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利息、房租也可抵稅!詳解個稅起徵點提高後咋繳稅(附算法)

2020-12-22 大河財立方

6月19日,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此次修改對於廣大納稅人來說,絕對不僅僅是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提升至5000元那麼簡單,但不少數學不太好的吃瓜群眾表示有點看不懂了。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聯繫多名專業人士,為讀者舉例說明,看看個稅法修改後,個稅到底如何繳納。

|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特派北京記者 段偉朵

個稅法大修關係到每個人的錢袋子。19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作出說明。

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修改,也將是一次根本性變革。

其中,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勞動性所得納入症候群稅範圍;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在現行「五險一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基礎上,草案增加房貸利息、房租、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這5項為專項附加扣除……修正案草案中各項內容備受關注。

附中國個稅簡史

工資等4項所得「打包」分類徵稅變「綜合與分類相結合」

說明中提到,現行個人所得稅法採用分類徵稅方式,將應稅所得分為11類,實行不同徵稅辦法。

河南繼春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波介紹,這11類需要繳納個稅的分別是: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徵稅的其他所得。

「大家關注的個稅起徵點3500元,主要是指11類中的第一類,工資、薪金所得。」張波介紹。

此次修正案草案按照「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要求,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項勞動性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納入症候群稅範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居民個人按年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我感覺,這是與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變化最大的一項內容。」北京市盈科(鄭州)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李曙衢介紹,之前11項各自有不同的稅率,比如工資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3%至45%;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而將4項綜合,則更有利於公平。其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取得的所得。

「4合1」後,居民個人按年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李曙衢表示,按照稅法的原理來看,應該不是指不再按月繳稅,有可能會類似於企業所得稅按月或按季預繳,年終彙算清繳的納稅方式。「這需要等待草案通過審議後,再出具體細則。」

同時,草案適當簡併應稅所得分類,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調整為「經營所得」,不再保留「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該項所得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併入綜合所得或者經營所得。對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採用分類徵稅方式,按照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人綜合所得起徵點提升至5000元/月(6萬元/年)

按照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為3500元/月,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

「工資作為個人所得,徵稅的時候有一個起徵點,就是大家熟悉的3500元,現行低於3500元,是不需要納稅的。」張波說,而勞務報酬也有起徵點,如果你只獲得了700元,就不需要納稅,如果是900元,則需要繳納(900-800)元×20%,也就是50元的個稅。

草案將上述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這一標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標準並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該標準對於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統一適用,不再保留專門的附加減除費用(1300元/月)。

重點降低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收負擔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中低檔次稅率級距,重點降低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收負擔,是此次草案修改的另一個變化。

「級距,是指累進稅率按課稅對象數量劃分等級的起點和止點的區間。」北京市盈科(鄭州)律師事務所稅務律師王建軍介紹,目前現行的工資、薪金所得稅率是7級超額累進稅率,從3%至45%,根據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的不同,稅率不同。總的來說,應納稅所得額越高,相應的稅率越高。比如,不超過1500元,稅率為3%;1500~4500元,稅率為10%;4500~9000元,稅率為20%等。

草案優化調整稅率結構。具體來說,一是綜合所得稅率。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並優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具體是: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20%;相應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這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保持不變。

二是經營所得稅率。以現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稅率為基礎,保持5%至35%的5級稅率不變,適當調整各檔稅率的級距,其中最高檔稅率級距下限從10萬元提高至50萬元。

【模擬算帳】收入結構不同的三類人個稅繳納有啥變化在北京市盈科(鄭州)律師事務所稅務律師王建軍的指導下,記者選取了工資穩定的公務員、工資波動較大的銷售員、同時有稿酬和勞動報酬的記者等3種群體為例,做一個模擬「預演」,看看修正案前後,個稅繳納有啥區別。人員1:公務員小明月薪6800元,每月需要繳納社保800元●現行6800-800-3500=2500(元)(應納稅所得額)1500×3%+1000×10%=145(元)(按照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出來的個人所得稅)●修改後6800-800-5000=1000(元)(應納稅所得額)1000×3%=30(元)(按照調整後的稅率算出的個人所得稅)【結論】每月少納稅115元,每年可以少繳稅1380元!人員2:銷售員小王有時月入1200元,有時月入2萬元,年度總額6萬元左右●現行每月收入1200元時,小王不需要納稅;每月收入2萬元時,小張需要繳納:20000-3500=16500(元)(應納稅所得額)16500×25%-1005=3120(元)(個人所得稅)如果每年有兩個月月薪2萬元,剩餘10個月月薪為1200元,那麼,小王一年要繳納稅費6240元。●修改後小王累計全年工資為5.2萬元,低於6萬,可以不繳納個稅。人員3:記者小吳月薪6000元左右,每月需繳納社保600元,額外稿酬1000元●現行6000-600-3500=1900(元)(應納稅所得額)1500×3%+400×10%=85(元)(工資應繳納個稅)(1000-800)×20%=40(元)(每月稿酬應繳納個稅)每月合計繳稅125元,全年累計1500元。●修改後小吳年收入:(6000+1000-600)×12=76800(元)(年收入高於6萬,應繳納個稅)(6400-5000)×3%×12=504(元)。【結論】1500-504,小吳全年累計可少繳納個稅996元。「起徵點提高、稅率結構優化,對所有人都有利。」王建軍說,而按年申報納稅,則對工資波動較大的人更為有利。

