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家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2020-12-19 仿佛心評

【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

家庭是經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系所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人都從屬於一個家庭,並在家庭的文化和情感的薰陶中學習與成長。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家庭生命周期在縮短,家庭原有結構日趨衰解。日本電影《小偷家族》講述的便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男女老少組建起的一個新型家庭的故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有年邁的老奶奶,有劣跡斑斑的中年人,有從事風化行業的年輕女子,有輟學無依的小孩子,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公民,是日本人稱作的「無緣之人」(血緣、地緣、社緣)。

為什麼原本沒有任何親情聯繫的6個人能夠成為一家人,並且顯得如此的溫馨、和諧?!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經寫過一本書,叫《為何家會傷人》,書中詮解了家庭問題的深層根源以及建設健康家庭心理的重要性。可見,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滋養人生、收穫幸福的場所,有些家庭確實給我們造成了終生的陰影。

家庭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愛的家園,有愛則家全,無愛則家破。愛包含家人彼此間的尊重、善意、信任、陪伴與幫助。如果沒有了這些因素的支持,家庭的結構與功能將大打折扣。

愛的荒蕪,拒絕原生家庭

心理學上將人一出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稱為原生家庭,而把我們成人之後所建立的新家庭或離開原生家庭之後自然形成的家庭稱為再生家庭。

通常對我們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原生家庭。《小偷家族》中的家庭,從每個家庭成員的角度看,它屬於再生家庭。從其維繫的時長看,它還是典型的臨時性家庭。

從影片的講述,我們可以體悟每個置身再生家庭的成員背後的心理動力。

①信代與紀亞,親子關係的疏遠與割裂。

信代幫由裡剪髮後,點起火來,把由裡以前的小服飾燒了。她緊緊地抱著由裡說:「他們打你,並不是因為林林(由裡)不乖。他們說是喜歡你才打你,那是騙你的。要是喜歡你的話,……」信代哽咽著,搖晃著由裡的身體,大臉貼著小臉,她聲音略帶抽搐,眼淚止不住地滑落:「要是喜歡你的話,就會……就會……抱著你。」

畫面非常溫暖感人,紅紅的火焰映照著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女」的臉龐,信代用滿滿的關愛將由裡的整個身心柔軟地包裹起來。由裡雖然不完全明白信代的意思,但她能夠感覺到旺盛的暖意帶給她的安全與舒適。

信代近乎自言自語的描述中顯然夾雜著深深的個人生存記憶——她陰暗童年的傷痛又一次被觸碰。

由裡恰似信代的內在小孩,她從由裡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恐懼、不安、無助的影子,看到了童年時光留給她的一生的隱痛。

當與自己命運相近的由裡出現時,她立刻生起同情悲憫之心,那個夜晚,由裡已經被送到自家門口了,但是信代仍然堅持把她留了下來。她不希望自己的悲劇再在由裡的生命裡發生。

信代被抓之後,她問警方人員:「林林自己說要回家的嗎?……孩子是不會說那種話的!」

警方人員說:「孩子都是需要母親的。」

信代說:「這是孩子母親自己那麼想吧。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警方接著說她誘拐孩子的理由,她說:「可能是因為我憎恨我的母親吧。」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出信代原生家庭中她與母親的糟糕關係。母女間的情感罅隙、關係疏遠、彼此憎怨應該由來已久,並成為信代心裡始終揮之不去的陰影。

紀亞是奶奶前夫的外孫女,她們也沒有血緣關係。紀亞自小離家出走,是奶奶收留了她。影片沒有交代紀亞離家的具體原因,但從奶奶與其的言語對話中,我們似乎也能感受到,紀亞與父母的關係是不盡如人意的。

紀亞在與警方溝通時她很驚訝,她以為父母知道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而警方明確告訴她,她的父母並不知道。這其實從側面反應出紀亞父母對她的漠不關心——這麼長的時間,奶奶每月出現在他們家,但是他們居然都沒有發覺離家多年的女兒就是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的。

至少在紀亞父母的眼裡,他們已經忘記這個女兒的存在。長久的親子分離,親情便愈發的淺薄。

②由裡:夫妻關係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原生家庭中的夫妻關係是最重要的關係。武志紅認為,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由裡的原生家庭中父母爭吵不休,家暴不斷,緊張撕裂的夫妻關係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教育與成長。

