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金璵璠
編輯 | 魏佳
眼下原本是手機行業傳統的銷售旺季,全國的渠道商、零售商年前備足了貨,摩拳擦掌,就等著開工衝一把業績,但一場疫情打懵了所有人。
來自天風證券的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中國市場手機出貨同比降低50%-60%,導致目前手機庫存水位已經達到了5000-6000萬部的高線。
手機行業從本質來說也是零售業,面對疫情,大大小小的手機品牌專賣店不得不集體關店暫避風險。以蘋果為例,截至2月29日,蘋果在中國大陸的42家門店中只有八成復店。另一個影響手機銷售的因素是物流。數據顯示,主要快遞企業整體復工率約為66.7%。
調研機構IDC預計,2020年一至二月的國內整體市場,將面臨同比約40%的大幅下滑,而在三月內,如果疫情得到穩定控制,整體市場將會逐漸進入恢復期,但仍難以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整個第一季度,國內市場預計遭遇30%以上的同比下滑幅度。
這些變化的數字和背後造成的衝擊,放在武漢這座城市都會被進一步放大。
1月24日,武漢「封城」後的第二天,武漢小米之家發布公告,特別提到,將暫停武漢地區的大家電配送和安裝服務,武漢地區的小件商品的配送服務仍在繼續。然而小米之家湖北地區負責人告訴燃財經,由於湖北情況特殊,目前武漢地區無法進行同城配送,且其他手機品牌也是類似的情況。多位手機品牌武漢代理商也向燃財經證實了這一消息。
武漢仿佛被「凍」住了,但是企業要復工,學生要複課,在家辦公的職場人,網上上課的學生黨,需要手機。各地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手機每天經歷消毒流程,非常容易損壞,他們有大量的維修、換機需求。多位武漢市民告訴燃財經,儘管快遞正在復工,但現實是電商平臺紛紛顯示武漢地區不發貨。
市場最末梢的店主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燃財經採訪了其中四位,有從手機促銷員白手起家的校園網紅,有為一線調運上千萬防護物資的志願者,有面向湖北省地縣市的經銷商,還有上個世紀就入行的運營商代理。
他們在武漢「封城」後繼續營業,也最早感受到寒意,線下封店,現金流緊繃,年前的囤貨都堆在倉庫裡,遲遲無法變現,只能苦等。
手機再怎麼發力也已經到瓶頸了,要布局智能家居
任愛華 湖北愛華通訊創始人
我們是線下華為授權體驗店,以零售為主,在武漢的20家直營店全部開在商場裡。公司一直以線下為主,但疫情突發,也慶幸自己從一年多以前就開始養開發者團隊,燒了很多錢,開發了自己的商城,客戶在這次疫情期間都是從線上商城下單。我們最終是想把ERP財務系統、開單系統、會員系統全部打通,現在在不斷優化中,目前還沒完全上線。
過去一年公司銷售額6個多億,如果沒有疫情,我相信一個月至少能賣1萬多臺,而這一個月大概只走了一千臺左右。
真正感受到疫情來了,是「封城」前三天,我聯繫山東的朋友發10000隻雙國標KN95口罩到武漢,原本計劃著給每位到店的顧客送只口罩。沒想到武漢封城,物流出問題了,各路人馬都開始找我買口罩,我得知武漢各個醫院急缺醫療物資,當時決定全部捐給醫院。
陸陸續續還是有很多人找我,那怎麼辦,我就到處去買。從1月21日到現在,我們自掏腰包買了100多萬的防護物資,外地的朋友愛心捐贈的也有上千萬。
