多年來,他很不容易;孩子出生時,家裡經濟挺困難的;全家靠他賺錢補貼家用養活一家子。
他說孩子們人小鬼大,所以想著要為父母減輕壓力。
可我卻無端地覺得,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長期的耳濡目染,這一家的孩子們的壓力也不小吧,就連屏幕前的我,都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路是你自己選的,別用哭窮來激勵孩子
很多人的小時候,特別是那些家境一般,或者不是特別好的家庭裡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體驗,父母往往都喜歡用「哭窮」的方式試圖激勵孩子,動不動就向孩子倒苦水:
「都是為了讓你能夠安心學習,爸爸才早起貪黑出去賺錢!」「爸爸媽媽多辛苦啊,所以你一定要好好讀書。」「我多賺點錢,這樣就能給你買新衣服了!」仿佛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甚至疲憊得累到脾氣上來的時候,忍不住就對孩子發了脾氣,更過分的時候,還會給孩子一頓揍。
我們就這樣被逼著、被推著,為了不辜負父母的含辛茹苦,埋頭苦讀,試圖變得更優秀,更聽話,這樣才能不負了父母。
長大了以後,我才發現,那是一段非常不好的回憶,仿佛欠了父母的債似的,我們為了報恩必須比其他人更優秀。
父母常常調侃,生了一個來討債的,因為需要好吃好喝地供著。
也有人說,世界上最大的債主是父母,最大的負債人是孩子。
但是卻我覺得,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相造就的關係,那是一種自發的愉快的體驗:優秀的父母成就了更好的子女,而通過養育孩子讓父母實現了不斷的自我超越,豐富了人生閱歷,那是一種互相成就,而是不是欠債與還錢的關係。
父母和孩子,誰也不是誰的債主,不是嗎?
所以,在打算全職帶孩子前,建議你想清楚這兩個問題
1、是你自己決定要全職,不是孩子要你全職
談及工作與育兒之間的關係,《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提到:問題不是媽媽要不要工作,而是要與寶寶保持親密關係。
所以,在做出這個決定以後,請把「都是為了更好地孩子,我才迫不得己要在家全職」這句話收回去。
因為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在於高品質的親子時間,而並不是只有全職在家陪伴,才可以培養出更好更有安全感的孩子。
雖然不乏真正負責任的好媽媽,但是又有多少人美其名曰在家帶娃,卻24小時與手機相伴,真的只是「陪娃」,只是保證孩子安全地活著,連最基本的交流都沒有?
又有多少人人在曹營心在漢,只恨孩子捆綁了自己,無時無刻不嚮往著外面的世界。
其實除了全職,你還有很多可能:比如託付給老人,或者選擇其他比較靠譜的人。
但是既然選擇了全職,那不是你為孩子做出的犧牲,而是你權衡利弊,選擇了一種更合適的生活方式。
孩子是你們自己要生的,全職這條路也是你自己選的,你怎麼能怪孩子拖累了你呢?
2、育兒從來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孩子的爸爸也有責任
如今「喪偶式育兒」已經成了媽媽們互相調侃、吐槽爸爸的熱門詞彙。
但是吐槽歸吐槽,你要搞清楚,養孩子這些事,從來都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孩子的爸爸也是有責任的。
為什麼,只能媽媽全職,而不能是爸爸們全職呢?
又為什麼不能一起打配合,媽媽負責白天,爸爸負責晚上呢?
或者平時媽媽負責帶孩子,周末爸爸負責帶孩子呢?
有人說,爸爸不會帶孩子,可是又有誰是天生就會帶孩子的呢?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不是嗎?
誰帶孩子,誰賺錢,這只是一個家庭的分工不同而已,從來沒有理所應當。
寫在最後
是你選擇的生活,而不是孩子幫你選的。
請別說為了孩子!
如果覺得生活不易,可以怪自己,怪不給力的另一半,但是別把自己的苦,讓無辜的孩子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