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家何處為——論《小偷家族》中「家」的現代形態

2020-12-17 時婭婷說娛樂

杜甫在《無家別》中寫到,「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千年以前的人對家的看重從此詩中便可窺見一二。無論中國還是日本,作為東亞文化的分支,家所隱含的深厚文化意義都有眾多相似之處。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演進,家的內部形態卻在發生變化,無論是基於婚姻、血親關係,抑或是非血親的贍養關係以及非婚同居關係的人都可以組成家庭,家庭不再是一個封閉的概念,而是成為了一個包容的集合。《小偷家族》中所展現的這種新式複雜家庭形態,便是一種對家概念的特殊補充。

複雜家庭形態存在的必要性

構成本片這種特殊家庭形態的六個人物都是家庭的邊緣者或遺棄者:寡居的老太太初枝,偷情的信代柴田,失去父母關愛的亞紀和遭到家暴的樹裡,被獨自一人留在車中的翔太。

加裡·斯坦利·貝爾在經濟學著作《家庭論》中說:「個人主義之所以取代了家庭, 是因為傳統社會中許多家庭功能已被現代社會中市場和其他組織所取代了, 而後者則具有更高的效率。」但處於社會底層的人無法滿足現代組織的門檻,所以家成為他們生存和精神的最後寄託。一旦他們脫離了家庭,他們的社會屬性也隨之淡化,真正成為城市和整個社會的邊緣人。

當家族解散,除了回到各自家庭的孩子們,進入監獄的信代和住在狹小公寓的柴田便無可避免成為了社會中最薄弱而透明的存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一切社會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會,就是家庭。「家庭作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親情屬地,無論是對個人德性品行的薰陶養教,還是對社會秩序的穩健促和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家庭的產生源於家的形成,家和家庭一般可以作通稱概念,但家主要是指形式上的範疇而家庭重在體現實質意義上的內涵。」當柴田教會翔太和玲玲偷盜,家庭的教化作用便得以體現。當然,柴田在海灘對於翔太性成熟的正面引導也是教化,無論正面或反面,這樣的影響都是深重且難以消弭的。當信代與玲玲露出手臂上一樣的熨鬥燙痕,一種看似無形卻有形的羈絆在二人之間形成。奶奶是家庭的主心骨,奶奶為家人帶去物質和精神的保障,一旦離去,家便逐漸走向瓦解。家庭的構建不單純是人的組合,而是情感的碰撞累積,也是精神支柱的默默付出的結果。

家庭形態形成環境的可能性

植物,海浪,飄雪——是枝裕和電影裡的常見符號。在這些意象之中,家庭的寧靜溫馨被進一步烘託強化。事實上,是枝裕和一向熱衷於採用這些符號來展現溫柔中的殘酷。事實上,《小偷家族》並不是他電影中出現的第一個特殊家庭形態。《海街日記》中鎌倉被綠植環繞的大宅子存在著由四姐妹組成的家庭,而《無人知曉》的大窗戶公寓裡則生活著父母各異的四兄妹。

本片中,清新明亮的自然光多次被運用,室內則採用了飽和度高的黃色暖光,畫面顯得溫暖柔和。信代與玲玲一起洗澡的戲中,一束白光打在玲玲的臉上,身後的信代深情的望著她,暗喻玲玲成為信代黯淡生命的一束微光。這個場面與後面玲玲離開,信代入獄後的悽涼結局形成對照,信代生命中出現短暫的光最終熄滅,是是枝裕和慣用的內斂的殘忍。特殊家庭形態的最終面貌呈現不一定需要物質,但卻需要環境來構成一幅幅家庭的生活群像,讓影像節奏更平緩,讓觀影者體會到真實,如同那場全家人一起觀看的煙火,隔著屋簷與樹葉,沒有看到煙火的全貌,僅憑聽,也得到了同樣的快樂。

現代家庭形態的呼喚

社會的發展千姿百態,家庭形式在現代中的表現也非一式同格。在經濟快速發展增長和開放日益擴大深入的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家庭功能的變化以及外來多種文化思潮的影響,傳統的家庭倫理形態受到了現實的嚴峻挑戰。這種挑戰的集中表現即是在家庭形態中出現了與傳統家庭迥然有別的新型家庭形式。雖然在道德或法律上未予肯定或認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實際存在」。