新增五項專項附加扣除解百姓後顧之憂

草案在提高綜合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明確現行的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繼續執行的同時,增加規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

這是我國首次在個稅制度中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財政部部長劉昆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中表示,專項附加扣除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更符合個人所得稅基本原理,有利於稅制公平。

這意味著,今後計算個稅,可以享受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所謂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了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允許額外扣除的項目。

北京市盈科(鄭州)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李曙衢認為,此次修法獲得通過後,4個稅目作為症候群稅項目,不僅起徵點提升至每月5000元,還新增加規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生活密切相關專項附加扣除,意味著個人綜合收入在扣除上述項目後只要收入每月不超過5000元,就可以不需要交稅了。

「一些國家有規定房貸利息可以稅前扣除,但將房租也納入扣除範圍的並不多見。」稅務律師王建軍介紹,對於廣大租房族來說,是一項絕對的利好。

房租如何抵稅?首先你得取得租房發票

不過,這項房客的利好,或許是房東的「苦惱」。因為如果想要落實用房租來抵扣個稅,就需要取得相關的扣除憑證,比如發票或者稅法規定的其他有效憑證。

實際上,租房過程中,很少有房東會為租房客提供發票,尤其是個人對個人之間。

「房租是財產租賃所得,包括在11項應納個人所得稅的個人所得中,即便是現行的個稅法,也是需要房東交納相關稅費的。」河南繼春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波介紹,現實中房東很少主動登記、報稅,是遺留問題,但隨著個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落定」,房租一旦可以抵稅,會有越來越多的房客索要發票,從而倒逼房東主動納稅。

此外,李曙衢也提醒,修法通過後,個人想避免多交個稅,其餘4項的相關扣除憑證,也需要保留。如果沒有取得相關的憑證,肯定是不能進行扣除的。「具體如何實施,還是要等草案通過後,另行出具細則。」

在中國居住183天即為居民個人納稅人,與國籍無關

草案還完善有關納稅人的規定,明確引入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概念。

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了兩類納稅人:一是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二是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從國際慣例看,一般將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兩類,兩類納稅人在納稅義務和徵稅方式上均有所區別。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兩類納稅人實質上是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但沒有明確作出概念上的分類。

為適應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兩類納稅人在徵稅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便於稅法和有關稅收協定的貫徹執行,草案借鑑國際慣例,明確引入了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概念,並將在中國境內居住的時間這一判定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標準,由現行的是否滿1年調整為是否滿183天。

這意味著什麼?「首先要搞明白,國際上將納稅人區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兩類,這與國籍是沒有關係的。」王建軍介紹,舉例說明,英國人傑克被一家世界500強公司派駐到中國工作,當他在中國境內沒有居所,且居住低於183天時,屬於非居民個人納稅人,他需要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其居住超過183天,即便依然是英國國籍,卻成為居民個人納稅人,需要按照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從過去的1年調整為183天,使我國可以更好地行使稅收管轄權,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這個改變可以說是從『中國特色』到與國際接軌。」張波認為,雖然只是進一步明確了概念,卻是一種進步。

個人運用各種手段逃避個稅?增加反避稅條款

目前,個人運用各種手段逃避個人所得稅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堵塞稅收漏洞,維護國家稅收權益,草案參照企業所得稅法有關反避稅規定,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規定稅務機關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徵稅款的,應當補徵稅款,並依法加收利息。

