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虛偽"的家庭關係,真實的家人親情

2021-01-15 1905電影網
《小偷家族》"虛偽"的家庭關係,真實的家人親情
時間:2018.05.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獠牙牙 分享到:

1905電影網評分:3.5/5(獠牙牙)、4/5(結冰)


1905電影網訊  上一屆電影節,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被「降級」到一種關注單元,而近期於內地公映的《第三度嫌疑人》,同樣也是口碑平平。這讓人多少對這位大導此番回歸坎城主競賽抱持一絲懷疑和擔心。


算上這部《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已經八次來到坎城。「家庭」從來都是他最喜歡也最擅長詮釋的題材,只不過這一次的家族有一些不同。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發現每個「家庭成員」彼此毫無血緣關係,卻又因為種種千絲萬縷的糾葛生活在了一個屋簷之下。「小偷」是他們每個人的身份,雖然偷的方式不盡相同,但理由都很簡單——僅僅是為了生存。


被公寓樓環繞的「釘子戶」老屋狹小且雜亂,卻因為一家人在此團聚而顯得溫馨。看著他們圍坐一起吃著泡麵配可樂餅,滾開的鍋裡還煮著黃橙橙的玉米,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似乎接受了這個新家庭和他們每個人的「新身份」: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小哥哥和妹妹,而老屋則成為了屬於他們的世外桃源。


只可惜「蝴蝶效應」總是引發難以預料的結果。奶奶去世以及小哥哥的意外受傷讓這個建築在「謊言」之上的家庭在一瞬間崩塌。「爸爸和媽媽」是逃避通緝的激情殺人犯,姐姐發現奶奶「利用」自己的離家出走向原生家庭索要錢財,小哥哥想要尋找自己的家庭,而「撿來」的妹妹又要被正義人士送回她的親生父母身邊,即便她在「家裡」受盡毒打。


