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幸災樂禍時,請保持自己的理智

2020-08-27 磨礪劍

怎樣看待幸災樂禍的心理?

知乎上一名浙江大學的心理學碩士的回答,獲得的點讚數最多,他說:

看到別人遭難時,人常見有兩種反應:同情心或者高興(幸災樂禍)。有些人反應以同情為主,有些人以幸災樂禍為主。

當看到別人遭難時卻幸災樂禍,必然有一種心理需要的滿足,這種心理需要便是自戀的需要(即自己是好的,優秀的,幸運的,被特殊眷顧的)。畢竟與遭難者相比,沒有遭難的人暫時處於優越的地位。

當然,光有這種滿足還不夠,還得加上這個人缺乏同情心,才會表現為幸災樂禍。有同情心的人在別人遭難時也會有高興的感覺(特別是當對方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是),但他能體諒到對方的痛苦,也不忍心,因為表現出幸災樂禍會加重對方的傷害,所以一般不會直接表現那種滿足感。

因此,幸災樂禍=自戀滿足+同情心缺失

要我說,在這些幸災樂禍的背後,是一群放棄使用腦袋、不去思考、只知道跟風的人。

01

這次新冠狀病毒打亂常規的計劃,推遲上班,延遲上學,久居家中已經讓很多人產生了焦慮情緒。正當這時,黨中央號召「停課不停學」,教育界也紛紛思考在災難面前,我們應該用什麼來教育孩子?怎樣把災難當成教材?怎樣讓教師和學生乃至全社會對生命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公民責任等內容進行反思和學習?

這個時候,也就是在中國疫情得到控制,美國成為重災區的這個時候,不和諧的事情發生了,網上曝出瀋陽的一家粥店掛了個橫幅——「熱烈慶祝美國疫情,祝小日本疫帆風順長長久久」。

剛看到這則新聞,心頭一緊,不禁打了個寒顫。雖然被立即叫停了,但是這背後折射出來的問題,不得不令人反思。

病毒是我們人類的共同敵人,不管是誰,也不管是哪個國家遭到病毒的侵襲,都是一種不幸。在病毒面前,人類是無辜的。哪怕這個人罪大惡極,但是惡人自有法律來制裁,而不是不經審判,就讓病毒去懲罰;更何況,得了新冠狀肺炎的人都是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不是什麼罪人,這種洩憤的強加之罪,總歸是不好的。

中國雖抓住了前兩個月的黃金時段,但還是犧牲了好幾千人民的性命,才贏得了如今的穩定局面。在這關鍵時刻,大家都在一心想著怎麼戰勝病毒,關注著每日的疫情變化,而突然冒出這麼一粒「老鼠屎」,來擾亂大家的視聽,確實是糟心的缺德作風。

雖說我們不能像馬雲一樣具有前瞻的遠見,在疫情剛有變化之時,就預知了接下來人民將面臨的危機,一邊著手成立臨時小組,隨後成立採購小組,在全球範圍內採購各種各樣的醫療物資,緊急運往武漢,另一邊拿出1億元資助科研小組,以便解決未來危機之憂。

但最起碼的,我們可以做到不喜不悲,保持理智。不因網上的言論而失去自己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不同流合汙,不幸災樂禍,保持為人最基本的素養和底線。

02

馬雲在接受白巖松採訪時,被問及從國外運物資到國內的過程中,有什麼難忘的事情,馬雲回答的事情中,其一就是:

很多留學生、海外華人為中國大陸提供物資,貨沒有辦法運回來,我們想辦法怎麼運回來。另一種是從國外籌措物資,感受最深的是:1、日本在幾天內馬上籌措了12萬套防護服,那時口罩在世界各地搶購,但是防護服是最難搞到,日本把幾乎所有的庫存、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

此外,在他意識到疫情有可能蔓延至全球範圍內之時,想到的就是要向全世界提前做好準備,但是在提出向歐洲人民捐贈口罩的時候,他們善良地回絕了,說:「你們先照顧好自己。」

事實上,在我們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時,不僅僅是美國、日本,還有很多國家和企業,都有伸出了他們的援助之手。日本在捐贈物資上的那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更是廣為傳頌,成為中日友誼的見證。