一方面,一個永無安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會被迫恐慌、畏縮、膽怯,孩子對父母的爭吵非常害怕,不知所措。這對於塑造孩子個性與人格極為不利。後來我們也看到由裡在再生家庭裡,言行充滿畏懼,不敢勇敢表達,性格比較柔弱。

另一方面,孩子會誤以為是自己的不好、不乖、不該,造成了家庭的戰爭。這會形成自責、自卑、自閉、自抑的性格傾向和自我拒絕的心理陰影。自我拒絕加劇的話,必然發展為拒絕家庭、厭離家庭,最後一旦有機會逃離便不願意再回到原生家庭。

電視中播出尋找失蹤兒童的信息時,信代和柴田治有點慌亂,他們不知道如何是好。於是問由裡是否願意留在此家,由裡明確表示願意,她不要再回到原來的家庭。

從信代、由裡、紀亞的坎坷經歷,我們可以發現因為失去父母及家人的關愛,孩子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情與安全,感受不到親情的呵護與陪伴,他們被愛、被尊重、被認可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於是他們越來越游離於家庭的邊緣,越來越拒絕家庭及家庭成員。他們希望在另一方天地尋找到新的歸宿、心的撫慰。

正是因為具有這樣的心理動力,「小偷家族」誕生了。奶奶、柴田治、信代、由裡、紀亞、祥太組成的再生家庭彌合了大家愛的缺失,他們平等相待,互愛互助,構建起一個超越彼此原生家庭的「愛心堡壘」。

愛的回歸,投身再生家庭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

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小偷家族」無疑給予了各個成員愛的呵護和陪伴,歡樂和笑一直在這個家庭瀰漫。

愛是用心陪伴。

雖然柴田治沒有多少文化,卻是兩個小孩的忠實的陪伴者和歡樂的源頭。

祥太一人躲在廢舊汽車裡玩,柴田治找到他後陪他一起聊天,祥太說起「小黑魚」的故事,柴田治便開始捉弄他、追逐他,倆人興奮地遊戲打鬧,歡愉的笑聲在空曠的停車場上空久久迴蕩。

冬日深夜,柴田治叫祥太看雪景,然後他們一起堆起雪人,沒有顧忌,無畏嚴寒,只有彼此陪伴的溫暖蕩漾在飄忽的雪簾中。

由裡的到來,增加了家庭的話題。大家對由裡非常關心與愛護。信代為由裡剪髮,奶奶、信代陪著由裡去購買夏衣。

祥太和由裡經常在一起玩耍,他們成為形影不離的朋友或兄妹。柴田治抽空給孩子們表演魔術,一家人其樂融融。

在這些家庭生活的細節裡,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家人間用心陪伴的幸福。

愛是關心呵護。

由裡剛到新家經常尿床,信代和奶奶都沒有責備她,而幫助她克服。信代換下床單,奶奶教給她防止尿床的辦法,並讓她靠自己睡。大家對由裡充滿了善意。

可能是祥太對於認同由裡這樣一個妹妹心存芥蒂,所以當柴田治提出叫由裡「妹妹」時,他稍有不快。他一個人出去了。此時,由裡坐在家門口靜靜地等著哥哥回來。

紀亞與柴田治在家時,紀亞關心地詢問他們的房事如何解決的,柴田治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我們的關係靠的是心,而不是靠的性。

家人間和睦相處,互相關心,坦誠溝通,營造出溫馨感人的家庭情境。

愛是扶持幫助

柴田治因為腳傷修養在家,信代忙裡忙外,悉心照料他。

奶奶主動為新來的由裡縫製衣服。

信代被抓後主動攬下了全部的責任,避免了柴田治的受罰。

祥太帶由裡來到超市,本來打算自己進去偷些東西的。他讓妹妹在外面等著,誰知妹妹也進了超市,並且偷了一包食品。情急之下,祥太為了掩護妹妹脫身,順手拿起一包水果奪門而逃,結果摔傷,並最終導致家族被暴露。