浙江台州的一個朋友說要捐一個億,我告訴他,這裡不缺錢,要捐就捐物資。他湊齊了10萬隻口罩、10噸84消毒水、1萬個護目鏡,當時是2月初,沒有人敢來武漢,他拿出5萬,請人把物資搬上車,半夜出發開往武漢。臨出發前,司機師傅的孩子死活不同意:「非要去武漢,就從我身上軋過去」,只能再把所有物資卸下車 。三天後,我又求助其他朋友,才把這批物資運送到了武漢。
我和我愛人組建了一支志願者團隊,很多武漢企業家加入,這個團隊就是在各地籌集醫療物資,再送到武漢的醫院和社區去。
火神山、協和醫院、同濟醫院、金銀潭醫院和各地的醫療隊的工作人員,需要智慧大屏、平板電腦、手機、智能音響這些設備,只要我們有庫存,都會第一時間送過去,方便醫護人員接收數據。其中一部分是我們捐贈的,也有一些人支付了成本。
很多人建議我多宣傳在一線的經歷,門店所在的商場也在聯繫我,說只要講出來,多少庫存都不成問題,我都沒有答應。
庫存壓力的確非常大,年前囤了5000萬的庫存,武漢人只能在家辦公、在家上課,不能出去消費,我們就做社區團購和抖音直播,快遞不能保證時效,小夥伴就送貨上門。為了清庫存,我們這一個月持續特價甩賣,贈品也多,送N95防護口罩、防護服。
團隊裡有些小夥伴就特別不理解,覺得「你又不賺錢,還讓公司的人用生命冒險去送貨」。外面的確很危險,我們團隊有6個人這一個月一天都沒有休息過,除了送防護物資,還要給客戶送貨,他們每個人在外奔波,我的心理壓力都很大,但是我自己作為一個武漢人,真的想用這種方式為客戶貢獻一份力量。
疫情當下,坦白說,擔心的首先是生存,而不是生意,我身邊發生的苦難太多了,不被感染就是萬幸,根本沒有太多精力考慮企業的問題,唯一想的就是疫情趕快結束,讓我們能夠回歸正常的生活,至於公司,等疫情過去,重頭再來都可以。
今年是我入行的第21年,從1999年賣BP機開始,到小靈通、2G、3G、4G轉5G,每個時代都經歷了。從2010年被朋友卷錢跑路以後,我就一心一意只做華為,當時有人說我是瘋子,他們都做多品牌的時候,我就開始把華為引進武漢最高端的購物中心。
品牌艱難起步的時候,你沒有陪著,它風生水起的時候,你又想分羹,那是不可能的。這一路走來,我的經驗是,看準一個品牌,做專做精,而且不能只做手機了,手機再怎麼發力,也已經到瓶頸了,未來還是要布局智能家居,這是一個尚待開發的市場。
生意好的時候沒時間收錢,現在都有時間搞維修了
杜敏 手機經銷商
我們門店在華中通訊廣場開業14年了,以批發為主,主要面向湖北省地縣市的經銷商。走量主要以手機為主,其他的平板、筆記本也都賣,品牌以蘋果和華為為主。
OPPO、vivo的區域保護制度極其嚴格,對每個經銷商都是一樣的要求,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專賣店都是按照官方指導價銷售。賣華為是因為,這個品牌在湖北省內的貨源比較好,雖然有區域保護限制,但是不影響我們賣到湖北省內。蘋果的產品在全國各地哪裡都可以走,沒有任何限制。以前還會帶一些小眾的品牌,魅族、中興、努比亞,後來十有八九虧錢,慢慢就不再進貨了。
相對來說,手機行業價格透明,利潤比較低,但是因為價格基數大,很容易被一些零售客戶誤解,增加了很多溝通成本。我們對經銷商,利潤就控制得更薄了,流通就需要更快,進一批貨平均兩天內就得賣出去,不然就要虧錢。
店裡85%的生意是靠老客戶,另外15%是陌生客戶觸店。從2018年開始,陌生客戶越來越少,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到去年已經減產到原來的1/5了。我下面的經銷商的生意就更慘了,現在一半以上都轉行了。
眼看著客戶一天天在流失,只賣新機是生存不下去的,我從2018年開始賣二手手機,結果發現非常受歡迎,這個市場不像新機競爭那麼激烈,而且有利潤空間。生意最好的那些年,賣HTC和蘋果手機第4代到第6代,每天收錢都收不過來,現在有的是時間倒騰二手手機,還有時間接換電池、換屏幕的維修生意。