疫情地域轉移之後,對曾經那些熱心支援過我們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冷嘲熱諷,是不是顯得我們的狹隘和忘恩負義。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網友提及的一個小故事:農村兩戶人家(A和B)相處的不是很好,有一天A戶人家的麥田著火了,B看到了,就站在那裡幸災樂禍,不施以援手。可是當A戶人家的麥田快燒盡的時候,起了一陣風,B戶人家的麥田隨即也燒了起來,可是火勢太大,當B準備挽救之時,已經來不及了,最後只能落得傷心收場。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全球只要還有一個地方沒有戰勝冠狀病毒的侵害,我們就一天也不能鬆懈,更不能因少數人的罪過,而把敵意轉移到那多數人身上。

正如馬雲說的,任何國家都有1%左右的腦子撞壞的混蛋,但是如果我們大家都關注了1%,而忘掉了99%善良的人群,這卻是人類的悲劇和悲哀。

03

大家還記得去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的事件嗎?

火災發生後,法國人民紛紛湧向街頭,時刻關心著這見證歷史的象徵性建築物的情況,看到聖母院在熊熊的烈火中,慢慢地被一點點吞噬,人們臉上露出來的都是一副副嚴肅傷痛的神色,有的還相擁在一起痛哭,多數人都跪在地上為文明的隕落唱起了哀歌,那份發自內心的哭嚎和痛心,全融入到了哭腔的歌聲中。

當時,國內人民日報也在實時報導其火勢情況。

凌晨兩點六分,發博:突發,。

兩點四十一分發文:塔尖已經倒塌。

兩點五十二分:火勢仍未得到控制。

上午九點零二分:玫瑰花窗也沒了。

但是,在法國人民為巴黎聖母院的燒毀痛心、頌詩祈福之時,我們看到了留言區有少數的網友卻在拼命地展現自己的興奮心情:

「昨天半夜看到這個新聞第一時間就本能地想到咱們的圓明園。心裡想的是,被他國一筆帶過的國人的痛,此刻對方也多少感受到一點了吧。」


「雖然我知道不應該,我應該注意素質,但是我忍不住,哈哈哈哈哈哈」


「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一百多年了,總要還的。」

雖然發言的人少,但是點讚的人卻不少。我真不敢想像,在這些幸災樂禍的留言背後,會是一群怎樣的人?

很多人說:「當全世界都在為聖母院塔尖的倒塌哀嘆時,請別忘記,百年前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掠一空後,彼時中國的獨自痛心。」我覺得這個邏輯是說不通的,因為為巴黎聖母院的燒毀而痛心,並不代表就忘記了一百多年前是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

針對巴黎聖母院燒毀一事,武漢大學副教授周玄毅說:

那些覺得圓明園燒了無所謂的人;跟現在那些覺得既然圓明園燒了,所以巴黎聖母院燒了也沒所謂的人,其實是同一群人。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說過:

「藝術,是人類社會不斷升華的結晶。」

人們曾因擁有見證燦爛輝煌歷史的文明古蹟,而發出「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的幸福心聲,誰又曾想過未來一天古蹟被毀的情景呢?

當年圓明園被毀真的只有中國獨自痛心嗎?我看不然。

這些建築是人們多麼引以為豪的藝術品,是人類智慧的最好見證,其中濃縮了古人的精神、智慧和寄託,耗費了幾代人的長期勞動。可以說,它們是世世代代的結晶,不只是為誰,或為某個國家而建,它們是屬於各國人民的。

這些文化遺產的消失或毀滅,不僅是文明史上的一次大災難,更是人類歷史中的巨大損失。

文明古蹟存在於現今社會,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實體化的價值形式,還融合了藝術、科技、文化、歷史等多方面的價值,無形的價值更是可貴。

過去的歷史是要銘記的,但是並不代表我們要建立起他人傷痛上的恨。

因為不分青紅皂白髮洩敵對情緒,並不能彰顯愛國主義的偉大,反倒顯得低劣,是很不理智的一種行為作風。

面對一些事情,我們允許一些人痛心,一些人無感,但是請不要隨便鼓掌「叫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不要因為那1%的混蛋,而失去最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