雖然他們的行為是可惡的,但是祥太的動機與勇氣是值得讚嘆的。對才認識不足一年的小女孩,祥太就能夠做到拼命捨身相助,真的令人動容。縱然是真的一家人,能夠如此做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這樣一個再生家庭,沒有華麗的教導,沒有特殊的背景,沒有淵博的學識,沒有充裕的財富,沒有寬敞的空間,但是大家卻互敬互愛,守望相助,共同依附,撐起一個和諧溫暖、幸福喜悅的大家庭。這一切靠的是愛——真誠無私的愛。

愛的流動,家庭並非指固定的、共同的居所

從原生家庭到再生家庭,我們看到了愛的力量,看到愛發揮的巨大作用。「有愛才有家。」

即使家庭人丁興旺、富麗堂皇,沒有愛也不是真正意義的家;即使家境貧寒、人員分離,只要有愛存在,家就永遠不會解體。

①關係的無法解除。

柴田治、祥太去探望信代時,她告訴了祥太當初被他們遇到時的一些細節信息(時間、地址、車牌等),憑此信息祥太可以找到自己的親身父母。信代身在獄中仍牽掛著祥太,她選擇告訴祥太身世信息。雖心有不舍,但為的是孩子將來的美好生活。

身已分,情未斷。再生家庭的實體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家人間的牽掛、惦念始終未減,關係亦無法解除。無論什麼樣的情境之下,信代都將祥太、由裡視為了自己的孩子。她所有的心思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

②角色的無法替代。

柴田治與祥太之間情感牽絆,也使得他們不放心彼此的生活。祥太來到柴田治的新住處,一起吃麵,一起談笑。祥太還陪柴田治住了一晚,這一晚,他們似乎又找到以往家的味道。

次日,柴田治送祥太坐車。祥太上車之後,柴田治仍瘋狂地追著車奔跑,不停地呼喊祥太的名字,不停地揮手,他多麼希望孩子能回到自己的身邊。

祥太在車裡,默默轉過頭來,看著柴田治越來越遠的身影,他頭偎窗戶,然後輕輕道出一句「爸爸」。

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離別場景,格外打動人心。在他們彼此的心目中,柴田治就是祥太的父親,祥太就是柴田治的兒子。家庭居所沒有了,但父子的角色誰也無法替代。

③情感的無法磨滅。

莎士比亞說,無言的純樸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豐富的。

信代被抓,祥太上學,由裡回家,這一切發生之後的某天,紀亞又來到了他們一家人原來的住處,她推開那扇久違的房門,朝裡面仔細打量著。也許她永遠無法忘卻關於再生家庭的記憶,無法忘卻關愛她的奶奶,陪伴和幫助她的柴田治、信代,給她帶來歡笑的祥太、由裡。我想,家人們的愛將是紀亞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

由裡孤獨在自家的走廊裡面玩耍,她口中念念不忘的還是紀亞教給她的兒歌短語。她的心裡同樣忘不了一家人的那些歡快幸福的時光。她玩累了,站上小凳,趴在欄杆上,呆呆遠眺著遠方,她多麼期盼信代或祥太等——真正的家人出現啊!

我絕對相信,再生家庭的一家人一定會再次相聚的,因為雖然固定的、共同的家庭處所消失了,但他們的關係、角色、內心的情感都沒有消失,而這些才是家庭的內核和紐帶。

《小偷家族》瞄準了社會最底層公民的生存狀態,深刻解析現代社會家庭變異與重構的潛在動力。影片通過細微溫情的描摹,溫馨氛圍的營造,柔美人性的展現,引發觀眾對家庭觀的檢視和對家庭倫理的反思,家庭的意義不在於形式、結構、功能和物質,而在於愛的歸宿。