武漢封城這一個月,我們這些同行只能待在家裡發發朋友圈,告訴別人「我還有貨」,「可以同城配送」。現在武漢大部分人都是比較理智的,能不買的東西肯定不買,非買不可的東西才考慮買,雖然有老客戶找我拿貨,現在一天也就賣6-8臺手機。下面地縣市的經銷商也求我發貨,但貨都封在店裡拿不出來,而且物流不通,等我能給他們發貨的時候,家裡僅有的存貨也早就賣完了。
現在武漢市手機的價位比平時略高,一是能流通的都是年前的囤貨,進價本身不便宜,二是特殊時期,大家都有困難,稍微多掙點,一些急用的客戶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武漢的學生都只能在線上課,而且大概率長期如此,家長認為手機對孩子眼睛不好,平板的需求就上來了,原來3000元的蘋果iPad,現在價格漲到了3500元。不過手機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武漢一旦全城解封,兩三天以後,只要外省的貨進來了,價格馬上就回歸正常了。
對於我們來說,談掙錢是不可能的,只是勉強維持,而且生意是做一天少一天。現在有生意,是因為電商平臺不往武漢發貨,他們只能找信任的同城商家拿貨,等到電商平臺正常發貨了,大多數人會放棄我們。再者,市場的店鋪大概率不能開門營業,就算允許營業,可能只有手機維修的需求會在前幾天井噴式的爆發,購機需求更是短暫。到時候,店裡的庫存終於能拿到了,客戶也不在了。
現在只能不斷接單,把家裡的存貨變現
小貝 數碼店店主
封城以後,我應該是還在武漢街頭活躍的人之一,不是在送貨,就是在寄同城快遞的路上。
因為疫情,現在增加了設備租賃的業務。最早是因為我的一個老客戶,他是一線醫護人員,手機每天被消毒,進水了,聯繫我要維修。我想不能因為手機影響醫護人員的工作,就把店裡的展示機免費給他用,我們約定,等疫情結束,他再找我修手機。
後來各地的醫療救援隊馳援武漢,我想他們人生地不熟,手機壞了沒有地方修,也買不到新的,我就免費租設備給他們用。
我最早進入手機圈是因為HTC。2011年,我來武漢上學,大一那年一邊讀書,一邊做HTC校園代理。當時一部分動力是賺點零花錢,更多的也是為了讓別人肯定自己,尤其是女孩子,於是就混跡在論壇、微博、QQ空間,宣傳自己。
那年有部電影叫《失戀33天》,它最火的時候,我在校園店裡策劃了「免費貼膜33天」活動,還被媒體採訪了,當時沒當回事,幾天後手機信息都爆炸了,原來我被媒體報導成了大學生自食其力的典型。找我買手機的人越來越多,我也從兼職崗位升級成了HTC智能顧問。現在想想,當年早早就做了線上線下聯動營銷,把自己先打造成了校園「小網紅」,再談生意。
大三那年,聽學長們說租房很辛苦,每次搬家都是一次血淚史,我就考慮在武漢買房,免得畢業以後再租。偶然的一次,我和一個同行去看房,最後他沒買,我買了那棟樓的最大戶型。那年我20歲,拿著家裡支持的20萬和自己攢的錢,完成了一筆一百萬的交易,當然,也走上了還房貸之路。
我的手機生意從最開始租一節小櫃檯,到和別人合租管理一家店,最後開了自家風格的數碼店,我才算真正意義上在武漢紮根。也是那段時間,因為騎電動車給客戶送貨感冒了好多次,於是去奧迪店買了A6L,那是人生第一臺車。後來經常聽小夥伴說起保時捷多牛,終於在去年圓了跑車夢。雖然新鮮勁過去了,這車基本都待在車庫裡,不過也算犒勞自己這麼多年的辛苦吧。
我從校園手機起家,客戶以學生為主,後來很多老客戶參加了工作,又把我推薦給公司,企業級客戶越來越多,比如鬥魚和一些地產公司,我就順勢在寫字樓裡開了第三家連鎖直營店。想賺錢就要幫客戶解決多樣化的問題,採購年會產品,甚至酒水的需求我們都接。現在個人客戶的需求也是多樣的,雖然手機是看家產品,不過筆記本電腦、臺式機、相機,甚至無人機、戴森系列產品,只要和科技數碼生活相關的產品,我們都賣。