相關焦點

  • 人為什麼會幸災樂禍: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心理學
    為什麼會幸災樂禍?史密斯在這本書中認為,幸災樂禍這個看起來有悖常理的情感,對人來說是有適應意義的。人們多通過社會比較,來確定自己的優勢,和在社會中的地位,他認為幸災樂禍就來源於社會性比較。一些研究表明猴子和狗也會和自己的同類攀比,所以說樂於比較似乎是天性使然。心理學家羅伊· 鮑邁斯特(Roy F.
  • 不喜歡感情用事的星座,凡事保持理智,才能使自己更加地清醒
    ,不要過多的感情用事,這樣才能讓自己保持清醒,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在十二個星座中,這幾個星座,往往有著理智的心裡,從不會感情用事。水瓶座其實是個特別聰明的星座,而且他們有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時刻能夠讓自己保持冷靜。
  • 如何讓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持理智?
    那現在窘境的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持理智?一、探尋本質在說如何讓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持理智的方法前,我們需要做一個「本質二問」,去加深我們與理智這個特性的連結程度,理智是什麼?為什麼會不理智?1.何為理智?
  • 幸災樂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兒童和猩猩也會幸災樂禍|社會心理學
    比如省裡領導來你單位視察工作,隨機抽取人員進行考察,一個同事被抽中,你是心靜如水,還是和其他同事一樣歡呼雀躍,幸虧不是自己?如果你的心理是以上的後者,那麼就是典型的幸災樂禍心理。幸災樂禍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出自於《左傳·僖公十四年》:「背施無親,幸災不仁。」
  • 做人,別去打聽別人的私事,也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對別人說!
    打聽別人的私事,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別人的私事,是別人的家務事。總會有些『長舌婦』們,喜歡在街頭巷尾,拿別人家的事做談資,逞口舌之能。家家都有難念的經,想想自己家的難事,還有心情去說別人嗎?農村人常說的一句話,自己碗裡的稀飯都吹不涼,還有心思盯著別人的碗嗎?喜歡拿別人家說事的人,大都是愛慕虛榮小肚雞腸之人。別人家有好事會嫉妒,別人家有壞事,更是幸災樂禍。最終目的,就是顯擺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強。說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愛打聽別人的私事,就是為了說是非。這些人心裡,有陰暗齷齪的一面。
  • 面對誤解,要保持理智
    4天後,老人在隔壁村張老漢家的牛欄裡看到一頭小牛,很像自己走失的那頭。於是他找到了張老漢,說:「兄弟,我的牛走失了,原來是跟了你的牛。」張老漢一聽,怎麼回事?牛欄裡的4頭牛分明是自己的,怎麼會有一頭是別人的呢?張老漢和老人走到牛欄,指著牛問:「你說哪頭牛是你的?」老人指著那頭小牛犢說:「這頭是我的。」張老漢一聽就火了,他罵道:「放你的狗屁,你白活了。」老人又說到:「那頭牛就是我的。」
  • 在感情中,永遠保持「清醒理智」的星座,從不會被熱愛衝昏頭腦!
    而有些人他們無論面對任何事情都會保持冷靜理智的頭腦,在感情中同樣如此,他們心志堅定從不會被熱愛衝昏頭腦,無論發生什麼他們都能夠憑藉清醒理智,很少做出衝動出格的事情,更不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那些永遠保持清醒理智的星座們。
  • 幸災樂禍是孩子的本性嗎?
    當父母能以共情的方式來回應孩子時,這本身就能減輕孩子的痛苦,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時,他會更有力量探索外在世界。而 沒有得到自戀滿足的孩子,沒有從最初的父母身上感受到愛和價值,因此,也沒有辦法對其他人和事物具備相應的同理心。對自己對鴿子的所作所為只覺得有趣的孩子,感受不到鴿子所遭受的痛苦。
  • 「貧困碩士畢業生跳江父母崩潰大哭」:在愛情裡,需要保持理智!
    因為我們在失去理智的時候,很容易控制不了情緒,做出錯誤的事情,那麼這段感情註定了很難長久下去,甚至還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在愛情裡,保持理智真的很重要。保持理智,你才能看清對方是否真的愛你;保持理智,你才能不失去自我;保持理智,你才能不傷害對方。
  • Schadenfreude:英語中的「幸災樂禍」
    但是,偶爾也會看到「幸災樂禍」這種心態的表現。 中文的「幸災樂禍」指的是,看到別人遭遇不幸,自己意識到,相比之下自己處於優勢地位,因此感到高興。 英語中在表達類似的概念時,經常會用到一個外來詞Schadenfreude。
