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性和社會的所有思考,都在《小偷家族》這個故事裡

2020-12-25 心清如水說

斷斷續續看完了《小偷家族》,因為一直想看,所以期待,所以耐心,除了和許多人一樣為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甚至更低的人的掙扎感到一絲心酸和在該鄙視他們的偷盜行為還是該讚頌他們沒有親情聯繫卻又比親情還要深厚的真情之間糾結以外,我有一點獨屬自己的最深的體會:即便是被偷走的東西,若是被別人善待了,你再拿回來也會像個壞人一樣,如果他後來的歸宿更好,就不要打擾。

是枝裕和的電影是真的感人,慢條斯理的講述一個故事,結局的反轉很有趣,看不懂的地方去網上看了大家的評論才弄明白細節,小男孩很可愛。他們是沒有任何血緣的陌生人,他們是我們都看不上的小偷,他們每一個人都在法律的邊緣試探,他們是一家人卻又不算是一家人,故事的結局既悲傷又輕鬆,老人離開的毫無痛苦,孩子回到應有的軌道,大人得到應得的懲罰,突出法律也展示人情。真假易變,善惡難分,世界上沒有非黑既白的事物,即使是偷來的幸福也是很溫暖的。

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人們總是會因為一點汙點來放大整個人的不堪,但壞人也不一定就是純粹的壞人,最底層的人們也擁有自己獨特的愛。海灘上奶奶沒有發出聲的謝謝你們了,離別的公交上祥太最終沒有當面說出口的爸爸,唱著那首熟悉的童謠孤單趴在陽臺上的玲玲,一直都知道被偷東西,還是掏出兩隻冰棍溫柔地說別教妹妹那種事的雜貨店老爺爺,誰說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就沒有愛呢,他們之間是選擇彼此的羈絆吧。這個家庭是畸形的,但也是溫暖的,每個人都平衡著自己和家庭的關係,一旦平衡打破,恢復社會正軌,現實的,但少了一些溫暖。

這是一部我以為我會哭,但是我沒有哭的電影,首先,我肯定是被劇透了,才會看的不那麼驚喜,但是導演各種細節的處理,我還是很喜歡的,時而令人皺眉缺發現嘴角不自覺上揚,很奇怪的不一樣的生存方式,卻又異樣舒適和理所當然。一家六口,因為錢,還有無可奈何的,心底裡的愛,而共同生活。他們可以像親人希望互相照顧,也可以與朋友一樣掏心交談,還可以在大難來臨時互相捨棄,過得很明白。讓我想起自行斷尾的壁虎,你能說壁虎不想要自己的尾巴嗎。

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在一起,可我還是感覺到了溫暖,這部片還得多看幾次才能懂,至少懂得感恩生活,感恩身邊有愛的人。看完後我的第一個感想就是整片細水長流似的生活敘述,卻在最後給了我砰的一擊,我覺得電影的細節真的刻畫的好好,畫面色彩,人物情感流露都恰當好處的好棒啊,人的幸福啊,不是可以選擇得天獨厚的出身,不是可以選擇精緻優秀的家庭,而是可以待在自己選擇去愛的人的身邊,那裡有一生綿延不斷天長地久的美麗花火。

