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功能菌概述

2020-12-20 騰訊網

微生物自生或與植物共生,將大氣中的分子態氮氣轉化為農作物可吸收的氨的過程,稱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的種類很多。1886年Beijerinck分離到共生固氮的根瘤菌。1901年,M.W.拜耶林克發現並描述了2種固氮菌:一是褐色固氮菌,常生活於中性或鹼性土壤中;二是活潑固氨菌,常生活於水中。後來,各國學者相繼分離出許多不同的菌株。1938年,C.H.維諾格拉茨基將生產孢囊的菌株(以褐色固氨菌為代表)歸屬於固氨菌屬,將不產生孢囊的菌株(以活潑固氨菌為代表)歸屬於固氮單胞菌屬。1950年,H.G.德克斯提出建立拜耶林克氏菌屬,其主要特徵是細胞兩端有折光性顆粒(類脂質)。1960年,H.L.延森等提出建立德克斯氏菌屬,包括生長在熱帶酸性土壤中的種類。至今,所研究過的固氮生物約有5個屬和100種。

1.固氨菌的分類

(1)按固氮菌的生活方式分 可將其分為自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和聯合固氮菌。

自生固氮菌:能獨立進行固氮,在固氨酶的作用下將分子氮轉化成氨,但不釋放到環境中,而是進一步合成胺基酸,組成自身蛋白質。固定的氮素只有當固氮微生物死亡後通過氨化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固氮效率較低。

共生固氮菌: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時,才能固定空氣中的分子態氮。它們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根瘤菌,以及與欄木屬、楊梅屬和沙棘屬等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弗蘭克氏放線菌;另一類是與紅萍(又稱為滿江紅)等水生藤類植物或羅漢松等裸子植物共生的藍藻。由藍藻和某些真菌形成的地衣也屬於這一類。

聯合固氮菌:必須生活在植物根際、葉面或動物腸道等處才能進行固氮。這類固氮菌和共生的植物之間具有一定的專一性,但是不形成根瘤那樣的特殊結構,也能自行固氮。它們的固氮特點介於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之間,這種固氮形式稱為聯合固氮。

(2)按對氧氣的需求分可分為好氧固氮菌、兼性厭氧固氮菌及厭氧固氮菌。

好氧固氮菌:包括化能異養菌、光能異養菌、化能自養菌。

化能異養菌:固氮菌屬(Azotobacter)、拜耶林克氏菌(Bei-jerinckia)、固氮單胞菌屬(Azomonas)、固氮球菌屬(Azococ-cus)、德克斯氏菌屬(Derxia)、黃色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flaum)、自養棒桿菌(Corynebacterium autotrophicum)、產脂螺菌(Spirillum lipoferum)及甲烷氧化硫桿菌等。

光能異養菌:念珠藍菌屬(Nostoc)、魚腥藍菌屬(Anabae-na)、織線藍菌屬(plectonema)等。

化能自養菌:氧化亞鐵硫桿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微好氧菌主要是化能異養菌,主要有棒桿菌屬(Corynebacte-rium)、固氮螺菌屬(Azospirillum)。

兼性厭氧固氮菌:分為化能異養和光能異養兩類。

化能異養菌: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無色桿菌屬(Achromobacter)、多黏芽孢桿菌(Bacillus polymyxa)、檸檬酸桿菌屬(Citrobacter)、歐文氏菌屬(Erwinia)、腸桿菌屬(En-terobacter)。

光能異養菌:紅螺菌屬(Rhodospirillum)、紅假單胞菌屬(Rhodopseudomonas)。

厭氧固氮菌:也分為化能異養和光能自養兩類。

化能異養菌:巴氏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脫硫弧菌屬(Desulfovibrio)、脫硫腸狀菌屬(Desulfotomaculum)。