  • 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面
    在心理學如此多群體流派的背景下,理察·史密斯的《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面》就出現了。《暗黑心理學:幸災樂禍與人性的陰暗面》於2015年1月1日出版,由穆華夏翻譯,中國工信與人民郵電共同出版。書的封面採用了極簡的風格,附加上一紅一黃的表情圖,就可以看出本書的主題與我們的情緒息息相關。
  • 【治庸·鐵軍】保持理智!別讓「有理」變「無理」!
    【治庸·鐵軍】保持理智!別讓「有理」變「無理」!行駛至一路口時,李某某打算將車靠邊停下。因未打轉向燈,險些與後邊行駛的四輪電瓶車發生追尾。後車司機湯某下車與李某某爭吵,並動手毆打李某某,致李某某受傷。案發後,民警立即趕到現場,將二人帶回派出所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湯某被晉寧公安依法行政拘留。
  • 自尊心弱者更愛幸災樂禍 能增強自我認同感
    核心提示:大家通常理解幸災樂禍是比喻人或某物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同情心之缺乏,甚至冷酷自私的態度。心理研究指出,其實這種心理可以讓人自我感覺良好,增強自我認同、自我肯定。   當同事因犯了錯誤而不能加薪時,你是打心裡為他遺憾或難過還是暗中竊喜?
  • 如何在分裂時代保持理智
    為什麼所有人似乎都拒絕傾聽與自己相左的觀點?在How to Stay Sane in an Age of Division(《如何在一個分裂的時代保持理智》)中,Shafak認為,如果你不能講述自己的經歷,就不會願意去聽別人的故事。那些感到自己被排除在社會主流之外、不被重視的人們,也不會去試圖理解那些與他們衝突的想法。
  • 俄羅斯世界盃誕生的流行詞:Schadenfreude幸災樂禍
    而在本屆世界盃上,隨著巴西隊在四分之一決賽的出局,又一個德語來源的英語單詞紅了(或者說其實就是一個英語眾也通曉的德語單詞),這就是Schadenfreude——這是把代表「損害、受損」意的schaden與代表「快樂、開心」的freude組合在了一起,在漢語裡有很好的對應詞,那就是幸災樂禍,因為別人的受損而快樂開心。  其實這個詞,早在德國隊小組墊底出局時,就已經紅了一次了。
  • 如何讓自己變得理智
    1、慎言:想理智就用說話開始做起,說話要少說,會說,多聽別人怎麼說,和陌生人談話更是如此3、吃虧:做人要抱著吃虧的態度,吃虧是福,不要想著貪小便宜,也不要小肚雞腸,總感覺別人對自己有成見,這樣會讓自己變得更成熟理智一點,從請教中學到很多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
  • 《女巫的麵包》|時代的女性真性情,去學會保持理智的善良
    所以,我們在保持善良之心時,理智付出善良,防止善良變惡或是被利用。善良的本身出發點是沒錯的,但人是視覺感官動物,在看到引起同情的事時,總會用情緒本能帶動行為而去做出善舉。這個過程最先是沒用大腦判斷的,心理學上稱為「本能論」。
  • 高考情緒崩潰,撕掉別人的答題卡,自己更喪失了理智
    撕掉人的答題卡,崩潰的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喪失的卻是我們的理智和做人的底線,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第一,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很多的小孩子對自己的理解不夠,給自己定的目標過高,考試之前對自己的信心滿滿。這本來是好事,可是一旦在考試中題目難度超過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就陷入了急躁的情緒中來。加之眼看著考試接近尾聲了,情緒的波動會更加的大,一下子就到了情緒崩潰的邊緣。繼而作出不理智的行為。
  • 心理學:幸災樂禍的人幸福感更高?淺談人性的暗黑面
    還記得在2009年的時候,被稱為21世紀最偉大的高爾夫選手的老虎伍茲,有一天開著自己的凱迪拉克一股腦地裝上了路邊的消防栓和一棵樹,爆發了婚外情的醜聞,這個新聞一下子讓伍茲淪為大家口中的笑柄,甚至有推特帳號專門來傳播他的笑話。這就是典型的「幸災樂禍」心理。幸災樂禍是一種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愉悅感。
  • 人不怕成功,重要的是在成功的時候,保持理智和清醒
    其實創業難,守業更難,在成功之後還能保持冷靜和清醒,才是最難能可貴的了。人在紅塵中,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嗔痴,亦會有或多或少的欲望。人一旦有了欲望,就有了軟肋和弱點,如果被有心人稍加利用,就會不知不覺跌入別人挖好的陷阱裡。到這個時候,別人就有了你的把柄,會以此作為要挾,從你這裡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