看完電影後又一口氣讀完了電影大師是枝裕和傾情撰寫,坎城金棕櫚獎《小偷家族》,只用了小半天時間,真的是太觸動人心了,看完了書,對這個年度現象級的,攬獲各大獎項,萬千影迷熱淚推薦的電影,想方設法也要去看一看。十年來,是枝裕和關於人性和社會的所有思考,都在這個故事裡。推薦大家也來讀一讀這本書,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思考和收穫,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偷」來的到底是什麼?
    《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18年導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整體氣氛壓抑,卻時不時展露出人性的溫暖。抑揚之間無縫切換。描述邊緣化人群是很多電影的常態,但大多的影片都聚焦在社會的黑暗、生活的不易方面,著重體現在困境中絕望而悲涼,甚至於走上絕路的人。《小偷家族》卻另闢蹊徑,以一種「哀而不傷」的衝淡手法,在平靜的鏡頭敘述中去剖析社會、思考人性。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小偷家族》更加正式地面向日本或者社會,以"小家"形式呈現,通過各個家庭成員與社會關係的聯結,加強了角色的社會屬性,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會問題。奉俊昊形容《小偷家族》更像人類學報告。的確,《小偷家族》所呈現出的故事放置日本或者其他國家,都會使人們面對劇中各種衝突、羈絆、抉擇、矛盾而無法做出"道德"邊界處明朗的判斷。
  •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生活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從電影《無人知曉》開始,是枝裕和的作品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水準,無論是《步履不停》,還是《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等,都透露著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傳達著他對人生的思考。是枝裕和電影的節奏都很慢,情感比較細膩,最擅長通過影片傳達他對親情的思考,《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都是比較成功的此類作品。
  • 《小偷家族》:一部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中感人的故事
    《小偷家族》:一部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中感人的故事安靜型的我真的很適合,看《小偷家族》這種真實樸實的電影,貼近生活的故事打動人!從電影院回來後,我只想談談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細節。這樣的影片製作難度較大,容易通過節奏控制或情節選擇來弱化影片的作品感。
  • 《小偷家族》:社會適應不良症候群
    ◎ 徐 斌 《小偷家族》,許多影評表示看了之後很感動,表達了底層人的溫情等。撇開電影的藝術價值不談,本人看到的是一群社會適應不良患者,以及這個正在蔓延開來的社會病。
  •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深度解讀】  2018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在坎城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之後在中國公映時也收到了很好的口碑。筆者對是枝裕和的印象,幾乎完全來自於《海街日記》。鎌倉四姐妹的故事,確實讓人感覺很溫暖,敘事方式也自成一格。
  • 東亞藝術電影的現實關注——從《小偷家族》和《燃燒》談起
    《小偷家族》在筆者看來提供了一個當代社會的底層模型,這個模型被以家庭的形式呈現出來。可以這麼說,這個家庭裡的六個臨時成員,每一個都能折射出一類日本社會的問題。這個臨時家庭其實就是一個烏託邦,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因為共同的階級立場所組成的共同體和自組織,是一個無政府組織的雛形。
  • 小偷家族豆瓣評分8.7 是一部關於被遺棄之人的電影
    日本觀眾也不吝稱讚,「再次認識到了人與人之間愛的』強大』與』脆弱』」「哪怕一個鏡頭都不可錯過地細緻描繪和表演」「《小偷家族》將只有電影才有的精髓和現實生活編織在一起,是留存心間的佳作」。­  此外,該片在豆瓣電影的評分已達8.7分,在國外知名評分網站Metascore上,評分高達93分,在爛番茄上,影評人和觀眾評價新鮮度均達100%,國內外全平臺、來自專業影評人和觀眾的高分好評可見影片的確實力不俗,相信這部作品也將給上影節的影迷們帶來極佳的觀影體驗。­  據了解,電影《小偷家族》講述一戶看似平靜過日子的普通家庭,卻靠犯罪來維持家計的故事。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
  • 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五強解析,《小偷家族》《羅馬》實至名歸