我2011年入行的時候,商場都是一鋪難求,很多人湧進來。去年整個手機市場下滑得厲害,也不分淡季旺季了,月月都是淡季,同行有的倒閉,有的轉行。因為我9年前就注重線上營銷,各個門店也都有專屬的客戶群體,業務範圍也廣,我們八九成的訂單都是線上找過來的,去年整體穩中有升。
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月,是我們門店上半年最重要的一個月,學生開學,企業招新,往常都是大量採購新設備的需求等著我們,現在連想都不要想了。最發愁的是,年前的囤貨都放在店鋪拿不出來,還要支付車貸、房貸,現金流快扛不住了。
我們做生意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賺錢,而是讓現金流流動起來,所以現在只能不斷接單,抓緊把家裡的存貨變現,手裡沒貨了就從本地同行手裡調貨,成本高些也沒辦法,必須維持經營。
我可能撐不到5G換機潮了,疫情之後考慮轉行
侯福安 中國移動代理商
我屬於營業廳性質的代理商,在武漢的商鋪都是臨街的,從國包商、省包商手裡拿貨,主要依託於中國移動的補貼政策,比如充話費送手機、保底消費送手機等等。拿華為舉例,如果華為某款機型入圍到運營商庫裡,就可以參加這些活動。
入行之初,那時候在上個世紀,手機行業剛剛興起,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千年一遇的好產業,每天都是坐在店裡等顧客。
但是隨著運營商的市場空間不斷被壓縮,曾經對用戶的優惠政策從2017年開始慢慢沒有了,尤其是電商平臺的崛起,包括跟進的各大品牌陸續自建了線上商城,對我們這種沒有價格優勢的店鋪的衝擊是致命的,我們必須出門找業務了,比如到社區做優惠活動。
其實我們門店已經很注重線上維護了,平時顧客來辦業務、買手機,都會留存微信,平時也會維護。從2019年開始,我明顯感覺到這個行業已經十分難做了,銷售每年都下滑30%-50%。
年前,我拿出70萬壓貨,誰知道武漢突然封城,門店封鎖,存貨拿不出來,少部分人通過微信聯繫我買手機,但是物流送不到,只能同城人肉送。去年這個時候一個月能出五六百臺手機,封城以後,訂單是個位數。
我個人認為,現在出趟門都是膽戰心驚,即便疫情結束,武漢每個人內心都是有陰影的,大家還是覺得待在家裡最安全,可能要到八九月份,出門消費的行為才會恢復,即便到了那時候,觸店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今年只有線上生意可做,但是絕大部分像我們這樣的商家既沒有價格優勢,又沒有線上推銷的客戶基礎。
我和幾個同行對今年的市場判斷都比較悲觀,這次疫情會洗牌一大批中小規模的門店,反而只有夫妻店能存活下來。現在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等,我最近總盯著新聞,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路子,偶爾發朋友圈和老客戶互動,但是效果和預期差得太遠,如果有值得高興的事,那就是房東主動打電話過來,要減免一些房租。
到今年,我從業20年了,經歷過3G、4G換機潮,對5G的判斷是,雖然國家支持,但是一年之內不可能有大規模的換機需求。我可能也撐不到下一次換機潮了,疫情之後,考慮轉行。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