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網記者 丁國鋒
□ 法制網通訊員 嚴永宏
「小宇(化名)媽媽您好,我是崇川法院的籤約家事調查員,想向您了解一下,離婚後小宇的撫養費,孩子爸爸按時在給嗎?」6月3日,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仁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主任、家事調查員白紅霞手執南通市崇川市人民法院家事法庭的家事調查委託函,撥通了被調查人的電話。
小宇的父母長期分居,後男方以感情不和起訴離婚。今年2月,離婚判決生效,小宇隨媽媽生活,男方每月須給付5000元撫養費。根據法院委託,白紅霞對孩子的撫養情況展開案後回訪,若父母雙方對小宇的撫養現狀陳述不一致,就要進一步調查。白紅霞的調查報告將成為法院保護未成年人小宇權益的「呈堂證供」。
近年來,崇川區法院受理家事案件數量不斷增長,此類糾紛具有人身性、倫理性、隱蔽性等特點,存在證據收集難,事實查明難等問題。2014年8月,法院專門設立「家事審判法庭」,引入心理諮詢和幹預方式,對全院範圍內的家事糾紛進行專業化審理。自成立以來,年均立案受理家事案件超800件。家事糾紛的解決,免不了要通過大量調查挖掘矛盾背後的深層原因,而這麼大的收案量,靠法官一通通打電話、一趟趟跑腿了解案情,顯然不現實。
2016年,崇川區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崇川區法院發現,在家事案件審理中,聘請既有豐富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又熟諳糾紛調解之道的家事調查員,不僅有利於查清案件事實,而且還可以充當矛盾糾紛化解的「緩和劑」。同年7月,崇川區法院與崇川區仁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籤訂合作協議,以購買服務的方式,首批聘請13名社工擔任家事調查員,以電話、走訪、面談等形式對當事人家庭情況、子女撫養現狀、老人贍養情況等事項進行調查,最後出具詳細的調查報告供法院參考,為法官審理案件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