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教育丨一夜之間,我們的大學世界一流了

2020-12-25 騰訊網

忽如一夜春風來,中國幾十所大學都被吹成了世界一流。

今年9月,我國眾多高校密集公布首輪「雙一流」建設專家評審意見。意見中,這些高校或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或是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或是進入到全球有影響力的一流研究型大學行列,自豪溢於言表;至於全面實現了「雙一流」建設近期目標,高質量、全面、圓滿、超額完成了「雙一流」周期各項建設任務,已是自謙之辭。

我們的大學,真的一夜之間就世界一流了嗎?

我們的目標:兩個世界一流

「雙一流」建設工程,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後,我國最重要的新一輪大學建設工程。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明確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目標,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方案規定,「雙一流」建設計劃分三步走:

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涵蓋了39所「985工程」高校,及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等3所「211工程」高校。

「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還依據三步走規劃設計了梯次性目標,同時5年一輪。今年是首輪建設收官之年,因此高校紛紛通過自評和專家評審方式,密集開展總結工作。

我們的自評:幾十世界一流

清華大學拿出捨我其誰的霸氣,高調宣布「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不遑多讓的還有「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中國人民大學、「整體實力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上海交通大學和「總體實力進入世界一流行列」的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則展示出中國傳統美德,「具備了世界一流大學的主要特徵」、「全面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已達到世界一流的真情實意。

其他高校則盡在不言中,如網友評論,「將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藝術發揮到極致。」他們使用「全面」、「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全方位」、「圓滿」、「超額」、「符合度高」、「達成度好」等詞藻,或單個、或組合,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時又不失策略地輔以「既定」、「預定」、「預期」、「近期」目標等定語,給自己留足解釋的空間。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充分展示了專家們長期浸淫象牙塔養成的深厚的文字功底。

輿論譁然之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我們的排名:誰算世界一流

清華大學一定不覺得自己「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幾年前,清華大學在其「雙一流」建設方案裡即雄心勃勃地宣布,2020年進入世界一流行列,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前列,2050年爭取進入世界一流頂尖。因此,今年其捨我其誰的霸氣,一是不能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啪啪打臉,二是這幾年的排名也的確讓清華有了傲嬌的資本。

雖然最高全球第15的排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US News排名、泰晤士排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及QS排名,的確是目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不過,四大體系各有側重。US News排名側重評價大學的綜合科研實力,注重學術研究和學術聲譽,其指標體系如下圖:

QS與泰晤士此前聯合推出排名,2010年後分道揚鑣,各自推出不同的排名體系,僱主評價/聲譽是QS特色指標,泰晤士排名則頗為注重商業價值。

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由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2003年首次發布,其初衷是為了分析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ARWU選取的基本上是客觀性指標,注重高水平科研成果。具體為: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折合數(校友獲獎)、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折合數(教師獲獎)、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學者數(高被引科學家)、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N&S論文)、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國際論文)、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師均表現)。

ARWU排名可謂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用心良苦,榜上有名的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22所高校,全都不在其他3個排名中。而這份共51所高校的名單,也僅有12所在4個排名中都有一定的位置,雖然有些排名差別很大,華中科技大學甚至最多相差兩百多名。

我們的期待:真正世界一流

世界知名排名體系尚且有公信力之差,遑論高校自我組織的專家評審。而公眾的質疑除了切身感受之外,更多地也是因為信息不透明。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侯定凱指出,「雙一流」建設是一項牽涉面廣、持續時間長的國家重大項目,但公眾至今沒有看到一份完整的高校自評報告或同行評審報告。各校發布的評估結論太過籠統,公眾對各校的建設過程、是否一流的評判依據不甚了解,成功的建設經驗無以分享,對於動態淘汰機制更是無從知曉。

幸好,「雙一流」評估程序並非只有目前的自說自話、自賣自誇。據同濟大學發展規劃部部長蔡三發介紹,評價部分主要由高校自評、政府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組成。

「目前,做得比較熱鬧的是高校自評,但這並不代表最終的結果性評價。」蔡三發告訴《中國科學報》。不論「最終的結果性評價」如何,我們的期待都是能有更多的高校建成世界一流,但世界一流的標準還需要釐清。除了單純的指標意義,是否更應該有文化意義,更應該有為舉世推薦的辦學理念?