本片末尾部分集中展現了法律與小偷家族家庭形態的激烈衝突,兩位律師引導性極強的情感離間,誘拐,棄屍等字眼的出現,將二者的對立展現得淋漓盡致。進一步推測,如若為民伸張正義的法律都站在了這種家庭形態的對立面,試問大眾能夠給它們多少生存空間呢?所以本片也是對大眾了解和認可更多家庭形態的呼喚。

人的複雜性衍生出生存形態的複雜。導演用細膩平和的鏡頭語言將籠罩在陰鬱之上的光滑薄膜掀開一角,展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讓生活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的我們,直面被狹隘偏見所包圍的世界。家的現代形態在本片的出現所展現的命題還是回到了人類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導演似乎透過鏡頭在向我們發問:現在能否創建出不受意識形態幹擾的精神家園?當家的形態消失,我們的情感又該如何安放?

唯有企盼天下大同,方有四海為家日。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一部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中感人的故事
    《小偷家族》:一部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中感人的故事安靜型的我真的很適合,看《小偷家族》這種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的故事打動人!從電影院回來後,我只想談談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細節。這樣的影片製作難度較大,容易通過節奏控制或情節選擇來弱化影片的作品感。
  • 《小偷家族》:「偷」來的到底是什麼?
    《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18年導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整體氣氛壓抑,卻時不時展露出人性的溫暖。抑揚之間無縫切換。描述邊緣化人群是很多電影的常態,但大多的影片都聚焦在社會的黑暗、生活的不易方面,著重體現在困境中絕望而悲涼,甚至於走上絕路的人。《小偷家族》卻另闢蹊徑,以一種「哀而不傷」的衝淡手法,在平靜的鏡頭敘述中去剖析社會、思考人性。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偷家族說是家族,其實就是一家人。電影開始時,爸爸帶小男孩兒偷竊回家,在路上撿到一個在冷風中獨自玩耍的小女孩。這,就是一家人的全部成員。雖然是小偷,他們也只是從便利店偷些食品、生活必需品,偷的最貴的東西是一對釣魚杆——爸爸想和兒子一起去釣魚。
  •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蜷川是從「家庭的結構」為出發點去理解這個劇本的。他說,現代(指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家庭結構,是以父親為中心的,父親買回家庭的各種必需品(包括後母),組建起一個「假似家庭」,但是買回來的後母作為女人的意識覺醒後,這個家庭就開始瓦解。  在蜷川版《身毒丸》中,信德和後母的關係是對現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徹底反抗。
  • 《小偷家族》:社會適應不良症候群
    ◎ 徐 斌 《小偷家族》,許多影評表示看了之後很感動,表達了底層人的溫情等。撇開電影的藝術價值不談,本人看到的是一群社會適應不良患者,以及這個正在蔓延開來的社會病。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2018年5月8日,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摘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兩周後,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開拍。2019年5月14日,《寄生蟲》摘得金棕櫚,為奉俊昊頒獎的恰為是枝裕和新作《真相》的女主角凱薩琳·德納芙。連續兩年,金棕櫚獎均被東亞電影摘得。
  • 《小偷家族》:家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講述的便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男女老少組建起的一個新型家庭的故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有年邁的老奶奶,有劣跡斑斑的中年人,有從事風化行業的年輕女子,有輟學無依的小孩子,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公民,是日本人稱作的「無緣之人」(血緣、地緣、社緣)。為什麼原本沒有任何親情聯繫的6個人能夠成為一家人,並且顯得如此的溫馨、和諧?!
  • 為什麼《寄生蟲》魔幻,而《小偷家族》卻那麼溫情?
    看過剛剛拿下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很多人都會很自然地想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兩部電影都是神作,都關注底層人的生活。而《寄生蟲》顯得極為冷酷的魔幻,《小偷家庭》卻有另一種溫情。其實答案很簡單。而《小偷家族》卻更著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與外部的衝突表現要小得多。當然,兩部電影在豆瓣都是8.7分,實在沒有高下之分。先來劇透一下《寄生蟲》。這樣一家人,男人基澤和老婆忠淑,有一個兒子基宇和女兒基婷。這一家人窮到手機全部停機,住在一個半地下室的地方,經披薩店摺紙盒為生。當然,這家人其實都各有所長。