光能自養菌:著色菌屬(Chromatium)、綠假單胞菌屬(Chloropseudomonas)。

2.固氨菌屬群落特徵

菌落呈圓形、白色,邊緣光滑、透明、黏稠;細胞呈卵圓形至長楠圓形,直徑約2um,有英膜、孢囊,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澱粉水解實驗、接觸酶實驗、細菌運動性試驗、VP實驗、產H2S試驗及葡萄糖、甘露醇、蘋果酸等碳源性試驗呈陽性,且與圓褐固氮菌菌落形態及生理生化特徵高度一致。

參考文獻

【1】李博文.微生物肥料研發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共生固氮:根瘤菌的「精準扶貧」
    這是根瘤菌進入大豆的根系內並形成根瘤,與大豆共生固氮,供給大豆氮素營養需求,促進其生長和蛋白含量提高。 近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作物—固氮根瘤菌特異與廣譜共生的分子機理與設計」年度檢查暨大豆根瘤菌田間應用示範諮詢論證會在鄭州召開。與會專家表示,精準選育優良根瘤菌、在氮素相對貧瘠的土壤中使用好根瘤菌菌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共生固氮效果,實現根瘤菌對大豆氮素需求的「精準扶貧」。
  • 中科院團隊破解豆科植物「固氮」奧秘,或將減少氮肥汙染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數百年來,針對豆科植物的研究進展緩慢。早在17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豆科植物具有根瘤結構;1843年,科學家們又發現豆科植物有個重要功能是可以固氮,而氮元素又是植物生長的關鍵元素;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把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
  • ARM:釩和鐵替代固氮酶的前世今生
    然而,其它的固氮酶,特別是鐵固氮酶,每次N2還原比鉬固氮酶產生更多的H2。基於此提出了固氮酶可能被用來產生氫氣作為生物燃料的建議,而且已經有大量針對這一應用的研究。替代固氮酶在體外的相對低效引發了人們的疑問,即它們是否對全球生物固氮有貢獻,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是否具有除固氮之外的其它功能。最近的數據表明,釩固氮酶在體內可以和鉬固氮酶一樣有效,至少在某些情況下在某些細菌中是這樣的。
  • 中科院團隊破解豆科植物「固氮」秘笈,或將減少氮肥汙染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記者注意到,數百年來,針對豆科植物的研究一向進展緩慢。早在17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豆科植物具有根瘤結構;到了1843年,科學家們又發現豆科植物與其他植物相比一個重要功能是可以固氮,而氮元素又是植物生長的關鍵重要元素;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把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但從1888年至今的100多年來,針對「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為什麼能固氮」的問題,科學界尚無解答。
  • 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結瘤固氮」的奧秘
    在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合作共贏」的共生關係中,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合適的固氮環境及生長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作為回報,根瘤菌則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滿足豆科植物對氮元素的需求。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而別的植物則沒有這項技能?科學家對此深感好奇,但始終沒有搞清楚。一百多年來,成為困擾該領域研究者的一大難題。
  • 中國科學家破解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秘密
    一百多年來,對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其中,「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今天,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
  • 【Paper & Lab】北大王憶平課題組的生物固氮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高度評價
    認為其在大腸桿菌中重構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的不需要鉬元素的備選固氮酶系統(alternative nitrogenase system)-- 鐵鐵固氮酶系統,並且證明重組的鐵鐵固氮酶系統簡化了許多(擺脫了傳統鉬鐵固氮酶系統對nifQ、nifM、nifY、nifE、nifN、nifX等基因的依賴),在不損失固氮酶活的前提下,最少只需要10個基因即可在大腸桿菌中行使固氮功能的工作
  •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中國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
    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合適的固氮環境及生長所必須的碳水化合物;作為回報,根瘤菌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滿足豆科植物對氮元素的需求。另外,固定的氮素也會釋放到土壤中,被其他植物利用。有趣的是,能夠與固氮細菌進行共生固氮的物種只分布於豆目、薔薇目、葫蘆目和殼鬥目中,其中以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較多。