結語

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透露,《「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即將印發。相信這個《辦法》的印發,將為首輪「雙一流」建設定下最為客觀的總結。

參考資料:

國務院《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

科學網《世界一流大學真的建成了?26所「985」高校自評報告出爐》

青塔《首輪「雙一流」收官戰!哪些高校獲得最高肯定?》

北京日報《世界一流大學已建成了嗎?教育部:與世界一流大學仍有差距》

科學出版社《怎樣才算世界一流大學》

張勇《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對比及其對中國「雙一流」建設的啟示》

林嵐濤《中國大學「雙一流」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評價指標研究》

科學網《深度|5年一評估能否建成「雙一流」?》

US News排名、泰晤士排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及QS排名官網

中國科學報《讓人服氣的「世界一流」,該怎麼評》

中國教育在線《教育部透露:《「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即將印發》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大學,世界一流了嗎?
    意見中,這些高校或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或是整體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或是進入到全球有影響力的一流研究型大學行列,自豪溢於言表;至於全面實現了「雙一流」建設近期目標,高質量、全面、圓滿、超額完成了「雙一流」周期各項建設任務,已是自謙之辭。我們的大學,真的一夜之間就世界一流了嗎?
  • 一夜之間,多所大學成「世界一流大學」,網友:有玄機
    有網友讚嘆道:這麼多年了,終於看到咱中國的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之列了。有網友表示祝賀:祝賀清華大學,成功晉級世界一流大學,可喜可賀!當我們看到專家組對於各大學評議結果的相關表述後,發現,誠如網友所言,確實暗藏玄機!舉幾組例子,供大家參考品味。
  • 雙一流丨Double A?Double A!
    2017年9月20日,一封重要的文件:《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將我國高校的建設目標重新規劃。
  • 西湖大學副校長:我們的目標是世界一流大學
    許田:回來主要就是要做教育,因為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搞教育的,所以我對教育特別有感情。實際上在耶魯醫學院我不用上課,但是我主動要求上課,因為在耶魯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上課,培養我自己實驗室的學生。看到我的學生、博士後在世界各地做教授,是很大的成就。
  • 丁學良:什麼樣的大學才是「世界一流大學」
    2、除了資源投入,國內高校做出了很多改進,其中重要的就是加大同國際發達國家之間的教育交流,包括留學生和訪問學者交流等。經過改進,大陸高校與世界上最發達國家高校的距離顯著縮短,甚至有的專業可以平起平坐。3、高校能不能吸引本國之外的,尤其是中青年人才來長期教書做研究,這是一個大學能不能從一個國家的一流邁向世界一流的最關鍵的門檻。
  • 復旦的理智:我們很清楚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
    陳尚君教授說:「復旦的好處在於,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都很清楚知道我們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所以我們都在努力地用國際的眼光研究我們的課題,研究我們中文學科各方面的問題。」我不是要無視中學教育的許多老師付出的巨大努力,但是純粹的是非、單一的答案、大量的「是與不是」的看法,可能會引起我們對很多問題的固化思維。
  • 社會學家丁學良:什麼樣的大學才是「世界一流大學」
    2、除了資源投入,國內高校做出了很多改進,其中重要的就是加大同國際發達國家之間的教育交流,包括留學生和訪問學者交流等。經過改進,大陸高校與世界上最發達國家高校的距離顯著縮短,甚至有的專業可以平起平坐。3、高校能不能吸引本國之外的,尤其是中青年人才來長期教書做研究,這是一個大學能不能從一個國家的一流邁向世界一流的最關鍵的門檻。
  • 世界一流的教師教育什麼樣?
    撇開這些爭論,仔細審視美國高排名的教師教育專業,可以總結出一些基本的原則。  首先,世界一流的教師教育基於這樣一種信念:教學因學習和發展而來,教師培養是基礎性的、正規性的和計劃性的。在某一專業獲取的大學學位就可以獲準在課堂工作並成功教學的想法是不可接受的,也與教師的專業身份不符。
  • MOOCs對非世界一流大學的挑戰與機遇
    雖然當前MOOCs是我國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但是目前國內學者對MOOCs對非世界一流大學的影響研究較少。世界一流大學主要指在世界上教育實力雄厚、擁有極高的世界聲譽、排名在世界前列的大學。非世界一流大學是指世界一流大學以外的所有高校。關於MOOCs對非世界一流大學的挑戰和影響,一些機構、學者持悲觀的觀點。
  • 陳翠榮 李冰倩:世界一流大學博士教育發展戰略的主要特點及未來走向
    當前我國正在推行「雙一流」建設,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教育,則是其成功的顯著性標誌之一。為此,我們選取了2019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 S. News & World Report)世界大學排名前20位的學校,分析其博士教育發展戰略的主要特點與未來走向,以期對我國創建一流的博士教育提供借鑑。