相關焦點

  • 上海內環一套房換電影票,這部《小偷家族》到底說了什麼?
    (本文含輕微劇透,請酌情翻閱)是枝裕和電影《小偷家族》到底有多火?先有詹姆斯珍藏版23號球衣換電影票,現在更有人開玩笑說上海內環一套房換一張《小偷家族》電影票,原來比買房更難的是買票。最熱門的就是電影《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此片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那麼這部《小偷家族》到底說了什麼?電影的成功包括劇情的設定、演員的選擇和導演的掌鏡能力。與北美奧斯卡獎項評選不同,這部《小偷家族》不涉及種族歧視,也不是反傳統藝術片,而是把鏡頭對準了日本社會最底層的環節。
  • 《小偷家族》:「偷」來的到底是什麼?
    《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18年導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整體氣氛壓抑,卻時不時展露出人性的溫暖。抑揚之間無縫切換。某一天,治和祥太在偷東西回來的路上撿回了一個小女孩由裡,信代本打算第二天就把她送回家,卻發現由裡原生家庭的不幸而有了惻隱之心,就這樣這個家族裡就加入了一個新的成員。然而她的加入讓整個家庭分崩離析,每個人隱藏在心中的秘密也逐漸明朗。
  •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深度解讀】  2018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在坎城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之後在中國公映時也收到了很好的口碑。筆者對是枝裕和的印象,幾乎完全來自於《海街日記》。鎌倉四姐妹的故事,確實讓人感覺很溫暖,敘事方式也自成一格。
  • 《小偷家族》"虛偽"的家庭關係,真實的家人親情
    《小偷家族》"虛偽"的家庭關係,真實的家人親情 時間:2018.05.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獠牙牙 分享到:
  • 傳統家庭結構瓦解下的個體化困境——觀電影《小偷家族》有感
    電影《小偷家族》海報《小偷家族影片中的日本家庭並不典型,幾名家庭成員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除了在風俗店工作的亞紀之外,其他幾個成員均有偷竊的惡習。這樣一個含混不清的家庭關係究竟靠什麼維繫?幾個主人公自己也沒想明白這個問題。唯一的解釋就是「各取所需」。他們自發組成一個形式上的家庭,是因為他們需要靠家庭這種形式來完成各自的家庭角色,並以此作為對血緣家庭意義上的親情缺位的補償。
  • 《小偷家族》曝預告 溫暖人心又懸念十足
    由是枝裕和執導,中川雅也、安藤櫻、松岡茉優、城檜吏、佐佐木美結、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全國上映。今日,該片發布「家族秘密」版預告,在這個家庭中,成員之間互相關懷十分溫暖,但一切並不像看起來這麼簡單,他們似乎守著一個重大的秘密,整支預告讓人感動的同時懸念十足,引發遐想。自該片在坎城拿下金棕櫚大獎後,觀眾便期盼能在內地銀幕上一睹影片風採,近日該片定檔的消息猶如一枚重磅炸彈,迅速在觀眾中引發了巨大反響。
  • 《小偷家族》好看嗎 電影溫暖人心又懸念十足
    ­  由是枝裕和執導,中川雅也、安藤櫻、松岡茉優、城檜吏、佐佐木美結、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全國上映。今日,該片發布「家族秘密」版預告,在這個家庭中,成員之間互相關懷十分溫暖,但一切並不像看起來這麼簡單,他們似乎守著一個重大的秘密,整支預告讓人感動的同時懸念十足,引發遐想。
  •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生活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而電影《小偷家族》則是是枝裕和比較另類的作品,《小偷家族》在延續他以往風格的基礎上,關注到了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展現了貧瘠物質生活裡,愛之於人的精神滋養,也讓人思考人性的複雜與純粹。《小偷家族》的寫作靈感來源於是枝裕和看到的一則新聞報導:一個以盜竊為生的家庭,盜竊物品裡竟然有漁具,就是因為他們最喜歡的活動便是釣魚。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偷家族說是家族,其實就是一家人。雖然是小偷,他們也只是從便利店偷些食品、生活必需品,偷的最貴的東西是一對釣魚杆——爸爸想和兒子一起去釣魚。為了勉強維持這樣的生活,柴田家不僅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還扮演著各自的家庭角色。直到小女孩樹裡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平靜。
  • 家庭電影《小偷家族》,超過血緣關係的溫柔羈絆,是金錢還是愛?
