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含輕微劇透,請酌情翻閱)
是枝裕和電影《小偷家族》到底有多火?
先有詹姆斯珍藏版23號球衣換電影票,現在更有人開玩笑說上海內環一套房換一張《小偷家族》電影票,原來比買房更難的是買票。
搶票大戰在9日早上8點,1分鐘內售出52894張,5分鐘突破十萬張。最熱門的就是電影《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此片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那麼這部《小偷家族》到底說了什麼?
電影的成功包括劇情的設定、演員的選擇和導演的掌鏡能力。與北美奧斯卡獎項評選不同,這部《小偷家族》不涉及種族歧視,也不是反傳統藝術片,而是把鏡頭對準了日本社會最底層的環節。
劇情上講述了日本底層社會的一個小偷家庭,生活的貧苦使得他們只能偷東西度過生活。本來五個人的家庭勉強過下去(男主+男主妻子+男主妻子的妹妹+孩子+老母親),但男主父親有天帶回來一隻走失的小女孩,便帶回家照顧,在此之後訓練她一起偷竊。故事的轉折在兒子失寵後將警察引到家中。
我們都知道每個城市繁華的背後都有不堪的一面,而想把這些拍出來並讓所有人感同身受並不容易。導演是枝裕和就把這個故事講得非常清晰而深刻,看似在描述貧苦家庭逆境中的生活能力,其實是在向看電影的人和這個社會傳達某種信息。
6位主演自然都用非常出色的表達能力為影片增色,而這部電影能走向世界並拿回大獎,說明每個人都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共鳴和感悟。
我想這也是搶票大戰愈演愈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