  • 中國為什麼沒有「世界一流大學」?
    尤其是在另一大夢魘「中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得到平復以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念想越來越在中國人腦中紮根發芽。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多年來一直對中國大學教育現狀保持熱切的關注與研究。在陳平原看來,國人對「世界一流大學」的執念很可能反過來阻礙中國大學的發展,其重要表現就是:教學優先的失落與提獎學術的困境。
  • 世界一流大學怎麼建
    西湖大學獲批設立,對於改革發展進程中的中國高等教育同樣具有深遠意義。西湖大學的獨特價值是什麼?成長過程中它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記者就此專訪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洪成文。  記者:在「雙一流」建設時代,西湖大學為何引來如此大的關注,它的獨特價值是什麼?
  • 怎樣才算世界一流大學
    最近,中國一些大學提出要辦世界一流大學,願望是好的,但在向這個目標邁進之前,我們得首先弄清楚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啥模樣? 我過去五六年一直從事一個研究項目,就是「中國教育與世界的距離」。我以史丹福大學為考察重點,並走訪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30 餘所各種級別的大學。其中探討的一個問題就是:啥是世界一流大學? 表面上看來,世界一流大學大都是歷史悠久、校園優美、大師雲集。其實,國際名校還有更深刻的內涵值得注意。
  • 日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變遷、特徵與啟示
    雖然這一階段日本還沒有明確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但「研究生院重點化戰略」已成為日本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戰略的雛形。 「遠山計劃」主張教育由計劃方式轉變為競爭方式,建立以市場競爭為導向的教育體制,對日本國立大學進行結構重組,實行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改革,引入民間管理機制,引導國立大學之間開展有序競爭。但是,它忽略了大學內部各學科的差異,降低了財政資助的使用效率,同時,這種以大學為單位進行撥款資助的形式,有人為設置大學等級的嫌疑,受到社會各界的詬病。
  • 光明日報教育思想版: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路向
    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也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因此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具有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之必然性。但必然性並不等於現實性,當前我們亟須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建立和踐行「四個自信」,這也是當前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面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 一夜之間,「打工人」刷屏了
    一夜之間,「打工人」刷屏了 2020-10-23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清華「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網友:世界一流專家認定?
    雙一流建設首輪的建設時間是從2016年到2020年,因此,很多高校最近都在摩拳擦掌地開展首輪「雙一流」建設總結工作。與之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高校對外公布了「雙一流」自評和專家評議結果。
  • 華師有個學霸班,65%被世界一流大學錄取
    近日國際商學院傳來好消息中外合作金融學本科項目首批畢業生中65%的學生被世界一流大學錄取
  • 努力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地位相稱的高校基金會!上海復旦大學教育...
    努力建設與世界一流大學地位相稱的高校基金會!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新一屆理事會選舉產生!他指出,在包括理事們在內的社會各界傾力支持下,學校及時復工復學,出色完成了今年的既定任務,朝著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既定目標繼續衝刺。
  • 韓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韓國歷屆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發展,韓國國民的大學升學率曾高達82%,是世界最高水平,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成為韓國政府的首要課題,並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支持並促進韓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1.