    說實話,日本的家庭電影還是很深入人心的,最新上映的家庭電影《小偷家族》,對於是枝裕和這位近年來的「網紅」導演的作品,看的不多,但部部都是好片,本片顯然不是他的最高水準,卻依舊符合我之前的判斷。同樣在去年上映的日本喜劇電影《家族之苦2》,庶民奇峰,溫情大師,以誇張寫日常,以細膩寫內心,爐火純青,今天一起來看看日本的溫馨家庭電影!《家族之苦2》:本來覺得如此悽苦的一生,涉及生死,即便是喜劇式的哀樂人生處理,也過於嬉笑,太輕。但想想已經那麼苦了,最後一頓飯能吃到銀杏果,能有朋友相送,好不容易能一醉解憂愁(徹底的),也挺好的。
  • 《小偷家族》:社會適應不良症候群
    ◎ 徐 斌 《小偷家族》,許多影評表示看了之後很感動,表達了底層人的溫情等。撇開電影的藝術價值不談,本人看到的是一群社會適應不良患者,以及這個正在蔓延開來的社會病。
  • 《小偷家族》:一部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中感人的故事
    《小偷家族》:一部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中感人的故事安靜型的我真的很適合,看《小偷家族》這種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的故事打動人!從電影院回來後,我只想談談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細節。這樣的影片製作難度較大,容易通過節奏控制或情節選擇來弱化影片的作品感。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小偷家族》更加正式地面向日本或者社會,以"小家"形式呈現,通過各個家庭成員與社會關係的聯結,加強了角色的社會屬性,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會問題。奉俊昊形容《小偷家族》更像人類學報告。的確,《小偷家族》所呈現出的故事放置日本或者其他國家,都會使人們面對劇中各種衝突、羈絆、抉擇、矛盾而無法做出"道德"邊界處明朗的判斷。
  • 《小偷家族》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是溫馨還是互相利用?
    《小偷家族》是去年上映的一部很具有現實主義的電影,獲得了第71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這部電影關注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的生活。幾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他們互相照顧,一起生活,如果沒有介紹每個人的來歷,可能我們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溫馨和幸福的家庭,有奶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
  • 東亞藝術電影的現實關注——從《小偷家族》和《燃燒》談起
    實際上,《小偷家族》在今天的出現也絕非偶然,這部電影一樣給號稱「十萬中流」的日本社會以嘲諷,可以說是是枝裕和對自己之前的部分創作的修正和補充——他的電影不該簡單是家庭和人之間的和諧之愛(諸如《海街日記》的姊妹情深)也不應該僅僅是治癒的功效,還有著清晰的社會批判。
  • 是枝裕和的課堂(下):松岡茉優談《小偷家族》
    在坎城摘得金棕櫚的《小偷家族》,將於6月8日在日本全國上映。電影獲獎後,上映規模從原定的200館擴大到300館以上,還在6月2日、3日進行了提前點映。6月2日導演是枝裕和攜松岡茉優來到早稻田大學的講臺,聊松岡茉優的成長經歷和《小偷家族》中的合作。
  • 小偷家族豆瓣評分8.7 是一部關於被遺棄之人的電影
    ­  《小偷家族》最近在國內上映,雖然排片率不算太高,但是收穫的好評卻不少,豆瓣評分由原來的8.5上升到8.7,日式溫情似乎讓這部影片備受歡迎。­  《小偷家族》在今年的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上斬獲金棕櫚大獎,日本票房不俗,成為年度本土真人電影票房紀錄打破者。
  • 為什麼《寄生蟲》魔幻,而《小偷家族》卻那麼溫情?
    看過剛剛拿下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很多人都會很自然地想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兩部電影都是神作,都關注底層人的生活。而《寄生蟲》顯得極為冷酷的魔幻,《小偷家庭》卻有另一種溫情。其實答案很簡單。而《小偷家族》卻更著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與外部的衝突表現要小得多。當然,兩部電影在豆瓣都是8.7分,實在沒有高下之分。先來劇透一下《寄生蟲》。這樣一家人,男人基澤和老婆忠淑,有一個兒子基宇和女兒基婷。這一家人窮到手機全部停機,住在一個半地下室的地方,經披薩店摺紙盒為生。當然,這家人其實都各有所長。
  • 是枝裕和新作《小偷家族》曝光新劇照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時光網訊 是枝裕和新作《小偷家族》前不久曝光先導預告海報,今日又發布一批新劇照。在《第三度嫌疑人》之後,是枝裕和回歸他擅長的家庭片領域,講述一戶看似平靜過日子的普通家庭,卻靠犯罪來維持生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