我們不能說揭露這些「事實」是錯的,但我們同樣也很難說服自己拆散這個家庭是正確的選擇。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選擇了彼此,而非原本的家庭。作為東方人,文化背景讓我們深知何為「善意的謊言」,而願意或不願意,「小偷家族」的每個人都決定彼此坦誠,彼此告別。這個家庭的開端或許建築在「虛假」之上,但結局,每個成員都擁有且奉獻了最「真誠」的感情。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偷家族說是家族,其實就是一家人。這一家人很「特別」,所有的人都沒有血緣關係。奶奶孤身一人,住一幢相當破舊的老房,可能是寂寞的緣故,一對有前科的夫妻帶著拐來的小男孩與她同住。奶奶還收留了前夫的孫女,一個從事風俗業的女孩兒,算是中年夫妻的妹妹吧。電影開始時,爸爸帶小男孩兒偷竊回家,在路上撿到一個在冷風中獨自玩耍的小女孩。這,就是一家人的全部成員。
  • 家庭電影《小偷家族》,超過血緣關係的溫柔羈絆,是金錢還是愛?
    說實話,日本的家庭電影還是很深入人心的,最新上映的家庭電影《小偷家族》,對於是枝裕和這位近年來的「網紅」導演的作品,看的不多,但部部都是好片,本片顯然不是他的最高水準,卻依舊符合我之前的判斷。同樣在去年上映的日本喜劇電影《家族之苦2》,庶民奇峰,溫情大師,以誇張寫日常,以細膩寫內心,爐火純青,今天一起來看看日本的溫馨家庭電影!《家族之苦2》:本來覺得如此悽苦的一生,涉及生死,即便是喜劇式的哀樂人生處理,也過於嬉笑,太輕。但想想已經那麼苦了,最後一頓飯能吃到銀杏果,能有朋友相送,好不容易能一醉解憂愁(徹底的),也挺好的。
  • 《小偷家族》:家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講述的便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男女老少組建起的一個新型家庭的故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有年邁的老奶奶,有劣跡斑斑的中年人,有從事風化行業的年輕女子,有輟學無依的小孩子,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公民,是日本人稱作的「無緣之人」(血緣、地緣、社緣)。為什麼原本沒有任何親情聯繫的6個人能夠成為一家人,並且顯得如此的溫馨、和諧?!
  • 《小偷家族》:「偷」來的到底是什麼?
    原來這一家並沒有血緣關係,每個人都是被原生家庭拋棄的棄子,在這個重新拼湊的家庭中相互取暖。然而這世間難有完全不帶利益的付出,奶奶害怕孤獨才收養了這一家人,為了勒索前夫才收養了前夫和小三的孩子亞紀。治和信代收養祥太和由裡是為了滿足自己當父母的心願,贍養奶奶是覬覦她的退休金。
  •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深度解讀】  2018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在坎城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之後在中國公映時也收到了很好的口碑。筆者對是枝裕和的印象,幾乎完全來自於《海街日記》。鎌倉四姐妹的故事,確實讓人感覺很溫暖,敘事方式也自成一格。
  • 傳統家庭結構瓦解下的個體化困境——觀電影《小偷家族》有感
    電影《小偷家族》海報《小偷家族影片中的日本家庭並不典型,幾名家庭成員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除了在風俗店工作的亞紀之外,其他幾個成員均有偷竊的惡習。這樣一個含混不清的家庭關係究竟靠什麼維繫?幾個主人公自己也沒想明白這個問題。唯一的解釋就是「各取所需」。他們自發組成一個形式上的家庭,是因為他們需要靠家庭這種形式來完成各自的家庭角色,並以此作為對血緣家庭意義上的親情缺位的補償。
  • 《比海更深》|家庭親情關係的詩意表達
    是枝裕和一貫的創作都是圍繞家庭這一主題而展開的,不論是2013年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的《如父如子》,還是2018年獲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他都是將城市或鄉村中最普通的家庭瑣事、悲歡離合演繹出了最為真實的詩意生活流。
  • 沒有血緣關係又如何,「偷」來的幸福是否可以靠後天構建親情
    《小偷家族》故事講述的是由幾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零散的人組合而成的奇特的家庭,依靠著奶奶的養老金艱辛過著平凡的生活。當養老金不夠維持日常生活開支時,父親和兒子會去商店順手一些生活用品。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他們一家還是能夠相互的幫襯快樂生活著。
  •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生活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是枝裕和電影的節奏都很慢,情感比較細膩,最擅長通過影片傳達他對親情的思考,《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都是比較成功的此類作品。而電影《小偷家族》則是是枝裕和比較另類的作品,《小偷家族》在延續他以往風格的基礎上,關注到了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展現了貧瘠物質生活裡,愛之於人的精神滋養,也讓人思考人性的複雜與純粹。
  • 《小偷家族》:一部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中感人的故事
    《小偷家族》:一部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中感人的故事安靜型的我真的很適合,看《小偷家族》這種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的故事打動人!從電影院回來後,我只想談談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細節。這樣的影片製作難度較大,容易通過節奏控制或情節選擇來弱化影片的作品感。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樹木希林在《小偷家族》中一段演繹非常出彩。沒有血緣關係,依靠盜竊、欺騙養老金為生的一家人,相約海邊遊玩。樹木希林飾演的奶奶坐在海邊看著"家人"嬉戲的場景,對著鏡頭默聲念到"謝謝"。而這一處,是她本人的即興演出。在電影中,奶奶在海邊歸來後不久便離開人世;在現實裡,樹木希林本人也在完成拍攝之後,病情惡化,不久辭世。
  • 為什麼《寄生蟲》魔幻,而《小偷家族》卻那麼溫情?
    看過剛剛拿下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很多人都會很自然地想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兩部電影都是神作,都關注底層人的生活。而《寄生蟲》顯得極為冷酷的魔幻,《小偷家庭》卻有另一種溫情。其實答案很簡單。而《小偷家族》卻更著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與外部的衝突表現要小得多。當然,兩部電影在豆瓣都是8.7分,實在沒有高下之分。先來劇透一下《寄生蟲》。這樣一家人,男人基澤和老婆忠淑,有一個兒子基宇和女兒基婷。這一家人窮到手機全部停機,住在一個半地下室的地方,經披薩店摺紙盒為生。當然,這家人其實都各有所長。
  • 《小偷家族》:愛你的人會緊緊抱著你
    《小偷家族》:愛你的人會緊緊抱著你日本老戲骨樹木希林因癌症在日本東京家中去世,享年75歲。聽到這個消息後,浮現在小編腦海裡的一個無比清晰的畫面是《小偷家族》中,她一人坐在海邊,看著她的「家人」在嬉戲玩鬧,然後用沙子將自己身上的老年斑蓋住,嘴巴微微一動,用低不可聞的聲音說「謝謝你們」。
  • 家族關係和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有家人陪伴,無家問死生先來說說家族關係和家庭關係的密切聯繫,二者左右呼應,有千絲萬縷的淵源之情。但我發現,親人之間,隨著社會加速推進,為了金錢和利益鬧隔閡,還有因為撫養老人問題產生矛盾等等,這種家族家庭關係的社會案件不斷發生,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別忘本,別忘記你從哪裡來,也不要富有了而遺棄曾經幫助過你的人。人間最富有的不是你擁有多少錢,而是你收穫了多少人的支持和肯定。
  • 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親人,跟你沒有半點血緣關係,你能想像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嗎?有的家庭,因為彼此需要,他們走到了一起,過著不為人知的生活。愛,就像看不見的羈絆,卻又真實存在著。它不像血緣清晰可見,卻一樣給予家庭的溫暖...1.
  • 東亞藝術電影的現實關注——從《小偷家族》和《燃燒》談起
    《小偷家族》在筆者看來提供了一個當代社會的底層模型,這個模型被以家庭的形式呈現出來。可以這麼說,這個家庭裡的六個臨時成員,每一個都能折射出一類日本社會的問題。這個臨時家庭其實就是一個烏託邦,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因為共同的階級立場所組成的共同體和自組織,是一個無政府組織的雛形。
  • 關於人性和社會的所有思考,都在《小偷家族》這個故事裡
    斷斷續續看完了《小偷家族》,因為一直想看,所以期待,所以耐心,除了和許多人一樣為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甚至更低的人的掙扎感到一絲心酸和在該鄙視他們的偷盜行為還是該讚頌他們沒有親情聯繫卻又比親情還要深厚的真情之間糾結以外,我有一點獨屬自己的最深的體會:即便是被偷走的東西
  • 《小偷家族》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是溫馨還是互相利用?
    《小偷家族》是去年上映的一部很具有現實主義的電影,獲得了第71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這部電影關注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的生活。幾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他們互相照顧,一起生活,如果沒有介紹每個人的來歷,可能我們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溫馨和幸福的家庭,有奶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
  • 此家何處為——論《小偷家族》中「家」的現代形態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演進,家的內部形態卻在發生變化,無論是基於婚姻、血親關係,抑或是非血親的贍養關係以及非婚同居關係的人都可以組成家庭,家庭不再是一個封閉的概念,而是成為了一個包容的集合。《小偷家族》中所展現的這種新式複雜家庭形態,便是一種對家概念的特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