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之間矛盾,是我一直不敢細想,自我欺騙逃避現實的問題,但如果我想掙脫這種關係給我帶來的影響,就必須正視它,將一直捂住的傷口下的腐肉割掉,這樣傷口才能痊癒。
一、生育and養育的綁架:
例如,
父母:「你是我辛辛苦苦生下來的,養大你,你以為容易嗎?」
父母:「因為要養大你,我天天在外面辛辛苦苦工作是為了誰?你怎麼這麼沒有良心」
潛臺詞: 「我辛苦賺錢,為你付出那麼多,這些是你欠我的,你必須聽我的話,要好好報答我,不然你就是白眼狼,對不起我。」
父母:「你知不知道賺錢很辛苦,我們家窮哪有這個錢」
潛臺詞:「我們家賺錢那麼難,又窮,你就不要有其他方面的欲望,給你口飯吃,餓不死就行啦,別想著我給你買這買那,想買自己賺錢,別指望我出錢給你報班旅遊,想都別想,咱家沒這個條件,能維持最低成本的生存就可以啦,其他的簡直痴心妄想。你生在這個貧窮家庭就是你 的命,別想責怪我。」
目的:用愧疚來控制孩子,通過不斷強調自己在生育和養育過程的成本,讓孩子始終感覺到對父母的愧疚,從而抑制自己的需求,最後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二、精神上的綁架
父母:「你工作工資多少啊?」
我:「四千左右」
父母:「怎麼才四千?你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給你那麼多錢讀個本科,還不如隔壁大專賺的多,真是浪費錢,讀那麼多書,你看看你誰誰家的孩子,你看看你自己,怎麼這麼沒用...」
我:...
父母:「怎麼不說話,每次跟你說話都不理我,你覺得你自己牛逼啦....&34;
潛臺詞:就你這點工資,怎麼出人頭地?還以為你工作了能有指望,能在別人面前炫耀一下,就你現在這鬼樣子,真給我丟臉。供你讀書這麼辛苦,啥時候能有回報?
後果:通過言語的謾罵,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由原來的成績到後來的工作,在不斷的否定孩子成就,以「不打不罵難成才」的教育觀念,教育孩子。殊不知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造成人格的缺陷,童年的陰影,要麼形成討好型人格,要麼厭世情緒嚴重。
我想說,在這個世界上的某些父母的惡意是孩子一輩子遇到的其他人之中接受最多,影響最大的,以種種藉口。女孩子聽到一些侮辱之詞也就只有作為母親角色能說出來,似乎懷揣著巨大的惡意。
深受父母影響童年的孩子不在少數,但他們總認為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就像「父母都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孩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家庭並不是所有孩子的避風港,割掉的腐肉即使痊癒也難以避免留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