  • 「三種社會形態論」與「四種生產方式論」再研究
    一、從生產關係視角重新理解「三種社會形態論」  對於「三種社會形態論」,目前學界主要關注的是《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的表述。這一理論是以集中的、顯性的表述形式出現的,可以稱之為「顯性的三種社會形態論」。
  • 東亞藝術電影的現實關注——從《小偷家族》和《燃燒》談起
    當然,對社會的批判一直是現代藝術電影的一個重要母題,這在東亞電影中也屢見不鮮,這些電影展現階級對立,討論社會制度的瓦解,比如近期上映並在今年坎城電影節獲得金棕櫚的《小偷家族》,以及與之在主競賽單元競爭的《燃燒》,都是最近的一個文化討論的熱點。
  • 《小偷家族》:家族的新定義,原著和電影的這些亮點,你知道幾個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由小說改編的一部生活倫理劇,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以及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豆瓣評分更是達到了8.7分,看過原著的小編,不得不說,電影的小說還原度非常高,而它獲得了高分,肯定離不開這些亮點。
  • 小偷家族豆瓣評分8.7 是一部關於被遺棄之人的電影
    ­  《小偷家族》最近在國內上映,雖然排片率不算太高,但是收穫的好評卻不少,豆瓣評分由原來的8.5上升到8.7,日式溫情似乎讓這部影片備受歡迎。­  《小偷家族》在今年的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上斬獲金棕櫚大獎,日本票房不俗,成為年度本土真人電影票房紀錄打破者。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
  • 【尹氏家族】名人:尹宣翻譯家
    本期尹氏人物尹 宣尹宣(1942.5-2009.1.17),祖籍湖南邵陽,1942年5月出生於廣西桂林,翻譯家,留美學者,是一位兼具學者、作者多重身份的譯者。2009年1月17日,尹宣先生心臟病突發,不幸在武漢去世。
  • 上海內環一套房換電影票,這部《小偷家族》到底說了什麼?
    (本文含輕微劇透,請酌情翻閱)是枝裕和電影《小偷家族》到底有多火?先有詹姆斯珍藏版23號球衣換電影票,現在更有人開玩笑說上海內環一套房換一張《小偷家族》電影票,原來比買房更難的是買票。最熱門的就是電影《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此片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那麼這部《小偷家族》到底說了什麼?電影的成功包括劇情的設定、演員的選擇和導演的掌鏡能力。與北美奧斯卡獎項評選不同,這部《小偷家族》不涉及種族歧視,也不是反傳統藝術片,而是把鏡頭對準了日本社會最底層的環節。
  • 《小偷家族》"虛偽"的家庭關係,真實的家人親情
    《小偷家族》"虛偽"的家庭關係,真實的家人親情 時間:2018.05.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獠牙牙 分享到:
  • 人氣電影【小偷家族】裡的拉麵+可樂餅套餐,在杭州也能吃到喔~
    人氣電影【小偷家族】裡的拉麵+可樂餅套餐,在杭州也能吃到喔~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大家朋友圈有沒有被電影【小偷家族】刷屏呢?【小偷家族】今年5月拿下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6月來到上海電影節展映的時候,一票難求。
  • 《小偷家族》曝預告 溫暖人心又懸念十足
    由是枝裕和執導,中川雅也、安藤櫻、松岡茉優、城檜吏、佐佐木美結、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全國上映。今日,該片發布「家族秘密」版預告,在這個家庭中,成員之間互相關懷十分溫暖,但一切並不像看起來這麼簡單,他們似乎守著一個重大的秘密,整支預告讓人感動的同時懸念十足,引發遐想。自該片在坎城拿下金棕櫚大獎後,觀眾便期盼能在內地銀幕上一睹影片風採,近日該片定檔的消息猶如一枚重磅炸彈,迅速在觀眾中引發了巨大反響。
  • 電影小偷家族引搶票戰 半分鐘幾千張票售罄
    金棕櫚獲獎影片與國內「零時差」搶票激烈催生「換房」段子在坎城電影節落幕一個月內,日本首映一周後,電影《小偷家族》將亮相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單元,首批國內影迷將「零時差」看到這部備受好評的佳作。在本屆上海電影節上,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小偷家族》這部金棕櫚獲獎影片,而這也讓該片成為今年上影節搶票大戰最為激烈的戰場。
  • 雲會議|田野政治學:家戶制與家戶國家
    徐勇教授認為,家戶制是中國的本源性傳統和基礎性制度,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獨特的農村發展道路。在當下及未來的中國農村發展中,需要高度重視和挖掘這一制度傳統,並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建立起必要的關聯。近年來,徐勇教授的研究已轉向歷史政治學,特別是他的《關係中的國家》五卷本,那麼這種歷史轉向實際在這篇文章中已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