    其中包括在國內上映的《小偷家族》。《小偷家族》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講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在一個破舊的小公寓裡住著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雖然他們從事著不光彩的工作——偷盜,但是他們都努力扮演著家裡的角色,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哥哥,小妹妹……隨著劇情的展開,他們之間的關係慢慢暴露出來,原來他們都是有自己的不幸,都是徘徊在社會邊緣的人。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偷家族說是家族,其實就是一家人。這一家人很「特別」,所有的人都沒有血緣關係。奶奶孤身一人,住一幢相當破舊的老房,可能是寂寞的緣故,一對有前科的夫妻帶著拐來的小男孩與她同住。奶奶還收留了前夫的孫女,一個從事風俗業的女孩兒,算是中年夫妻的妹妹吧。電影開始時,爸爸帶小男孩兒偷竊回家,在路上撿到一個在冷風中獨自玩耍的小女孩。這,就是一家人的全部成員。
  • 8.8分《小偷家族》:羈絆就是我選擇了你,而你心甘情願被我拖累
    ——《小偷家族》講人性的文藝電影,一半是說人性之醜陋的,還有一半是講人性之溫暖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屬於後者。這部電影在日本票房曾突破60億日元,成為當時的文藝片票房的最高紀錄創造者,在中國的豆瓣評分也從剛剛上映後的8.5分,逐步躍升至8.8分,實力可見一斑。
  • 「被陽光遺忘的角落」:三個關鍵詞解讀《小偷家族》的三重深意
    這個跳脫人們理解之外的「家庭」,還有這幾個心中有愛、卻道德感缺失的人物,都出自是枝裕和筆下的《小偷家族》,在小說發表之前,這個故事已經在之前一年先搬上了大熒幕。看完這部作品,你很難在第一時間完整說出直觀的感受,原因很簡單,這個故事裡的隱喻太多、太深,它既有對人性裡善意面的刻畫,同時又有現實社會冰冷刺骨的世俗思考。
  • 上海內環一套房換電影票,這部《小偷家族》到底說了什麼?
    (本文含輕微劇透,請酌情翻閱)是枝裕和電影《小偷家族》到底有多火?先有詹姆斯珍藏版23號球衣換電影票,現在更有人開玩笑說上海內環一套房換一張《小偷家族》電影票,原來比買房更難的是買票。最熱門的就是電影《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此片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那麼這部《小偷家族》到底說了什麼?電影的成功包括劇情的設定、演員的選擇和導演的掌鏡能力。與北美奧斯卡獎項評選不同,這部《小偷家族》不涉及種族歧視,也不是反傳統藝術片,而是把鏡頭對準了日本社會最底層的環節。
  • 《小偷家族》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是溫馨還是互相利用?
    《小偷家族》是去年上映的一部很具有現實主義的電影,獲得了第71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這部電影關注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的生活。然而這個家庭只是導演給我們展現的假象,看著看著,我們就會發現故事沒那麼簡單,然而這個家庭的改變來自於小偷家庭裡的父親柴田志因為路過小女孩友裡的家裡,看見友裡很可憐,就帶回家了,本想在給友裡晚飯吃了以後就送回去,沒想到友裡生活在一個家暴的家裡,於是他們起了憐憫之心,加上友裡也不想回家,他們就把友裡帶回家了。
  • 《小偷家族》:家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家庭是經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系所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人都從屬於一個家庭,並在家庭的文化和情感的薰陶中學習與成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家庭生命周期在縮短,家庭原有結構日趨衰解。
  • 《小偷家族》曝預告 溫暖人心又懸念十足
    由是枝裕和執導,中川雅也、安藤櫻、松岡茉優、城檜吏、佐佐木美結、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全國上映。即便已經自顧不暇,他們仍然收留了一個滿身傷痕的小女孩,當鏡子裡映出小女孩燦爛的笑臉,一股溫暖感油然而生,顯然自此她也成為了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如果只是為了生存,這群人當然不會去收留一個「累贅」的小女孩,正如預告中所說「他們偷的是羈絆」,可見彼此間真心的愛是他們在這殘酷的社會中生活下去的重要精神依託,也正是這樣的愛,擊中了無數人的心。
  • 《小偷家族》好看嗎 電影溫暖人心又懸念十足
    ­  由是枝裕和執導,中川雅也、安藤櫻、松岡茉優、城檜吏、佐佐木美結、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全國上映。今日,該片發布「家族秘密」版預告,在這個家庭中,成員之間互相關懷十分溫暖,但一切並不像看起來這麼簡單,他們似乎守著一個重大的秘密,整支預告讓人感動的同時懸念十足,引發遐想。
  • 為什麼家族企業需要記錄故事和歷史
    在經歷了家族和世界歷史上的一段動蕩時期,當一切似乎都失去了,但這個壺的倖存和發現給了家族巨大的希望。二戰後,擁有皇家雪蘭莪公司的Koon家族重建了自己的生意,他們自豪地講述了發現並重新擁有這個罐子的故事。作為遺產和歷史的象徵,它是整個公司的精神支柱。
  • 從《小偷家族》看日本的飲食和死亡文化
    最近是枝裕和導演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電影《小偷家族》在中國引發了熱議,是枝裕和導演的粉絲很多,估計90%都在豆瓣上。電影給人感觸最深的就是關於家庭倫理關係的開放式思考。譬如《小偷家族》中老奶奶的這個人物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吃飯,她那種吃飯狀態真的是帶有一種對於食物強烈的「饑渴感」,每一口都包含原始的熱情,吧嗒著嘴的吃,旁若無人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