  •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中國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或有...
    然而,100多年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今天,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
  • 武漢植物園等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階段的重要基因挖掘中獲進展
    根瘤菌是一類廣泛分布於土壤中的革蘭氏陰性細菌,能夠與豆科植物形成高度轉化的共生關係,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進而固定空氣中的分子態氮以形成能夠被植物利用的有機氮;根瘤菌從宿主植物中獲取所需的光合產物。研究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體系及機理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EM菌」菌肥中最牛逼的「菌」!不服來看.....
    固氮菌:能把空氣中的氮氣轉換成植物必需的蛋白質。如與根共生的固氮根瘤菌,同時固氮菌又有抗寒保溼的效果。如與根共生的固氮根瘤菌,同時固氮菌又有抗寒保溼的效果。1.3.2  對有機養分高效率發酵合成和保護轉化利用EM、CM複合菌是由80多種微生物組成的,施入田間能很快改變土壤性質,其表現為:一是分泌的有機酸、小分子肽、寡糖、抗生物質等能殺滅腐敗菌,佔領生態位而保護有機動植物殘體不受腐敗菌破害損失。
  • 科學家揭示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機制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12月10日,該研究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  氮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空氣中氮元素豐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
  • UC Irvine發現固氮酶鐵蛋白或將為生物燃料
    蓋世汽車訊 作為加州大學內的一支團隊,Irvine發現了一種天然酶(固氮酶)中含有鐵蛋白(還原酶組分),該物質與天然催化劑不反應,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 - 後者可以用作為一種合成燃氣,產生有用的生物燃料和其他化學物質。
  • 固氮酶由鐵鉬蛋白(Fe-Moprotein)和鐵蛋白(Fe-protein)組成
    固氮酶由鐵鉬蛋白(Fe-Moprotein)和鐵蛋白(Fe-protein)組成。這兩個蛋白單獨存在時都不呈現固氮酶活性,只有兩者聚合構成複合體時才有催化氮還原的功能。在氮還原為NH4+的過程中,固氮酶中的Fe和Mo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圖5-20所示。類菌體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呼吸作用產生NADH或NADPH和ATP。已經查明,固氮的天然電子傳遞體(供體)有鐵氧還蛋白、黃素氧還蛋白等。固氮生物體內存在著ATP和二價的金屬離子(如Mg2+)是固氮不可缺少的條件。
  • 一次性帶你認識放線菌微生物肥料產品的種類及其應用
    圖2 放線菌微生物肥料產品1.2放線菌微生物肥料的種類和特點在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種類較多,按照製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種類可分為細菌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線菌肥料(如抗生菌肥料)、真菌類肥料(如菌根真菌
  • 我國科學家Nature揭開生物固氮的世紀謎題,化學氮肥或將被取代
    10日零時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的這一最新發現,將為生物固氮研究領域指明新的方向。這是四年內,該研究團隊再次取得類似重大突破。2017年6月8日,他們在另一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表論文,報導了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根部共生真菌的代謝秘密,顛覆了人們此前的認知。
  • 上海生科院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中取得進展
    王二濤研究組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以蒺藜苜蓿為研究材料發現赤黴素信號通路中的核心抑制因子DELLA正向調控了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過程。蒺藜苜蓿della三突變體接種根瘤菌後,根瘤不能正常發育,侵染線形成受到嚴重的抑制。
  • EM菌在水產養殖中的具體用法和注意事項
    水產養殖中如何正確使用EM菌液EM益生菌是一種新型的複合微生態製劑,呈棕色半透明狀液體,pH值在3.5~4.5之間,由丁酸梭菌、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線菌、醋酸桿菌等多種微生物複合培養而成,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促進水產養殖品種的生長、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增強水產品機體抗病性能、分解池底有機殘留物
  • 「知識」鉬——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功能和作用
    這主要是促進鉬等固氮根瘤菌在空氣中的生物固氮,並進一步轉化為植物所需的氮蛋白。鉬還可以促進植物對磷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中的作用。鉬還能促進植物糖的形成和轉化,提高植物葉綠素含量和穩定性,提高維生素C含量。不僅如此,鉬還提高了植物的耐寒性和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