相關焦點

  • 房貸利息抵稅有多美好?早在20年前上海就試過
    本文作者為天風證券地產首席分析師陳天誠,原標題《房貸利息抵稅或出臺、利好改善型住房需求——個稅 改革新增住房貸款利息及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點評》。 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 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症候群稅; 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
  • 2019新個稅法,房貸利息可抵個稅
    2019新個稅法,房貸利息可抵個稅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19-02-13
  • 個稅住房貸款利息抵稅全解讀:能否扣?怎麼扣?
    當得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中,首套住房住房貸款利息抵稅認貸(貸款時銀行執行首套房貸利率)時,在上海工作的張先生鬆了一口氣。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5年自己賣掉了以前老房子換了個新房,由於當時算改善型購房,銀行給的是首套房貸利率,享受了基準利率八八折優惠。因此,從2019年開始,他將享受每個月1000元的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額度,相當於個稅起徵點從5000元提高到6000元,少交些個稅。
  • 個稅起徵點5000稅率表及速算扣除數 最新個稅稅率表2019
    >  個稅起徵點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稅率表  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換算全月應納稅額所得額 稅率
  • 房貸抵個稅要加高門檻?莫非要涼涼
    房貸抵個稅要加高門檻?莫非要涼涼作者:齊俊傑看財經在剛剛閉幕的達沃斯論壇上,官方再次提到了房貸抵扣個稅的話題,說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即將實施,並首次推出個人在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普通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讓更多群眾,更公平從個稅改革中獲益。
  • 2020年個稅起徵點提高到多少?個稅起徵點2020稅率表
    2019年不少人都享受到個稅起徵點提高的福利,稅收方面少交了。那麼,2020年1月個稅起徵點是多少呢?個稅改革之後,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變為5000元。無疑,這樣的改變,讓不少人都受惠了。可是,如果工資超過5000元,是怎樣繳稅呢?
  • 個稅起徵點提至5000元:少繳多少錢?誰最受益?
    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提至5000元。 中新網記者李金磊攝在新個稅法下,還有多少人繳納個稅?誰最受益?每月能少繳多少錢?專項附加扣除如何抵扣?單身者要多繳稅嗎?一起來看權威解讀。需要說明的是,個稅起徵點的內涵有了變化,之前3500元的起徵點是針對工資、薪金所得一項,而新的5000元起徵點是針對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這4項。這是個稅起徵點第四次提高。
  • 2018個稅起徵點什麼時候開始實施及起徵點是多少
    8月31日據人民日報微博消息:新個稅法通過,起徵點每月5000元,10月1日起實施  起徵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  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
  • 2018個稅改革四大看點 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上調有什麼影響
    「個稅起徵點要上調到5000元,趕緊算算咱能減多少稅。」消息一出,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了這一點。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這次是第七次修訂。以往修訂的內容,主要是提高起徵點和調整稅率,所以只要知道一個人每月收入是多少,適合哪檔稅率,分分鐘就能算出要繳的個稅。  可是,這次改革與以往有很大不同。
  • 2019年新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內容:個稅起徵點及稅率表改革方案
    2019年新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內容:個稅起徵點及稅率表改革方案 2019-03-22 15:32:06| 來源:南方財富網
  • 個稅草案到實施時間 個稅起徵點新政什麼時候落地
    前段時間宣布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3500提升至5000,這個消息出來之後引來了很多網友的圍觀!回想起個稅起徵點進行修改已經是七年前,歷經七年時間個稅起徵點再次迎來新變化。那麼有網友提問個稅草案到實施要多久?今年能夠可以落地?
  • 個稅起徵點還應再提高?中國有多少人月薪能到5000元以上
    當前我國對稅務的要求是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為5000元,那麼這個起徵點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究竟是高是低呢?上海財經大學提議國家應該提高個稅起徵點關於這個問題,最近財經大學就一份報告明確指出,實際上5000元的個稅起徵點還是太低了,這也不適應當前經濟整體發展形勢,更不利於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所以總而言之,上海財經大學的意見是國家應該提高個稅起徵點。
  • 首套房貸個稅抵扣
    問題:本人2013年在梧州市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首次購買一套商品房,2019年初登記個稅扣除申報(但因收入不足,未實際發生抵稅扣除),2019年5月還清該套貸款。2019年8月,在梧州市按全額住房公積金貸款(與首套利率3.25%一致)購入第二套房。
  • 個稅起徵點多少好:3500、7000還是10000?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000651,股吧)董事長董明珠也提出了類似的提案,她建議將個稅起徵點提高至1萬元。  大家都知道,我們目前的個稅起徵點為3500元,是從2011年就開始執行的,已經實行了近7年。在任何一個大城市,月入3500元很可能是入不敷出的。小巴也覺得,個稅起徵點非常有必要調高了。
  • 「新國五條」出臺後20萬元裝修發票可抵4萬元個稅
    在「新國五條」出臺後,這個發票將直接影響到個稅繳稅的基數。記者昨日獲悉,按二手房差額20%計徵個稅的原規定,裝修費用、房貸利息等被視為可以減除的合理費用,但必須要提供正式發票。如果這個規定繼續沿用的話,將來賣房時裝修發票有可能成為「緊俏貨」。  「新國五條」規定,二手房交易按差額的20%從嚴徵收個稅,消息一出給廈門的房產市場投下震撼彈。
  • 個稅起徵點調到多少算「科學」?
    近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免徵額(即「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至5000元,同時將勞務報酬等三項勞動類收入納入到症候群收範圍。財政部部長劉昆作修正案草案說明時表示,5000元的免徵額標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
  • 個稅專項抵扣細則出爐!住房貸款利息抵稅全解讀:能否扣?怎麼扣?
    住房租金標準也有明顯調整,北上廣深等城市扣除標準從1200元每月提高至1500元每月,大病醫療扣除限額標準也提高至8萬元,配偶和子女也納入扣除範圍,等等。總體來說修改後的《辦法》更加合理、公平、明確,有助於減少爭議和潛在風險,更好地實施。
  • 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2019(個稅起徵點是多少)
    工資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那麼2019年個稅起徵點是多少?
  • 賈康:個稅不應只盯著起徵點 對中低收入者意義不大
    20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生平均工資60元/月/人,個稅起徵點800元/月/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工資普遍超過2000元,依照80年代大學畢業生工資與個稅起徵點的比例,個稅起徵點達到1萬元也算是回歸。」王健說。   王健說,將「起徵點」提高到1萬元,能夠較大範圍地惠及就業者,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個稅起徵點的提高有利於啟動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